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41片_謝謝您ˍ視訊影音+MP3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10/22
2019/12/02 00:54:10瀏覽646|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41片_謝謝您ˍ視訊影音MP3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10/22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youtube.com/user/TsungJie影音網站連結

(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41片_第72章_01

內容:https://app.box.com/s/t4vnmxboicsp7igyz52rablkupp5nzwb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時間過的很快,一下子就經過五十天。後學看我們所有唱的善歌裡面,這首「謝謝你」是我們活佛老師把整個天地之間的真理,都融在歌詞裡面。所以後學就特地的要把這首歌意思講解出來,讓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活佛老師一個字就包含非常多的內容在裡面,可是我們沒有研究的話就不會了解。各位前賢,謝謝你是要謝謝誰?(答案不一),範圍非常廣泛,謝謝我們所有周遭的親朋好友,最重要就是謝謝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知道意思嘛?(知道),就是認識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祂已經累劫累世千生帶著我們,所以在這歌裡面,活佛老師都把它整個呈現出來,可能我們唱一唱就過了,沒有深入的去探討而不知道它的意思,後學很想把老師要表達的,學著都把它說出來。

活佛師尊慈訓:謝謝您

深信人生可以留下       累劫累世的記憶

我時時心存感激         我要在還活著之際

表達我的心意           要及時由衷說聲謝謝您

感悟生命因果牽繫       也是心念累積

何妨善用慈悲和歡喜        

有了道能夠讓我們永遠不孤寂

我要對上天說聲謝謝您    謝謝您

不管是陌生熟悉   或者是疏遠親密

在天地造化中          我們原來是一體

縱然有悲和喜          相聚分離相交替

彼此關懷疼惜絕不會放棄       謝謝您

讓我可以在無常世界找回我自己

多少順逆你陪我經歷               這份情銘記

於是我明白愛人其實是種福氣

也讓我學會圓滿生命裡的緣滅緣起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深信人生可以留下,累劫累世的記憶

   開頭就講深信,深深的相信什麼呢?就是我們人生在凡塵一直在輪迴(生生死死),那我們一定可以留下累劫累世的記憶,各位前賢,這個『劫』就是災難,可是在這邊老師的意思是說我們有元會。元會知道嗎?一元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有十二會,一會有一萬零八百年。我們也都知道南極老仙翁成道以後已經經過七個混沌(等於七個元會),而我們累劫,就是南極老仙翁的七個混沌,我們一樣也經過,有沒有經過?(有),我們的記憶有沒有留下痕跡?(有),經過七個混沌(就是七個元會)。要了解,在南極老仙翁還沒成道之前,有沒有元會?(有),一樣有,有元會,那我們現在往後有沒有元會?(有),一樣有元會。所以「累劫」就是所有的元會我們都經歷,我們能夠經歷這些這麼長時間的元會,要感謝誰啊?(佛性),就是感謝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祂能夠帶領我們長時間的經歷,所有的元會我們都經歷。

   所以「累劫」是元會。「累世」就是我們六道輪迴。我們要了解,一個元會的一半,六萬年是沒有人物;六萬年有人。所以我們六萬年來,各位知道已經經過多少生多少世了嗎?(不知道),都不知道。我們以「假如大家都有積德、都有行善,而且時時刻刻都是以人的現相呈現在凡塵,且我們平均都活了一甲子(六十年)」,我們以六十年來算,我們經過六萬年有幾生?一千生。假如我們全部都是在人道,就已經經過一千世(一千生),我們知道我們幾世?(不知道),我們僅知道這一世、我現在幾歲、經過幾年,是不是都很短暫?(是)。所以一個元會裡面,假如全部都是在人道,就有一千生。那在一千生裡面,現在我們社會上有很多人士說他會看因果、他會知道因果,對不對?(對)。各位前賢,我們大家都會看,為什麼?因為一千生,你隨便講一講一定都會準,一千生裡面你都會遇到。那假如說這個一千生沒有,那往前推的話,又一個元會是不是又一千生?(是)。那我們跟南極老仙翁一樣,經過七個元會就有七千生,那我們講出來我們的人生的因果是不是很容易能夠說中?(是),就會說:「你說的都很準」。

    所以各位要了解,凡塵都是虛幻不實在的,不要去相信那些不實在的話,最實在的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這個是最實在,祂不會變化,一定都跟我們在一起。所以我們要相信「我們本身顯現在眼前,我們眼前現前的一念」,我們這一念就是了了分明,這「了了分明的這一念」,跟十方諸佛一樣,都是同體大用,沒有不同的。所以我們每一位都是佛。那我們為什麼都沒有成佛啊?後學有講過嘛,我們不願意成!願不願意?(願意)。我們覺得凡塵很好玩都不願意成佛,所以我們就用了很多不正確的見解、不正確的認識,害了我們自己成不了佛。假如我們把這些不正確的觀念全部去掉,不要,沒有,全部沒有的話,我們已經當下現前一念的心性,跟諸佛菩薩全部一樣,同體大用整個呈現。所以成佛不是很困難很容易的,只是我們心都偏了心歪了,各位心有沒有正?啊~大家都沒正耶(哈),要了解,我們自己的心,沒有很正,沒有正的話我們容易起心動念。我們了解『念就是業』,我們起心動念就已經造業,知道嗎?(知道),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我起心動念就是在種業」。所以有些年歲大的,吃飽飯沒事做就胡思亂想,遭遇就很坎坷,那都是從我們的念──起心動念的念來的。

   北部都要穿夾克,我們南部還很熱。所以開一下冷氣,大家涼快。後學有聽說:「都一直說我們在打瞌睡」,有這樣嗎?後學是不會阻擋我們打瞌睡,甚至講我們在打瞌睡的時候是朦朧(就是意識不清),在這種現象之下,我們容易見到道體,道之體就在這種現象之下能夠呈現讓我們去看。假如我們都很精靈很清醒,是絕對看不到的,所以後學不會阻擋你不能打瞌睡,倒是希望各位能夠享受打瞌睡(此時現場有東西掉落的聲音),這個叫響應。

   所以在人生之中,我們要告訴自己『本身就是佛,身外沒有佛,我們的心就是佛,心外沒有佛』。假如心外有佛,不叫信心,叫邪見人,他的見解已經偏了、不正確,所以我們本身就是佛。那平常我們為什麼會說不用心意識來修道,剛才很多前賢一直在問:「怎麼樣來做耳根圓通」,可能各位前賢都有做,可是都還沒有抓到正確的方式,後學是先鼓勵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各位有沒有做?(有),得到什麼結論?有什麼效果呈現?最起碼對自己信心比較多了,對不對?(對)。所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是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要用不生不滅的心來修不生不滅的道,這樣因果一致才會成。假如我們用心意識(用凡塵在用的心),那個修不成道,不管我們修多久修幾世都不會成,因為因果不一致。

