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涅槃經課程摘錄:先得道而後要好好修道
2014/11/20 23:52:02瀏覽699|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詳細解說涅槃經課程摘錄:先得道而後要好好修道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誤謬,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我們道親跟他講佛性本體,他都很茫然,我們都已經求道了,他把求道當成已經好像成佛的樣子、已經很高了。後學說以往單傳獨授的時候,你得道就成佛,那個是一定的,因為功果圓滿了。可是我們現在是沾了上天大開普渡,所以一定要修,是讓我們先求,一定要修。

   我們假如有求道沒有修,雖然有准考證,而你都不赴考啊,你都不進去考哪能夠上(考上大學),沒辦法的。所以我們已經先得了,已經讓我們知道:你可以成佛、你可以成道,那要不要成佛、要不要成道,靠你自己的努力。你假如是努力,修道不改初心,成道有餘。我們修道的初心是最沒有雜質的、最虔誠的。大概我們一進入道場,參加運作的時候,經過人事摩擦、經過事情磨練,唉啊!不要了,這要成佛成道很困難,我還是去當百姓比較好,大概就打退堂鼓了。我們要了解,凡塵的所有,因為後學有在後天廟經過有17年,所以知道那個得道非常困難,以後學在後天廟的知識來講,要經過七代的大法師,七生七世的大法師才可能授記,所以那個求道是很困難 

    所以當後學妹妹跟後學講我帶你去求道,後學很驚訝!哪有這麼好的!我們了解,得的是一樣。可是我們了解得的根本,以往是功果圓滿,所以一授記了以後就成道成佛可是我們現在都太容易了,尤其我們最近不認識也抓來求道,只要有那個數目就好;當引保師一定要了解你所引進的道親有沒有身家清白、品行端正,才可以引進來求道,真的差很多。

    所以以往能夠來求道都沒有壞人,你在佛堂放什麼東西都不會不見,現在就認真一點保管,你放著馬上就不見了。所以你看已經授記,心就差很多、不一樣了。我們人的良知良能都不見了。我們了解社會進化太快,我們被物質所迷惑,人心就不值錢,我們每個人都要提昇我們自己的品格,我們自己的生活方面都沒有自我要求。這樣的話,真的供桌讓我們坐,後學看我們都坐不住。

    我們回顧我們以往所走的路,就會知道以前都走一些冤枉路。我們也都很有心、也都蠻久的,進入道場求道以後經過蠻長的時間,可是我們回顧這樣一路走過來,讓我們很得意、讓我們很高興的事多不多?(不多),可以說不多,因為都是坎坎坷坷,沒有抓到根源,那現在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根源,可以努力得來修,修一天有一天的功夫,不要放棄,借著水火風土的身體,眾緣借我們用,我們借假修真,把佛性發揮祂的光明,不要壓抑祂,因為如來不與世間共爭,世間與我諍。如來是誰?(佛性)。我們自己的如來都不跟凡塵的所有現相、不跟我們身體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爭,可以眼耳鼻舌身意都要跟佛性爭,只要佛性一看到我們感官在爭,佛性就退隱了,就不見了。佛性修養好不好?太好了,就是因為太好了才讓我們六道輪迴

    若佛性兇一點就好了,出來都把這些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壓制,讓感官不能出來做主人,我已經出來,這樣就好了啦!可是佛性不會這樣,祂都會退位,只要你要爭的話,祂都退位,就是因為這樣,我們凡人才愈來愈迷,沈迷的愈深,都以為自己很正確、很對,六根對六塵(根塵相對)都認為是對、對!對不對?對阿?還對啊?根塵相對、六根對六塵產生六識,都是因緣聚會,所以佛叫我們不要用,那個心意識會害我們造業,就會受苦。那我們把心意識去掉,用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來應對凡塵的萬事萬物,這樣就不會造業,沒有造業就不用受苦。

    所以在這一種非不非是不是的狀態之下,一定要徹底的認識,是就是,非就是非,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老子所講的。符合真理我們就去做,不符合就不做,這樣不會造業。所以不要差之毫釐就失千里。

