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6 09:16:56瀏覽27|回應0|推薦0 | |
中華傳統道家文化入門指路 寧波 蔣門馬
我們從小接受西方的科學知識和哲學思想,世上的事物,能夠用數學計算得很清楚,按邏輯表述得很明白,一切都是確定的,我們亦已經習慣了這種思維方式,到後來再學習研究我們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很自然地就會用已有的認知結構來詮釋傳統文化經典,但有時總覺得格格不入,不太容易理解。本文從警惕文化帝國主義的視角,提倡研習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同時希望能為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指明一條入門的道路。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首先要有契合,有體悟,纔能理解;還應當身體力行,以檢驗傳統文化。本文同時解釋了道家“道”“德”“真人”“無為”等幾個重要概念和理論,供有志於學習和研究中華傳統道家道教文化的人士參考。 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警惕文化帝國主義 放眼看世界,隨著全球經濟日趨一體化,Internet的 迅速發展,使地球宛如一個村落,西方發達國家的主導觀念、意識形態、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生活觀念,大量涌入我國,各種文化、各個領域、各種觀念、生活方 式的趨同日益明顯,從最低的幼兒教育,到最高的博士教育,都是西方模式的教育,文化帝國主義正在成為現實。我們知道,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基礎不同,發展 必然不同,文化內涵亦自然不同。如果一味推崇文化同質化,長期照搬別國的文化經驗,用異質文化代替本土文化, 這就抹殺了文化輸入國的民族性,使文化輸入國的民族文化失去自我調節和自主能力,形成文化殖民化,直接導致民族文化的衰落,並進一步導致整個民族的殖民化 和衰亡。只有在發展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將異質文化中的優質文化溶入本土文化,文化現代化纔能真正實現。[1] 近代道學者、養生家陳攖寧先生早就指出:“武力侵略,不過裂人土地,毀人肉體,其害淺;文化宗教侵略,直可以奪人思想,劫人靈魂,其害深。武力侵略我者,我尚能用武力對付之;文化宗教侵略我者,則我之武力無所施其技矣,若不利用本國固有之文化宗教以相抵抗,將見數千年傳統之思想一朝喪其根基,四百兆民族之中心終至失其信仰,禍患豈可勝言哉! 吾人今日談及[道家],必須遠遡黃老,兼綜百家,確認[道家]爲中華民族精神之所寄託,切不可妄自菲薄,毀我珠玉而夸人瓦礫。須知信仰[道家]即所以保身,弘揚[道家]即所以救國,勿抱消極態度以苟活,宜用積極手段以圖存,庶幾民族尚有復興之望![2]” 二、要有契合,有體悟,纔能理解 要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首要、最關鍵的,是要與某個古人或某種思想學說有相契、有相應,亦就是說,對某個古人或某種思想學說特別地感興趣,對某個古 人,有如得知己、如得師友、一見鍾情、先得我心的感覺,自然與古人心意相通、心心相印;對某種思想學說,鑽之彌深,仰之彌高,廢寢忘食,樂此不疲,有如沐 春風、如飲美酒的感覺,古人的思想學說自然融入我們的思想之中。林語堂說:“世間確有心靈契合這麼一回事。蘇東坡說,當他第一次讀《莊子》時,他感覺就好像是他自幼就一直在想著的事情、抱著的觀點。就如男女一見鍾情,一切恰當好處。這個作者恰合於他:作者的風格、趣味、觀點、思維方式,都恰到好處。於是讀者開始呑嚥這個作者所寫的一字一句,因為心靈契合,所以他全部吸收,立即消化。[3]” 人們常常感慨“人生難得一知己”,高喊“理解萬歲”。在同一時代的人們尚且如此難以相互契合、相應和理解,在今人和古人之間,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今人間不理解,尚容言語或文字交流,古人已逝,只有他們的言論或著作留傳於世,我們無法 交流,就只能讀書,熟讀能背典籍原文,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去切實體會書中的事理,即使沒有自然的契合和相應,但慢慢地,悠然會意,觸類旁通,興味就來了,溫故而知新,滋味 愈覺雋永。