   那我們日常所用的心就是根塵相對,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跟六塵(色、聲、相、味、觸、法)相對,然後產生,產生以後我們有六識(就是心),我們都用那個心,對不對?(對),那個心變化無常,根塵會不會變化?(會),都會變化。所以,所有的經典、所有修證者都告訴我們,不要用「心意識」來修道。他解說「心意識」:

「心」,心就是聚會(就是合在一起),有很多現象合在一起,我們的心才呈現的,所以「這個心」不是我們要修道的心,「這個心」是變化無常的心。

「意」,就是回憶,我們有經過、我們有認識、我們知道,回憶呈現出來又是很多的因緣聚會,所以那個也不要用。

「識」,就是顯現讓我們知道。顯出來讓我知道,是不是要有很多因緣?會不會變化?(會),又會變化。

   所以我們把心意識全部都去掉,不要、不用,我們就無心了。各位有沒有心啊?(有心),都有啊?那有就是心意識。體會一下,心意識全部都拋開、不要用,不要用的時候,我們心就沒有了(沒有心),這個時候有沒有兩邊?(沒有),因為無心了,就沒有兩邊,所以這個無心就是真心,無心的心即心即佛,這個心就是佛,這樣有簡單嗎?(有),你看我們抱那麼多的心都不對,而對的心我們都不要,對不對?(對)。那個無心的心,就是真心、就是佛,我們都不要,而我們都要心意識,自己再來煩惱、自己再來造罪,這樣有了解嗎?(有)。所以要研究,你看就是不一樣,跟我們凡塵的認知都不一樣,要無心。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41片_第72章_02

內容:https://app.box.com/s/4v9kpkyn7b7t2qwdrp0wqodjjwic4m3c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當我們有心的時候,會不會記恨?放在心裡面,對吧!我們年歲大概也都蠻大了,對另一半有沒有意見?哇~都安靜的,有也不敢說。所以為什麼有意見?就是有心。有心,千生萬世我們都是眾生。要無心,無心才是道。要做到無心,簡單嗎?(有),真的有嗎?是很困難哦,當生起氣來時候,算不算心?(算),恩,那個也是心喔,那個氣要消失簡不簡單?很不簡單,很難消失的,所以我們要無心真的要努力,努力修道修到無心,真正的無心了,那個心就是真,不會變,那個心就是佛,我們要成佛就是這個心(無心的心),就是可以成佛。這樣了解嗎?(了解),我們努力的方向就可以確定了――「努力無心」。當別人要罵我,開始無心,會不會?不可以再有心,假如記得牢牢的:「好,你給我記住」,那絕對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一直害自己,都是在害我們自己。

   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心意識不要,全部去掉,根塵相對我們六根對六塵,有,有現象,但我們學習怎麼去處理,處理的圓滿就好了,拋開,全部都不要有心存在心上,全部都無心了,無心就是佛,無心就是道,整個道都呈現,所以現前的一念心性,了了分明,那個就已經十世古今不離當念,整個須要去探討研究、要達到的,整個都出來了,我們就是要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那個時候一出來以後,後學都講「我們沒有啟發佛性,我們被業力推,推到現象來,然後這個現象過完了,我們又「過身」到另一個現象,都一直在過身過身,過到現在還沒完,過完了嗎?還在過喔,以後要過什麼身?要過到佛的身喔,全部都成就了,回歸本位。

   所以活佛老師把很深的道理在幾個文字之中已經講出來,我們沒有解說的話,怎麼會知道累劫累世,就是我們無量無邊的生死,無量無邊的生命一直在支撐。所以我們真的要感謝祂(佛性),謝謝祂讓我們能夠知道所有的元會、能夠知道所有的六道輪迴,全部都能夠去經歷、全部都能夠去改變,努力的修持以後,「我們先認識佛性本體,接著再把佛性延伸,這個時候就做耳根圓通」。

   有很多前賢說:「要怎麼做?有在聽就對了嗎」,是不是有在聽就對了?我們在聽,這樣有算是耳根圓通嗎?我們都不敢肯定。要了解,在我們身上來講,第一個就是『聽』,第二個就是『聞』,第三個就是『聞性』。

第一個『』,是耳朵的功能作用,耳朵在聽,有聽到但沒有意識。

第二個『』,是我們聽到之後加入我們的心意識,我們的心意識『在聲音的內容裡面分別、在內容裡面說「對我好、對我不好」』,那個是屬於聞。

第三個『聞性』,『聞性』是不落入現象、是了了分明,了了分明是我們的聞性。

   所以後學之前就講:『不以所聞分別染淨,但以能聞討個消息』。當我們在「所聞分別染淨」,那就自找麻煩。當我們聽到的時候,在那個內容一直分別、一直計較,我們煩惱就很多,所以我們不要所聞去分別染淨。

    但以『能聞』,誰是能聞?就是佛性本體。那我們「討個消息」――這個能聞的是誰,能聞的是誰?就是佛性本體,佛性本體能聞,可是祂不落入兩邊、不落入生滅、不落入對待。那我們在做耳根圓通的時候要記得:『聲無既無滅』,沒有聲音的時候,我們聞性、我們佛性沒有滅;『聲有亦非聲』,有聲音了,我們佛性也沒有生出來。佛性沒有生也沒有滅,佛性常住不遷(都在),你用祂,祂在;你沒有用祂,祂也在。所以我們就是要守住這個都在的「真常」。「真」,為什麼真?因為祂沒有形相,不會變化,就是真,無心就是真;「常」就是常住不遷,都不會變的,永遠都在,不管萬年前萬年後都在,要不要追啊?就是要追這個都在的佛性本體。所以老師跟我們講出來,我們應該都能夠留下累劫累世的記憶,我看我們都忘光光了。能記得幾世,一世也不記得,真的都忘光光。

