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03 06:24:52瀏覽998|回應0|推薦0 | |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涅槃經課程摘錄:收圓要先收自己的圓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說真理為主以下只提供參考而已) 我們可以從一些經典裏面來印証裏面的真理。因為我們很難把它了解透徹到這個程度,我們大部分都是在現相上面用心,那個都是錯用心了,我們都認為自己知道的很多,結果都錯了,那個都在現相裏面。好像我們用了一個框框,然後裏面裝了好多生物,生物在裏面怎麼轉再怎麼轉,再怎麼生,怎麼死都是在裏面一直滾動逃離不出這個框框,了解意思嗎?那我們現在就是要超越,不在這個相對待裏面用心…有沒有壞人?(沒有)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是佛,為什麼會壞?不明理。我們從開始一念無明生三細,落入凡塵,本來只有一點點污垢,結果就愈染愈多,染到後來已經整個都黑墨汁了,也沒有辦法去恢復到白,可是佛跟我們講眾生畢竟成佛,只要你一直踢到鐵板,你踢到一次鐵板,你就清醒一次。可是我們要了解,我們所謂的清醒還是迷昧,你真正的清醒就是要用三寶心法。 我們自己跟誰走?就是跟我們自己的真心佛性,跟自己真心佛性走的,就能夠得到永生,永遠都沒有生滅,所以不要往外,外面沒有佛,一定要向我們自己身內找,而且祂是非常親切的,日常生活修持就是我們的佛性發揮出來的般若妙智慧,三寶是一體的,當下就是。 六祖就講【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們每一位都有菩提自性,就是我們的覺性祂本來就清淨、沒有污垢,是我們自己沾惹的,我們自己不要清淨的覺性,為什麼不要?因為我們有身體之後就被外面的現相引誘,然後我們就把本來擱在腦後就不管祂了。我們將清淨的覺性跟現相會合,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造業,造了業就要接受因緣果報,果報完了就好了啊!可是我們在接受果報的當下又造了業,所以這樣就沒完沒了,就每況愈下,造的業也就愈來愈多。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就講明了此心,各位前賢什麼是此心?就是我們不能落入念頭的心啦!我們說清淨心就已經錯了,沒有言語啦!我們說清淨心有沒有心?(有)已經有心了,那就不是哦!這樣能夠體會嗎?(可以) 所以後學平常就聽說你要意守玄關一個心、口念真經一個心,手抱合同一個心,這樣幾個心?(三心),你有三心哦?所以要了解,三寶是一體的,就在當下。 所以後學所講的最高法門就是這麼容易,那麼我們了解了佛性以後,在日常生活之中就一定要充滿感恩跟懺悔,然後歡喜心甘願受來面對每一件事,愈挫折你就要感謝,為什麼?那個是要讓你成就。 你跟新道親講這個是最上乘的法門,他一下子就趴下去了。所以我們還是要先說方便法門,我們知道那個不是究竟的,可是我們要用,就像現在我們從那個小學,教導學生讓他知道了以後,進入到中學然後進入大學,進入研究所然後唸博士,你不能說他小學都還沒唸,你就把他拉到研究所來唸,那總不行吧!這樣了解意思嗎?(了解) 佛說:假設有人說,我今不信聲聞的經典(就是小乘佛法),聲聞緣覺就是小乘,我今不信小乘佛法;我信受大乘,這個好高騖遠(樓梯不爬,在樓下要一下子到三樓,就是不爬樓梯,用跳的,會摔死)。所以我們要了解,聲聞小乘佛法是修道的基礎功夫,我們不能輕視,小乘佛法翻成中文叫無比法,就是凡塵的法沒有辦法跟它比,你看還是很殊勝的,雖然在修道的位階來講是小乘,可是在凡塵來講還是很殊勝,超越凡塵。所以我們不要看輕小乘,那小乘我不要,我要大乘,所以我們要基礎紥穩,小乘也不放棄,只是我們從大乘裡面妙理探討了解,加以實踐。 佛出現在凡塵來開示三乘(上乘、中乘、下乘),上乘就是性理心法,中乘就是參禪打坐,下乘就是敲打唸唱。 【佛言,聲聞如乳,緣覺如酪】佛回答,聲聞好像牛奶。佛都時常拿牛奶來比喻,牛奶有五味:牛奶、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佛就講聲聞好像牛奶、好像乳;緣覺好像乳酪。 【菩薩之人如生熟酥】這個就比喻兩個,因為菩薩有十地,初地菩薩、二地菩薩、三地菩薩…一直到十地菩薩,到第八地才不退轉。所以生酥就是初地菩薩、二地菩薩、三地菩薩;八地、九地就是熟酥。 【諸佛世尊猶如醍醐】所以牛奶的五味:牛奶、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佛都加以比喻。 【以是義故,大涅槃中,說四種性,而有差別】在大涅槃裡面說聲聞、緣覺、菩薩、佛,涅槃都不一樣,所以有四種性差別。 