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土家族的人口變化看中國民族政策的隱憂
2008/12/25 08:24:08瀏覽160|回應0|推薦0

從土家族的人口變化看中國民族政策的隱憂
作者:mcbfaa
-- 發佈時間:2007-10-5 0:51:38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

-- [原創]土家族人口概況
解放後,黨和國家制定和落實民族政策,195713日中央統戰部代表***中央發出文件,正式確定土家族爲單一民族。全國土家族人口有50余萬人(1957年資料),其中湖南34萬多人,湖北近20萬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由於党的民族優惠政策的全面貫徹落實,對武陵山區的湘、鄂、渝、黔民族地區群衆由漢族恢復更改爲土家族成份。現今土家族人口802萬人(2007資料)。僅次於壯、滿、回、苗、維,在全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
其實如果你到民族地區遇到的土家族都說自己本來就是漢族,土家族中還有一些本來就是關中大家。
事實是什麽呢,實際上現在的土家族中確實有很多是漢族改過來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土家族人口現在800萬人,但是真正的如果按照父系來算,不會超過100萬人,之所以有這麽多漢族人改爲土家族,完全是政策造成的現象。
一個深度華化的族群,正在建立自己的語言,文字,服飾,等等。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


民族的形成和消失本身就是動態的。
很多民族都是在某個歷史環境下形成的,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
就像漢族的形成是因爲漢朝一樣,黨項族的消失是因爲蒙古人。
血統不是民族的關鍵,利益是共同的關鍵,蒙古族的發展是因爲蒙古人的擴張,滿族的發展也融合了大量的漢族血統。
民族是以共同利益形成的,就像是一個家族。
蒙元的時候,江南的宋人被統稱爲南人,滿族進關的時候是五族,漢滿蒙藏回,也就是五族共和,這就是壯族人老時抱怨爲什麽五族共和裏沒有壯族。因爲那時候他們被統稱爲漢人。

再說說我們國家的56個民族的由來。
中國建國體系很大的程度是照搬蘇聯,蘇聯大力實踐列寧的“民族自治理論”。蘇聯認爲其境內的100多個民族比俄羅斯民族人口少,經濟上、生活上、文化教育上也不如俄羅斯民族,因此大力扶持這些少數民族,並保持這些民族的風俗習慣,實現所謂的真正的自治 南斯拉夫也實踐了這種民族自治理念。
最可笑的是中國照搬蘇聯,在自己已經形成的漢族體系中大搞民族選別,我現在不知道這有什麽意義,民族東西是要維持,但沒有必要選別吧,人家認同什麽民族就是什麽民族,幹嘛要強迫漢族改成少數民族,像韋國清、粟裕也被強迫成爲少數民族。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

那麽後果呢?
蘇聯分成了十幾個國家,這還可以,兄弟平平和和的分家了。那南斯拉夫呢?打了N年仗才分家,最後才分個徹底(黑山和塞爾維亞分了)。
那麽爲什麽會這樣呢?

南斯拉夫死去了,但它卻是一個標本,一本民族融合的反面教材。早在鐵托時代,鐵托在處理民族問題上的失誤,就已經爲現在的分裂悄悄埋下了隱患。1948年,在擺脫前蘇聯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之後,鐵托不斷通過放權來緩和民族矛盾,以致聯邦的宏觀調控日益削弱,到最後,聯邦的統一竟然只能靠鐵托的威望來維持。此外,由於鐵托本人對歷史上的「大塞爾維亞主義」心有餘悸,加之他本人是克羅地亞族,有著深刻的「弱塞強南」觀念,在制訂和實施民族政策時,經常有意壓制塞爾維亞共和國。其實,對於塞族人來說,這何嘗不是一種「大克羅地亞主義」、「大斯洛文尼亞主義」、「大阿爾巴尼亞主義」。

鐵托逝世以後,長期受壓制的塞爾維亞民族情緒開始迸發。米洛舍維奇上臺以後,政策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大塞爾維亞主義」死灰復燃。米洛舍維奇將鐵托的懷柔政策完全抛棄,對阿族實行高壓政策。在中世紀,因爲奧斯曼帝國的入侵,塞族被迫北移,塞阿兩族從此播下不和的種子。而米氏的失誤,使得塞阿兩族舊恨未消,又添新仇,最終發生大規模流血衝突,並引來北約的所謂「人道主義」干預,於是最後,整個國家失去控制。


扶貧失敗經濟衰落

前南斯拉夫各民族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也是南斯拉夫「死去」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鐵托也實行了「先富幫後富」原則,但是,經濟和扶貧政策的失敗,不僅未能縮小地區間的經濟差距,反而進一步拉大,加深了民族矛盾。前南政府沒有從落後地區的實際出發,注重科技和人才的輸入以及相關産業結構的調整,以提升落後地區的「造血」功能。而是採取單純的以注入資金爲主的「輸血」方式,這不但使許多資金被白白浪費,經濟也未能改善,甚至使經濟發達地區對這種「無償援助」越來越逆反。經濟上的利害衝突最終被搬到了政治桌面,最發達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作爲前南斯拉夫解體的始作俑者,絕非偶然。


