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都是什麼樣的炎黃子孫!揭秘:十萬大陸人組成的盜墓大軍
2008/11/11 03:45:26瀏覽11|回應0|推薦0
揭秘:十萬大陸人組成的盜墓大軍
水師軍品2 加貼在 中國歷史 鐵血論壇 http://bbs.tiexue.net/bbs_73.html
“ 據這幾十年來的初步統計,中國光是被盜的古墓就有20萬座左右。”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主席張柏曾於2005年7月回答日本電視協會記 者提問時說,而基層考古者認為這樣的數字仍十分保守。資料人員檢索了1997~2006年入選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100項考古發現,其中古墓專案占21 項,沒有明確資料顯示曾經被盜的只有3項。從這樣的統計中可以顯示,10年間入選十大考古的古墓項目被盜率已經達到90%。而這個數字中並不包括與遺址相 連的古墓,例如被盜的陝西韓城梁帶村兩周遺址,就包括周代芮國墓地。

著名考古專家李伯謙先生指出,據不完全統 計,我國王侯級墓葬的被盜率達90%以上。它們包括北京房山琉璃河的燕國墓地、河南三門峽的虢國墓地、山西侯馬的晉侯墓地、陝西韓城的芮國墓地和周公墓 地、山東的齊國國君墓地等等。並非僅僅是在中國,盜墓,已是一個國際化的災難,這或許是由於它過於高昂的利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級顧問霍頓指出,全球 地上和地下的文物交易額僅次於毒品和武器交易的高額利潤。在中國、印度、埃及三個文物輸出大國中,中國幾乎擁有盜墓者在全球古墓中需要的所有東西。確切統 計表明,在全球47個國家的218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就有163萬件,而這個數字僅僅是全世界所有私人收藏量的十分之一。中國、埃及、希臘幾個文物輸出 大國的文物流失呈上升趨勢。而在中國的所有流失文物中,盜墓的獲得比例接近百分之百。

他們為什麼盜墓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盜墓行為,是和人們起初隨葬生活消費品乃至發展為厚葬的情形同時發生的。民間自發的盜墓行為歷代都可以看到。魏文帝曹丕說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
破 壞墓葬最通常的情況之一,是有明確目的的盜掘。在王莽末年的社會大動亂中,控制關中的赤眉軍在經濟供應惡劣的情勢下發掘漢帝諸陵,取其寶貨。據說西漢帝陵 除漢文帝霸陵和漢宣帝杜陵之外,都被盜掘。這種以武力強行發掘陵墓的情形,在東漢末年的戰亂中又曾經發生。董卓離開洛陽時,焚燒宮室民居,又指使呂布發掘 帝陵及貴族塚墓,劫取寶物。

根據曹操的政敵的指責,這位漢末崛起的軍閥,也曾經組織軍隊從事對陵墓的發掘。據說 曹操甚至在他的軍隊中設立了專門指揮盜掘陵墓的官職“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唐末關中軍閥溫韜,策劃指揮了發掘唐代帝王陵墓的行動,除了唐高宗和武 則天的陵墓乾陵之外,唐帝陵全被盜掘。1928年6月,軍閥孫殿英部進據清東陵,於深夜用炸藥炸開裕陵與定東陵墓門,官兵蜂擁而入,破棺掠屍,劫寶無數。

在中國古代,盜墓甚至曾經成為一些地域的普遍風習,成為一些家族的營生手段。唐人李商隱曾在他撰寫的《雜纂》卷上說到“惡行戶”,其中第二種就是“世代劫墓”。由此可知,職業盜墓者的行為和技術往往是世代相承的。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醒 世恒言》第十四卷《鬧樊樓多情周勝仙》記述朱真盜墓故事,也可以看到子繼父業的傳承關係。朱真得知周大郎葬女“約莫有三五千貫房奩,都安在棺材裏”,有意 取此富貴。其母勸阻道:“……二十年前時,你爺去掘一家墳園,揭開棺材蓋,屍首覷著你爺笑起來。你爺吃了那一驚,歸來過得四五日,你爺便死了。孩兒,切不 可去,不是耍的事!”

朱真不聽規勸,“去床底下拖出一件物事來,把與娘看。”……朱真拖出的是其父所遺留的盜墓 工具,“原來是一個皮袋,裏面盛著些挑刀斧頭,一個皮燈盞,和那盛油的罐兒,又有一領蓑衣。娘都看了,道:‘這蓑衣要他作甚?’朱真道:‘半夜使得著。’ 當日是十一月中旬,卻恨雪下得大。那廝將蓑衣穿起,卻又帶一片,是十來條竹皮編成的,一行帶在蓑衣後面。原來雪裏有腳跡,走一步,後面竹片扒得平,不見腳 跡。”作為盜墓世家子弟,朱真果然有相當熟練的技術。