聲聞緣覺之人跟菩薩、佛如來都有不同的地方,他們也可以到達最究竟大般涅槃,是可以的,可是要努力,不是現在當下,所以他們也都是常,已經脫離那個變化,不是無常。所以我們要知道阿羅漢就脫離三界了,阿羅漢不在三界出生,不像我們有身體來受苦,阿羅漢已經可以脫離三界了,我們了解我們大概對阿羅漢也沒有很嚮往,可是要了解阿羅漢已經到達無學(無法可學),已經所有的法都會了,已經沒有法可學了,所以到達那個位階也很高,那我們到以後,又兼善天下,就可以。 整個社會大眾竟然對沒有佛性還很懷疑,說我們有佛性嗎?你看是不是很懷疑。所以很難跟他溝通,「說你怎麼會講話、怎麼會走路、怎麼會吃飯」,所以你看就是有佛性啊,才會講話、才會走路、才會吃飯。很簡單容易的事,可是我們整個社會大眾不見得了解,所以感受很深。所以後學說要怎麼樣才能夠讓他相信有佛性,可能要等到一口氣不來的時候,「慢一點慢一點,再來對你講:你有沒有佛性?你知道了再斷氣。」所以你看,我們道親跟他講佛性本體,他都很茫然,我們都已經求道了,他把求道當成已經好像成佛的樣子、已經很高了。後學說以往單傳獨授的時候,你得道就成佛,那個是一定的,因為功果圓滿了。 可是我們現在是沾了上天大開普渡,所以一定要修,是讓我們先求,一定要修。 我們假如有求道沒有修,雖然有准考證,而你都不赴考啊,你都不進去考哪能夠上(考上大學),沒辦法的。所以我們已經先得了,已經讓我們知道:你可以成佛、你可以成道,那要不要成佛、要不要成道,靠你自己的努力。你假如是努力,修道不改初心,成道有餘。 我們修道的初心是最沒有雜質的、最虔誠的。大概我們一進入道場,參加運作的時候,經過人事摩擦、經過事情磨練,唉啊!不要了,這要成佛成道很困難,我還是去當百姓比較好,大概就打退堂鼓了。我們要了解,凡塵的所有,因為後學有在後天廟經過有17年,所以知道那個得道非常困難,以後學在後天廟的知識來講,要經過七代的大法師,七生七世的大法師才可能授記,所以那個求道是很困難。 所以當後學妹妹跟後學講我帶你去求道,後學很驚訝!哪有這麼好的!我們了解,得的是一樣。可是我們了解得的根本,以往是功果圓滿,所以一授記了以後就成道成佛。可是我們現在都太容易了,尤其我們最近三多四好,不認識也抓來求道,只要有那個數目就好;當引保師一定要了解你所引進的道親有沒有身家清白、品行端正,才可以引進來求道,真的差很多。 所以以往能夠來求道都沒有壞人,所以你在佛堂放什麼東西都不會不見,現在就認真一點保管,你放著馬上就不見了。所以你看已經授記,就差很多、不一樣了。我們人的良知良能都不見了。像多羅樹頭非常的高,非常大。可是你樹頭樹根你把它剁掉,它那麼高大就不能活。 這個比喻就是我們的根源心性假如是惡,那你往後非常高、高到如天的樹,一樣不能活,樹根你把它剁掉,樹就死掉了。那個表示說,你在外面所做的讓人非常的稱讚,可是你心地很邪惡,這樣就好像多羅樹。它沒有辦法再活下來。 我們了解社會進化太快,我們被物質所迷惑,人心就不值錢,我們每個人都沒有提昇我們自己的品格,我們自己的生活方面都沒有自我要求。這樣的話,真的供桌讓我們坐,後學看我們都坐不住。所以一定要人格健全,真的要自我要求,雖然別人沒有看到,可是你自己知道,騙得了別人你騙不了自己,所以自己要自我要求,品行端正人格很高超。這樣的話,不要說利益眾生,我們先利益自己再說,這樣自己最起碼你晚上睡覺都睡得很安穩。 所以在這個最適合的時候(大開普渡),我們要有所自己要有智慧,要有決定說:我自己是要追求凡塵的所有的快樂嗎?還是要追求成佛的常樂我淨?要跟自己講清楚,那講清楚了以後自己擬定方向,方向擬定了以後朝方向努力進行。 所以我們修道最重要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情緒,我們情緒很厲害,我們造業也是因為情緒造業,沒有情緒祢一定不會造業啦!所以我們一定要發現我們佛性本體。 修道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後學希望各位能夠在日常生活之中,那個整個佛性都全部俱足了,你就好好的把祂發揮,能夠運用都不要再落入三心四相,不落入三心四相,所有的凡塵事對待事,都沒有了,都圓滿了,所以我們現在是收圓,要先收自己的圓。自己都很圓滿了,家人才能夠圓。家人圓了,親戚朋友就能夠圓。整個就很祥和,那波羅蜜就整個能呈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提供布施,感恩十方諸佛供養。 引用: 1.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2.https://onedrive.live.com/?cid=93f6cb7e149d1059&id=93F6CB7E149D1059%21105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