    我們現在的人為什麼德性都沒有,因為我們都分別心太濃厚,所以沒有平等性。那假如我們建立平等性,人與人之間不管身份地位、不管有錢沒錢,佛性都是一樣平等,所以我們就是要尊重每一位眾生。我們尊重每一位眾生就叫供養諸佛,眾生都是佛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要轉念,不要有埋怨,不要產生怨恨,所以只要我們起心動念了,發覺到負面的情緒都來了,一定要趕快降伏,要趕快降伏我們那一些不滿的情緒,知道我們從先天沒有帶這些東西,不要讓它呈現,不要有。我們要知道說結成夫妻是有因緣,我們要把所有的緣都變成善緣,縱然是惡緣我們也要變成善緣,這樣的話才能夠了緣,了緣了以後才能夠解脫,不然我們想解脫,我們有結緣的話,那個緣都會把我們拉住,不讓我們解脫。

    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一定要盡量降伏自己的所有一切情緒,再怎麼不滿我們都要去克服,讓它都消失,這樣會不會做?你看都不敢回答太大聲。若有回答,到時候又生氣,良心會苛責。所以我們要了解到,凡塵我們要朝好的方向去努力,既然來了就是要了緣,把所有的一些以往的業因,全部都了掉,沒有了,新的業不造,舊的都一直了,這樣自然就可以解脫,所以要自己努力一定要人格健全,真的要自我要求,雖然別人沒有看到,可是你自己知道,騙得了別人你騙不了自己,所以自己要自我要求,品行端正人格很高超。這樣的話,不要說利益眾生,我們先利益自己再說這樣自己最起碼你晚上睡覺都睡得很安穩。你做的不好,人家一直讚美你,我看你也很不好意思,晚上睡覺都睡不著覺。

    佛假設有人說,我今不信聲聞的經典(就是小乘佛法),聲聞緣覺就是小乘,我今不信小乘佛法;我信受大乘,這個好高騖遠(樓梯不爬,在樓下要一下子到三樓,就是不爬樓梯,用跳的,會摔死)所以我們要了解,聲聞小乘佛法是修道的基礎功夫,我們不能輕視,小乘佛法翻成中文叫無比法,就是凡塵的法沒有辦法跟它比,你看還是很殊勝的,雖然在修道的位階來講是小乘,可是在凡塵來講還是很殊勝,超越凡塵。所以我們不要看輕小乘,那小乘我不要,我要大乘,所以我們要基礎紥穩,小乘也不要放棄,只是我們從大乘裡面妙理探討了解,加以實踐。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這個是圓覺經,文殊菩薩問釋迦牟尼佛,因地法行,說我們開始修道的時候要怎麼樣修?釋迦牟尼佛回答:一切如來本起因地,就要從因地開始修,皆依→全部依照,圓照清淨覺相圓→圓融,圓滿地來普照,清淨覺相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我們能夠圓照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永斷無明,就是不能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就叫無明。我們把所有的無明全部都去掉,就是時時刻刻都覺,就是二六時中都保持在覺

    二六時中知道嗎?二六就是十二,一個時辰有二個小時,二六剛好一天二十四小時,二六時中,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時,時時刻刻保持在中道,就是時時刻刻都守住我們的覺性,『所以我們把心外放了就當眾生,我們把心收回來迴光返照了,就當聖賢』,所以各位以後就了解,心要外放了,要當眾生了,快把它收回來。這樣會嗎?會不會收心回來?我們知道可以收回來,可是我們都不肯收,想說外面風景好看,要再看一下,我們要了解,外面的景象都是我們的真心所呈現,你在看外面景象就是在看我們的真心。可是我們都把外面的景象當成是外,不是我的真心,『心外起法,那個就變外道』。所以我們不要心外起法,了解原來山河大地都是我的真心所顯現。永斷無明,方成佛道,才可以成佛,可以成道。

