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01 16:13:13瀏覽152|回應0|推薦0 | |
中華民族的「華」的來源 (未經證實,請知情者多指教) 作者: 蒙漢滿苗 03/05/2006 廣東佛山在晚清的時候出了一位奇人。他是滿清後期的翰林太史公江孔殷。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能夠得到安葬和墓地的安排,是由他出面跟滿清朝廷講數的結果。當時也衹有他的翰林太史公的大名能夠鎮壓住朝廷的總督。 江太史公為人好色, 好食,好交友和好放生。可是他從不問政事。他每到一個地方,無論是高至朝廷宮中或者是州郡探訪,那里的官員都會送一個當地的本土姑娘陪他過夜。如果那個送 姑娘給他的人的官職給他高好幾級的話,一夜過後江太史公會把那個姑娘帶回廣東立為妻妾,以示尊敬。如果送姑娘給他的人的官職跟他差不多的話,一夜過後江太 史公會看她的身世後才決定,或把她帶回廣東當俾女,或者給她一些路錢送她回家。所以他的妻妾有大汗送的蒙、滿姑娘﹔也以有各方送的苗、漢美女。家中妻妾俾 女集南北於一堂。 太史公府上食客,在 近代名人之中,除了老毛沒有資格以外,有孫逸仙,蔣介石,宋子文,葉挺,當時開國的功臣和黃埔軍校的要員,包括周恩來。這也是中共當權以后,老毛要馬上把 他置之死地,要把他槍斃的主要原因。由於他命立翰林太史公,當老毛把他送回廣東佛山,在他出生的房間的那天晚上,太史公就安詳的離開人間了,這是天意。 老毛很迷信,以後再也不敢提起這個人。 太史公的名菜,在中國沒有食客不懂的。 他的好放生也是一絕,是放生死犯。中國開國的第四軍軍長,李富林-李燈筒就是太史公放生的一個傳奇人物。蔣介石當權背後的軍力就是李燈筒的第四軍。 清末,孫逸仙和國中各族志士紛紛希望我國走向共和。當時由於滿清統治著很多不同的族群,怎樣為一個民族的名稱達成一個共識,關系到我國走向共和的過程中,避免分爭的一個很重要的psychological策略。 從 歷史之中,廣東嶺南人和歐洲的西班牙人是唯一能夠打敗蒙古人的2個族群,漢族或漢人是蒙古人給他們定的族名。因為當時漢族的名詞是等於下等民族,所以廣東 人當時不認同他們是漢人。而他們卻讓同自己是唐朝的國家,所以海外的廣東人自稱唐人,他們的居地叫唐人街,中國產品叫唐貨。孫逸仙當時也稱自己是唐人。 孫逸仙和很多人對這 個民族的名稱紛爭十分重視。由于於太史公有過安葬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貢獻,他的好義和低調,在當時十分受各方尊敬。孫逸仙和其他南北族群的革命人士們,就 選在廣州的河南太史公翰林府第開會,會中有意無意的請問太史公對怎麼稱呼集所有民族為一族的意見。其實江太史當時也因為家中太多的不同種族的蒙,漢, 滿,苗,上海,北京的妻妾俾女們,彼此南北方言天天對罵很是頭疼,對一統各族於一個名稱之下的必要性感同身受。 他就把身邊的蒙,漢,滿,苗,上海,北京的妻妾俾女以花做比喻,以中原民族為主體的概念為未來民族的名稱,定名為中華民族。所以中華的華存在有花的含意,而不是光有華夏的華的意思。 孫逸仙和其他南北族群的革命人士尊重江太史公的另外一個意見是:廣東不要再為唐漢作無謂的爭吵,否則有導致分裂的顧慮。於是,廣東人認同自己是漢人從此确立。他背後的意思是也要認同蒙古人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族群之一。 回導讀頁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