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8 16:23:33瀏覽1132|回應0|推薦0 | |
形而上謂之「道」 形而下謂之「器」 劉講師講義 「天命之謂性」指明人生之本,天性之原,人道之所由成,人之性,只是太虛渾元之氣,氣居真境,說既稱性,則是恆常之說,時徹三際(過去、現在、未來),圓覺經記載,啟發自心文殊抉擇妙慧(智),圓滿自性普賢恆沙功德(行),投清珠於濁水,水不得不清,投佛想於凡心,凡心不得不佛,當信自心,無依住性,妙慧解脫,是自文殊,於心無依住中,無性妙理,有自在分別(了了分明),無性可動,名不動佛智,若心外有佛,不名信心,名為邪見人,一念契真,理智同現,即名為佛,一切諸佛,皆同自心,一切眾生,皆同自性,一念應真,三世情盡,智無出沒,即佛果,性無依住,體無差別,以此同體妙慧,知諸佛心及眾生心,如是信解,不自欺誑,真理玄微,非言說所顯,要以深心體解,朗然現前,勿穿鑿異端,勿迷陷邪心,勿固牢鬥諍,由相識心=能夠認識外面一切形相,便知我心在活動。徇相喪心=然外面一切形相,生滅無常,時時在變,如果心隨相轉,心無主人時,就失掉心的存在價值。知相者心=存相之心,亦相而已,謂之心,可乎?假如相由心生,相滅心滅,心和相勾結,不分內外主客時,則心便成另一種相,謂之心,可乎?原心=虛靈不昧,介然獨立,形而上謂之道, 乾為父=天賦我以氣,坤為母=地賦我以形(乾坤即天地),予茲藐焉=我們身體甚為藐小,乃渾然中處=不可知「中」却得天地全德而居天地之中,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充塞天地間的一切,都是我的形體,天地之帥吾其性,主宰天地一切之理,就是我的本性,人之異於禽獸,全在於人的生命是理性和道德,因此人性是「天地之帥」,所以能率性(天命)而為,是足以參讚天地化育的,但前提是要徹底認清形相是假,佛性是真,佛性所具備的般若妙智慧要啟發運用,十方諸佛,唯以一大事因緣示現凡塵,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先向眾生性海,煩惱中而開發,一真法界,平等實相(即形而上之道),眾生和佛一樣,接着示佛知見,佛以所証得之佛乘,涅盤,解脫之理,顯示與眾生,眾生同具,再悟佛知見,顯示佛所成就之菩提,圓滿報身,使眾生依之修習,悟入佛智,最後入佛知見,佛之知見,眾生皆具,即一乘圓宗平等的大慧(即形而上之道),眾生被所知障碍而不得顯現,只要肯萬緣放下,再放下,一念不生,妄盡真顯,形而上之道即能呈現,諸佛以種種方便,言詞譬喻,開導眾生,實踐慈悲,克制私慾,專精意志,建立功德,同成佛道,共得正覺,眾生需自培信心,宿植善根,始能悟入修道要義,知其如何修持,建立正確理念,不被邪說所惑,真如理體,離言絕思,不與思量,分別相應,亦不與諸染法相應,除盡其妄心分別,則真體如如,真如理體,不立一法,放下塵緣,始能契入,舉心即錯,動念即乖,心行處滅,言語道斷,知一切法離說,無有能說、可說,離言說相,無有能念、可念,即離心緣相(心不攀緣),了達一切言說(相),即非言說(性),言說性空,說無能說、所說,說即非說(呈現之狀況即形而上之道),佛說法四十九年,熾然說、努力說、無問自說,入涅盤前弟子問,如何處理這四十九年所說之法, 佛言:我四十九年一個字也沒說,菩薩問言,以何根據作如是言,佛言:以兩種法作如是說,所謂「本住法」及「自証法」,而此二種法皆是「形而上之謂道之道」,向上一着,千聖不傳,若有能說所說,即是生滅,是輪迴法,佛示現凡塵不傳六道輪迴之法。 