    所以老師說深信(深深的相信),深信就是從佛性本體發揮出來,深深的相信佛性本體沒有生滅,所以祂永遠在,既然是永遠在,不管再多的元會,多少個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我們都在;多少個六道輪迴,我們都在,都在喔。要不要去六道輪迴?「德」要多種一點,好事做多,一千世都在做人;我們如果做不好,會變成禽獸。如果轉世當雞、鴨、鳥、豬、牛,那不只一千世了,各位了解一隻雞的生命多長?很快喔。所以凡塵因果定理,不可以偷人的或者欠人的,不可以欠錢不還。若欠錢不還,天地很公平,你若不還錢就讓你轉世當雞,然後被殺被賣,一隻雞多少錢?200或300元,你如果欠人家3000元要轉世幾次?剛好出生十次的雞,六道輪迴又多出來很多。如果做得更不好的,往地獄去惡鬼道。其實我們在凡塵也可以看得到,我們去大醫院復健科的病房看,看到地獄有沒有?(有),那是不是地獄?很像喔,我們都不願意進去?都不願意。所以,上次後學就講不要仗勢著自己身體還很強壯,很快一下子就消瘦下去。後學很厲害,四天掉四公斤,快不快?喔真的快。不過這一次醫生倒是跟後學說你是怎麼吃的,一個月胖了六公斤出來(哈哈),醫生說太快了太快了慢一點,三公斤就好,現在論斤論兩,所以各位要在身體健康的時候趕快修持,讓我們的佛性,真的已經脫根脫塵、離身離境,跟整個宇宙虛空合為一體,理不理想?(理想),不用受苦了,凡塵是不是苦海?(是),好玩嗎?(不好玩)。

   台灣的福報很大,有的人花錢買機票就到外國遊玩。各位前賢,像泰國現在整個國家都淹水,我們如果出生在泰國要怎麼辦?兩隻腳抬的高高的?踏下去就是水,所以要抬高高的。所以共業的形成,要了解到眾生的共業形成大家共同接受,因為我們台灣大家都很善良,都一直在行善,我們都很善良一直在做好心,所以災難離我們遠去,颱風原本要來的,它也趕快回頭,有沒有?(有),今年很多颱風都這樣,都轉到別的地方去了。所以,大有大的因果,小有小的因果,因果是一定的道理,絕對的,只要我們能夠行善,就可以化解這些災難。所以在日常生活裡面,我們要多多行善,去掉心意識,無心了,全部都是真心,全部都是佛心,用佛的心來生活,非常理想喔!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41片_第72章_03

內容:https://app.box.com/s/lidy2k1d0p6zhd0qgs5aea56e2bb68tf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我們了解心地一改變,環境就改變;環境改變,整個周遭親朋好友跟著改變,都很願意跟我們親近。

   假如我們有心,人家會怕。這個有心,都會勾心鬥角,就會找來很多麻煩,最怕還是自己遭受災難,那我們努力走入真理世界,時間對我們來講,現在我們六道輪迴才有空間跟時間的約束,但是我們佛性沒有,佛性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了解時間空間嗎?空間是我們現在在台南,時間剛好在民國100年,有沒有時間把我們束縛著?(有),都被束縛著,那我們佛性沒有。時間空間都不束縛佛性,我們叫做「自由自在」,經典四個字叫做『自在分別』。自在就是「自由自在」,分別就是「了了分明」,所以經典裡面的「分別」,不是分別心而是了了分明。修證者告訴我們修持就是要「了了分明」,只要「了了分明」就好了。我們生活之中有沒有這樣?大概不好回答,這不知道要怎麼答覆。我們在現象裡面學習怎樣能夠圓滿,我們去應對,應對以後就拋開不要記在心上,那我們在真理部分就一定要牢記,牢牢記得「真理不會變化」,所以一定要記在心上。所以活佛老師跟我們講,我們一定要留下記憶,這些這麼長遠的經歷都可以留下。

    所以接著活佛老師就講「我時時心存感激」,我們有沒有這樣?我看沒有。時時心都在怨嘆,都在說別人這麼有錢但我怎麼沒有,拼得要命都沒有存錢,有沒有這樣?(有)有啊?(哈哈),順著回答比較快,有。我們要知道,假如環境太坎坷,那是上天在成全,上天在成全我們。如果我們都沒錢且做事都不順,是不是越努力?會不會這樣?還是消極了?那上天要考倒人很容易,給他賺錢、給他社會地位很高,會不會考倒他?(會),他還要修道嗎?不要了,他會仗勢著那些錢跟地位,你看正面比較好還是反面比較好?(反面),看我們的利用,都沒有固定的。假如你很有錢、很有社會地位,那你可以登高一呼大家來修道喔;若是很有錢,趕快把這些錢拿來佈施,讓一些貧窮的人生活的比較好,那不是很好嗎?也可以好好利用。

    假如我們是坎坷的話,坎坷的話就要反省自己:「我為什麼這麼苦命,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對」,這樣的話,反而促成我們更積極的投入修心養性,心性一培養,內涵就有,是不是能夠到達「淵默雷聲」,還記得那三句話嗎?『尸居而龍現,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不錯喔都還記得。這個就是古時候他們的那種涵養,「尸居」就是在家裡面居住而沒有出門,「龍現」就是神通萬物,他都沒有出門可是神通萬物,表示他的修養很好,能夠幫助所有的眾生,幫助在不著痕跡的情形之下。然後「淵默」,淵深=淵,默=靜默(靜靜的)。「雷聲」,打雷的聲音,就是他的德性好像打雷的聲音很感人,我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人?正在找,找看有沒有讓我們很感動的人。所以在現在現實社會你要做到要讓人很感動都很不容易,所以「淵默雷聲」比較不容易呈現。「神動天隨」,神動就是起心動念,天理都跟著。我們現在起心動念天理有沒有著?(沒有),沒有啊,那不然什麼跟著?名和利跟著?那不好喔,一定要天理跟著,起心動念天理都跟著。

我時時心存感激

   第三句活佛老師說「我時時心存感激」,我們真的要心存感激,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讓我們經歷凡塵所有的一切事情、讓我們經驗很多、讓我們處理事情也能夠圓滿,所以要心存感激。

我要在活著之際,表達我的心意

   我們現在是不是都還活著?(是),活佛老師說我要在活著之際,然後表達我的心意,我們都活著的時候,能夠把對眾生的那種愛護、對眾生那種思念,都能夠表達出來。現在我們在生活之中,有沒有很感激我們周遭親朋好友的那種情形出現?好像很少喔,大家都自掃門前雪(個人顧個人肚子),就有那一點情形。要了解,要趁著還活著的時候,要做就要趕快做,不然都來不及。所以一方面在修持上來講,先認識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接著把佛性能夠延伸到整個空間,讓空間都是我們佛性所在。那等到都可以了,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我們就可以還給天地了。假如沒有,社會人士都沒有修道,沒有像我們講的這個樣子,那就是『過身』。

   所以後學都講,因為發了很大的愿:「要帶領大家成佛,要明心見性」,對不對?(對)所以那一陣子(50天前)差一點就死掉,站不穩,你們大家也都有看到,沒辦法站立病得很厲害,那個時候後學也是想「雖然身體有一點不支持,不給我用,我說沒關係,我還要再來(死掉了我還要再來)」,一定要把這個最殊勝的上乘佛法告訴大家,可以成佛的。可是我剛剛看了一下,最上乘佛法竟然沒有人拿回去聽,最殊勝的那個最好的,我們活佛老師說後學洩漏天機所以要生病。