“百讀不厭,其義自現。”書中的道理,不勞他人箋注,亦能自然懂得了。 但是古書難讀,古文不易懂,相關背景知識缺乏,況且通過語言文字的媒介,與古人想要表達的意思至少隔了一層,要理解古人的思想學說,談何容易?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經》第1章)莊子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者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4]”因此有“荃蹄”之說[5]。禪宗六祖慧能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6]”佛典中有“指月”之喻[7]。 如果執著語言文字去求道,就好比執著荃蹄為魚兔、硬說手指就是月亮,是不可能理解傳統文化的。蘇東坡的《日喻》最能說明這個現象:“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 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 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於槃與燭也。自槃而之鐘,自燭 而之籥,轉而相(助)之,豈有既(盡)乎?[8]”這一點,與西學思想非常地不同。 現代科學所研究的對象,是物質的、現象的、甚至是靜止的一面,科學所能揭示的,僅僅是物質現 象世界的真理,而不是全部的真理。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意識、道德審美的一面,這是科學所難以為力的。唯物主義、現代科學、邏輯思維,沒有錯誤,但 只是淺層次的。語言文字所能傳達的,亦只能是淺層次的東西,對於深層次的,就顯得蒼白無力。當我們感覺最幸福快樂、極度悲哀痛苦、感動得淚流滿面的時候, 有甚麼語言文字能表達自己當時的內心感受?彼此間有共同的體驗,十分契合,自然就能理解,連語言文字都是多餘的,所謂:“夫若人者,目擊而道存矣,亦不可 以容聲矣!”(《莊子·達生》 )因此老子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經》第56章 )莊子說:“不知,深矣。知之,淺矣。”(《莊子·知北遊》) 道家道教最核心的是“道德”兩字。道德到底是甚麼東西?我們能用語言文字描述它,老子說:“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經》第25章)《清靜經》說:“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但語言文字只是荃蹄,根本不可能從語言文字上真正明白它。這是需要體悟的。只有體悟到了,纔會真正明白。 道,道家學說的核心,絕對不是一個理論的虛構或預設,亦不是一個概念上的存在;道是的的確確、真真實實存在的。道,非常像愛情。愛情,無形無象而實有,古今多少文人學士描繪不盡,信之者趨之若鶩,不信者視為幻想虛構。愛情廣為接受,因為它能廣為人們所體驗而證實。愛情如此,道亦如此,只是世人信道者少,真心修道者又少之又少,道只為極少數人所體驗證實而已。道是宇宙天地萬物的本源和質料,又是一切物質運動的源動力。道於虛無之中化生一氣,一氣動而為陽,靜而為陰,一氣鼓盪,陰陽迭運,遂化生天地萬物。自然科學謂物質有固態、液態、氣態三種狀態,可以互相轉化,一氣化生萬物,亦是這個道理。整個宇宙,只有一氣而已,故 能此感彼通,天人感應,超越時空,而人亦能認識天地萬物,不然怎麼可能呢?這一氣,非物質,非意識,實含物質與意識於一體,道家稱之為先天一氣、太和一 氣、虛無一氣、元始一氣、先天元始祖氣、先天真一之氣等種種異名,可分化為先天的精氣神三者,約略相當於現代科學所說的質量、能量、信息。 物得以生謂之德,是說天地萬物得道而生,其所得的這一部分道就叫做德。道就像大海水,德就像容器中的水,都是水,沒有差別;但容器中的水,為容器所限,其能力與大海水就有極大差別。當人生身受氣之初,亦就是父母交媾受精懷孕的那一刻,由於時代、天時、地理、父母身心狀態等種種條件不同,因此人所得的先天一氣,亦就是人的德,就有多少、清濁、純駁、厚薄、濃淡、正偏、剛柔等等的不同,這就是所謂的稟賦不同。這個先天一氣,是人身官骸的真正主宰。人的生長壯大,都是這個先天一氣的作用。然而這個先天一氣,陷溺於人身形骸之內,既日消日耗,漸消漸滅,又為氣質熏習所遮蔽,難知難見,老子說:“人之迷,其日固久”(《道德經》第58章 ),人自生至死,又有誰知、誰覺、誰信呢? 