只見他——“抬起身來,再把斗笠戴了,著了蓑衣,捉腳步到 墳邊,把刀撥開雪地。俱是日間安排下腳手,下刀挑開石板下去,到側邊端正了,除下頭上斗笠,脫了蓑衣在一壁廂,去皮袋裏取兩個長釘,插在磚縫裏,放上一個 皮燈盞,竹筒裏取出火種吹著了,油罐兒取油,點起那燈,把刀挑開命釘,把那蓋天板丟在一壁。”接著,“去女孩兒頭上便除頭面。有許多金珠首飾,盡皆取下 了。……”朱真離開現場時的仔細,也值得注意:“把燈吹滅,傾那油入那油罐兒裏,收了行頭,揭起斗笠,送那女子上來。朱真也爬上來,把石頭來蓋得沒縫,又 捧些雪鋪上。”應當感謝《醒世恒言》的作者留下了如此細緻的記述,使我們能夠對宋明時代的盜墓技術有片斷的瞭解。

古來最為普通的盜墓動機,是劫取墓主的隨葬物品。晉人皇甫謐曾經指出“豐財厚葬以啟奸心,或剖破棺槨,或牽形骸,或剝臂捋金環,或捫腸求珠玉”的情形。盜墓者對墓葬的無情破壞和對死者的極端傷辱,大體都是出於財寶之“欲”。

發 掘政敵及政敵家族的塚墓,在中國古代權爭中曾經被作為厭服對方的極其有力的手段之一。掘墓,又是政治懲罰與政治迫害的一種形式。唐睿宗即位後,對曾經屬於 敵對政治集團的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太平公主,韋玄貞、韋洵父子,均以毀墓作為政治懲罰方式。宋哲宗紹聖年間,元祐時期為政的司馬光及其政策遭到否定,於 是有人建議發掘司馬光墓。《元史•奸臣列傳•阿合馬》寫道,阿合馬死後,元世祖“盡得其罪惡”,大怒,“乃命發墓剖棺,戮屍于通玄門外,縱犬啖其肉。百官 士庶,聚觀稱快。”

如果對古代陵墓破壞現象的心理動機進行分析,還可以發現基於神秘主義文化的特殊因素。《三國 志•吳書•三嗣主傳•孫皓》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說到這樣一個掘塚以厭氣的故事,有望氣者說“荊州有王氣”,吳主孫皓疑心地方王霸之氣不利於其統治,“ 遣使者發民掘荊州界大臣名家塚”“以厭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縱 然古時的盜墓者有著種種不同的動機,有的甚至是軍隊參與的“官方”行為,但並不是說盜墓在古代就可以為所欲為。事實上在我國古時的很多朝代對盜墓都有嚴格 的法令予以禁止。這樣的法律早在秦時期就已經出現。《呂氏春秋•節喪》寫道,厚葬形成風習,因此誘發“奸人”盜墓行為,“上雖以嚴威重罪禁之,猶不可止。 ”漢代嚴禁盜墓的法律,也見諸史籍。

《淮南子•氾論》寫道:“天下縣官法曰:‘發墓者誅,竊盜者刑。’此執政之所司也。”據說往往“立秋之後,司寇之徒繼踵於門,而死市之人血流于路”,可知執法是相當嚴格的。

唐 代法律包括制裁盜墓行為的內容。《唐律疏議》有關於對“發塚”者處以刑罰的明確規定:“諸發塚者,加役流;已開棺槨者,絞;發而未徹者,徒三年。” 據《舊唐書•懿宗紀》記載,“開劫墳墓”與“十惡忤逆、官典犯贓、故意殺人、合造毒藥、放火持仗”以及“關連”“逆黨”等同樣,被列為最嚴重的罪等之一。 《大清律例》對相關盜墓的36種情形分別處罪。其條例多達22條,內容極其詳密。

對盜墓的輿論批判和有關盜墓得 到惡報的民間傳說,都體現了社會意識對盜墓行為的否定。《釋名•釋喪制》說:“墓,慕也。”說明了在中國古代宗法社會,“墓”絕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存在,而 同時也具有在心理世界中的崇高位置。正是因為墓所包容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墓的盜掘和對墓的保護,都具有了超出墓的破壞及墓的完存其本身的意義。

對話盜墓賊

 他們是深牢大獄裏的服刑者,也是期盼著一夜暴富的農民、城市無業遊民和下崗工人,其中不乏少數吸毒者。尋著與他們對話的軌跡,我們揭示出中國歷史上體系最為龐大、階層最為複雜的的盜墓產業鏈。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圖注:從陝西韓城大墓盜墓者手中繳獲的盜墓工具,包括鐵鍁、繩索和大小不等的洛陽鏟

盜者有“道兒”

牽牛、吳平、張廣福和老籍,是四個刑期十年以上的盜墓服刑犯。那天,小雨涔涔。為了方便大家,也為了放鬆談話氣氛,我選擇了集體對話的方式。當一聲聲 “報告”的請求由管教幹部答復過後,四個身穿囚衣的盜墓人站在了我的面前。

一 眼望去,除了49歲的老籍之外,其餘三人都是外貌樸實的農民。三比一,這個無意間出現的數位正好與資料顯示基本對應——農民已經成為盜墓大軍的主體。選中 他們作為談話對象純屬偶然。可是談話結束時,我驀然發現在十多個候選人名單上無意點中的這幾人,恰好代表了一個盜墓基礎產業鏈條的完整單位。