   各位要拿回去聽,「道德經34片」跟「形而上謂之道」(在台北三個佛堂講解,共有六片CD)。各位可以從裡面去了解到,我們要怎麼修的方法,然後到達究竟的程度是什麼現象,都整個把它寫下來,裡面有講我們,那個第三段第三個佛堂有一個前賢起來講「感謝同義宮的前賢打瞌睡」,各位聽到一定很不是滋味,怎麼會這麼講,他說:「同義宮沒有打瞌睡,我就不會寫這一章『形而上謂之道』,不寫這一章的話,不會把上天的秘密都洩漏下來,那能夠看到就是因緣聚足了,所以可以配合(同義宮講的)道德經34片DVD和聽形而上謂之道的CD(台北講的),形而下謂之器沒有寫,只有寫形而上謂之道。各位有沒有拿?(有),可能有的人還不知道有這一片CD,還剩蠻多的,各位拿回去,當有空的時候、心情好的時候,然後拿來聽,因為它告訴我們要修,修到怎樣才算成就,全部把它交代的很清楚,這樣好不好?(好)。我們研究以後就不會被人騙了,人家要騙我們,就騙不動我們,因為我們知道真理了,真理的部分都了解就不會受騙了,所以鼓勵大家研究拿回去聽,有空就聽「形而上謂之道(6片CD,三個佛堂講解那一張形而上謂之道的講義)」,因為在這裡不適合講那張講義,所以就在北部講,講好以後把它錄下來,寄到我們這邊來聽,後學想50天,大家都聽得很熟了,結果50天大家都在睡覺喔?一轉眼竟然這麼快,算一算剛好50天。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41片_第72章_04

內容:https://app.box.com/s/5h7p54gdqyw595gk8ugl99q9e86br70i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要及時由衷說聲謝謝您

   我們就是要及時,行善也是一樣要及時。由衷就是由我們的內心深處,由我們內心深處講出來:「真的謝謝您,謝謝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帶著我們這個身體在凡塵流浪」,我們佛性帶著身體在凡塵做什麼?我們一般當身體養得很健康的時候,就是要享受對不對?(對),可是我們修道者當身體可以很健康時候,就是要渡化眾生,要努力地把殊勝佛法能夠流傳,這個很不容易。各位前賢,是不是很不容易聽到殊勝佛法?(是),很難聽到。所以我們要能夠接收然後消化,然後傳播、渡化,能夠渡化眾生。

感悟生命因果牽繫

   感,我們都能夠了解,能夠心裡有所感受領悟我們生命都是因果在牽纏掛礙,都把我們繫縛,都綁住了,我們有沒有被因果綁住?(有),都是被因果綁住。

也是心念的累積

   就是我們在凡塵起心動念很平凡,起心動念太容易了,累積下來讓我們六道輪迴,有六道輪迴就有很多因果牽纏罣礙,現在我們在生活之中也都是因果的牽纏罣礙。各位有沒有體會?很深哦,因果都牽纏著很難解開,那種線索很難拆開。

   這個「心念的累積」,之前我們都會鼓勵觀照念頭,觀照念頭是觀照佛性本體,因為念頭的生發,佛性本體才有辦法,不是佛性本體沒有辦法生出念頭,只是我們生發出來的念頭都不正確,大部分都是自私自利,都是要害人,所以現在詐騙集團很多,他從佛性生發出來的都是造業、負面。那佛要渡眾生出離生死,第一個就先滅妄想,妄想滅了,我們的生因就斷(會生的原因就斷了),然後滅到無想(想,全部都滅光光了),生相就盡(我們會產生在凡塵的形相就沒有了),『生因斷生相盡』,那個『若非有色、若非無色』,這個兩個就變我們不生不滅的真如,不生不滅的真如呈現在凡塵就是成佛了。這樣有簡單嗎?從那裡著手?『滅妄想』,妄想先滅,沒有妄想,然後妄想又盡了,全部都沒有就成就了。所以大部分在修持方面,都是從念頭著手。我們開始的時候提倡「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是不是都沒有念頭?(是),沒有念頭的時候那個叫「無心」,無心就是道,無心的心即心即佛,那個心就是佛,這樣有聽進去嗎?(有),要聽進去哦,這個很實用哦,都可以讓我們成就的,不找自己的麻煩,煩惱都沒有了。我們就是因為累積心念,所以才六道輪迴。那我們不要六道輪迴,心念就不要有。

何妨善用慈悲和歡喜」,

   活佛老師跟我們講,我們既然有起心動念、既然凡塵要生活,那我們何妨就要善用我們的慈悲。慈就是予樂,給人家快樂;悲就是拔苦,把那個苦拔掉,看眾生很苦,我們可以把他的苦拔掉,拔掉眾生的苦就是告訴他:「你會受苦,就是因為你是怎麼樣、怎麼樣,你才受苦」。眾生為什麼受苦?就是因為造業。為什麼造業?因為不知道真理。為什麼不知道真理?沒空啊!沒空在做什麼?我們很忙都在做什麼?(賺錢),在吃飯、賺錢,很忙在賺錢,錢賺了要做什麼?所以我們追根究底,有時候人生會覺得我們人生沒有拿捏很正確的努力方向。假如我們能夠拿捏很努力的正確的方向,人生會過得很有意義,不會一下子很茫然,會過得對自己生氣,各位前賢,對自己生不生氣?都不生氣啊?都不生氣的話,表示自己做得很圓滿,做的圓滿嗎?(還沒),還沒有很圓滿,所以要生氣。

有了道能夠讓我們永遠不孤寂

   有了性理心法已經有了道了,知道道了,道理全部都能了解了,這樣就可以讓我們永遠都不會孤寂(孤單寂寞)。各位會孤單寂寞嗎?(不會),因為我們可以跟整個天地合在一起,不會孤單的也不會寂寞,很充實的。要不要用電視連戲劇來麻痺神經?(不要)。不要在這裡說不要,回去就坐下來看八點檔,你現在坐著看,會自己罵自己:「我不可以心口不合一」。

我要對上天說聲謝謝您,謝謝您

   所以我們老師說我們要感謝我們的根源──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我們要感謝。

「不管是陌生熟悉,或者是疏遠親密」

   後學都覺得底下寫的就是連續劇,連續劇的那些編劇都看著這在寫劇本,看到這然後想出來的劇情就可以吸引人了。你看最吸引人的劇情,現在我們在看「韓劇」,它是不是都演內心戲,都是相聚跟分離互相交替,都讓我們笑,讓我們哭。各位都沒有看韓劇啊?一編劇了以後,就是凡塵的變化,無常變化,編劇出來大家都愛看。

