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我們一定贏」之後。 如何跳脫贏與不贏這樣的思維,才是我們必須思考的一點。
這一兩年,關於教育的新聞總是沒有斷過。從九年一貫到現在的一綱多本、一綱一本、體罰的問題,總是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許多教育的相關書籍、雜誌報導、教材教法也成為年度暢銷書,大家談論的話題。
然而,看完這些新聞書籍之後,我們真的抓住教育的思維或真諦嗎?
在電影裡面,我們看到教育上傳統思維及革新思維的兩方對立、家庭上父親與母親教養觀念的衝突、學生在校園的社會化行為等等。雖然描述的是1969年的事件,但當影片放映結束後,他所呈現的議題卻重擊了今日我們的教育環境。因為影片赤裸裸的點出許多當新制度的建立時,所不得不將面臨的種種壓力。這種壓力,在電影中可以用校長的死亡來歌頌制度革命的成功,在現實生活裡我們卻依然僵持不下。
教育觀念的建立是需要一段長時間的累積,絕對不是速成或引進就能夠改變台灣的教育現況。就如同師資培育培養了許多老師,在傳統體制與當今教育環境編制沒有改變,流浪教師依然成為每年七八月最熱門的話題。當電視每每播出體罰的新聞時,我們將可以看見每一節的新聞不斷的撻伐那些老師,然後間接的質疑所有在教學現場的老師。
台灣的教育裡有太多一定要贏,雖然我們口口聲聲說要孩子快樂,但整體價值觀沒有變,我們的教育縱使有太多的好老師、好教學,也都將在這僵化的制度下而被掩埋。
真的什麼都要贏嗎?當輿論一片要求恢復一綱一本時就會減輕壓力嗎?要求禁止體罰就會改變教育現場嗎?還是這些都只是成為少部分人操弄政治權利的手段呢?這樣的贏會不會只是贏了面子,卻失去更多。
其實,我們應該在意的是在贏之後,如何進一步的將制度完善的建立。 這種瞭解將不再只是片面的移植,而是體認到絕非只有禁止、評鑑就可以提升教學品質。教育是多麼簡單卻又複雜的事情,不是只有老師,更應該是整體環境的變革才有辦法改善我們所處的教育現況。
我們常期盼大家給予孩子讚美,但對於那些熱情在自己教學生涯上的老師卻吝於讚美。這種矛盾都在於我們太常認為給孩子是理所當然,而老師在此時又變成是職業,所以他一定要做到的矛盾情節裡。
這是一條漫長的路。
我們一定會贏!這「我們」希望不是只有想爭取勝利的那一方。 我們一定贏電影部落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