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22/06/13 10:26:24瀏覽841|回應0|推薦4 | |
我所認識的一位牧師,曾為一個堅持找不信主的人交往結婚的姐妹感到惋惜,他說:「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之類的話就不說了,很可惜,她有可能一生都沒有辦法把最令她滿足的耶穌基督和另一半來講論。」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空缺,一個深淵,因此,每個人都總是希望讓自己被填滿。在尋找另一半的時候,內心總是期待那人可以填補自己諸多的不滿足。通常姊妹找弟兄,那人得寵愛自己、情商高、顏值高、個子高、學歷高、有錢是必須的、有才也是少不了的……通常弟兄找姊妹,那人端莊、美麗、溫柔、睿智是前提,但是工作穩定、會做飯常常也列在了必備選項上…… 每一個條件背後都代表了自己的不滿足,還有一些隱而未現、不敢面對的缺乏。我不能一概而論,不信耶穌的人有多大的本事能滿足人的需求,但信耶穌的人肯定不能滿足人的需求。每個來到耶穌面前,真心呼求主名的人,都是希望被主從破碎不堪中,重新拾掇拼好的人。他沒有那麼完美,但他願意靠主做一個完全人。「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后書 12:9-10 我們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而是靠著主的靈方能成事,包括心靈被滿足的這件事也是如此。在「與一個一生攜手的異性,終生講論自己的渴望、不滿足可以被主耶穌填滿、安慰」這件事,與「用自己所想要的標準條件,去套中某一個滿足這些標準、但對認識跟隨耶穌毫無興趣的人」,兩者之間,哪一個是更值得的呢? 我會選擇前者。 「你的瀑布發聲,深淵就與深淵響應;你的波浪洪濤漫過我身。白晝,耶和華必向我施慈愛;黑夜,我要歌頌禱告賜我生命的神。」詩篇42:7、8 BY:ZH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