從上面可以看出這和中國是何其的相似,不要拿現在中國各民族很和睦來說事情。蘇聯和南斯拉夫各民族以前也是很和睦的。
原因:
1 民族歧視,不要說對人口占多數的民族歧視就不算歧視,人在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時候的感覺是一樣的,不管人多還是少的。有民族被優待,肯定有民族被歧視,被歧視肯定就會反抗,結果是分家。就像是一個家族,你不要說老大就可以被不公平待遇,結果要麽是老大先離家出走(蘇聯),要麽是老大掌權後把自己以前失去的拿回來(南斯拉夫)。現在漢族人口還可以占到90%,但是如果漢族只占到60%的時候,你就可以感覺到深深的歧視感。人口的東西從0.1%到1%和1%到10%速度是一樣的。這是一個滾雪球的效應。其實這也可以根本的概括到利益上面來的。
2 經濟利益
現在中國經濟發展是明顯的很不平衡,廣大的西部地區相對落後,每年從沿海整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內地,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這樣的後果有兩個,一是廣大少數民族地區想單幹,覺得政府沒有足夠的力度去幫助,第二是輸血的地區心理也不平衡,憑啥把我的血汗錢白給人家。最後的結果是,呵呵還是分家。

那麽解決的辦法是什麽呢?
那就是以地區優惠,代替民族優惠。
1 少數民族大部分居住在比較貧困的地方,以地區優惠代替民族優惠實惠更多,也更長久,更不會引發民族矛盾。
2 民族優惠使民族地區的人更不願意往經濟發達的地方遷徙,因爲很多地方本身就是地方偏僻、人口多,再多的資金也沒有辦法發展,唯一的辦法是遷徙出更多的人口。如果我是一個少數民族,我肯定願意呆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爲什麽,我想少數民族朋友比我清楚很多。
3 地區優惠本質上著手的是經濟不平衡。而民族優惠不是,民族優惠的出發點是解決民族矛盾,從解決經濟問題上來說就是錯誤的理念。


還有蘇聯爲什麽會分裂
首先,民族人口比例原因,俄羅斯民族只占蘇聯總人口的50%。而俄羅斯民族是蘇聯團結的中流砥柱,也是最不希望蘇聯分裂的民族,至少在蘇聯存在的前期是這樣,也是蘇聯最重要最強大的民族。其他各民族大概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大概很少也希望蘇聯不分裂的民族。而俄羅斯以外的民族人口占蘇聯的一半左右,因此在政府及軍隊也佔有較大比例。這是蘇聯分裂的首要潛在基礎因素。

其次,利益因素。這才是導致蘇聯分裂的根本原因。蘇聯大概與我國現在類似,實行不一樣的民族政策,主要是優待蘇聯國內除俄羅斯以外的所有或者大部分民族。優待與歧視是等效行爲,其實就是歧視俄羅斯民族。蘇聯最大的民族在自己國家內部受到歧視壓制,對這個民族的打擊是很大的。自信,自尊等等的打擊。更重要的是打擊了俄羅斯民族對蘇聯的信任,産生對蘇聯的怨恨,使俄羅斯民族對蘇聯的統一的維護的願望及行動降低到極低點。一個最不希望蘇聯分裂的民族,也變的對蘇聯分裂感到無所謂了,甚至支援蘇聯分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蘇聯是被蘇聯所有的民族抛棄了。當然包括他的最大民族俄羅斯民族。

http://club.cat898.com/newbbs/printpage.asp?BoardID=1&ID=1868632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

以下是漢馬不回頭的評論
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特別嚴重的問題,希望大家思考!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

土家族從57年的50余萬到2000年的802萬(8028133 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43年人口增長16倍。而同期全國人口增長只有2.5倍,漢人的人口增長率更底。如果照此增長速度,再過50年中國就真正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了。甚至漢人已經是少數民族了!
土家族作爲一個民族而存在是57年才出現的,這根本就是錯誤。土家應該是漢人中的一個族群,比較于土家人和當地漢人的區別,遠遠小於重慶、湖南漢人和廣東漢人的區別。而大多數少數民族的情況也是如此
對少數民族的很多優惠政策是不合理的。比如滿族,其受教育平均程度遠高於漢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且大多生活在北京等大都市,在高考的時候爲什麽要加分?
中國自古是以漢人爲主的國家。按照現在的政策,同樣一個人,做爲漢人和少數民族,其個人利益差別會很大。就逼得漢人和其他民族通婚,子女不願意做漢人、不能夠做漢人。這樣的政策全世界也只有中國才會有!
蘇聯、南斯拉夫亡國歷史還近在眼前,我們應該撥亂反正了!
我們不願意糾纏於過去的對與錯,但是我們要執著於現在不犯更大的錯誤,這是漢人努力的方向。世界論壇網 http://www.wforum.com/gbindex.html


漢民族主義者
思想上支援百家爭鳴
體制上贊成民主制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