中華傳統道家就是有辦法,“致虛極,守靜篤”(《道德經》第16章 ), 玄關竅開,驀地一覺,本來人現象,又叫明心見性、見道、得道。本來人,又有本來面目、眞元心體、眞我、眞人、本性、元神等種種異名,亦就是人的德,實是先 天一氣,亦即是道。此時一覺,猶如一滴水從容器中逸出,還歸大海,從此不再分離,恰如遊子還家,母子重逢,又如迷蒙忽覺,一切屏障翳隔如雲消霧散,頓覺天 地萬物與我一體,一切世事無不洞明如鏡,從此外物不足以亂心,境遇不足以累心,心中常自樂陶陶,待人接物,應事處世,無不得心應手,頭頭是道。自此無往而 不相宜,無入而不自得,無時無處而不逍遙自在,這纔是聖人,又叫眞人。從此由後天返還至先 天,以人身內有限的先天一氣,接通太虛中無量無邊的先天一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此先天一氣滋養煅煉肉身,返老還童、永葆青春、長生不老,水到渠成。 混混沌沌中,又忽然一覺,而悟“與道合眞”,從此一切“順其自然”,不再“聽其自然”,再用實際工夫,由此先天一氣而返還於道,達到道家修養的最高境界: “與道合眞”。 上面所說的,是真的嗎?道門內部從古到今相傳如此,到底是否真實可信,就只能如莊子所說:“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莊子·大宗師》 )那麼真人究竟是甚麼人?莊子說:“古之真人,登高不慄,入水不濡,入火不熱,其寢不夢,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莊子·大宗師》 )看 來真人根本不像我們這些凡人。在生理上,我們普通人的呼吸,一定要經過咽喉,用口鼻呼吸;但真人不用口鼻呼吸,呼吸能深達到腳後跟。在心理上,我們普通 人,白天腦子裡思緒紛飛,沒有停息的時候,晚上睡覺了,亦不隨身體而休息,還會做夢。根據西方的研究,因為人有意識,人沒有不做夢的,做夢是睡眠四個階段 之一;要不做夢,除非這個人沒有意識;人而沒有意識,還是活人嗎?但真人是不做夢的。明代內丹學家陸西星在《玄膚論·真息論》中說:“所謂息者有二焉,曰 凡息,曰真息。凡息者,口鼻出入之氣也。真息者,胎息也,上下乎本穴之中,晦翁(朱熹)所謂‘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翕,如百蟲蟄’者是也。”晉代醫學家煉丹家葛洪[9]亦說:“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予從祖仙公(葛玄),每大醉及夏天盛熱,輒入深淵之底,一日許乃出者,正以能閉炁胎息故耳。[10]”“入水不濡”,是說人進入水中,連衣服都不會弄濕。 東漢魏伯陽在《周易參同契》中說,服食丹藥之後,人能“跨火不焦,入水不濡”,南唐沈汾《續仙傳》中亦記載有撰寫“西塞山前白鷺飛”的唐人玄真子張志和:“守真養氣,臥雪不冷,入水不濡。[11]” 我們不禁要問:世上真有這樣的真人、神仙嗎?我們覺得,這更像是道家道教的神話,而不像是事實情況,恐怕是方士們編出來騙人的玩意兒,秦始皇、漢武帝就是 最好的例子。但當我們這麼下判斷的時候,我們其實是以生活常識和現代科學知識作為依據的。捫心自問:世事總有超出常識之外的吧?而一個有著至少三千年歷史 的中華文明,一定要用只有近三百年歷史的西方科學來評估、衡量,是不是很恰當呢?老子說:“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道德經》第41章)以此推論,道家有許多“秘密”,“不足為外人道也”,亦就不難理解了。 根據道家道教的說法,真人神仙亦都是由普通人修煉而成的,“仙人道士非有神,積精累氣以成真”(《黃庭內景經》第28章)。“登 高不慄”(如高空作業)、“入火不熱”(赤腳走過熾熱的火堆而絲毫無損),連普通人都能做得到,對真人應該不成問題。據報導,印度的瑜伽師被埋入土中幾個 小時,挖出來後身心完全正常,我們因此亦可以推斷真人不用口鼻呼吸,應該是可信的,雖然我們不知道“真人之息以踵”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再細想胎兒在母腹 中,到七個月時生下來即可成活,十月胎足出生,剪斷臍帶後纔有口鼻呼吸,胎兒在母腹中是不用口鼻呼吸的。道家認為,“順為凡,逆為仙”,通過一定的方法修 煉,人能達到“胎息”,即胎兒在母腹中時的狀態,自然不需口鼻呼吸,就能“歸根復命”,如同花草樹木來年春天又能發榮滋長,自然“顏色悅澤好,髮白皆變 黑,齒落生舊所,老翁復丁壯,耆嫗成姹女,改形免世厄,號之曰真人。”(《周易參同契》第32章)至於做夢,這是因為人心有念想的緣故,亦就是人有意識的緣故。在道家看來,這個意識最害人,人有生老病死和種種憂愁煩惱,全都是這個意識害的!道家就是有辦法止住這個意識,“大道教人先止念,念頭不住亦徒然。