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38片_視訊影音+MP3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8/20
2019/11/19 07:15:27瀏覽586|回應0|推薦0

劉芳村講師_道德經_第38片_視訊影音MP3讀書會_台南同義宮_100/08/20

(感謝各位前賢們提供文字檔文字僅供參考,若有錯誤,要以劉講師講課原音為主)

(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youtube.com/user/TsungJie影音網站連結

 

各位點傳師各位講師各位壇主各位前賢大家好,後學沾到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以及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機會學講。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38片_第64-67章_01

內容:https://app.box.com/s/yiv8tb455exc968dqzi9b7qbzvuku1oq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第六十四章輔物章就是我們講的「參贊天地的化育」,我們有上過,就是我們要「參贊天地的化育」。天地人,人為三才之一,要輔助天地的不足,所以「參贊天地的化育」。這是在儒家思想裡面一直強調的,我們天生地養,天地不會講話,要我們人代替天來講話,輔助天的不足。輔物章重點在所有的萬象,我們在生活之中,現在所吃的東西,都經過我們人類一再地改良,那就是輔助天地的不足,現在改良到變的都很好吃。像後學小時候環境普遍都不好,約民國三十、四十年時候,都沒有白米,是有種植但是都一包一包都運送到農會,種植的都沒得吃,運送到農會做什麼?換肥料,跟農會換肥料,所以種植的稻穀都沒得吃,就要吃蕃薯籤。

   早期的蕃薯都水水的,老一輩的大概都還有吃到,跟現在的蕃薯比起來,現在的蕃薯比白米還貴,去買的時候才知道比米還貴,他說因為現在都改良了,鬆軟好吃,真的是很好吃,小孩子時候若有這種地瓜可吃,一定是很高興。可是後學那時候沒有改良,都水水的,因為一收成以後都將蕃薯刨絲曬乾,沒有刨絲曬乾的話都會爛掉,就要丟掉。所以都將蕃薯刨絲曬乾收起來,要煮三餐的時候再拿一些出來煮,就這樣吃。現在的年輕人,白米飯配很豐盛的菜,都還不太想吃,哪會還要吃蕃薯籤,一定不想吃,那是環境造成,那個時代不吃的話就餓肚子,所以逼得不得不吃。因為爛掉的蕃薯也都混著刨絲曬乾,煮的時候也拿出來一起煮,然後拿來吃的時候就吃到怎麼都是爛掉的,吃不吃?還是吃,不然就要餓肚子。


    各位前賢肚子餓會怎麼樣?就像後學這陣子嘴巴的味蕾沒作用,都是苦苦的,吃東西都吃不進去,所以一下子沒多久時間就減肥六公斤,很快就瘦下來了,可是這身體的變化,不會長期都這個樣子,但也是一個警告:「二十四年的講課,已經超越後學的體力,而且後學講的又是殊勝佛法,都是洩漏天機,所以上天在責備後學」。我們在這邊研究的外面是很難聽到,都是很殊勝的。


   後學長時間的研究才講的出來,雖然兩個小時可以把後學三十年的經驗全部都傳承,可是那個點點滴滴一定要本身去經歷,本身經歷講出來才有力道,因為自己有實驗實際去做,所以各位就有聽過後學講「要保證各位要成佛」,有沒有講過?(有),真的有啊?後學只是在試探一下看有沒有講過?(哈~),有的話,就真的要努力明心見性。

    因為開始的時候那個心還是我們的生滅心(就是識心),像後學講彌勒祖師的佛像跑到我們眼睛來,還是眼睛跑到彌勒祖師的佛像上面?是跑過來、還是我們跑過去?都不是,不是佛像跑過來也不是眼睛跑過去,而是我們的心知道,心知道那個就是彌勒祖師,所以明心很容易,可是我們剛明心的這個心是識心、是生滅的。要了解到不生不滅的真心,就是要萬緣放下然後一念不生,萬緣放下一念不生那個狀態,已經就是我們性分之中整個都呈現,雖然我們不作意(就是不有意念),可是那一個「了了分明」、那一個「非常靈敏」,那個,就是我們不生不滅的佛性本體。要成佛就是祂成佛,所以後學就有那個信心說「可以使各位成佛」,只要我們能夠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你把那個靈敏度一直都放在我們的佛性本體放不下的地方,佛性本體是不是放不下?(是),你再怎麼放怎麼放,佛性本體都讓你放不下,對不對?(對),所以那個就是成佛的元素、成佛的原動力,就是這個在讓我們成佛的。


    所以後學鼓勵我們在日常生活有空閒的時候,三、五分鐘都可以,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有什麼事都把它放下放下再放下,我們佛性就一定會出來,出來以後我們可以培養,讓祂茁壯長大,我們佛性茁壯長大以後會有般若妙智慧,般若妙智慧是從佛性本體生發,不是我們有身體在凡塵所學來的,我們在凡塵所學的就是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聰明的人不肯吃虧,都要佔便宜,要知道因果定律不會變的,我們一直佔人家便宜,我們會把浩然正氣全部用掉,我們人沒有浩然正氣在人煙稠密的地方還沒有什麼感覺,可是只要你到人煙稀少的地方,那邊有幽冥鬼魂、有凶神惡煞、有魑魅魍魎,就會找你麻煩。


   所以假如太聰明的人就不要去人煙稀少的地方,去人煙稀少的地方會被無形的作弄,它會打你,你會感到難過,回來去看醫生,找不出毛病,醫生說你身體器官都正常,但是你就是很難過很難過,那就是被鬼打到,各位有沒有這個經驗?沒有是最好啦,有就不好了。有就表示我們佛性沒有光,然後德沒有累積、善沒有做,這樣那些無形就會找我們麻煩。