說來很是有趣,盜墓這個行當,發展到今天這種大工業般產業化的規模,文化卻亦如當年威虎山上的土匪,仍流行著道兒上的語言和稱謂。“掌眼”、“支鍋”、“腿子”、“下苦”這些古怪的名詞,是一個盜墓基礎產業鏈條中的人員稱謂和基本建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一 次盜墓活動的全班人馬統稱為“一鍋兒”,鍋子裏級別最高的是“掌眼”,又被稱為大哥。大哥可是這“鍋”人馬的靈魂,不僅具有找尋古墓的本領,也有著鑒別文 物的能力。他們既可以是提供古墓線索的合作者,也可以是提出買斷該“坑”出土文物的初級收購商,還可能同時兼任“支鍋”。

“支鍋”是每一次盜掘活動的老闆,也被圈兒裏稱做小老闆。盜墓前期投入的資金、設備,以及後期工人的工資都由他來籌措。他們的投入是有風險的,挖出的文物如果沒有被掌眼或投資人買斷,只有全部自行處理。

“ 腿子”是盜墓活動中的技術工人,成熟與經驗使他們大多成為老闆的親信。老闆不在現場時,“腿子”有著絕對的權威。最底層的是“下苦”(幹活的)。“下苦” 就是民工,又被叫做苦力。通常,“下苦”們挖一個墓只能得到幾百元或千元的報酬,哪怕老闆收入達到千萬。社會地位無情地在淘金者中劃出一條鮮明的鴻溝,“ 腿子”與“下苦”們通常是清一色的農民,資訊、知識和社會關係的不對等,使他們很難逾越這條看不見底的溝壑。

言歸正傳。

身為“下苦”的牽牛是山西運城地區的農民,年近40的他上有老下有小,日子過得很不松心。農閒時,村裏一些人常去外面打工,說是跟上有本事的人挖墓掙得不少,管吃管住還不拖欠工錢,牽牛也動了心。秋收之後,忙完了地裏的事,就相跟著有經驗的鄉黨出門了。

挖墓的活不算苦,只要出力氣,什麼事都不用自己操心。白天睡覺晚上幹活,有點兒像地裏的鼴鼠。讓牽牛心裏沒底的是這件事犯法。

1 戴雄; 抗戰時期中國文物損失概況 [J];民國檔案; 2003年02期; 83-89
2 胡昌健; 故宮國寶流離陪都前後 [J];紅岩春秋; 1997年06期; 36-41+3
3 陳化南; 屠城之外的文物掠奪 [J];文史春秋; 2006年02期; 65-66

抗戰時期中國文物損失概況
戴雄

【作者單位】: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副研究館員郵編:210016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在抗戰中的損失》之子課題研究成果
【分類號】:K265
【DOI】:cnki:ISSN:1000-4491.0.2003-02-013
【正文快照】:
   (一 )掠奪中國文物是日本政府的既定政策。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創造出了古代人類最高的文明成果 ,為後世留下了極其豐富的文化遺產 ,文物便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文物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珍貴的歷史遺存物 ,它從不同的側面和領域反映歷史
推薦 CAJ下載 PDF下載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2003-GMDA200302013.htm
5 汪家熔; 抗日戰爭時期的商務印書館(五) [J];編輯學刊; 1996年01期
6 戴雄; 侵華日軍對中國古建築的毀損 [J];民國檔案; 2000年03期
7 亦人; 抗戰時期的文化浩劫 [J];黨的生活; 1996年04期
8 戴雄; 抗戰時期中國圖書損失概況 [J];民國檔案; 2004年03期

海南華光礁1號沉船遺址撈出萬件文物(組圖)
福建掀起“盜撈熱” 漁民瘋狂掠奪海底寶藏

 核心提示:近日“南海Ⅰ號”的安然出水,宣告中國在世界上首創的古沉船整體打撈工程獲得成功。然而,你可能不知道: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竟然是被逼出來的。逼迫我們的,正是瘋狂盜撈南海寶藏的英國人邁克•哈徹,他為了保證精品的價值,曾砸碎了剛撈出的60多萬件南海珍寶。

1986年4月,阿姆斯特丹,佳士得中國文物專場拍賣會開幕。
一次拍賣會上出現23.9萬件之多的中國文物,這樣的盛況,在歐洲收藏史上前所未有。荷蘭陷入狂熱,中國駐荷蘭使館急電國內,請示此事。

比利時人海曼斯 寶物旁落心不死
聞新芳
  和職業尋寶人不同,比利時人呂克•海曼斯是一個金融投資家,南海是他的又一個"商業領域",而印尼人是他的新"合作夥伴"。只不過,他們都沒有料到會 如此幸運:一艘滿載寶藏、填補歷史空白的中國古沉船,正在海底等著他們。全程記錄了海曼斯尋寶之旅的一家水下攝影公司,後來這樣描述寶藏發現的時 刻:"2004年9月,爪哇海60米深
【分類號】:K835.64;K885.64
【DOI】:CNKI:SUN:HQRW.0.2007-15-008
【正文快照】:
   土n職業尋寶人不同,比利時人呂克•,l’H海曼斯是一個金融投資家,南海是他的又一個“商業領域”,而印尼人是他的新“合作夥伴”。只不過,他們都沒 有料到會如此幸運:一艘滿載寶藏、填補歷史空白的中國古沉船,正在海底等著他們。全程記錄了海曼斯尋寶之旅的一家水下攝影公