[12]” 意識停止以後,道家稱之為“無心”,此時“人心退聽,天心來復”,進入一種語言文字說不清、道不明的狀態,亦是科學和哲學所無能為力的地方,道家稱之為先 天境界。道家的秘密,大多在先天,不在後天。這個時候的心理狀態,見之於日用,《周易·繫辭》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中庸》所謂:“喜怒哀樂之未 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真如莊子在《應帝王》中所說:“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送)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勝任)物而不傷。”因為沒有意識,所以“其寢不夢”,真人亦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世人那樣的煩惱 和心理問題。道家的修養法能夠使人身心健康,社會和諧,由此可以想見。 其實這亦不算甚麼,道家要打破自然規律,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 這纔是最了不起的。陳攖寧在《孫不二女功內丹次第詩注》中說:“沖舉者,即世俗所謂白日飛升是也。《參同契》曰:‘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伏食三載,輕舉遠 遊。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長樂無憂。功滿上升,膺籙受圖。’從古即有是說,但在今時,既未嘗見聞,理論上苦無證據,若以歷代神仙傳記為憑,自然 如數家珍,聽者或樂而忘倦,顧又疑其偽造事實,提倡迷信.必須求得一平素不信仙道之人,在伊口中或筆下得一反證,而後方能無疑。試觀唐韓退之(韓愈)先生所作《謝自然詩》云:‘果州南充縣,寒女謝自然。童騃無所識,但聞有神仙。輕生學其術,乃在金泉山。繁華榮慕絕,父母慈愛捐。凝心感魑魅,慌惚難具言。一朝坐空室,雲霧生其間。如聆笙竽韻,來自冥冥天。白日變幽晦,蕭蕭風景寒。簷楹蹔明滅,五色光屬聯。觀者徒傾駭,躑躅詎敢前。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茫茫八紘大,影響無由緣。里胥上其事,郡守驚且歎。驅車領官吏,甿俗爭相先。入門無所見,冠屨同蛻蟬。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傳。[13]’ (後半從略。果州,在今四川順慶府。)此詩通篇三百三十字,前半敘事,後半議論,凡惡劣名詞,全數加於其身,極盡詆毀之能事.可見韓先生絕不信世上有神 仙。夫神仙所以可貴者,在其成就超過庸俗萬倍,能脫離塵世一切苦難,解除凡夫一切束縛耳,非徒震於神仙之名也。謝自然上升事,在當時有目共見,雖韓先生之 倔強,亦不能不予承認。吾人讀《墉城集仙錄》一書,紀謝自然女真生平神奇事跡至為詳悉,惟不敢遽信為真實。今讀此詩所云:‘須臾自輕舉,飄若風中煙。入門 無所見,冠屨同蛻蟬。’諸語,然後知沖舉之說,信不誣也。後之學者,可不勉哉?[14]” 在古人,是信得過,所以“道尊德貴”(《道德經》第51章 )。因為師有道,師以傳道,所以教師的地位亦因道而提升。古人負笈千里,“程門立雪[15]”,極端的甚至有“斷臂求法”[16], 無非為求明道得道。我們現在不相信有道,師亦無道,徒有其名,因此教師淪落為教書匠,不傳道而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教授謀生手段。可是有識之士早已指出現代 教育已經不適應日新月異的真實生活,而人們的生活又是那麼的不容易。人到底要怎樣纔能生活得自由、幸福、快樂?我們現代人迷惘了,但我國古人是清楚的,就 是要得道!老子說:“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道德經》第62章)得道,纔是高人、圣人 、真人,以至成仙,不再是凡夫俗子,自然亦就免除了凡夫俗子的痛苦和煩惱。鍾離權說:“用法求道,道固不難。以道求仙,仙亦甚易。[17]” 三、要身體力行,以檢驗民族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相對於西方文化,實在很不同。