在天地造化中,我們原來是一體

   在天地造化,「造」就是從沒有到有;「化」從有又沒有了。所以天地的造化,天地所有的一切,滄田桑海變化無常,這一些現象都是從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整個呈現出來,我們原來就是一體。佛性,大家都是相同的是一體的。

縱然有悲和喜,相聚分離相交替

   各位前賢這個都是在講我們生活之中的遭遇,我們生活之中就是這個樣子──就是悲喜、相聚分離,互相交替。有一些公婆媳婦都不合,偏偏又要在一起,那個怨憎會。然後有一些男女青年愛的你死我活,愛別離,但環境卻要他們分開。當我們看到這個劇情的時候,會不會為他們哭一下?所以這些都是世間的無常變化。那我們也在無常變化之中,我們要不要深入?不要啦,不要深入,深入了就會很痛苦的。如果有一個婆婆很能幹,你去當她的媳婦會怎麼樣?這下子慘了,所以我們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有一些苦不受還不行,受苦還得要高興,有沒有很高興?所以之前後學都會講,如果你『剖心肝給人吃,又被人家嫌你臭腥,你還得要很高興』,有沒有到這個程度?這個人世間真的是變化無常。

彼此關懷疼惜絕不會放棄,謝謝您

   要彼此的關懷,這個很重要啦。因為畢竟是一體的,在落入現象,你是你,我是我就有分別了,所以要彼此關懷要疼惜不要放棄。只要你有心,他就會改變。有一些智能比較差的喜憨兒,很古意很直,都被人欺侮,各位有沒有欺侮過那一種人?(沒有)。所以我們了解「不放棄」,因為畢竟他呈現那個現象,就是因果業力使然,他的因果業力做得不好的時候,呈現這個現象出來。所以我們老師說謝謝您。

讓我可以在無常世界找回我自

   我們找回自己了沒有?(有),都沒有信心,有啦,這麼小聲。要在無常的世界找回我們自己,世界變化無常,好也不用高興,壞也不用悲傷,那一下子就過了,一轉眼就空了,所以努力的方向還是在「消除心意識,走入無心」。這樣有目標了沒?(有),有目標了。無心就是道,無心就是佛,所以很容易。

多少的順逆你陪我經歷

   不管順不管逆,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都一定跟著我們,有沒有?(有),恩,都跟著我們,所以陪著我們經歷。

這份情要銘記

   就要記得要記得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對我們這麼好,有好嗎?(有),我們有照顧祂嘛?說這個「有」,都不夠力道,在想:「我又沒有看到祂,要怎麼照顧祂」。

於是我明白愛人其實是種福氣

   能夠愛人真的是福氣。愛人比較好還是被人怨恨比較好?(愛人),愛人比較好。所以愛人真的是福氣,就要把愛心整個顯發。

也讓我學會圓滿生命裡的緣滅緣起

   就是要學習「我們生命裡面的所有的事情,都要處理的圓滿」。現象雖然是假的,可是畢竟我們在現象之中生活,所以現象的來『來則應、去則靜』,應的時候就是要圓滿,過了就拋開,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著春意,春天溫和的氣息就會呈現。緣滅緣起,緣滅就是戲散場了;緣起才開始結婚,接下來生孩子,接下來要養孩子…是不是緣起,喔~那個後面一大串有沒有。這樣緣滅緣起了解嗎?就是緣聚則生緣散則滅,那我們在凡塵離不開緣滅緣起,跟人的因緣善了,滅了;跟他結怨了,緣起了。這樣緣滅緣起了解嗎?了不了解?(了解)。緣滅好還是緣起好?(都好),這個正確回答,都好。時間過很快我們講「謝謝你」講了一個多小時,接著我們講道德經72章。

    因為我們道德經還沒講完,所以拍攝DVD都還沒辦法整套,還有道德經前半段的CD已經做到第二十五集,後半段第二十六開始,還沒做。可是後學覺得好像都不急了,沒有想看想聽,有沒有?在六祖壇經的倒還有想聽想看,倒是發現金剛經聽的人還蠻多,可能都從金剛經裡面得到一些啟發。一般我們對金剛經都比較熟悉,可是對金剛經的意思了解並不很透徹,那在王氏佛堂講金剛經剛好就是以那種聊天方式把真理闡釋出來。各位都有聽嗎?(有),有沒有所得?從裡面有沒有聽出來對我們有幫助?又不回應。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41片_第72章_05

內容:https://app.box.com/s/rkborfe4owbdejl9o10kpeifgo5qwgzr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接著我們開始講道德經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二章  畏威章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人民就是我們眾生。不畏威,以老子的意思來說就是沒大沒小,所有的事情他都不放在心上,不畏懼真理。雖然文字是一種威儀,可是它的涵義就是天地的真理,那你都不尊重天地的真理(不畏威),這樣則大威至。我們可以從國土居住的地區,有很多一些水路(水在走的道路),都把它建築蓋房子,又種一些農作物的收成,這是不是不畏威?(是),他不怕天地之間的反撲,自己方便就好,那個叫民不畏威,這樣的話,災難一來,誰倒楣?就是你利用的人倒楣。整個人都不見,找不到屍體,那個小林村,人都找不到了,那就是不畏威,不畏懼天地之間的真理,所以我們要尊重整個天地,這樣對我們來講絕對有幫助。

無狎其所居

   狎就是狹隘,很窄。第二句話就是講,不要把我們的心胸變的很狹隘。各位心胸寬不寬廣?不好意思講,心胸寬廣則我們自己本身過的生活就很如意,因為什麼事情都大事化小事,小事就化無事,都變無事,那個就是心胸寬廣。後學以前在後天廟,會看我們人的眼睛假如不大,人中又窄窄,後學會說你的心胸不寬廣,你會有很多的煩惱,所以有時候現象會呈現――眼睛小、人中窄,人中知道嗎?就鼻子底下那條寬度。假如看到人的眼睛大大、人中很寬,表示他的心胸,自然呈現一樣也很寬廣,那是前世帶來。我們說「落土時八字命」,他會把前世的因果帶到這一世來,當然這一世會改變,這一世你努力的時候,形相會改變,相由心轉,你心轉了相就轉,所以只要我們研究性理心法,最大的發現就是臉上的:「我的業障消失了」,有沒有發現?(有),發現自己的臉上,本來業障很多,這一下子都消失了。然後皮膚會變的比較白,白跟黑是沒關係,我們又沒要去印度,那倒是沒關係,心胸寬廣比較重要,幫助我們過很好的生活。心胸狹隘,找自己麻煩,我們在找自己的麻煩,什麼事情你都看不順眼,難過的是誰?(自己),都是自己。所以老子叫我們無狎其所居,不要狹隘我們的心胸,心胸一定要寬廣。