推薦 下載CAJ全文 下載PDF全文

美國老兵 盜撈萬件中國古董
  四年過去了,儘管美國退伍老兵費爾•格雷科仍背著“盜撈”的犯罪嫌疑,但他藏在洛杉磯家中的2.3萬件中國古董已越來越少。發達的互聯網讓他輕易繞過公開拍賣文物的法律障礙,將古董賣給了私人收藏家。似乎無人能夠阻止他的“黑手”,伸向南海深處的中國沉寶。
  雇用漁民偷盜海底珍寶
  2003年8月,紐約格恩西拍賣行接受一家名為“牧馬尋寶公司”的委託,準備公開拍賣一大批漢唐陶瓷、明代花瓶等中國珍寶,底價總計1500萬美元。就在拍賣槌即將敲下的那一刻,菲律賓國家博物館突然喝停,理由是“牧馬尋寶”涉嫌非法打撈與走私。
海曼斯在船隊坐鎮整整19個月,指揮潛水隊先後下潛2萬次,把將近25萬件珍寶逐一打撈上來。

中國文物非法入美將無條件返還 (7月6日 09:36)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第15屆大會10月在西安舉行 (7月6日 02:07)
流失海外數十春秋龍門佛首9月返鄉 (7月5日 18:21)

國家文物局宣佈每年投入2.5億 保護重大遺址 (7月5日 18:20)
我國啟動大遺址保護項目 每年投入2.5億元 (7月5日 17:54)
新聞晚報:岌岌可危的全國古長城現狀 (7月5日 16:16)
長城變身豬羊圈和廁所 萬里長城可能毀一半 (7月5日 16:07)
漢奸別墅申報文物起爭議 專家市民激烈辯論 (6月8日 07:43)
文物市場怎樣濾假 (5月23日 10:22)
文物造假者趕超科學家 青銅器魔道之爭(圖) (5月20日 10:26)
首個討還流失國寶計畫啟動 (4月12日 14:05)

文物鑒定浮躁之爭科學儀器能否代替“眼學”(2) (4月8日 17:53)
文物鑒定浮躁之爭 科學儀器能代替眼學嗎? (4月8日 17:53)
最後一個盜取敦煌文物外國人檔案被公開(圖) (4月5日 10:56)
萬曆石碑慘遭小廣告毀容 尚無清除辦法(圖) (4月5日 07:06)
都江堰河床文物挖掘工作被迫中止 (4月3日 22:52)
北京市文物局呼籲加強文物保護技術研究 (4月1日 16:05)
廣州海關:1565件走私文物移交博物館 (3月30日 14:30)
陝西發生集體哄搶文物 一宋代古墓被哄搶一空 (3月30日 10:09)
南京明城牆架電梯遭質疑 贊成者少於反對者 (3月29日 08:49)
全國待修復文物兩千萬件 專業人才不到500人 (3月21日 08:05)

