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每年數以萬計的中國人給日本人生兒育女(看來東北人、上海人哈日情節不輸台灣人)
2008/11/28 14:05:27瀏覽53|回應0|推薦0

中國媳婦成日本"生力軍" 媒體贊其是中日民間使者

2008
1128
國際先驅導報
 


  哎呀媽呀,生孩子咋還能想那麼多呢,女人不就得生孩子嗎?來自中國黑龍江的崔女士怎麼也想不到,她竟然還能為解決日本的少子化問題做貢獻。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在日本成田機場偶遇崔女士的時候,她正準備回黑龍江老家看望父母。嫁到日本5年,她已經和日本丈夫育有一兒一女。

  潮湧日本

  其實像崔女士這樣嫁到日本的中國新娘不在少數。

  據日本厚勞省20089月發表的《人口動態統計》,2007年日本全國共有719822對新人登記完婚,其中國際婚姻40322對。也就是 說,2007年結婚的每18對日本夫妻中就有1對是國際婚姻。而其中中日婚姻總數為12942對,占國際婚姻總數的32%。其中日本夫、中國妻的 11926對,中國夫、日本妻的為1016對。

  最近幾年,中國新娘嫁入日本的勢頭迅猛,從2001年起每年都以萬為單位湧入日本。她們有的是前來日本工作或求學,在日本遇到了自己的真愛; 也有的是為了得到日本國籍,有目的地嫁到日本。但無論她們的初衷如何,中國女性的勤勞、傳統和堅強,使中國新娘在日本漸漸顯現出了積極力量。

  生育新力量

  在國際婚姻成為日本婚姻形態重要組成部分的今天,在老齡化和少子化趨勢不斷加劇的日本社會,中國新娘成為積極生育的生力軍2005年日 本新生兒出生同比下降0.01%2006年微增0.05%2007年又呈負增長,為-0.003%。與此同時,國際婚姻,特別是中日國際婚姻中的新生 兒出生人數則連年大幅上揚。2005年為4430人,2006年為4874人,2007年為5411人,增長率驚人。

  在日本,許多適齡女性排斥生育。她們或是忙於工作,或是厭惡小孩,或是考慮到孩子養育上的諸多困難。相對來講,中國新娘的想法就樸實傳統得多,結婚生子對她們來說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崔女士就說:“我可喜歡小孩了,現在日本政府也鼓勵生育,我還想再要一個呢。只不過這邊的公公婆婆都不幫著帶孩子,一個人帶有點累,等那兩個長大點再說吧。

  崔女士和丈夫鈴木先生住在東京的練馬地區,丈夫是普通的上班族。她自己除了做家務帶孩子以外,也打一些零工,賺夠了機票錢就回國看看家人和朋 友。她說老家很窮,5年前經在日本打工的朋友介紹,認識了鈴木先生,覺得他人老實實在,自己又能加入日本籍,就嫁了過來。現在雖說有點寂寞,但還是挺幸福 的。每年可以給老家彙些錢,現在父母也不用再受窮了,比起那些在老家受苦的姐妹們,我知足了

  職場生力軍

  但如果只看到中國新娘在生育上做出的貢獻,未免太委屈也太小看她們了。其實她們在日本社會的其他領域也正在成為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生力軍 在日本的公司企業、學校醫院,都能看到中國新娘忙碌工作的身影。作為現代女性,更多的中國新娘並不甘於像日本女性一樣做全職太太。更何況中國新娘中也有相 當大比例是高學歷、高能力的人。她們帶給日本社會一股清風。對來自中國的女性員工,日本企業的評價幾乎如出一轍:聰明、能幹。

  孫女士,瀋陽人,日本新潟縣新潟市某翻譯公司董事長。現在正在新潟大學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她在讀第一個博士學位時認識了現在的丈夫,一個地 地道道的新潟縣農民。現在,他們已經有一個女兒,過著幸福的生活。先生依然在家裏種田,孫女士則一心撲在學業和事業上,不但成立了翻譯公司,從事日中各種 會議和活動的翻譯工作,而且還擔任著當地教育館的中文教師,為對中國感興趣的日本人講授中文和中國文化。

  久而久之,孫女士也成為當地頗有名氣的國際交流員,獲得了當地人的信任和愛戴。在當地生活的佐藤先生說:“孫桑(日語中對別人的敬稱) 給了我們很多的活力,就像我們這裏的另一個太陽。她到哪里,哪里就有了生氣。而孫女士的丈夫則始終在身後默默無聞地支持她。每次翻譯工作結束後,丈夫都 會帶著女兒去會場接孫女士。

  民間使者

  孫女士帶給新潟的活力,還體現在她給當地帶來的新文化、新氣息。中國新娘嫁到日本,必須過的第一關就是語言關。翻譯是她們的生活也是她們的工 作選擇,她們要翻譯的不只是語言,還有文化價值觀念。在山形縣高田町的町政府,就有中國新娘做生活支援翻譯員等工作。作為常勤委託職員,她們在生活、 育兒、醫療等方面積極幫助外國新娘在家庭與當地社會進行溝通,解決由於文化的不同引起的麻煩和衝突。她們也把在中國受到的傳統教育帶到日本,把在日本的生 活感受講給國內的家人,無形中加強了中日的民間交流和相互理解。

  中國新娘用自己的善良、勤勞和聰明智慧帶給了日本社會無盡的活力,成為了日本社會中生機勃勃的力量。
--------------------------------------------------------
(回應選輯):


1、有一女同學,留學日本嫁給日本人後,她老爹斷絕了關係。
無它,爺爺輩給日本人害了。


2、在我周圍熟人的熟人等等中間,“嫁過來的”中國婦女不斷增加。每每耳聞目睹,不僅令人想起八十年代菲女韓女嫁日的熱潮,都讓我憂心忡忡。所憂者有三: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

1。我國人口比例本來就男女失調,儘管沒有到影響到民族生存的嚴重程度,但是每嫁出來一個,就意味著為中國增添了一個新的光棍兒卻是簡單的事實。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

2。“嫁過來”的沒有太多是家庭幸福的。因為娶的多數是農村過疏地區娶不上老婆的中年以上的王老五。教育水準偏低,文化及生活習慣以及倫理道德差異,加之農村的繁忙體力勞動,往往使嫁過來的新娘感到上當受騙。儘管嫁過來,同胞畢竟是同胞。同胞受苦,豈能不令人擔憂?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

3。大量地“嫁過來”,無形中降低了中國人的身份地位,損害了中國人的形象。因為所嫁之人,大都是日女不願意嫁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