無厭其所生

   各位厭不厭自己的生活?「我怎麼活在世間上,一天過一天活的很無奈」,有沒有?不好回答。我們很多人不知道生命的可貴,不知道有身體可以好好的利用,藉用借假來修真,所以會自暴自棄,對身體不愛惜,等到身體有狀況出現的時候,那時候後悔了才說「我怎麼不愛自己的身體,讓身體都病痛連連」,要了解,既然能夠呈現生命,我們就好好能夠借假修真,身體是假的,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有一天一定要還給天地;能夠主宰身體的佛性,這個不用還,這是我們自己本身的,要好好的把祂修證出來,祂沒有形相,可是祂能夠主宰一切又能夠了了分明,有沒有奧妙?我們的佛性真的很奧妙,一定要努力修持。假如我們還沒進入狀況,就拿「如是我聞」回去看,「如是我聞」裡面有講:「離身離境,脫根脫塵」,可以從那個去了解,我們的佛性竟然離開因緣獨立(離緣獨立),很超然,但我們不認識,不認識就不重視,就沒有努力的去修持,就沒有成就。假如我們能夠藉著這些實際的現象,好像我們在睡覺,家人來叫我們:「你的朋友要來找你,起來」,家人沒有碰到你身體,你看你在睡覺你的心也沒有準備說等一下有人要來找我,為什麼你會醒過來,有沒有離身?(有),恩,離身離境,離緣獨立。我們要知道,佛性很奧妙,只要你愈投入修持愈研究,你就會愈高興,修的會愈充實,就不用看電視八點檔來麻痺神經,時間就不用打發的。各位現在的時間要不要用打發?(不用),「唉~我這段時間要怎麼過,要怎麼打發」,有沒有?所以時間須要打發的話,表示我們很空虛很寂寞,我們的性分裡面都空空的(沒有半點東西),所以就很難過,一秒一秒都很難過。假如我們一研究到性理心法,知道整個天地就在我身上,你看哪會寂寞、哪會孤單,是很充實的,所以要努力過生活。這邊老子講無厭其所生,不要討厭我們生在這個世間。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就是因為我們從根源裡面不討厭我們生在凡塵,因為畢竟水火風土,各位前賢水火風土是不是無知的東西?(對),現在的水火風土在我們的身上有沒有動作?都有動作,又是奧妙,各位聽懂意思嘛?我們的身體是天地的物質水火風土眾緣聚會借我們用,水火風土是沒有知覺性,但是在我們身上的水火風土有沒有知覺性?(有),奧不奧妙?(奧妙),所以我們就是要喜歡它(不厭,不討厭),可以好好利用,可以利用就借假修真,把真的佛性修證,很理想的。所以「夫唯不厭,是以不厭」,就是從根源的去探討了解。  

    各位可以去想像,當我們一口氣不來的時候,身體就不能動,身體不能動了是不是水火風土都歸位了?都還給它了。那個時候你看看,本來是讓我們使用的挺好的,但現在這時候,「要再起來釘個釘子的動作」,能不能做?都不能做了,所以聖人告訴我們,雖然是假的,可是有時候在應用上我們就是可以用它,借假來修真。我們會不會借假修真?身體是假的,一定要還給天地,然後「真」就是不生不滅佛性,了了分明,很真很肯定的、決定無疑(很肯定),佛性絕對存在、絕對有,尤其在萬緣放下一念不生的時候,那一個了了分明才明顯,不生不滅的佛性整個都呈現,然後能夠熟悉了以後,我們再做耳根圓通,耳根圓通一做了以後,整個虛空之間都是佛性,這個時候你靜下來做,你會感覺「啊~我身體怎麼不見了」,整個知覺都跟空間合在一起。有時候一到外面坐車,像後學在台北搭捷運,然後眼睛一閉起來,捷運車在跑的聲音~嘟嘟嘟,欸~感受到我身體怎麼不見了,剩下知覺性還存在,這是過程。像第三十九片坤道前賢來分享正玄關,各位有沒有去學正玄關?她也是做的很久,再做工夫的時候都會打電話跟後學講「她看到什麼、知道什麼」,後學說「那都是生滅的,不要去追,知道就好」,知道了就好。

所以凡塵很多都是須要我們知道就好,六祖也說「不斷百思想」,百思想是我們佛性的功能作用,知道就好,不要去斷滅它。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

   這倒是很重要,我們等於說自見很嚴重(自己的見解就是自以為是),各位前賢我們有沒有自以為是?會在很多現象之下,真的就自以為是,我這樣最對,就是因為這樣害我們不成佛。可是聖人――不生不滅佛性,自己知道(了了分明的自己知道),可是不自見,不自己有自己的見解,因為落入自己的見解變成不符合真理,都以為自己很對,我們最大的毛病大概在這裡,自己都以為自己最對。各位前賢我們內心裡面有沒有很驕傲?這也都是看不到的――「沒有,我都沒有驕傲,再怎麼說我都沒有」。假如你晚上一靜下來,你慢慢的去發掘看看你內心到底有沒有,會發現怎麼都不一樣,真的有一些都有。

自愛不自貴

   這個很重要。自愛,自己就是愛護自己,人格很健全,自愛,公德心很夠,社會正義很充足,那都是自愛。可是不自貴,我們現在自貴的太多了,都自己以為自己很了不起,有很多財產有社會地位,那都是自貴,所以聖人不做那個事(我們佛性不做那個事)。

故去彼取此

去掉那些不好,不好的全部去掉,然後好的全部拿回來用。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41片_第72章_06

內容:https://app.box.com/s/gdxfe0cfdrdyjle8alqrq9babomcj55n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剩下約30分,提問問題

  【問】:近日來您身體欠安,大家都很關心,為你祈安,希望您早日康復,敬請多多保重!(劉講師答:謝謝,謝謝關心)。請問劉講師,司空山本淨禪師說「若問佛,即心即佛,若問道,無心即是道」,請問這兩句話不是相等嗎?有何差別呢?

劉講師答:對,這個司空山本淨禪師就是有一個皇帝派去採常春藤,他去遇到司空山本淨禪師就問他的道,禪師問說:你是要問道呢?還是要問佛? 他說佛跟道有什麼不同? 司空山本淨禪師說你要問道「無心是道」。你要問佛「即心是佛」。然後他問說那有什差別?

    各位前賢有什麼差別?所以剛才我們在課程講解的時候,剛好有把那個內容講出來,說問道「無心是道」我們已經都無心了,就是沒有心意識啦!所以各位前賢很重要的,我們不要有過去心,不要有未來心,不要有現在心。因為我們有三心會被三世攝受,過去事未來事現在事會把我們攝受,把我們吸住那我們就要六道輪迴,這樣知道了嗎?