西方文化的目光是向外的,關注外部世界,特別關注其物質現象的一面, 但西方科學發展的結果,卻是對自身帶來越來越多越嚴重的危害,甚至危及自身的生存安全;崇尚有為,勵精圖治,突出國家機器、法律制度、道德規范的重要性, 用外在的強制力量,用法律制度束縛人的外部行為,用道德規范及政治思想束縛人的內部心靈,以達到表面的和諧,但是人的身心受到雙重束縛,不能得到自由發 展,便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致使人的心理異常或變態,導致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而治不勝治,這不正是現代社會越來越嚴重的問題嗎?但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肯定會反過來關注人的精神生活,西方的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因此特別熱門,而東方文化亦受到西方學者越來越多的關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目光是向內的,關注人自身,尤其注重個人身心修養,其發展的結果是,人人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和諧的人,自然造成一個和諧的社會。臺灣大學者蕭天石說:“當 今日人類正瘋狂地向外發展,群相沉溺於物質世界、功利世界、人欲世界而不能自拔;今當科學技術與物質文明一日千里之際,欲挽救世界人類免於物化獸化、以及 自我毀滅之厄運,亦惟有提倡注重身心性命道德修養之聖人事業一著,使人心之所向,能改途易轍,收拾向裏,對身心能有一自覺而至善的安排,並能提持向上,自 作主宰,不爲物欲所奴役,不爲機械所驅馳,則捨此別無他途可循矣。”“夫聖人之學,不在博學多識,而在躬行踐履工夫。夫爲道不在多識前言往行,而貴本心之自覺、自悟、自明。在書本上求道,只是聖學與義理而已。必須在心性上行爲上去篤實修道,須臾不離,以求實證,方爲作聖人之血脈與頭腦工夫所在。[18]”道 家最重自己的身心健康,最重身體力行,一切思想理論,都與自己的身心實踐有著密切的關繫。如果沒有相應的身心修養工夫,書上的有些說法或理論是很難理解或 接受的;即使能理解和接受,理論和身心修養分為二截,脫離自己的身心實踐而空談理論,算不得真正的道家,即使像王弼這樣的玄談家,亦只能做一個看門灑掃的 童子[19]。就是治理國家這樣的大事,道家亦認為離不開自身的修養,真如《大學》中所說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且看黃帝跑到崆峒山上向廣成子請教:“我 聽說您達到了大道的最高境界,我想請教這最高的境界到底是怎樣的?我想用天地的精華來使五穀豐登,人民百姓衣食無憂,我又想主使陰陽,使得風調雨順,萬物 能夠暢茂地生長,不知道我該怎么做?”這幾個問題,足以說明黃帝一心為公,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帝王,不料廣成子卻把他大罵一通:“你想問的天地的精華,不 過是有形有質的事物,你想主使的陰陽,不過是殘缺不完的事物。自從你治理天下,天上的烏雲還沒有聚集就開始下雨,花草樹木的葉子還沒有枯萎就開始掉落,日 月的光輝亦變得暗淡。你空有一副伶牙俐齒,但目光短淺,用心狹劣,又何足以談論大道的最高境界![20]” 黃帝回去後齋居三月,又來見廣成子,這次改問:“我要怎樣治理我的身體,纔能夠長生不老?”這在我們看來,分明是一片私心,一心為己,哪像個帝王的樣子? 不料廣成子卻從牀上跳起來,大加稱讚說:“問得真是太好了!來,來,我跟你說大道的最高境界。”看樣子,黃帝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終於想通,廣成子其實根本不 懂這些治國的大道理,只能跟他學習養生的小學問,因此一問就中! 但靜下心來想一想,道家認為“國猶身也[21]”,提倡“無為而治”,莊子說:“道之眞以治身,其緒餘以爲國家,其土苴(糟粕.苴音渣)以治天下。”(《莊子·讓王》)“而(你)身之不能治,而(你)何暇治天下乎?”(《莊子·天地》 )我 們在日常生活中亦曾看到、聽說,或經歷過這樣的事:用各種方式方法或手段,要讓別人聽從自己,對自己心悅誠服,但根本辦不到,還激起更大的反感和敵對,情 形更糟;一旦自己不再要求別人,而是尊重別人,只關注自己(不是以自我為中心),做自己想做和該做的事,慢慢地,別人開始敬服自己了,他們的工作學習生活 亦朝著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這不就是道家所說的“無為而治”嗎?人人都喜歡做自己想做的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誰願意聽人指揮、受人管轄?所謂“強按牛頭不喝水”嘛!