收藏市場尚無職業鑒寶家 鑒定證書正在貶值 (3月11日 08:16)
中國文物拍賣行重新洗牌 巨額利潤黑幕重重 (2月25日 07:30)
8000件走私文物回家 (1月20日 07:30)
南水北調文物報告告急 難救世界遺產武當山 (1月17日 15:45)
徹底調查:九朝故都洛陽十墓九空背後(組圖) (1月12日 02:21)
徹底調查:九朝故都洛陽十墓九空背後(組圖)(2) (1月12日 02:21)
文物走私猖獗市場失控 國家出手整頓(組圖) (1月12日 02:08)
文物專家認為朱熹被盜字畫起拍不會漲價 (12月27日 18:08)
唐代國寶千手觀音流落日本63載後將回歸中國 (12月27日 11:45)
文物拍賣總額漲三倍 海外回流文物逐年增加 (12月23日 06:26)
十九世紀中葉的中國擁有令世界上所有民族驚歎的文明,但那一
時期的政府卻又是最腐敗無能的。1840年,英人用大炮敲開了中國的
門戶,隨後西方列強次第來到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尋寶。1856年,英法
聯軍火燒圓明園,毀了這座舉世無雙的“萬園之園”,也毀了文源閣
的《四庫全書》,劫掠走了殘餘的部分永樂大典和園中的珍寶。
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掠走了清宮廷中珍藏的書畫等珍貴的藝
術品。這是兩次大規模的強盜行徑的搶劫。同時,一些外國探險家以
科學考察的名義掠去的中國藝術品也是不計其數。
  據統計,1856-1932年間,俄、英、德、瑞典、法、日、英諸國
曾考察我國西北地方66次,每次考察結束,此國的中國文物就會增添
一筆。歷次考察中,以斯坦因和伯希和在敦煌藏經洞的收穫最豐。據
說斯坦因買敦煌經書是依卷子大小而定;而伯希和精通中文,所掠
5000余本經書和絹本、紙本畫都為藏經洞中的上上品。而考察中行徑
最為惡劣者當屬華爾納,此人以特種油布捺在敦煌千佛洞的壁畫上,
把帶不走的壁畫印在布上帶回美國,華爾納的行為受到了國人的強烈
譴責。歷年的掠奪,再加上國內某些奸商或無知國民的盜賣,國外的
中國文物日見豐盈。伯希和從敦煌和庫車劫得的文物分別歸屬法國國
立圖書館和吉美博物館,斯坦因從敦煌和樓蘭故址獲取的文物則藏於
大英博物館,而瑞典國內的中國文物大多為斯文赫定6次遊歷我國西北
邊陲所得。另外,美國人安德思、華爾納,日本人大穀光瑞、俄國人
柯茲羅夫和歐爾定布、芬蘭人曼納海姆等等都從我國西北地方掠去不
少文物。其中,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多,約有三百餘件,
而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顧愷之《女史箴圖》的最早摹本就
在此處,而以收藏亞洲藝術品著稱的法國吉美博物館中收藏的瓷器則
最佳,館裏的瓷器包括中國最早的原始瓷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
各個朝代各大窯的名製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
  外國人以收藏中國文物為豪,紛紛來到中國尋寶。而從中國人自
己手上流走的瑰寶也是不計其數。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蘆芹齋齋主嶽
彬,經他手不知盜賣了多少珍品,龍門賓陽洞的初唐石刻“昭陵六駿”
中的颯露紫、拳毛、易縣的8尊唐三彩羅漢都被他敲碎拆卸,賣到國
外。到解放前為止,中國究竟流失了多少件文物,目前還沒有一個完
整的統計。然而,那些利慾薰心之徒已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
1949年解放後,我國一度告別文物大量外流的歷史。然而,八十
年代中期以來,文物走私又沉渣泛起,一部文物大量流失的“災難史”
又開始重新上演……
  建國初期,國家頒佈了《禁止珍貴文物圖書出口暫行辦法》、
《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等一系列保護文物的法規法令,基本結束
了我國文物大量流失的歷史,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七十年代末和八十