    那我們沒有,沒有過去心,沒有未來心,沒有現在心,那沒有三心,三世攝受不住,那三世就攝受我們不到,吸不住了要六道輪迴嗎?就不用了,不用六道輪迴。所以三世它已經攝受不住。那我們無心,無心有沒有過去心?有沒有未來心?都沒有了,那無心整個道都呈現了所以無心是道。

   那問佛「即心即佛」佛,什麼叫做佛?佛就是覺者,覺悟的人。那我們為什麼不能覺悟呢?就是因為我們用的是心意識,是那個無常變化的心意識。所以各位要知道心就是聚義,聚會的意義。然後憶就是回憶,識就是讓我們知道。那三個就是「緣聚而生,緣散就滅」(心、意、識)。那既然是因緣聚會才有的變化無常,變化無常的內容我們不要依賴,不要以它為根據,然後我們來修。因為以它為根據它在變化,那它變化的時候我們要不要跟著變?就是跟著變,那修道跟著變的話那就不是道了,『道是不變的』。不會變的才是道啦!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那個即心即佛,心就是佛。可是這個心就是無心的心,就不是心意識啦!全部心意識都不用了,根塵相對產生的六識都不用,這樣有了解嗎?(有)。以後在做耳根圓通就一定要記得那個心意識都全部摒除掉,聽到什麼聲音不要進入聲音的內容,你如果進入聲音的內容就是用心意識,這樣知道嗎?你如果進入那個分別,那是什麼聲音?對我有什麼利害這樣就做心意識啦!所以你做耳根圓通就是有聲音就好,那個聲音是誰聽到這樣就好啦!不管它是很近還是很遠,大的聲音還是小的聲音,那個都沒有關係,『只要不進入內容就好』。這樣了解嗎?

   【問】:有三等親不可當引保師,是哪三等親?

劉講師答:他是講我們父母是最親的第一等,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叔叔伯伯那個就是屬於第二等,那第三等就是嫁出去了,的姑姑嬸嬸那個延伸下來的三等。可是後學覺得說我們都沒有去遵守這一些規範啦!都是渡有人就好,辦道有人就好。可是後學就說眾生佛性就是同體啦!有時候會當一家人是有因緣,會當一家人因緣撮合,變成沒辦法求道修道那就太可惜,所以後學就不會強調說之前所講的,身家清白品行端正。雖然那都是必要,可是那個要自己去修持、自己涵養。


   【問】:承上,舅舅、姑姑、阿姨可以當引保師嗎?

劉講師答:這個到現在都已經不再探討,只要是在辦道的場合有一些辦事人員,就會請辦事人員來擔當啦!那現在又不是說你當了保師了以後,就保證他修得很順遂。也沒有,只是沾一個名而已啊!

   各位前賢我們現在引渡眾生求道,有沒有把他們帶得好好的認真修道?有沒有?好像很少喔!一樣還是有啦!不是說沒有,只是說我把你帶來求道了,那你自己去修是不是都是這樣?對不對?因為講徹底一點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修?要怎麼教你?就會變這樣啊!你自己去修啦!大部分都會有這一種情形出現。


   【問】:承上,若是不可以,可是已經燒表文了怎麼辦?還有,男女朋友當引保師,可是後來結婚了怎麼辦?

劉講師答:哈哈~這個倒是蠻多啦!以前很多道親在工廠上班,他的重點不在賺錢都是在渡化眾生,以渡人為重要,所以就很努力在渡人。結果去渡人就比較親近,以往又比較封閉的環境,不是像現在這麼開放,你一直去找他,他想說你對他有意思。所以到最後就會結婚啦!那個倒是蠻多這個現象。因為那個在渡他求道的時候,畢竟是還沒有成為夫妻啦!所以那個都沒關係,無所謂的啦!


   【問】:求道費必須自己誠心交出,若是已經幫親戚出求道費(功德費),那怎麼辦?

劉講師答:因為各位要了解到功德費是關聖帝君訂立的,祂說善財難捨,我們自己要用錢很大方啦!一下子就用掉了,可是要拿錢來做善事就拿不出來,關聖帝君說這樣的根基就不夠資格求道,所以你沒有拿功德費出來就不可以求道,以前關聖帝君是有這樣的指示啦!只是後來有一些很難講,講到功德費就默默的幫求道人出資,都有這樣的情形出現。

    不過在渡人的時候你可以幫他出這個錢,往後你要把這個裡跟他講明白,說這個功德費一生就只有一次,你要自己本身出功德費,不能別人代替你出功德費,而且功德費要寫進去表文,以後你再捐獻多少都不寫的,不寫進去表文的,可是那個求道功德費就有寫到表文裡面去是這樣的。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41片_第72章_07

內容:https://app.box.com/s/i6meoae6bsmmi5a9d7rn5el7srhu61ev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問】:家裡有人生病的話,可以把引師的機會轉讓給他嗎?

劉講師答:那個不能那個樣子,不能私相攝授,倒是在辦道時候可以請辦事人員擔當,不可以說我的讓給你(台語),用那一種私下攝受的不可以。

   【問】:後學想分享,後學有耳根圓通的經驗,就是在佛堂裡面做耳根圓通,仙佛可以加靈加智幫助,後學很喜歡在佛堂裡面做,跟大家一起分享。因為那是在我們上課之前,後學做耳根圓通,就是各位前賢幫助後學,可以了了分明,知道寂照同時的那種感動,那也是仙佛加靈加智慧,所以後學想說我們因為斷了一些…(聽不清)…如果…(聽不清)一定要講出來,這是後學承諾,所以跟大家分享。後學的問題,我們做業務的人,都會去房間裡面去跟人家講業務事情,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賺大錢,這樣算不算是一種攀緣?