那就尊重人們的天性,不違背他們自然的喜好,“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莊子·應帝王》 )慎子說:“人莫不自為也,化而使之為我,則莫可得而用矣。故用人之自為,不用人之為我,則莫不可得而用矣。[22]”這不正是道家所說的“無為而無不為”嗎?既不難理解,又不難做到,所以老子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道德經》第70章)這樣想來,廣成子未必不懂治國之道,否則黃帝亦不會跑去問他了。 再看《莊子》第一篇《逍遙遊》中說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堯 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堯是我國古代的聖君,歷盡艱辛,治理天下,終於天下太平了。但他到了藐姑射 山,見到了神人,纔知道“無為而治”的最高深道理:治理好自己的身心,其神凝,其氣靈,和氣薰蒸所及,自然“使物不疵癘而年穀熟。”因為天地人物,無不是 一氣所化生、所流通貫注。當人修養到極高深境界,自能與天地的氣機相感應,所謂“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化育萬物”(《莊子·刻意》),“提挈天地,把握陰陽[23]”, “參贊化育”,這是很自然的事。所以堯帝一反省,天下太平,未必全是他自己的功勞,多半還有賴於這些神人,因此回到帝都,汾水之陽,把這顆心放下,天下事 亦就不罣於心了。《庚桑楚》篇亦記載了類似的事情,但畏壘的人民相信大豐收是由於庚桑楚的原因,可見古人連普通人都是那麼的了不起。理解了上面這一段,再 回過頭來看黃帝與廣成子的對話,就能完全理解了。 四、尊重民族傳統文化,隨緣而止 對於傳統文化,雖說首先要有契合,有體悟,纔能理解,但是天下有幾人在千載之後還能與古人心靈相通、自然契合?能理解他們一部分就已經非常不錯了!雖說還 應當身體力行,以檢驗傳統文化,但道家的這些修養方法,都說要有真師傳授,可遇不到這樣的老師,我們自己摸索能行嗎?粗淺的養生方法,能夠照書自學。道家 內丹養生學高深的工夫,確實非經真師傳授不可,亦不是普通人所能遵行的。粗淺的內丹養生法,對於普通人,能經常練習這些養生方法,已經足夠了。 如果既不能契合和體會古人的思想學說,又不能身體力行,對於傳統文化,可說無緣,這跟交朋友、談戀愛,沒啥兩樣,看來我們還 是趁早止步,放棄為妙。我們在生活中亦常有這樣的經歷,我們想做一件事,向我們的親朋好友解釋了以後,他們仍然難以理解或接受,這時,如果他們表示強烈反 對,甚至粗暴干涉,我們就覺得非常傷心,這亦是對我們的不尊重;但如果他們說:“雖然我無法理解你,但我相信你,曲高和寡嘛,你放手去做吧。有甚麼困難, 來找我。”我們就覺得這樣的親朋好友實在太難得了!能相信自己就已經非常難得,更何況是理解自己呢!反過來,我們現代人要理解古人,豈不是難上加難?對於 傳統文化,我們只能說:傳統文化啊,我實在是無法契合和體悟,實在是無法理解和接受,但我亦不敢不懂裝懂或私意曲解,我尊重您,姑且“存而不論”吧。莊子說:“知止其所不知,至矣。”(《莊子·齊物論》)
寧波 蔣門馬 2008年9月4日 nirvanajmm104722@163.com
[3]《生活的藝術》,林語堂著,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英文版, 第384-386頁。本文作者自譯。引文若是摘引,省略處不用省略號。 [18] 《人生內聖修養心法》,蕭天石著,自由出版社,1990年,第87-89頁。 [19]《太 平廣記》卷十八《文廣通》:“彼諸賢避夏桀難來此,因學道得仙。獨榻座談《老子》者,昔河上公也。僕漢時山陽王輔嗣(王弼),至此請問《老子》滯義。僕自 掃門已來,於兹十紀,始蒙召進,得預門人,猶未深受要訣,只令守門。”(出《神仙感遇傳》)[宋]李昉等編,中華書局,1986年,第125-126頁。 全文 11,000 餘字
The Oracle of Apollo at Delphi: Man, know thyself and thou shalt know all the mysteries of the gods and of the universe. (thyself=yourself, thou=you, shalt="shall) 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的神喻: “人啊,知己,則知眾神和宇宙的全部奧秘。” 這句話與我們傳統文化有相通之處。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