    假如我們都培養從道直發的德,能夠深植德本,要知道我們雖然看不到,可是這些幽冥鬼魂、凶神惡煞、魑魅魍魎都會跪著拜,拜什麼?拜你的佛光,你都有佛的光。所以我們求道以後,從玄關會發亮。上個禮拜有講,有一個住在埔里道親練正玄關,練到棉被蓋起來都還是像白天都很光亮,都沒辦法睡覺,下個禮拜才會來,來的時候就私底下去問他,在大眾場合有一些不容易傳達,私底下去問就比較詳細。


   因為我們不管是修什麼法門,只要你努力去做,一定都有功效。那位前賢,因為後學教她做正玄關的時候,剛好就是比較沒事的階段,沒有再修別的法門,就修正玄關,她就一直看到非常多的天堂景色,天堂不只有一個,非常多,像我們欲界有六欲天,色界有四禪十八天,無色界有四空天,有很多天,每一個天都有天堂,可以看,每個天堂的景象都不一樣,她都有看,結果因為她看的太努力,現在想要放掉竟然就放不掉,這樣好不好?就變成掛礙,所以她後來就想「還是我們這邊有福氣,開始就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假如在埔里的時候直接就這樣教她們的話,他們也會做出成績來。


    所以我們這邊,台南以外的道親都在看我們這邊做出成績來,知道嗎?哇~有壓力,要有成績就要能夠了解我們佛性本體有非常多的功能作用,甚至到我們成道成佛祂又有大用,大用就像樊梨花移山倒海,可以到那個程度。所以我們佛性的大用無限,之前我們有講過可以變化一棵大樹、我們也可以變成一隻小白兔、變成一個老人然後指點人家迷津,都有,所以佛性的大用非常多,只要我們肯努力研究,然後我們深入,當你已經深入佛性本體的時候,你會法喜充滿。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38片_第64-67章_02

內容:https://app.box.com/s/k6s6df4i6puuqv2gtdrqajze3v685ebw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我們已經上了快兩年,有沒有法喜充滿的時候?(有),有喔,在什麼狀態之下?怎麼變安靜,應該是說在發現我們不生不滅真心佛性的時候,那時候是最高興,因為我們都不知道我們還有佛性本體,都不了解,以為只有這個身體而不了解還有佛性本體。


   假如有第二個法喜充滿,應該是做耳根圓通,耳根圓通可以把佛性延伸,延伸到整個虛空,整個虛空都有我們的佛性在,那應該是第二個法喜充滿。各位有沒有啊?都沒有啊,可見都還沒有做,都還在做耳根圓通。倒是可以做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一門深入,那個成就比較容易顯現。


   我們講輔物章,就是我們人一直把天地的萬物改良,各位前賢有吃過芭樂嗎?(有),以前的芭樂跟現在的芭樂一不一樣?不同了,以前的是土芭樂,現在改良以後的第一次,一顆芭樂賣十三元,那時候錢還蠻大,就切成十三等分,一人吃一小塊,因為很貴不能吃太多。但現在已經改良的很普遍了,所以在台灣來講,我們的頭腦很會鑽,像鳳梨有用牛奶…(此時劉講師端茶喝水),講二十四年都沒有喝過水,活佛老師說要喝水,口乾就是要喝。每一個人都會貢獻他的智慧,在凡塵能夠利益眾生的,就全力去做。所以我們到大陸去開創,像草花,很類似花也很好看,在台灣來講都是很便宜,可是在大陸來講,因為他們都沒有看過,但是大陸地很大,就提供我們土地讓我們耕種,種植後就在大陸行銷,電視去採訪拍攝回來看,做的很興盛,一望無際都是草花,草花知道嗎?很漂亮又便宜,很容易栽種存活下來。


   所以頭腦一動了以後生意就來,整個環境都會改變。現在因為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就是我們掌握整個世界(我們在指揮整個世界),現在你看中國慢慢的愈來愈有錢,交通建設愈來愈發達,武器也愈來愈先進,各位有沒有感覺美國已經沒落了?光股票就拖累全世界,我們有沒有人玩股票?人生很短,不要投入金錢遊戲,錢若太多,想不想修道?(不想);錢若都輸掉了,想不想修道?哇~兩邊不管是太多或是太少,都不想修道。


   後學昨天在南京東路講課,有位前賢起來鼓勵大家「要踢鐵板踢鐵板」,這樣才會進步,同不同意?(同意),不用踢就要進步。當然踢到鐵板會讓我們錐心刺骨,那種記憶很強,我們整個努力的方向就會轉向,這倒是蠻重要。


   要知道在凡塵一轉眼一生就過了,假如我們都不了解不生不滅真心佛性本體,就很可惜,沾到上天大開普渡又沒有實質的進入狀況,就可惜,再等的話要多久?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久不久?(久),我們要經過幾生幾世?算不完了,又在苦海浮浮沈沈,這樣好嗎?不好。


    所以老子教我們要輔物(幫助萬物的生長),像我們白米,好吃跟不好吃的差別很大,假如我們能夠吃到花蓮跟台東方面的白米,那邊都不用農藥,各位前賢台灣用農藥用的最厲害是哪一個縣市?就是斗南,所以你看到斗南米…(哈~),你要吃的話先吃解藥,解毒的先吃,全省用農藥它是居首位,使用最多的農藥。


   後學有去那邊講六祖壇經,各位有聽台語的六祖壇經嗎?(有),聽的怎麼樣?因為在那邊講六祖壇經的時候,旁邊都是種植稻穀,種稻穀就灑農藥,各位前賢農藥我們吸進來會怎麼樣?因為後學有經驗,很舒服!不過中毒了,那是中毒,可是你不能不吸,因為他噴灑了。

   現在的方法,一條管子,當農藥送進來時就噴灑了整片田地,範圍很大,你想要逃避都逃避不了,因為人一定要呼吸,當呼吸的時候農藥就吸進來了,吸進來時候真的很舒服,可是後遺症就中毒了,身體就不舒服,吸進來是很舒服,所以吸毒的就是那個樣子,當吸進來的時候就很舒服,但是就已經中毒了,就會上癮,又當沒毒可吸的時候,就會把家當變賣去買毒藥。