年代初。但八十年代中期以後,我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文物大量流失。
  “要致富,先挖墓,一夜能成萬元戶”,這是流行於八九十年代
的一句順口溜,從中可見盜墓風氣的猖獗。曾有人統計,1982年起,
江西餘幹縣有800多座古墓遭盜掘;1987年1-6月僅半年時間,青海就
有1700多村民盜掘古墓2000座,搶走文物一萬多件;1990年四川省有
23952座古墓被盜,而湖南某個縣在兩三年時間內被盜古墓的面積近全
縣2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一。我國文化積澱最為豐厚的陝西、山西、
河南三省一度竟成為海內外文物走私者買賣文物的金三角!
 據海關總署統計,1991-1994年間,共查獲走私文物4.6萬件;
1994年1-7月僅香港海關就查獲價值550萬美元的走私文物;1997年海
關旅檢時又查獲走私文物600多起,緝獲文物11200餘件;同年5月,天
津海關查獲一起用集裝箱偷運文物的案件,集裝箱內共有文物5000餘
件,國家禁止出境的文物即達4000多件。最近,又有消息證實數月前
在三峽地區被盜掘的漢代稀世珍品青銅枝燈已在紐約國際亞洲藝術節
上以250萬美元的價格被拍賣。

  對於科學研究來說,大規模的盜墓、走私所造成的損失是無法用
金錢來估量的……
  一位考古專家指出,這種不講科學的盜墓給正常的科學研究帶來
了很大的不便。一方面,這些被盜的物品由於缺乏具體的出土地點,
很難判定它的具體年代,不僅降低了它本身的價值,而且即使買回,
科學研究的價值也不高。再者,儘管盜墓者不會卷走墓中所有的物件,
但由於盜洞的破壞,墓葬的原狀已被攪得面目全非,器物群的組合全
被打亂,考古工作者就很難確定某一時代某一地區的葬俗,以至無法
解釋這一特定時代的習俗。例如晉侯墓群,是被稱作可和秦俑及殷墟
的發掘相媲美的,但由於中間七座晉侯墓被盜,使這一完整系列的研
究有了無盡的遺憾。

http://www.gmw.cn/01ds/1998-06/17/GB/203^DS905.htm

文保專家謝辰生:中國文物最悲慘時期是90年代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07-03-08  發表評論>>
對 過去,謝辰生始終抱著懷念的心情。“50年代時,國家花了48萬港幣從香港把故宮的藏品買回來。那個時候經濟很困難,但周恩來親批,最終還是想辦法通過關 系給秘密買了回來。文物回流從建國一開始就是重視的。”在還沒有和國際社會建交的幾十年裏,國家通過購買途徑,買回了不少珍貴的文物。“文革”期間,謝辰 生被打成了牛鬼蛇神,“受了很多苦,真是家破人亡”,他淡淡地說著。但奇怪的是,謝辰生認為“文革”對文物的破壞並不像人想的那樣嚴重。“現在的文物破壞 是全面的,尤其是古建築的破壞,看看現在的北京古城,歷史上沒有過的。”“文革”中,謝辰生依舊盡自己所能地保護文物,在《關於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保 護文物圖書的幾點意見》中,他盡力地延續了此前《文物保護條例》的內容,“當時一個檔真是解決問題,破壞文物馬上刹住了。”
90年代
“走私分子已經智慧化了”
然而上世紀80年代之後,文物走私再度猖獗,說起90年代的文物流失,謝辰生非常憤慨。“對文物最大的破壞是在90年代,最大的出口量也是在90年代,問題嚴重程度超過以往各個年代。”
“現在走私分子已經智慧化了,用最現代的手段來挖墓,開著賓士車,員警都追不上。走私已經集團化、智慧化,從國外到國內形成網路了,打擊很困難。”
同時,盜墓問題也“可以說達到了幾千年來最嚴重程度”。他只舉了一個例子:“內蒙古遼代的墓葬,90%都是在90年代被盜掘的,大量的珍貴文物出現在英國的文物拍賣市場上,這種例子河南陝西更不用說了。有些地方還官商勾結。”
謝 辰生去過世界很多大的博物館,每次看到中國藏品滿滿地擺著就痛心疾首。他更痛心的是,在文物走私過程中,文物的價值受到了很大的破壞。“破壞主要在挖的過 程中,挖的人見好就拉走。你一套杯子,10個裏面他拿走了3個,剩下的就不是一套,對學術來講,完整性沒有了,全都亂套了。”
而與走私猖獗同時發展的是文物拍賣市場的日益壯大,對市場,謝辰生一直抱著謹慎的態度。他說,文物本身不是商品,是文化遺產,只有其中一小部分才能進入市場。而市場同時又很容易混淆文物的價值和價格。對待文物進入市場一定要慎而又慎。
--------------------------------------------

