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ON BORROW TIME"講座 1
2005/12/13 00:36:51瀏覽568|回應0|推薦2
(感謝李老師,還記得我這個緣淺福薄的傷心醉人,帶著幾位有興趣武俠小說的同學來探訪我;酒醒突然覺得,與他們的那一段對話,或許可以應用在幫助馨友們創作武俠的解惑方面。)

日期:05、01、2005
時間:1。30pm-2。30pm (First Session)
地點:思念誰
人物:李老師(李),程同學(程),梁同學(梁),王同學(王),思念誰(思)

思:非常感謝大家的到訪,月前李老師在電話有和我提起,說各位同學在這即將到來的5、28兩周假期裡面,想要創作武俠小說;現在肯花時間、用心思寫武俠小說的年輕朋友是難得可貴了,如果各位同學覺得老哥可以幫得上忙的話,請不要拘束,儘量發言。

王:請問雲龍大哥,武俠小說難不難寫?

思:(微笑),不是武俠小說難不難寫,是你有沒用心要寫。

程、梁:心?

思:對啊,你有沒有把自己的感情投入文字,有沒有把自己的生命付予筆下的人物,這就是用心的開始。

李:萬事起頭難,也許各位同學想要知道的是,應該如何來開始寫武俠小說?

思:(微笑)其實各位同學不要一開始就把自己限制了,拘束了,要會自我減壓地開始,以是描寫一段日落月出的場景開始,或是直接的 宋,仁宗元年的年代開場,甚至可以是人物主角的登場。(嚴肅)但是,老哥要求的是,你的觀念在下筆的時候就應該成形,甚麼的年代背景,怎樣的人物交流形式等等,舉例來說,你總不能把不同時空的角色安排在一起,安祿山和戚繼光就不可能同行。所以,基本的年代知識是必備的。(清了清喉嚨),如果你採用虛設的時空,那,更應該注意合理性,這樣就不難了。

王:合理性?

思:嗯,因為寫作不像電影,可以讓讀者一目了然你筆下人物的造型,時間的流動,所以你更應該用點心思作筆記, TAKE NOTE,以免產生矛盾或離題。

程:雲龍大哥,不是虛設的時空更加容易發揮嗎?

思:ITS TRUE, 你是有更廣闊的層面可以描述, BUT,YOU SHOULD BE MORE CAREFUL TO "MANAGE" YOUR CHARACTERS,INCIDENTS,BACKGROUND.ETC。

李:雲龍大哥的意思,是要更加小心的管理大綱、處理細節。因為太天馬行空了,一個不當就失控脫節了。

梁:我曾經讀過一篇著名的武俠小說,那位男主角竟然有超能力,會心電感應,不知道雲龍大哥對這樣的寫作方式有甚麼意見?

思:我知道那篇作品,能夠為廣大讀者接受的作品,自然有它成功的道理。只是,老哥個人比較保守,我還是注重時間的觀念,畢竟,武俠難免有多少的復古,所以我推崇的寫法,不要應用太多的現代名詞、形容詞。

程:那,老哥是推崇那位武俠大家的寫法?

思:自然是 柳殘陽 老師的寫法了。

李:這三位同學都是金庸迷。

思:當然,金庸大師的作品,人人愛讀,我順便建議同學們,亦可以參考 梁羽生-結構完整、古龍 -懸疑推理以及 溫瑞安的作品。尤其是溫瑞安先生,散文新詩式的寫法,讀之如沐春風,意境之佳,歷歷在目,非常的值得學習。

梁:那,雲龍大哥為何推崇 柳殘陽老師的作品呢?

思:(笑),各位同學在閱讀現代眾多網路作品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甚麼不足的地方呢?

王:太過平鋪直述,像是講著不相關的事情。

思:(點頭),老哥總是一再強調,寫作不像電影,讀者必需經由你的文字才能進入你的世界,所以我們須要應用大量的詞藻著色,才能立體呈獻在讀者腦海中。而, 柳殘陽老師的作品,多數都描繪得非常出色,是我們應該借鏡的。

梁:我總覺得,武俠小說不好寫。

思:沒有人是天生的寫手,經驗的累積,多讀,多看,多思考。

王:那,我們應該如何來開始我們的武俠小說?

思:你的角色有了沒有?你的年代有了沒有?這就是構成故事大綱的基本。其他的可以衍生……,我總覺得同學們太過拘束自己了。不要害怕寫得不好,記得,人予情,情予心……

李:像雲龍大哥的武俠思念誰,其中幾篇就寫情寫得十分委婉。

思:不、我寫得不好,既然各位同學都是金迷,老哥就順便提起,倚天屠龍記裡面張無忌與小昭的情,地道的那一幕,雖然著筆不多,但是卻入我心最深……嗯,現在和各位同學講男女之情難免太早,不要勉強自己說愁,隨從人物個性的自然發展是最恰當的了。

程:老哥可以傳授一些你愛用的寫法嗎?

思:分享吧,傳授是很沉重的字眼。不過,創作是很主觀的,個人的寫法不同,風格迴異,我個人比較偏好 柳殘陽老師的映像描述寫法,比如說,只是單單用玉樹臨風、神采飛揚八個字來描繪你筆下的一位重要的人物是全然不夠的,要從……眼睛開始,鼻樑,耳垂,嘴形,天庭,髮束,再來服裝,兵器等等,讓讀者更明白,更清楚角色的外表。

李:嗯,雲龍大哥要休息了,各位同學可以整理一下想要多了了解的題目,在第二段繼續向雲龍大哥請教。

思:謝謝各位。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malooi&aid=12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