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6/30 15:09:08瀏覽318|回應2|推薦46 | |
威尼斯(Venezia)形成於公元421年,由1百多個島嶼組成,為了躲避蠻族的入侵,威尼斯人紛紛搬遷到島嶼居住,各島嶼間以橋梁連接,逐漸擴大成一座水上城市,奧索伊帕托 (Orso Ipato )公爵統治威尼斯(Venezia)後,陸續在聖馬可廣場興建堡壘、宮殿和聖馬可大教堂,當時威尼斯擁有1000艘商船,躍居地中海區的四大強權城市,1271~1295威尼斯的商人馬可波羅旅行到中國,覲見成吉思汗,後來他把這段經歷寫成馬可波羅遊記,這是威尼斯的黃金年代。 17世紀後威尼斯逐漸衰微,1797年被法國打敗,1815年奧地利佔領威尼斯,1848年義大利人起義對抗奧地利的統治,1866年威尼斯併入義大利的版圖。歷代著名的建築師與藝術家在威尼斯(Venezia)創造出一系列的宮殿與教堂,將建築美學發揚光大,所以威尼斯(Venezia)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水鄉澤國的威尼斯 里亞托橋(Rialto Bridge) 聖馬可廣場的夜景 水鄉澤國的威尼斯 水鄉澤國的威尼斯 威尼斯的商人馬可波羅的舊宅 牆面標示商人馬可波羅之舊居 聖馬可廣場咖啡座 熱鬧的聖馬可廣場 明信片般的畫面 聖馬可大教堂(St. Mark’s Basilica) 壯觀的大都會 島嶼羅列之特色 水鄉擇國的威尼斯 (2016/9/19)我從帕多瓦搭火車到威尼斯,距離約42公里,車資4.10歐元。威尼斯(Venezia)火車站對面即是渡輪碼頭,經過詢問與觀察,我花了一番功夫才搞清楚渡輪的路線,在售票亭買3天期的渡輪卡40歐元,9:22搭往利多 (Lido)的渡輪,繞過整條大運河,10:30在利多 (Lido)的渡輪碼頭登岸,我預訂的Hotel Giardinetto就在碼頭的對面,搭渡輪25分鐘即可抵達聖馬可廣場,交通尚稱便捷,單人房包括早餐兩晚住宿費151.30歐元。我把行李寄放於旅館,再搭渡輪到聖馬可廣場,開啟今日威尼斯的探索之旅。 義大利- 帕多瓦(Padua) →威尼斯(Venezia) N號渡輪的路線圖 渡輪來往於利多 (Lido)與聖馬可廣場 在斯拉夫人堤岸的碼頭上岸,這裡永遠擠滿川流不息的遊客,大道上豎立的騎馬銅像是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 (Vittorio Emanuele II1820~1878)國王,穿越帕哥利亞橋(Ponte della Paglia)時,正好面對橫跨於運河上的嘆息橋(Bridge of Sighs),以石灰岩為建材的橋樑興建於1600年代,它是連接公爵的宮殿(Palazzo Ducale) 的皇宮空橋(Rio di Palazzo),面對嘆息橋的方向經常被觀光客擠成一道人牆。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 (Vittorio Emanuele 斯拉夫人堤岸的碼頭擠滿川流不息的遊客 人潮不斷的湧入 嘆息橋(Bridge of Sighs) 嘆息橋(Bridge of Sighs)連接公爵的宮殿(Palazzo Ducale) 公爵的宮殿(Palazzo Ducale)初建時是一座木造的堡壘,12世紀威尼斯逐漸強盛後把它改建成宮殿,歷經多次的重建與擴建後由拜占庭式、哥德式、文藝復興式變成獨創的威尼斯的哥德式風格,建築物以開採自威尼斯的Istrian stone為建材,南北座向的皇宮,北面緊鄰聖馬可大教堂,面對聖馬可廣場與大運河的牆面底部兩層以柱廊環繞,主要的進出口在聖馬可廣場的卡塔門(Porta della Carta),門楣立面雕刻的是代表威尼斯的獅子與掌權的弗朗切斯科福斯卡里 (Francesco Foscari 1373~1457)。 