    我們因為六道輪迴太久,都是眼睛耳朵鼻子嘴巴身體意念在當家,我們要了解它都是佛性的功能作用,不要讓它當本體、不要讓它當家,這個很重要的。只要你讓佛性當家,以佛性來指揮身體的言行動作,這樣就不會造業。一定要啟發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來當家,這樣都符合真理,跟真理相符合就像天地一樣了,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天地都不會造業,我們按照佛性來當家也不會造業,那沒有業我們就解脫了。那以往我們所造的業,我們行善來了掉,這樣就愈來愈輕鬆,生活愈寬廣,過的愈高興愈舒服,要這樣修道才正確。我們自己本身高高興興的過每一天,然後我們周遭的親朋好友我們也帶他跟我們一樣,高高興興過每一天,就好像生活在天堂,所以我們一定要正確的認知。

    各位前賢,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一體,那渡化眾生是渡化我們性分之內的眾生,並不是去渡外人,不能把他認為是外人,那個都是我們自己,所以渡化眾生就是渡化自己。我們有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眾生,然後把所有念頭都渡盡了,沒有念頭了,眾生都成佛了,這樣理不理想?(理想)。所以要告訴自己,起心動念一個眾生出來,又起心動念又一個眾生出來了,我們一天有幾次起心動念?數不清了已經沒辦法算了,不要算了,這個已經太多了。所以我們時時刻刻都呈現無明,所以要我們萬緣放下來啟發不生不滅的佛性,我們才有辦法圓照清淨覺相,清淨覺相就是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然後我們能夠圓照,用這個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圓照整個虛空,整個虛空都是我們佛性本體,這個時候叫做證悟本性成佛,並不是很困難,只是我們有時候都不願意。

    所以我們可以騙別人,騙不了自己。自己要誠實的面對就是我們自己本身不生不滅的佛性,我們要老老實實的認識自己的佛性,這樣會嗎?降伏我們的妄心,妄心一旦降伏了以後,我們就用不生不滅的佛性指揮我們的言行動作,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這樣就是跟自己不生不滅的佛性修,這樣就正確了,正確的修道方法。

◎後學倒是鼓勵那個石灰賦:

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惜,留得清白在人間

   這個千錘百鍊,然後那個出深山是我們那個玄關啦!我們玄關裡面的真心佛性我們要自己千錘百鍊,要祂能夠非常金剛不壞身都練成了。

   然後底下那一個烈火焚燒莫等閒,遇到什麼挫折困難的環境,我們都把它等閒看之,就是不要放在心上去應對,不要逃避。

 粉身碎骨全不惜,就是身體沒有了也沒關係,因為不生不滅的佛性在, 留得清白在人間。就是那個石灰賦,這個對我們修行來講比較實際啦!

    那大智若愚賦是我們順著天然、自然,不要太落入有為,不要想說人定勝天,它裡面有提到講說我們人工雕琢太厲害,人可以勝天,那這個大智若愚就是說天地之間造了所有萬物,造了這麼巧妙,所以各位可以想像,我們每一個人的形象是不是上天幫我們製造出來?做到每一個人七孔都一樣,臉不一樣,巧不巧妙?(巧妙)什麼人有辦法去作?沒辦法對嗎?()你看作這麼多人出來還會動,所以上天這個造物巧妙,「眾妙之門」,我們要了解到上天自然而然呈現,那我們去體會領悟這一些,天地之間一直在默默地在作可是天地都沒有邀功啊!祂沒有說這一些都是我在做的,都是我的功勞,天地從來沒有這樣所以我們就是要學,學天地把萬事都做成、都完成了,都歸於自然,ㄟ不是我做的,這樣就可以到達那個大智若愚的內涵。

◎劉講師慈悲常鼓勵大家的仙佛慈語:

再長的道路,都要走過,路途不管什麼

再苦的日子,都要渡過,眼前不算什麼

再苦的差事,我都要做,不會計較什麼

再大的難關,都要突破,方能得到結果

 

在紛亂中保有清明自在,那才是真修行人

在引誘中依然從容把持,那才是真修行人

在順境中時時禮讓成人,那才是真修行人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布施。

引用:

1.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2.  (1)onedrive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2)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914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