   所以凡塵那些蟲,竟然在花蓮、台東,他們都有辦法不用農藥而且米都能種植的起來,那我們這邊為什麼不可以?就是因為不用農藥的話,成本太高,所以用農藥是最節省的辦法,可是後學都在幫它宣傳,若要買米,斗南的不要買,為什麼?因為它農藥過量。


   所以輔物(幫助萬物)也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能過頭了,像後學去合歡山,各位前賢高冷蔬菜,高麗菜底端都尖尖的,那就是高山的蔬菜,高山的蔬菜有沒有農藥?(有/沒有),後學實際到合歡山去看,他說沒有農藥種不起來,一樣在噴灑農藥,所以不要想得美,不要想高山就一定是沒有農藥,一樣是有,他說生長出來的幼苗,輸給那些蟲,蟲在吃的速度比幼苗生長的還快,那有辦法種植嗎?就沒辦法了,那要不要用農藥把蟲噴死嗎?就是要。

    所以只有三峽,三峽有一個人倒是很笨,他用噴燈(水電行用來軟化塑膠水管的噴火槍),他用那個在除蟲,看到蟲就用噴燈燒死,那個真的沒有農藥,他的左鄰右舍說他實在有夠笨,你殺蟲的速度比不上蟲生長的速度,所以蟲殺不完的,然後他種植出來的菜不能看,都被蟲咬成一個洞一個洞,都不像樣子,葉子不像葉子,整株又不像整株,拿到市場又賣的比人家貴,有沒有人家買?各位前賢倒是有人買,是一個護士買,護士本身已經是癌症,醫生說你這個症狀要從吃的方面入手,然後護士就找看看誰種植有機蔬菜,就找到三峽那位,護士就問他「這個菜是你在賣的嗎」,他說「是」,護士說「你這菜被蟲咬成一個洞一個洞,賣得出去嗎」


   他說「蟲若要吃這菜,那我們人吃起來才沒有危害」,所以他觀念也是蠻正確,護士就說「那你不用擺攤了,你種植多少菜,我全部都買,因為我的患者很多人也都是癌症,要吃有機蔬菜,所以你有多少,你全部都賣給我」,喔~這是天公疼好人,真的讓他找到錢的來源。要了解只要堅持,我們堅持理念,是很不容易的。要了解我們吃進去的農藥,我們會什麼病痛會這麼多,就是因為農藥都附加在菜裡面,而我們都吃進肚子裡面,就在身體裡面發作,就一定要去找醫生,不然身體就擋不住。


    用同樣的金錢(要給醫生看的錢),我們拿來買菜(有機蔬菜比較貴),這樣藥就可以少吃,醫藥費就可以減少。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38片_第64-67章_03

內容:https://app.box.com/s/jcdcj8pdpqrlkii4hrth112j8x28bxiz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所以之前後學因為小時候環境不是很理想,全身都會癢,一直到天元佛院,因為潮濕,潮濕的程度是一個房間用除濕機一天可以盛滿出三桶水,夠不夠潮濕?很潮濕。所以後學給中醫師看,中醫師說你潮濕的毒已經跑到骨頭了,然後教後學怎麼做?煮綠豆,綠豆會解毒,可是不能太烈火,要溫火,綠豆不能裂開,若讓綠豆裂開就沒效了,各位前賢看守過讓綠豆不能裂開的嗎?後學又是急性子,看到一顆綠豆裂開,乾脆就火開大一點,煮一煮就吃綠豆湯(哈~),所以沒辦法啦,要煮到讓綠豆不裂開然後要喝那些綠豆湯就可以解毒,後學覺得好像在登天,很困難。所以也一樣放棄。後來,吃了很多的只癢藥,藥效若在行走,就很好就不癢,可是藥效才四個小時,四個小時一過就又開始癢,身體在癢各位有沒有經驗?好像皮在癢,就是很難過,後來就吃有機蔬菜,吃了整整一年,竟然都沒吃只癢藥就好了,說跑到骨頭裡面的癢都好了,好不好用?所以了解,真的一物剋一物,所以後學對有機的蔬菜很推崇,鼓勵大家能夠吃有機蔬菜。


第六十四章ˉ輔物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判,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民之從事,

常幾於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其安易持

   因為要輔助萬物。「安」就是寧靜沒事,「持」就是守,我們守住了。守住寧靜沒事。所以一有事了,一不寧靜了,安就消失。所以其安易持就表示我們人為三才之一,都輔助天地的不足,沒有做違反天地的事,全部都符合真理,所以其安易持,很容易我們可以保守這個安。等到有事以後,「安」就消失了,要守住就不容易了。所以在事還沒有發生之前,我們都能夠事先去防範,這樣其安就易持。


其未兆易謀

    「兆」就是徵兆,事情還沒到的時候,都有那個徵兆。各位修性理心法都這麼久了,有沒有事情還沒到的時候就有徵兆,有沒有?因為我們佛性很敏銳,他第六感特別強,事情還沒到,第六感會先告訴我們「事情將來」,有沒有這種情形?還不很明顯,那就是我們佛性認識度還不很明顯,假如很明顯的話,第六感會很強烈,甚至於整天的過程都會預先演練,早上誰會來、下午會有什麼事、晚上會如何,都會跟你講,然後就按照你事先遇到的整個都呈現,所以台北前賢就有修到這個樣子,大家假如希望得到怎麼修可以到達那樣,向薛姐要電話,她會告訴你,打電話去找那個人,問他怎麼樣修才能夠這樣,就是那位提水果上五樓,他會要佛性出來幫忙拿,就沒有重量了,玄不玄?就是真的有人這樣。所以找薛姐要電話,讓他的電話想不停,去問問他你怎麼修的,怎麼有辦法這樣,往後若是提重一點的東西,就請佛性出來幫忙拿,他說很奇怪喔,水果一提到五樓,一放下地的時候,要再拿起來就很重,就是在爬樓梯的過程中很輕沒有重量,玄不玄?(玄),後學說我們佛性是非常奧妙、非常的大,竟然被你小用了,你把祂拿來當兒戲在玩。然後他在電子工廠上班,中間有休息二十分鐘,本來是一個小時休息十分鐘,那他們把兩個小時集中起來只休息一次二十分鐘,然後他坐在椅子也一樣在操作佛性,坐著身體都不動,就跟佛性講「向右向右」,整個椅子就往右邊一直跑,然後接著講「向左向左」,不過他都不宣揚不炫耀,不過後學有聽過他講很多次,希望能夠把那種修持法門告訴大家,讓大家也可以在這個小地方(雕蟲小技)也有成就,這樣的話對我們信心有幫助。


