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11/22 23:47:04瀏覽1812|回應9|推薦85 | |
從黃金門進入王宮後,往左轉個彎就抵達了建於1553年的塔利珠院(Taleju Chowk),可惜不能拍照非印度教徒也不能進入,於是我們轉往右側參觀王宮的Nag Pokhari,意思是眼鏡蛇的浴池,這座建築物是Jagatir Malla 國王於17世紀所下令興建,眼鏡蛇代表印度教的蛇神那伽(Naja) ,祂具有無上的權威因此受人們所敬畏。浴池的周圍全被象徵蛇身的石雕所環繞,在池子的前面有一巨大的石雕蛇頭與池中豎立的蛇柱遙遙相對,這一切的設計之巧思讓整座浴池變得很有特色。
黃金門
步出王宮後再回到廣場,王宮旁有一座建於17世紀被稱為Chayslin Dega八角形狀三層的塔廟,是Jitamitra Malla國王的建設。它的優雅造型十分的吸引人,原是給旅客與朝聖者休息的地方,1934毀於地震經過30年後才又重建。它的前面是石造的西提拉克什米寺(Siddhi Laxmi Temple) ,也叫做石廟(Stone Temple),建築特色是採用印度的Shikhara形式。門口兩旁的台階上各有男女僕人、馬、犀牛、獅子和駱駝來守衛這座廟。緊鄰的還有一座白色的法西底嘎廟(Fasidega Temple) ,它座落於6個台階之上,廟門口兩旁有大象、獅子和牛來守衛著廟,公牛是溼婆神的坐騎,供奉的是溼婆神。
Chayslin Dega八角形狀三層的塔廟
法西底嘎廟(Fasidega Temple)
結束了巴卡塔布杜巴廣場的參觀活動後,在導遊的引導下走在如迷宮樣的大街小巷中,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置身於熱鬧的街道,街道兩旁都是傳統的磚造建築,每條街幾乎全是賣紀念品的商店,所以看起來街景都一樣,往東邊走了約20多分鐘才抵達了達塔垂亞廣場(Dattatreya Square) 。
建於1427年的達塔垂亞塔廟(Dattatreya Temple)座落於廣場上的東邊,是這裡最重要的一座建築,達塔垂亞是印度教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神的代表,所以這座廟供奉的是印度教三位一體的神祇。廟門口的兩尊石像是Jaya malla和 Patha malla,他們都是來自印度齋浦爾(Jaiput)的摔跤手,民間流傳著一段有趣的傳說,他們兩人曾經為了比武持續的奮戰了40晝夜,把一些建築物都推倒了,為了解決他們的爭執,國王就命令他們來守衛這這座廟,因此就變成了石像永遠靜靜的蹲坐在廟門口了。在廟門口一樣有一根石柱,頂端的石像迦樓羅(Garuda)的雕像,又稱為大鵬金翅鳥,祂是毗濕奴的坐騎,與它遙遙相對的另一邊的石柱上的石雕像是獅子。
在廣場的另一頭還有一座知名的Bhimsen Temple雙層塔廟,Bhimsen是印度教神話中風神(Vavu)的兒子,巴卡塔布的商人把祂視為守護神,有祂幫助進行交易買賣一定成功。紅臉上有八字鬍配上威嚴的眼神這就是祂被塑造的形像。走到廣場的盡頭我們又進入了摩肩接踵的巷道中,在一家紀念品商店的樓上,號稱尼泊爾最漂亮的孔雀窗(Peacock Window)立刻出現在大家眼前,另一家店老闆很熱心的請我們到樓上拍攝對面二樓的孔雀窗,大家對於尼泊爾人的熱心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himsen Temple
在導遊的引導下我們繼續穿巷越弄的在古城中漫遊,穿過了寧靜的住宅區,再邁向熱鬧的市集約20分鐘的漫步,最後來到了南邊的陶曼地廣場(Taumadi Square),廣場上的納塔波拉廟(Nyatapola Temple)是巴卡塔布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建築物,高達
巴卡塔布( Bhaktapur )
巴卡塔布( Bhaktapur ) 請按Share分享此文章至您的塗鴉牆上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