了知一切心念,即非心念,念本無念,念無可念,念即非念(知妄即真),無說無念,是名隨順真如,當知,離念,離言說外,別無真如,以不變(體)隨緣(用),是故,起心動念,無非真如,眾生着有,以為實有心念可得,實有言說可形,即是違逆真如,既違其性,云何可入,若要證入真如,必須離念,當知,離念非是將其心念斷除,只須了知妄念本空,空其塵境,而念實無可離,當體了不可得,不可得處只麼得(就是不可得之地方所在,即形而上之道),即是真如,即是一真法界,真如假諸言說,而說無分別義,依無能說所說而說,說即非說,文字性離,當體即空,諸妄消妄,不真何待,只要妄念一空,真如之體,自然而顯,一切諸法,唯是自心,無有能見,亦無所見,無有能說,亦無所說,見佛聞法,皆是分別,一真法界,無有分別,不起分別即能見佛(形而上之道)。楞伽經大慧菩薩問佛,如何具足修行法,佛言,有四種法成大修行, 一、觀察自心所現 二、遠離生住滅見 三、善知外法無我 四、專求自証聖智。 若成就此四法,則得名為大修行者,佛又解說此四法內容, 一、如何觀察自心所現, 謂觀三界唯是自心(山河大地、萬相萬事,全是真心佛性),離我我所(沒有我相及法相),無動作無去來(有為動作全沒有),無始執着過習所熏,呈現虛幻種種色、行、名、言、繫缚身心,菩薩如是觀察自心所現(形而上之道在其中)。 二、如何得離生、住、滅、見 所謂觀一切法如夢幻泡影,自他即俱皆不生故(妄見生滅),隨自心量所現故,見外物無有故,見諸識不起故,及眾緣無積故,由分別因緣起三界故,如是觀時,若內外一切諸法皆不可得,皆無實體,遠離生見,証如幻性,即時逮得無生法忍,住第八地(不動地)暸解心、意、識五法(名、相、分別、如如、正智),無我相、無法相,轉所依止,獲意生身,大慧問言,以何因緣名意生身,佛言,意生身者,譬如意去,速疾無碍,名意生身。譬如心意,於無量百千由旬之外,憶先所見種種諸物,念念相續,疾詣於彼,非是其身及山河石壁,所能為碍,意生身者亦復如是,如幻三昧,力通自在,諸相莊嚴,憶本成就眾生願故,猶如意去,生於一切諸聖眾中,是名菩薩得遠離生、住、滅、見 三、如何觀察外法無性 謂觀察一切法,如陽焰、如夢境、無始戲論(演戲的台詞)種種執着、虛妄、惡習為其因故,如是觀察一切法時,即是。 四、專求自証聖智(專求形而上之道) 具足如是四種法,即成大修行者,大慧菩薩又問,為言語是第一義,為所說是第一義,佛告大慧,非言語是,亦非所說,何以故,第一義是聖智內自証境,非言語分別智境,言語分別不能顯示。佛言:言語者,起滅動搖,展轉因緣生,若展轉緣生,於第一義不能顯示。第一義,無自他相,言語有相,不能顯示,第一義者,但唯自心,種種外相悉無有(形而上之道),信道貴篤,守道貴聖,道之在身,如生命之不可失,不以外物移其志,不因世俗易其操,而後能安於貧賤,屈於下位,不慕人之榮,能做君子(人格健全者),道不離人,人自離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放下萬緣,即如如佛, 活佛老師言:常明般若妙心,勤持智慧利劍,了悟真法,明徹假景,明心見性,廣行功德。 這裡有解說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的網站 https://skydrive.live.com/?lc=1028#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裡面有MP3詳細解說,是前賢用心把劉講師的資料整理出來,大家可以直接下載。如果要更詳細的上乘佛法劉講師解說資料前往網站下載,道德經第34片然後再來聽形而上謂之「道」這份資料會更加詳細了解。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