   所以「其未兆易謀」,還沒有徵兆的時候,事情很容易謀略,就是要怎麼樣安排都會聽我們佛性的安排,所以未兆易謀。等到它已經呈現現象的時候,呈現以後就不容易去改變它,所以還未兆的時候,才容易改變。這告訴我們在凡塵要順著真理,就是不要違背真理。


其脆易判

    脆就是脆弱。事情還沒鞏固、形相還沒鞏固之前,都很容易壞,所以易判。脆弱的時候易判。


其微易散

為之於未有

   就是我們要有所為。為之於未有就是還沒有呈現的時候,我們就要開始去做。


治之於未亂

我們要調治、治理的時候,在還沒亂的時候是最理想。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合抱就是我們人可以圍抱起來,就是很大的樹木。可是老子講,這麼大的樹,生於毫末。毫末就是很小。合抱之木,生的時候很小,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以前大部分都是用土堆起來的九層之臺,用土一層一層堆積起來(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我們要行千里,一定要一步一步,不像現在有很多交通工具,會輔助我們很快的到達目的。以前在老子時代,能坐馬車都是上層社會才有辦法能坐馬車,百姓都一定要用腳來走路,所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老子告訴我們有所作為,跟天相違背的話,做事會失敗。執著的,他會失掉他所擁有的,這都是要符合於真理,老子鼓勵我們要符合真理。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38片_第64-67章_04

內容:https://app.box.com/s/2jnqz33wjn00gsg8uqa1w9lia1pp262f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

   聖人都無所最為,順著真理還做,順著我們佛性來做,所以無為。各位對無為的意思都知道!有為就是有所作為,有企圖。無為就是從佛性本體所發,無所作為,因為聖人從佛性發揮出來,所以沒有敗。


無執故無失

   聖人也不執著。各位前賢我們執不執著?大概都還蠻固執。固不固執?都不承認,自己固執都不承認固執,所以固執有時候並不是壞事,像擇善固執是好事,擇善(我們選擇善)然後固執。假如固執的太過就不好,固執到我們都會變成討厭。


民之從事,常幾於成而敗之

    老子講我們人民在從事(就是做事情),常幾於成(就快要成功了),而敗之(快要成功了,就放棄),我們有沒有這樣?要成功了但把它放棄了。在我們修持來講,也有很多這種例子,「怎麼我都沒辦法進入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本來在做的法門就快要成功了,結果他又換另外一個法門來修」,結果卻愈離愈遠。懂意思嗎?只要你堅持一定會成的,成功只是早晚,一定會成。成佛都會成了,何況只有認識佛性本體,那麼簡單容易的。簡不簡單?不簡單啊?不是很容易的嘛!我們一定要告訴自己「很容易的,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是佛性本體了,那個,即心即佛就是那個,那個就是佛了」,所以我們本身就已經是了。


慎終如始

   我們謹慎結束,就好像開始那麼謹慎。有時候我們都會潦潦草草就把它結束,那樣就是已經快要成了,但是我們放棄,懂意思嗎?尤其我們修道,就是有時候差在最後五分鐘,只要你堅持最後五分鐘就成功了,一定會見到我們本性的如來,一定會見到的。現在各位前賢都是模擬兩可,有沒有見到本性如來啊?你們都統一不回應,可能都是不敢確定,「有,但不敢確定」,那個就信心不夠,我們要培養對自己的信心。後學有講,我們有看過三聖佛,三位佛站在一起,他們一位不夠力,所以要站三位,是不是?不是喔,那是告訴我們佛法僧就在我們身上。佛就是佛性本體,法就是般若妙智慧,僧就是我們的行為,所以三佛一體。我們要知道自己本就是佛,有沒有確定啊?(有),你看那麼沒力,要有力一點,大聲說「有」,真的啊,身外無佛,佛在自身。


則無敗事


   假如我們很謹慎的把事情做到結果,這樣就沒有失敗的事。



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聖人的欲望,不跟我們凡人一樣。我們凡人都是要金銀財寶,聖人不要這些,聖人所要的就是道德仁義,就是要我們都培養德行,所以叫欲不欲。


   不貴難得之貨,不看重難得的貨物,為什麼不看重?那是凡塵的東西。有難得之貨,我們就會有災難,災難就很多,都會衍生出來。家裡錢很多會不會有災難?你試試看,把一桶一千萬搬進家中,然後讓大家都看到,然後你住在家裡面住會怎麼樣?命會不見。就是為了那些難得之貨,讓我們命都喪失了。所以不要當守財奴。



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

   聖人的學跟我們凡人的學不一樣,我們凡人的學就是要賺錢,聖人的學就是道德仁義,所以學不學,跟我們眾生不一樣。「復眾人之所過」,我們的所過跟不及,全部都在形相上面,所以聖人恢復眾人的所過。眾人所過,聖人不過(不會超過),就是那些金銀財寶難得之貨、那些奇異的法術,聖人都不學,所以他就不會有過。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所以輔助萬物的自然而不敢為。各位前賢這一章意思知道嘛,有點概略了。我們現在的科技很發達,雖然我們講過了,我們還可以拿來再複習再看。


