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01 20:23:13瀏覽1224|回應0|推薦1 | |
這幾天正在閱讀簡媜的「老師的12樣見面禮」 難得有一本本地的教育書暢銷 然而,這暢銷的背後我們也可看看一些臺灣教育現場所面臨的困境 或者,換個角度想 臺灣教育現況如何更加完備 而不是一味的用國外的教育來和臺灣本地的教育做比較 閱讀中的雜想 文中流露出家長對於台灣教育的焦慮 甚至是臺灣現況的批判 例如:「二千公里長征,四座國家公園」的篇章 提到美國鋪路鋪的平整體貼,讓他們一路上一路順暢 反思什麼時候有這樣的路? 再者,也提及「臺灣,有多久沒有出現大人物了」 不能否認臺灣的路況有時不佳,坑洞一堆 反映了臺灣一直以來不管那個政黨執政, 地方的各項行政皆沒有辦法好好規劃 假如電視上大家所關心的都是政治選舉 有哪些人關心市容美不美呢? 以前大學時設計課老師曾舉一個例子 大安森林公園外圍的綠籬笆原本有用石頭圍住 因為比較低,所以一方面圍住公園、 一方面又可以當作椅子供人休憩 但是經由當時的市長看過後 椅子應該要有椅背才能叫做椅子 提出意見,所以就改了 假如,每樣經由設計的東西都要經由非專業的人評選 那麼這個城市如何美麗? 如果,每件事情都已完成就好的心態去做 如何做好? 更何況那些都是「法」所規範的,因為要上網招標 誰標到做完驗收就是了 而在「顏色像詩」這一篇作者對於制服提出質疑 不否認臺灣有些制服設計的非常醜 然而,臺灣也已經慢慢開放 已經沒有髮禁了 學生的頭髮只要不要太誇張就都可以被接受 關於制服要不要留存 許多學校的制服也已經越來越開放了 學生如果不喜歡那個質材 也可以自行訂製 我到覺得有制服挺好的 制服可以代表一個人一個階段的成長 常常覺得制服不是限制一個人的思維 而是讓他感受他正在學習 換個角度想 今天如果沒有穿制服 每個家長不也要為孩子準備更多便服 同樣也要洗更多套便服 對於台灣家長忙碌的狀況 他們大概會先舉手要求學校穿制服 因為,懶得準備 讀了這兩個篇章 我想,我們對於美學的教育不夠細膩 當然,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也不要將他怪在那個政黨 因為,美學需要營造 不只是教育的 更是社會的責任 記得有一天跟朋友聊天 他在日本看到一個日本人隨手拿的塑膠袋 他都覺得很好看 這問題出現在哪裡? 臺灣有大半的家長不可能將孩子送出國唸書 送出國唸書的也不代表優秀 而是,我們如何一步步的找出問題的核心 改變我們對於教育的價值觀 這或許才是我們看見國外好的例子應該反思的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