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0/11 02:11:33瀏覽695|回應1|推薦26 | |
(圖:2014.秋.攝於新北荷花廣場) 常聽人說:我太瞭解某人了! 或是:就知道某人一定會這樣(或那樣)! 而實際上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即便某人的行事每每都能讓你料中那也不過是被你抓到他的行為慣性,這並不等於瞭解。所有行為的成因都源自於心理,而心理和性格則因循著生命歷程而造就。你能預測某人會做什麼、會說什麼,但你能真正解讀他心理上會採取這麼做的真正因素嗎? 「暸」不一定等於「解」。我們所能解讀他人的最多只有「理解行為目的」卻無法詳知他人行為模式的真正成因。每個人的背後都有太多生命歷程造就了某些他人無法邏輯的心理反射。所以當我們說「瞭解」某人的時候其實只是「知道其慣性」或「某種程度上的同理」而非真正「透徹瞭解」。 我們對他人「所謂的暸解」常常會讓對方感到更孤單...因為「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朋友是如此、職場是如此、父母子女是如此、夫妻之間也是如此。 也許我們不能苟同某人的行事或言詞,但別急於當下做「判官」。多一點耐性、多一點同理、多一點體諒,有時候會發現得到的答案跟第一時間的判定截然不同。 將心比心,我們可以說「大概可以理解」或「大致上明白」某人,但別再說「瞭解」更別再依自己所認為的去「標籤」他人了!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