   假如一次看不懂聽不懂,看個兩三次、四五次就懂了。所以台北前賢把第三十四片講的(就是我們打瞌睡那次),然後又寫一章輔助的講義,竟然台北前賢說「感謝同義宮前賢打瞌睡」,因為沒有打瞌睡就不會寫那張,把第三十四片跟那張講義核對起來,就把形而上的道闡釋的淋漓盡致(就是全部都講出來),然後對照後學寫道德經的講義,你拿來看的化,你會覺得很奇怪「那本寫的很密密麻麻,竟然寫的程度是很低」



   那後學在講第三十四片的時候,竟然已經提的是最高,後學自己覺得不知不覺已經把修持的法門提到最高,所以這也是機緣成熟。接著講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五章玄德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古之善為道者

古時候能夠進入道之中,為道=把道都表現出來。


非以明民

  不是要教導人民大家都了解真理,很奇怪喔,竟然都是這樣。



將以愚之

   要讓所有的人民都呆一點,很奇怪喔。老子的意思是這樣子「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人民很難治理,人民很難管,就是他的智慧聰明太多。各位前賢有覺得嗎?人民的智慧聰明太多,好不好管?很難管,若要讓我們來管,我們會說「不要,那種事情不是我們在做的」,不能勝任那個工作。所以人民的智慧太多了,就很不好治理。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假如全部都用智慧來治理人民的話,這就是國家的賊,會帶壞整個國家,都是用機巧用勾心鬥角的方式來治理人民。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不用智慧來治理國家,就是國家的福氣。所以自古以來,都是以德來服人,沒有用霸道霸力來服人的,都是用德。


知此兩者亦楷式

   知道用智慧、知道不用智慧,這兩種方式都是楷式(就是模式),都可以用,好跟壞兩個方向都可以用,治理出來的那種情形,我們都能夠看得到。


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假如我們都能夠知道,治理國家的模式,這樣就已經進入玄德,到玄德的狀態。


玄德深矣遠矣

  玄德很深很遠,就是不容易探到底,不容易知道它的深,深到哪。


與物反矣

   跟物相反,所以跟物相反的話,我們都不容易體會。假如順著物就容易去做。與物相反的話,玄德就不容易呈現。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38片_第64-67章_05

內容:https://app.box.com/s/k8faghmoxo9nc9b8jtdz0vhjhzhx53ns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然後乃至大順

   就是能夠用玄德的話,就能夠到達大順。

這是玄德章也叫大順章。一個國家的治理最好都是忠厚老實的平民,假如太多的為奸犯科的人,國家就很不好治理,那些好的份子也會被他帶壞。所以這章老子講,用智慧來治理國家,或是相反的方式來治理國家,都有其玄德在,都可以大順。所以沒有偏在一邊。也是玄德,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第六十六章江海章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

因為江海都容納所有河川的水,所以百谷王。


以其善下之

   就是能夠善下。我們最難的大概就是善下,要站在人家上面比較容易,要站在人家下面就很難,要在人的底下就很難。所以老子講要學百谷王,就是江海,所有的河川流水一定流向大海,因為它善下(最低),水往低處流,我們也要學水之德。



故能為百谷王

因為善於處在最底下,所以能夠為百谷王。


是以聖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

   聖人要在人之上,就是在語言方面一定就要很謙虛,講出來的話都是在人的下面。我們平常的時候,講話都在人的上面還是在人的上面?大部分都會有點自珍(自己珍貴自己),都會不知不覺的爬到人家上面,所以老子跟我們講,「欲上人(要在人之上)」一定要「言下之」。


   各位前賢,上人假如若入一個名號的話,是什麼?我們不是時常聽到嗎?就是菩薩,上人就是菩薩。有沒有聽過?(有),上人就是要在人之上,就是菩薩。


   所以聖人要在人之上就是當菩薩,必以言下之,講話的時候就是要謙虛,要符合真理,這樣人家就會服,不然人家就不甩你,不管你多大。然後聖人因為都接近道而發的德,所以德都具備在身上,全部都有,講話的時候自然而然就很謙虛,自然而然都會很合道理,講出來都不會強詞奪理,我們有沒有學到這樣?所以我們一生的時間還真不夠用,有很多人都嫌時間太長,都要打發時間。有些人都嫌時間太短,拼命一直做,做不完。所以一樣米養百樣人。聖人要把道德傳授出來,所以在日常生活之中都會行持都會做。


欲先人,必以身後之

要在人之前面,一定就要用身體在人的後面。我們坐車的時候,是要排在人家前面還是在後面?後學看南部的公車,都一、兩個人,排在前面、後面都一樣可以搭得上車,上車以後都有椅子可坐,客運公司都虧本。在台北人就多了,像高雄捷運,一天十萬人,台北捷運一天一百五十萬人,難怪台北市政府說我這隻金母雞,一直生金雞蛋,一直賺錢,所以捷運一條一條蓋,但高雄就不行,大家生活習慣都是騎機車,若是要機車停著再來搭捷運,回來再來騎機車,乾脆就騎機車了,不用麻煩。所以生活條件已經不同,台北市寸土寸金,你開車出去,車子沒地方停,就一直繞,當你看到你要辦事的地方,你再轉個兩個小時,你還是看到,但你還是在車上,事情就辦不成,那要不要開車?就不用開車。有些市中心的停車場,半個小時要六十元,要不要停?搭計程車就好了。所以老子說「欲先人,必以身後之」,要在人家的前面,一定要身體在人家的後面,這樣人家才會服你的領導。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

   聖人的官位很大(在上面),那人民不會感到壓力很重,這就很重要。若是管到受不了,那壓力就太重了。聖人處上而民不重,人民都不感到有壓力。


處前而民不害

   在人民的前面,可是人民都不會感到有傷害。沒關係,讓聖人在前面。不然我們在凡塵的生活之中,都很計較,誰要站前面都計較得很。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這個天下就是樂推聖人出來治理這個國家,而不會討厭。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聖人全部都不爭,所以天下沒有事可以跟聖人來爭。聖人是誰啊?(佛性),就是我們自性。我們之前講的太慢,之後又講的太快,一下子又講三章。還有八分鐘才發問,我們再講六十七章。