主要的進出口在聖馬可廣場的卡塔門(Porta della Carta) 首先參觀的是歌劇博物館(Museo dell’ Opera),這裡展示石柱與柱頭的浮雕 南北座向的皇宮,北面緊鄰聖馬可大教堂 樓梯口豎立的戰神與海神的雕像象徵威尼斯擁有的霸權 緊鄰聖馬可大教堂的皇宮立面佈滿精緻浮雕,這是皇宮內牆最美的立面,樓梯口豎立的戰神與海神的雕像象徵威尼斯擁有的霸權。穿越一座以拱形天花板裝飾的長廊進入皇宮,一個大廳接著一個大廳,共同的特色是天花板精美雕刻的嵌板浮雕與牆壁懸掛的大型繪畫。其中以大議會廳(Sala del Maggior Consiglio)最為壯觀,大廳長54公尺,寬25公尺,大廳正前方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丁托列托(Tintoretto 1518~1594)所創作的巨大油畫,這幅畫命名為天堂(Paradise)。最後進入嘆息橋,橋的盡頭通往牢房。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丁托列托(Tintoretto 1518~1594)所創作的巨大油畫,這幅畫命名為天堂(Paradise) 法院 最後進入嘆息橋的盡頭通往牢房 9世紀的聖馬可廣場原是個小廣場,12世紀後逐漸擴大範圍,面對大運河碼頭立了一對石柱,上面的雕像是威尼斯的守護神,分別為聖馬可石獅與聖特奧多羅阿馬系(San Teodoro Amasea)。聖馬可廣場的鐘樓(Campanile)初建於9世紀,一千多年來曾多次的毀損再重建,1902年舊鐘塔倒塌,現在所看到的鐘塔重建於1912年,高度有98.6公尺,進入鐘塔的門票8歐元,塔頂空間有限,因此進行人數管制,所以這裡永遠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買票後可搭乘電梯到鐘樓,從塔頂俯瞰周圍的景觀,整個威尼斯的迷人風采全顯現於眼前。
聖馬可廣場的鐘樓(Campanile) 大運河碼頭立了一對石柱,上面的雕像是威尼斯的守護神 聖馬可大教堂(St. Mark’s Basilica)初建於828年,原是皇宮的一部分,曾多次重建,1094年改建為今日的大教堂之規模,它一直是皇室使用的禮拜堂,1807年才改為威尼斯的大教堂。教堂以拜占庭的建築形式設計,建築物的底層的門廊有5座拱形門,拱門上方的彩繪有最後的審判與耶穌的故事,教堂陽台上四匹銅雕的馬原是放置於君士坦丁的競技場。進入教堂也出現好長的隊伍,教堂門票5歐元,裡面禁止拍照,但可以進入教堂前的陽台。 門口的彩繪 聖馬可大教堂(St. Mark’s Basilica) 教堂陽台上四匹銅雕的馬原是放置於君士坦丁的競技場 聖馬可廣場另一座鐘塔建於1496年,鐘面有12星座的圖案,塔頂銅鐘的兩側出現摩爾人的雕像。下午我靠著電子地圖輕易的逛威尼斯運河的著名景點,廣場、教堂、宮殿、橋梁…..傍晚走到大運河上的里亞托橋(Rialto Bridge),欣賞威尼斯的夕陽後,在附近的碼頭搭船,晚上8點回到利多 (Lido)島的Hotel Giardinetto,結束今日精采的旅程。
鐘塔建於1496年,鐘面有12星座的圖案 塔頂銅鐘的兩側出現摩爾人的雕像 聖馬可廣場另一座鐘塔 里亞托橋(Rialto Bridge)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