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折磨人的飢餓與苦難
2015/06/03 08:59:43瀏覽1027|回應0|推薦5

20122月,在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的「追憶作家朱炎朗讀會」,高天恩教授朗讀朱炎的散文《餓是今生最深的記憶》,這篇網路熱門文章,人們不陌生。

熱門是流行,流行往往一時,可長遠傳誦的,實在不多。古人說「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重讀朱炎舊時散文是清香猶存。

文章談飢餓,但朱炎念念不忘的是陳伯侖、祁國祥和吳才茂,他說:「這幾個名字多年來一直被我牢記在心,他們的患難相助,不僅解救了我無數次幾近山窮水盡的難關,更可貴的是,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一種超越關懷與同情,時代的磨難或是環境的困窘都未能使之稍減的赤子情懷,使我受到相當大的鼓舞和感動。」

試想沒有這些人施以援手,朱炎要怎樣度過沒飯吃、無衣穿的難關?難以想像;受到鼓舞和感動的朱炎又怎樣把關懷與同情延續下去?

高天恩教授在《流水年華:朱炎恩師與我》提到一段陳年往事,民國62年時任助教的高天恩獲得留學獎學金,但苦於辭職即陷全家經濟於困境,是朱炎拿出兩萬元作為安家費贊助此行。

朱炎解囊受益的,高天恩不是唯一,但還錢的,是第一位,或許也是唯一的一位。諸如此類慷慨解囊的事,朱炎伉儷是夫唱婦樂隨,與陳水扁任隨吳淑珍斂財,大不同,德性似乎與權力絕緣。

文章最後,朱炎送給年輕人一句話:「希望是人性中的善和人生中的苦所孕生出來的。」什麼是希望?是希望良善對待這個世界,還是希望活在恐懼與怨恨?

嚐過人生中更深的苦,也展現人性中的善,原諒殺女兇手的涂媽媽提供一個答案,在歷經煎熬後,她說:「社會有些認為的正義,其實不是正義,而是另外一種暴力」,這段話與「自由自由,多少人假汝之名以行罪惡之實」相去不遠。

飢餓與苦難是折磨人,折磨猶如漫漫長夜,是懷抱希望、良善的願望幫助人們度過黑夜迎接曙光,而冷硬之心是永遠停留在暗夜走不出來。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isgin&aid=2394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