第六十七章三寶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

   老子說天下都在說我這個道很大、非常大,好像不像耶(似不肖)。知道意思嗎?假如各位有看過「宇宙探尋」,你就會了解為什麼以往的聖人看到這整個宇宙會那麼讚嘆,就是因為宇宙的大是無限的大,大到沒辦法去形容,所以似不肖,要跟什麼一樣都沒辦法形容。底下又講「夫唯大,故似不肖」,因為祂大,所以才沒有辦法來形容,祂跟什麼一樣。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38片_第64-67章_06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剩下約35分,提問問題


    【問】:白陽修士的警惕書中,有位講師在三關上說他「執著己見的認為只有修持先天大道方可回歸理天,而諸如一般所謂的紅陽廟之修持,只能到氣天,如此偏差的觀念竟存於心中,雖未表現在言行上,但在講述道理時,卻會在不知不覺中,灌輸道親此似是而非之理,以迷引迷而誤導眾道親之理路」,請問紅陽廟之修持,只能到氣天,是偏差的理路嗎?我們一般都是這麼說的嗎?


劉講師答:

   各位前賢我們要了解到現在諸天仙佛萬仙菩薩都下凡打幫助道啦!那麼在後天廟他們發揮的餘地比較寬,比較大,所以會深入後天廟去發揚,那我們要知道說修持是在心,而不在外表形象。


   你縱然外表都是蠻理想,可是心不理想那也不成就啊!假如說他不在我們講說蓮花出汙泥而不染,是在一種不很理想環境之下,可是他的心一直要幫助眾生,那麼他的心就很可取。


    那我們要了解說那個以後要成就時候是我們的心,是不生不滅的真心佛性,是那個在成佛的。假如說那個你都沒有認識只認識外表形象,那怎麼成就呢?所以這個倒是很重要的關鍵, 一定要抓到我們自己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我們一定要能夠時時刻刻迴光返照,然後到達無漏,無漏的階段。


   有漏就是精神外放,無漏就是精神收回來,精神收回來了我們就可以修持。可以把我們整個神不散凝聚,然後把我們的神到達整個無量無邊的這一個虛空融合,這個要很用心才可以到達


   我們要知道說虛空這麼大,而且超出我們的太陽系,外面的虛空那個的大才是大,我們太陽系裡面還很狹隘,很狹小,一出去了以後那整個宇宙很多都沒有軌道,一個一個的行星都飄來飄去的,所以那個大才是大。

    所以我們要使我們自己的佛性,就是已經到達真正的沒有精神分散,我們現在社會人士精神都分散,神散,我們要把神凝聚,精神凝聚然後我們心才清淨,心一清靜就回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所以不能以錯誤觀念去引導眾生啦!你自己造罪都不知道。


   後學都講你有毀謗到佛菩薩講的話你是要下阿鼻地獄,無間,無間地獄。那個你講出來很容易喔!可是你要出來就很不容易,要知道喔我們講話要小心



   【再問】:那個講師在三關上說他「執著己見的認為只有修持先天大道可不可以回理天?


劉講師答:

   可不可以回理天要看他在紅陽廟那個作為,以及他領悟的程度,有沒有對不生不滅的佛性深入探討研究?假如說他有摸到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那個佛性本體即心即佛,那個可以成佛,那個可以回理天的。假如說他們沒有,沒有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那就沒辦法。



   【問】:金剛經口訣裡解說,「見人作惡,不見其過,自性不生分別,是名離相」,請問離相是否有選擇性?自家小孩作惡,不見其過,要如何教導他向善?一般人作惡都不見其過,要如何維持社會正義?


劉講師答:

   我們要了解到不能用錯誤的觀念去解釋經的義理,那六祖在六祖壇經裡面大部分都在破人家的執著,你固執哪一方面祂就用那個對相講出來


   像說:佛性是常還是無常?因為那一個問的人他是非常執著,佛性是常,然後我們的生滅心是無常


   可是六祖給他答案佛性是無常,然後我們的生滅心,識心是常,那六祖站在什麼角度講?


   你看佛性是常,是不是我們都成佛了?常我們都成佛了,那要不要再修道?不用了喔! 佛性是常的話我們都不用修道,所以六祖是站在這個角度,然後我們的識心,生滅心是不是日用日常在用?日常都在用對不對?日常在用的東西是不是常?常住。


   所以六祖都把它顛倒,可是顛倒它也有真理支撐,不會說亂講啦!因為佛性是常眾生都成佛,不用修道。佛性是無常我們眾生在日用之間都在用無常心啦!我們都用這個無常的心時時刻刻都在用啊!這個無常心。所以六祖是站在這個角度講的。


    所以那個才聽得很迷糊,說愈說愈迷糊,不問的話還不迷糊,一問的話就迷糊,所以我們要了解說那個六祖說的角度,是站在哪個角度,那我們知道以後六祖那個常,我們就是常用的常滅心,那個在六祖來講它一樣是變化無常,只是它用不同角度闡述而已,那我們眾生佛性都無常所以才要修道,是這樣的。


   後學在台語的國語的六祖壇經,都有詳細的解說啦!因為那個不能錯誤,一錯誤了差別就很大



  【問】:動物在災難來前的預知,而身為萬物之靈的大部分人,卻都無所察覺,這是否說明動物,是否佛性比人清?