文革破壞的部分文物如下:
1. 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焚骨揚灰。
2. 造字者倉頡的墓園被毀,改造成了“烈士陵園”。
3. 山西舜帝陵被毀,墓塚掛上了大喇叭。
4. 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大禹廟被拆毀,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爛,頭顱齊頸部截斷,放在平板車上遊街示眾。
5. 世界佛教第一至寶,佛祖釋尊在世時親自開光的三聖像之一八歲等身像被搗毀面目。
6. 孔子的墳墓被鏟平、挖掘,“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廟碑被砸碎了,孔廟中的泥胎塑像被搗毀。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孫令貽的墳墓被掘開。
7. 和縣烏江畔項羽的霸王廟、虞姬廟和虞姬墓。香火延續兩千年至今日,“橫掃”之後,廟、墓皆被砸成一片廢墟。文革後去霸王廟的憑弔者,見到的只是半埋在二裏半露在地上的石獅子。
8. 在橫掃一切的風暴中,霍去病的霍陵也遭了殃。香燭、籤筒被打爛之外,霍去病的塑像也毀於一旦。
9. 頤和園佛香閣被砸,大佛被毀。
10. 王陽明文廟和王文成公祠兩組建築包括王陽明的塑像,全部在文革被平毀無遺。
11. 古城太原的新任市委書記三把火,第一把是砸廟宇。全市一百九十處廟宇古跡,除十幾處可保留外,通通毀掉。他一聲令下,一百多處古跡在一天之內全部毀掉。山西省博物館館長聞訊趕到芳林寺,只撿回一包泥塑人頭。
12. 醫聖張仲景的塑像被搗毀,墓亭、石碑被砸爛,“張仲景紀念館”的展覽品也被洗劫一空。“醫聖祠”已不復存在。
13. 河南南陽諸葛亮的“諸葛草廬”(又名武侯祠)。的‘千古人龍’、‘漢昭烈皇帝三顧處’、‘文韜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間塑造的十八尊琉璃羅漢全部搗毀,殿宇飾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龍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焚燒。
14. 漢中勉縣“古定軍山”石碑,也因諸葛亮是個“地主份子”而被砸毀。
15. 書聖王羲之的陵墓及占地二十畝的金庭觀幾乎全部平毀,祗剩下右軍祠前幾株千年古柏陪伴書聖失去了居所的亡魂。
16. 文成公主當年親自主持塑造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二人的塑像,安放覺拉寺。被搗毀。
17. 合肥人代代保護、年年祭掃的“包青天”墓,也毀於一旦。
18. 河南湯陰縣中學生將岳飛等人的塑像、銅像,秦檜等“五奸黨”的鐵跪像,連同歷代傳下的碑刻“橫掃”殆盡。
19. 杭州革命青年砸了岳廟,連嶽飛的墳也刨了個底朝天。岳武穆被焚骨揚灰。
20. 阿拉騰甘得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園被砸了個稀爛。
21. 朱元璋巨大的皇陵石碑被拉倒;石人石馬被炸藥炸得缺胳膊少腿;皇城也拆得一乾二淨。
22. 海南島的天涯海角,明代名臣海瑞的墳被砸掉,一代清官的遺骨被挖出遊街示眾。
23. 湖北江陵名相張居正的墓被紅衛兵砸毀。焚骨。
24. 北京城內的袁崇煥的墳被夷成了平地。
25. 黎平故里安葬的是明末名臣何騰蛟,他的祠堂中的佛像被掃了個一乾二淨,而且把黎平人最引以為榮的何騰蛟的墓給挖了。
26. 吳承恩的故居在江蘇淮安縣河下鎮打銅巷。他的故居不大,三進院落,南為客廳,中為書齋,北為臥室。幾百年來,曾有無數景仰他的人來此憑弔此故居和他的墓。 可是現在《西遊記》成為“封、資、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裏的“封”,吳氏故居也就“被毀為一片廢墟”。
27. 紅衛兵掘開蒲松齡的墳,教書匠蒲松齡真窮,墓裏除了手中一管旱煙筒、頭下一迭書外,只有四枚私章。他們對蒲氏私章不屑一顧,棄之於野。屍體被搗毀。
28. 建於一九五九年的吳敬梓紀念館在文革中被鏟平。
29. 山東冠縣中學紅衛兵在老師帶領下,砸開千古義丐武訓的墓,掘出其遺骨,抬去遊街,當眾批判後焚燒成灰。
30. 張之洞的墳被刨開。張是個清官,墓裏沒一點珍寶,紅衛兵將張氏夫婦尚未腐爛的屍體吊在樹上。張氏後人不敢收屍,任屍體吊在樹上月餘,直到被狗吃掉。
31. 北京郊區的恩濟莊埋有同治、光緒兩朝的宮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墓,鑿開的墓穴裏,只有頭骨,不見屍骸,衣袍內滿是珠寶,後不知所蹤。
32. 河南安陽縣明趙簡王朱高燧的墓被挖毀。
33. 黑龍江黑河縣有座“將軍墳”,因為屬於“帝王將相”,也遭到嚴重的破壞。
34. 宋代詩人林和靖(967-1028)的墓也在被毀之列。
35. 清末章太炎、徐錫麟、秋瑾,乃至“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中的楊乃武的墓,都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口號聲中作了犧牲。
36. 一位年輕的中學老師領著一幫初中生以“讓保皇派頭子出來示眾”為由,刨開康氏墓,將他的遺骨拴上繩子拖著遊街示眾。革命小將們一邊拖著骨頭遊街一邊還鞭撻 那骨頭,好象相信康氏靈魂附著在骨頭上似的。游完街,康氏的頭顱被送進“青島市造反有理展覽會”,標籤上寫道:“中國最大的保皇派康有為的狗頭”。
37. 浙江奉化縣溪口鎮蔣介石舊居,蔣氏生母的墓被上海的大學生領導的寧波中學生掘開,其遺骸和墓碑都被丟進了樹林。
38. 南漳縣為抗日名將張自忠建造的張公祠、張氏衣冠塚和三個紀念亭均被破壞。
39. 楊虎城將軍,雖被國民黨處決,仍是紅衛兵眼中的“國民黨反動派”,墓及墓碑都砸毀。
40. 新疆吐魯番附近火焰山上的千佛洞的壁畫,曾被俄、英、德等貪焚商人盜割,賣到西方。但那運到國外的壁畫畢竟被博物館珍藏,並未毀掉。而中國人自己幹的‘破 四舊’卻重在一個‘破’字:將剩下的壁畫中的人物的眼睛挖空,或乾脆將壁畫用黃泥水塗抹得一塌糊塗,存心讓那些壁畫成為廢物。
41. 山西運城博物館原是關帝廟。因運城是關羽的出生地,歷代修葺保養得特別完好。門前那對高達六米的石獅子可能是全國最大的。如今,那對獅子被砸得肢體斷裂,面目全非;母獅身上的五隻幼獅都砸成了碎石塊。
42. 安徽霍邸縣文廟,雕樑畫棟、飛簷翹角,龍、虎、獅、象、鼇等粉彩浮雕皆為精美的工藝美術品。“房飾浮雕在文化大革命中統被砸毀。”文革後省、縣撥款數萬修 葺,“尚未完全復原”。山東萊陽文廟,“大成殿雕樑畫棟、飛簷斗拱,氣勢雄偉……文化大革命期間,大成殿被拆除”。全國四大孔廟之一的吉林市文廟,“破四 舊”中嚴重受損,荒廢多年,文革後歷時五年方修復。
43. 唐代高僧褒禪結蘆安徽含山縣花山,死後弟子改山名為褒禪山。宋王安石遊覽此山,作《遊褒禪山記》後,褒禪山遂名揚四海。因是“四舊”,褒禪山大小二塔被炸毀。
44. 全國最大的道教聖地老子講經台及周圍近百座道館被毀。
45. 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經另一宋代大家蘇東坡手書,刻石立碑於安徽滁縣琅玡山腳當初歐陽修作文的醉翁亭,至今已近千年。前去革命的小將不僅將碑砸 倒,還認真地將碑上的蘇氏字跡鑿去了近一半。醉翁亭旁堂內珍藏的歷代名家字畫更被搜劫一空,從此無人知其下落。