劉講師答:你把你那個修道的情形把它當成職業問題混在一起,應該是把它分開啦!賺錢就是賺錢,修道就是修道是兩個方向。不要把修道跟賺錢混在一起,賺錢是我們凡塵的一個小環節,小事情。可是那個辦道是大事情,要把那個辦道的看得慎重一點。

 

   【問】:上次劉講師有說要驗自己的佛光亮不亮,後學真的去找小狗來試驗,結果小狗是整個很無奈的看著後學,後學想是不是因為後學不怕,那隻狗也不怕後學,所以就用那種很無奈的眼神「你在做什麼」。

劉講師答:你怎麼會去找認識的,找認識的不算啦!野狗喔!可能是看你太胖了,哈哈~那個倒是我們可以體會的因為狗眼看人低,狗牠有陰陽眼牠會看到幽冥鬼魂,也會看到仙佛,看到仙佛狗就尾巴一直搖很高興,那看到鬼魂牠會吹狗雷(台語),所以我們以牠那一種功能,來試驗我們佛性到底有沒有亮?我們求道以後我們玄關就像小香點燃了,那麼一點點亮,那個就表示說玄關已經被打開了。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試驗的話,因為還沒有發得很亮,所以那個狗倒不會說尾巴一直搖,不會,牠才看到一點而已啊!牠如果看到很亮的話牠就會搖得很厲害,那假如說只有一點的話牠只有看著。

   那我們可以知道狗的,有時候看狗的品性,你看這隻狗的眼睛是善良的?還是惡狗?還是那一種無奈的野狗?那個只是生活上的一種體驗而已,不一定都完全正確。指示書我們有做善事佛性又有光,那個狗牠會自然反應,牠不敢看會轉身然後尾巴會搖,就表示我們佛性有光,然後那個善事有,這樣我們自己可以感到安慰啦!那假如說我們很自性的放出自性之光對牠看,然後牠也很野性眼光對你看,那就表示你的佛性沒有亮,而且行善也不夠,牠才不屑的態度對待你。


   【問】:後學想請問脫根脫塵,是楊講師提醒到脫根脫塵。後學有個想法,好比如果後學在騎機車,遇到人家違規或是闖紅燈,我們…(聽不清)…直接看到他這樣子不對了,就很生氣。後學就想脫根脫塵,這樣比較會遠離那個。後學會告訴自己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如果告訴自己,你應該要振作一點,就是自我鼓勵,你轉念頭就可以改變……。

劉講師答: 你是轉換職業去當警察了嗎?(哈哈)警察在抓違規,那違規跟你有什麼關係?

   所以我們要了解到講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那個是在說佛性的本體,要我們體會那個佛性的殊勝就在「離緣獨立」,那我們這一些對社會看不慣的行為,那個是我們個人的社會正義,那個跟佛性脫根脫塵沒有關係啦!你不要把它混在一起。這樣了解意思嗎?那個是社會正義啦!你違規危害到旁邊善良的人,那個是屬於社會正義,不屬於我們脫根脫塵離身離境的範圍。了解意思嗎?

    我們在講脫根脫塵離身離境重點是說,因為佛性都沒有形象,祂離開我們身心以後,祂呈現是什樣狀況?讓我們去體會是這個樣子的。然後體會出來之後才會說,喔!竟然沒有形象也能夠呈現功能作用,就是諸佛的全體大用都可以呈現,是這樣子的,所以你都把它混淆在一起了。還有問題嗎?有疑必問,疑問就是打結,疑問沒問就打結了。


   【問】:劉講師非常高興後學看到您,看到你身體狀況從側面看就很健康了,所以非常高興。所以劉講師身體健康是我們的福氣,那後學想要請問一個問題是說,以前有些結緣訓,有位仙子,不管她轉了幾世,後來就是有得了道,或許在五百年前是南極仙翁的仙童,後來是不是有回歸本位。可能我們讀書,有時候國中、高中畢業,像在修學分,修持就是國中或高中畢業,後學覺得我們來這人世間也是在做這個修學分的動作,後學請一下是有關回歸本位這件事情。

劉講師答:當然我們能夠回歸本位是非常高興的事,可是我們要知道說這個中間過程已經離開本位太久了,而且我們下來凡塵啊!也已經經過非常多的仙洞,也經過非常多修持者那個指導教導,那假如說我們光用回歸本位文字來說:我們是回到哪個本位呢?假如說以往曾經當過南極老仙翁的仙童,那你就回歸到南極老仙翁仙童身旁,那等於是只有中間過程。


    那假如說是要回到究竟那就要看34片跟形而上謂之道,這個祂是已經到達本際。這個是到達無知無覺,那無知無覺它不是文字的意思,祂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覺。不管是幾千萬年的事,之前幾千萬年,幾千萬年之後你問他,祂都知道,那個才叫做本際。已經都回到本際。

    所以後學有看那個華嚴萬法莊嚴那個釋迦牟尼佛從出生一直到太子然後從皇宮逃跑去修道,然後成佛一直到涅槃然後本際就講祂說從出生一直到涅槃,「不動分毫」一分一毫非常小祂都沒有動那個才叫本際

    所以佛示現在凡塵是無量無數一直在示現一直再渡化眾生非常的久遠,可是祂回到本際祂是如如不動那我們要知道說能夠回到本際像釋迦牟尼佛那一種狀態那要經過【最少三個阿增祇劫】的修持就是要非常久要很久才有辦法修到這一種程度那我們現在最重要就是說離開六道輪迴就是不要在六道裡面受苦先離開六道

    那離開六道以後我們超出三界沒有在欲界、色界、無色界沒有那沒有了以後ㄟ我們回歸,像我們從無極太極,兩儀四相,從無而有,這樣形成我們整個太陽系然後我們現在從有歸到無,歸還到原來,到達我們原來的狀態,那個回歸本位是回歸到我們還沒有落入六道之前的狀態

    那六道輪迴以後哇!那個就沒完沒了了,很多啦!非常多。所以光一個回歸本位就有很多的位讓我們回歸啦!真正的能夠到達究竟修證者也有告訴我們要怎麼做?只是那個方法都很困難

    那後學有把它稍微有看,就有講那個34片的DVD(道德經)跟那個形而上謂之道就把我們要怎麼樣回歸本位?把那個最原始狀態都有講出來那希望我們能夠也這樣去做,去做的話我們最起碼可以脫離凡塵這一些,所有在講的中間過程的糾葛,有一些中間修持過程大家都講說我這個最好,我這個功夫來跟我修最好的,那不知道說還有更高超的更究竟的那後學有看到,因為有長時間的接近接近這一些佛經接近以後把祂那個最精髓的摘錄出來。下課! 



南屏道濟慈訓:腳踏實地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以及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

所謂強者乃在   石縫中挣生存  安逸中求進步

穩定中有發展  不願己能而折人  不適己才而耀人

手段高明   不見得成功  方法特殊  不一定奏效

機智過人   未必令人心服

巧奪天工   未必自然真實

拙嘴笨腮   也能口吐金蓮

偏廢行頗   更能立身行道

富貴貧賤   不移道志  伸縮自如  不畏威武

是以   學在躬行   修在煉性

講在契理   辦在積極

學修講辦   坦誠真率   守志培德

做個腳踏實地的修道人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布施。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http://www.happybuddhatemple.org/xinglixinf


(6)(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雲端硬碟下載連結網址):

如有需要的前賢大德請自行下載網址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_Ga9Haro9xnwKEhCAnWgkCuEDGx4JzfW?usp=sharing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3111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