劉講師答:

   這個我們要了解到因為動物牠不會胡思亂想,不會起心動念,所以災難來的時候牠會預先知道,假如說我們人不起心動念也不精神外放,那我們更靈敏了啊!你就可以知道整天的變化,甚至整個禮拜,整個月,整年你都知道。


     為什麼會那樣?因為精神不外放,那你全部收回全部自己用。?那我們不肯啊!各位肯不肯把精神收回來?喔你看沒有一個跟我應(台語),就是很難啦!要把精神收回來很困難,那個就是告訴我們動物沒有起心動念,動物沒有胡思亂想,所以那個災難到來牠會預先感應,所以牠會找地方避難。 所以我們看到那個動物在大量搬家的時候,它一定又有天搖地動。



   【問】:法國的複製羊不遵自然生育,牠的佛性是從哪裡?是六道輪迴來的?還是從別道投胎的?


劉講師答:

   我們要知道六道輪迴之中開始的那個四生:

—因想生,它不用交配想它就生了。


—因情有,胎生就是因為男女之間有感情,因情有。


然後—以合感,合了感應了。


然後—以離應,化生就是變化,毛毛蟲變蝴蝶那個變化。


    所以我們要了解那個是自然界的運作,那我們人不能參與其中,我們沒辦法有為的把它加進去。



連結

課程:道德經_第38片_第64-67章_07

內容:https://app.box.com/s/p643y0e5blvxzm83zigym30jjw7adzza

(內容以mp3聲音檔(↑)為主,文字僅供參考)


  【問】:後學想請問說金剛經裡面第一頁全名,後學就想劉講師有寫信願行證…(聽不清楚)、跟它的全名有什麼關聯?


劉講師答:

   因為所有經的名稱它會把裡面所有的內容,包含在經的名稱裡面。所以從經的名稱它要我們到達什麼樣的程度,所以會把那個往後的果報寫下來。信願行證它有一點不同可是都有相連關。



   【問】:後學也很努力在做心性的世界裡面,進入到佛性世界裡面,那一進入的話,我們心的念頭好像比超音速還要快,但是一做的話又想,佛性的念頭也是妄,所以有時候一進入的話,就是萬緣放下,連這個想法都不應該要有,但我們一進入佛性世界裡面會讓我們產生很多的智慧,所以這中間會產生所謂的衝撞期,就是那種想法,你一進入、你一做這樣的念頭時候,會遇到很多心性的考驗,像剛講的,可能你會佛性提升會叫你提水桶,但是你心性提升可能就外放,…(聽不清楚),要收回來變成…(聽不清楚),第一個,你要不外放,但可能這個階段還沒到那個工夫,所以又反推回來的話,那就乾脆不要想,但不要想的話你又沒辦法進入到佛性世界裡面去,所以後學在這衝撞期這邊,怎麼樣去選擇才是正確的?


劉講師答:

    好請坐,因為我們的念頭就是佛性本體生發,所以念頭本身它沒有罪過,罪過就在念頭的內容,念頭的內容都是我們有私心有企圖,那個才要去掉啦!

    所以我們因為一念無明生三繫,要回去就是要沒有念頭。到達沒念頭的狀態,那個狀態我們要知道說很殊勝,那個比有念頭你想出來的還要殊勝。


    所以努力的方向就是能夠沉澱,到達萬緣放下,沉澱了以後你進入沒有念頭的佛性本體,只要你肯進入慢慢的你就會發現佛性愈來愈寬廣。然後佛性裡面愈來那個般若妙智慧蠢蠢欲動,一直要生發。所以我們要知道說這個要功夫到達,還沒到的話這一些都是妄想。


   ※假如說用妄想的心,用我們日常生活胡思亂想的心,那個都會打亂我們那個修持的步驟,所以修持的步驟愈簡單愈好。簡單啦!我們生活愈簡單愈好修道,修的進步愈快,不要很複雜化啦!


   現在因為後學都講很複雜,一手在炒菜一手在聽電話喔好啦、好啦!有沒有?那個是不是神散?精神分散,精神分散可以成佛嗎?沒辦法成佛的。所以要先我們精神集中,叫做神全,我們是殘缺不全,我們眾生這個精神都殘缺不全,所以我們先讓它集中就是專一。這樣神全了以後ㄟ我們清淨,心一清淨就到達不生不滅佛性本體。這樣就有脈絡了對不對?


   一定要離塵一定要離念,有念一定會被凡塵把我們抓著,所以念一定要離,了解嗎?離念各位前賢困不困難?念頭不要讓它在腦袋瓜就好了,困不困難?(困難),好像以前耕田在拖犁,拖犁有看過嗎?我們那個念頭比那個犁還要重,所以一定要離念。離念才可以成佛,離念的狀態我們平常就可以去體驗,萬緣放下一念都不生不要起念頭,那個就是已經離念了,念頭已經離了。離的狀態我們還是了了分明啦!了了分明可是我們沒有起心動念,整個就是一種恍惚,一種像我們在打瞌睡的朦朧,所以後學才講說不拒絕個為打瞌睡啦!你就體會那個朦朧跟恍惚。



    【問】:後學請教劉講師那個第六十四章有一句「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我就想到我們七月都會講一句成語叫做「慎終追遠」,就是「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慎終追遠」一般我們都會講追思祖先,那如果用追思祖先,那你的品德就會歸於純厚嗎?所以這一句「慎終追遠」是不是有進一步的解釋?謝謝!


劉講師答:

   因為孔老夫子在講慎終追遠就是在講因果啦! 慎終就是我們很謹慎那個結果,因為做什麼事都有結果,然後我們很謹慎那個結果,追遠追到結果那我們敢做壞事嗎?不敢了,ㄟ你做壞事就有壞的結果,所以那個是孔老夫子在講因果。


   那我們現在斷章起義啦!把它拿來清明用一天就好,清明到墓地掃一掃這樣就叫慎終追遠。那平常就不用,是不是辜負聖人的那個意思?孔老夫子不是教我們清明去掃墓的,不是啦!祂是教我們每一件事都有因果、都有結果,然後我們就是很謹慎,追遠追到結果就不敢做壞事了,那民德就歸厚。大家都不敢做壞事情,這樣人民就忠厚老實,那整個社會就不一樣,那個是孔老夫子的意思。


   各位還有問題嗎?有疑要問,各位可以聽北部的前賢問的都很踴躍啦!問的都很努力,後學在講課的時候他們也在問。



   【問】:請問劉講師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裡面有一段說,在人臨命終的時候會有惡道,會有些惡道鬼神變作父母或是…(聽不清楚),來引…(聽不清楚),我們求道之人,在臨終時也是這樣嗎?