除了有計劃的毀滅古跡, 文物古董毀壞的更多:
北 京名學者梁漱溟家被抄光燒光。文革過後樑漱溟回憶抄家時紅衛兵的舉動時說:“他們撲字畫、砸石玩,還一面撕一面唾駡是‘封建主義的玩藝兒’。最後是一聲號 令,把我曾祖、祖父和我父親在清朝三代官購置的書籍和字畫,還有我自己保存的,統統堆到院裏付之一炬……紅衛兵自搬自燒,還圍著火堆呼口號……”
南京著名的書法家林散之珍藏多年的字畫及自己的作品全部被毀之一炬,他被趕回了安徽老家。當時在上海居住的畫家林風眠家被抄家、畫被焚燒,又在風聲鶴唳中自己將留存的作品浸入浴缸、倒進馬桶、沉入糞池。
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八十四歲的杭州名學者馬一浮的家被搜羅一空。抄家者席捲而去之前,他懇求道:“留下一方硯臺給我寫寫字,好不好?”誰知得到的卻是一記耳光。他悲憤交集,不久即死去。
名滿天下的上海書法家沈尹默是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也是八十四歲。他擔心“反動書畫”累及家人,老淚縱橫地將畢生積累的自己的作品,以及明、清大書法家的真跡一一撕成碎片,在洗腳盆裏泡成紙漿,再捏成紙團,放進菜籃,讓兒子在夜深入掙時□出家門,倒進蘇州河。
作家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軍管會的軍代表指著他工作室裏的圖書資料說:“我幫你消毒,燒掉,你服不服?”“沒有什麼不服”,沈從文回答,“要燒就燒”。於是,包括明代刊本《今古小說》在內的幾書架珍貴書籍被搬到院子裏,一把火全都燒成了灰。
字 畫裱褙專家洪秋聲老人,人稱古字畫的“神醫”,裝裱過無數絕世佳作,如宋徽宗的山水、蘇東坡的竹子、文征明和唐伯虎的畫。幾十年間、,經他搶救的數百件古 代字畫,大多屬國家一級收藏品。他費盡心血收藏的名字畫,如今祗落得“四舊”二字,付之一炬。事後,洪老先生含著眼淚對人說:“一百多斤字畫,燒了好長時 間啊!”連遙遠的新疆首府烏魯木齊新華書店的存書,通通被燒成了灰。
湖南江永縣有一種僅為婦女懂得的文字,人稱“女書”。雖流傳已近千年,因為不入男子的社會,流傳並不廣,許多用女書寫成的詩歌被婦女珍藏,代代相藏,從未與世人見面。江永縣地雖偏僻,“破四舊”卻逃不脫,許多本應成為社會學、文字學乃至民族學研究資料的女書手稿被焚毀。
燒書污染空氣,送到造紙廠打成紙漿才是好辦法。江浙一帶人文薈萃,明清兩代五百年,著名書畫家大部分出在那裏,留存至今的古籍也就特別多。僅寧波地區被打成紙漿的明清版的線裝古書就有八十噸!
紅 學家俞平伯自五十年代被毛澤東批判後,便是欽定的“資產階級反動學者”。抄家者用骯髒的麻袋抄走了俞家幾世積存的藏書,一把火燒了俞氏收藏的有關《紅樓 夢》的研究資料。當時,中國特有的刻瓷藝術家僅剩北京朱友麟一人。周恩來曾規定朱的作品是國寶,不得出口。可是前去抄他家的紅衛兵將他的作品摔了個稀爛。 不久,朱淒慘地死去,國寶不復再現。
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的畫家淩虛,五十年代曾手繒一幅長達五十尺的《魚樂畫冊》,由中國政府拿去,作為國寶贈送印尼總統蘇加諾。他化了幾十年的功夫,收集到各地上千張古版畫,如今被燒了個一乾二淨。
中國畫院副院長陳半丁年已九十,批鬥之餘,作品被焚燒。上海畫家劉海粟珍藏的書畫被抄後,堆在當街焚燒。幸虧一位過路人以“工人”的名義鎮住革命小將,打電話給上海市委,才派人制止。但已燒了五個多小時,焚毀的字畫、器皿不計其數。
陝西畫家石魯被拉到西安鐘樓大街的鐘樓外,當街吊起來,在人群的圍觀中接受批判。他的“黑畫”被一幅幅拿出,批鬥一幅即撕毀一幅或在畫面上用紅筆打個叉。
因江青點名咒駡了名畫家齊白石。北京的紅衛兵砸了他的墓和“白石畫屋”。又逼著齊的兒子齊良遲刨平齊白石自書的匾上的字跡。上海畫院七十五歲的畫家朱屺瞻,家中收藏的名人字畫被搜羅一空,七十余方齊白石為他的刻的印章一個沒剩。
一九五二年,國畫大師張大千的前妻楊宛君將張在甘肅敦煌石窟現場臨摹的二百六十幅唐代壁畫全部獻給了國家,自己僅保留十四幅張氏為她作的畫。如今抄家者光顧楊宅,那十四幅畫被搜走,從此全都沒有了下落。
著名的木刻家劉峴(中央美術館館長)被勒令交出全部“四舊”後,默默地把多年的木刻原版摞在壁爐旁,然後,點著火爐,一塊一塊地投進火爐,全部燒光!

中國的古跡少,博物館裏的文物更是少的可憐,民間的文物十個有九個都是假的,為什麼??就是因為以前都毀掉了!
中國幾乎沒有幾個美術館,有也全都是現代畫家,古代書畫墨寶極少,為什麼?因為書畫是最容易毀掉的,扔到火裏一燒就沒了!
西哈努克來中國,想去白馬寺看中國最著名的古雕塑十八羅漢像,結果已經被砸掉了,是周總理急電叫山西下華岩寺把羅漢拆下來去冒充!
北京的都知道拆古城墻的事,但是誰知道什麼是雙塔慶壽寺?京城第一皇家名刹,兩座800多年的古塔,什麼也沒留下來..................
另外,文革的文物破壞也造就了今天的中國富豪,中國女首富陳麗華就是把北京文革沒收文物的庫房中的“貨物”以低價佔有後,幾年就成為中國前10富豪的。

還有多少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