劉講師答:

   好請坐,因為求道的殊勝就是已經脫離六道輪迴,所以我們求道了以後我們已經跟六道的不來往,不交往了。我們的姓名已經天榜掛號,那個地府生死簿已經已經劃掉了。所以要有信心啦!自己要有信心,這個是蠻重要的。因為(班員再提問)


  【再問】那個都沒有修行,求道以後都沒有去修那個…(聽不清楚)


劉講師答:

    那個求道以後玄關已經打開啦!他雖然說沒有到佛堂研究拜拜,那個不是說會很重要啦!

    重要是他在求道以後不要「反道敗德」,只要不反道敗德他求的都有效,一定能夠讓他【萬八逍遙】。好的話一定要研究性理心法可以成仙作佛,這個是最好。很容易啊對不對?怎麼大家都合作不跟我回應(台語),很容易的,都可以成仙作佛。不困難,就怕我們信心不夠啦!要培養那個信心。


擷取「地藏菩薩本願經」一小段,僅供參閱(摘自網路):

「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世尊!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問】:後學要請問說我們在修持當中,如果信心不夠的話,那他也沒有在佛堂進出,如果到了哪天,壽命到的時候,屍體僵硬的話,那是因為信心不夠而造成的還是…(聽不清楚)?


劉講師答:

   你問這個問題蠻好的,因為現在都有一些現象呈現,那我們了解到我們都跟人家講求道歸空都會身軟如棉,這個冬不挺屍夏不腐臭。那假如說他死掉的時候渾身都很僵硬,各位前賢這個就是要考人啦!考人知道嗎?要考人,人喔很住相,很住相的,上天要考考那個很住相的那個人,要把他考倒。這樣了解嗎?


   就是他要看到身軟如棉他才會相信啦!如果沒看到他就不相信,所以在真理的部份完全都否定,否定的話ㄟ仙佛就要考考你的智慧夠不夠?夠智慧的話就知道形象是假的,不要住在形象,人有求道他又沒有反道敗德一定回去,這樣就考不倒啦!這樣了解嗎?往後我們還有這一種事發生啦!


   那有一些就是旁邊都沒有求道的人,親朋好友,然後那個歸空的人他又沒有很努力的親近佛堂研究道理,可是他又是身軟如棉,那個就是要成全他周圍的這一些人,讓他們去求道啦!這樣知道嗎?因為他們一樣住相,所以住相有兩種不同的結果。所以你要問喔!要問才會知道,沒問都不知道。



   【問】:以前有聽過千里眼、順風耳,千里眼、順風耳是不是用我們佛性把它延伸,也是可以看到千里、順風耳,佛性要向千里眼、順風耳,那我們佛性如何延伸?是把妄想分別執著放掉,還是有其它方法讓佛性來延伸?


劉講師答:

   好請坐,這個後學因為有處理屏東鍾正芳,各位有聽過嗎?一個高中女生被人家分屍,分屍命案,那個時候台北警備總部還在,那個專案小組的召集人就是住在警備總部,那警備總部裡面有佛堂然後那個憲兵進去裡面擦拭,整理得很乾淨,各位前賢那個裡面就有一位千里眼,一位順風耳,然後主事者就是專案小組召集人,他就問現在鐘正芳的家裡在做什麼?那個千里眼順風耳就趕快看,在看電視,他的弟妹在看電視。


    然後專案小組的召集人就打電話去她家裏問說你們在做什麼?我們在看電視。所以我們政府叫我們不可以迷信,自己在養那個千里眼順風耳,可是他們就沒有去地獄問啊!問那個鍾正芳是誰把你害死的?你跟我講,我出去跟那個專案小組說,最快對嗎?快不快?非常快。


   結果問的時候那時候是三月,然後破案的時候是十月,就是跟專案小組講說那個兇手有獅子鼻,就只有這句話,叫我們出來只能說這一句話喔!我們就講這一句而已,去戶政事務所,我們領身分證要交三張照片,一張在身分證上面對不對?剩兩張跑到哪裡去了?政府拿去,把所有的照片調出來看看是誰獅子鼻?喔你看那個公事真大,然後所有,的獅子鼻都去訪視,去調查他有嫌疑沒有?這樣調查出來的耶,喔你看真得厲害,只有獅子鼻兇手就抓到。 所以除非己莫為,鴨蛋卡密也有縫啦!(台語),你在怎麼掩蓋,掩蓋到非常細密也不可能不讓人知道啦!(人在做天在看)

 

※非常感謝天恩師德,活佛恩師慈悲開設性理心法班,諸佛菩薩慈悲諸多的因緣聚會,劉講師慈悲傳達解說最上乘佛法殊勝,以及感恩各位前賢慈悲布施,感恩十方諸佛布施。

連結網址:

https://sites.google.com/site/clcsfe/

https://www.youtube.com/user/TsungJie 

 

文字檔連結網址:

https://1drv.ms/f/s!AlkQnRR-y_aTrHxwvl670QBzBNPq  

(4)第二個備份網站,連結網址

https://www.box.com/boxup 

(5)美國連結網站網址:

http://www.happybuddhatemple.org/xinglixinf


(6)(感謝天恩師德公益分享感恩原創雲端硬碟下載連結網址):

如有需要的前賢大德請自行下載網址如下: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_Ga9Haro9xnwKEhCAnWgkCuEDGx4JzfW?usp=sharing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gel95168620&aid=130947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