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老年人要做異夢!沒有異象,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深藏在嚴冬的泥土裡;鬱金香的球莖,從未停止生命的音符,只因她已聽到,春天的序曲!
2024/08/25 09:15:24瀏覽346|回應0|推薦1

斷惡修善,自求多福,就能夠自天祐之,吉無不利神不是那個樣子! https://youtu.be/kv9mIRdq4yo 靈體無所不在! https://youtu.be/vpmebbiTaW0 每人都有守護神 https://youtu.be/ZaGA3vWijew 啊!加拿大!祈就近惠助被藏匿溫哥華已27年多的3溫哥華出生兒女們平安,及助我父子女再歡相聚! https://classic-blog.udn.com/alpineatks/103228008 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老年人要做異夢!沒有異象,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 https://blog.udn.com/alpineatks/180949872

深藏在嚴冬的泥土裡;鬱金香的球莖,從未停止生命的音符,只因她已聽到,春天的序曲。

美國的黑人人權鬥士金恩博士(Martin Luther King)最有名的一句話是「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

聖經中一位傑出的埃及宰相約瑟,從年少就是一個Dreamer愛作夢的人

但是作夢並非年輕人的專利品。

早在許多年前,先知約珥就曾預言說"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珥二28"

老年人有很多回憶,但不需要經常活在回憶中;今日的老年人也可以有夢想!

在人生的發展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其心理社會危機和發展任務。

前一個階段的發展是否達成任務,將會影響下一個階段的發展。

發展心理學家Philip & Barbara Newman在他們所著的

Development Through Life: A Psychological Approach發展心理學一書中,
將一個人六十歲以後,用兩個階段來表達,如下表(注一):

生活階段的發展任務及心理社會危機

生活階段

發展任務

心理社會危機

成年晚期
6075 

智慧活力的促進
對新角色和活動的經歷轉換
對個人生活的接受
建立一種死亡觀

整合對絕望

老年期
75歲至死亡)

對老年身體變化的處置
心理歷史觀的發展
跨越未知的地帶

永生對死亡

     從這個表中,看出一個人在成年晚期(60-75歲)對於自己過去一生的酸甜苦辣,成敗得失,將會有一種全面性的回顧與整合,其結果若不是獲致整合滿意,就有可能悔恨綿綿。

在這個階段中,因了悟時光之流逝,渴想在人生最後一節火箭,做出孤注一擲的投資,因此有可能在智慧和活力上,展現像煙火一樣燦爛的光芒,當然也有可能失敗。

面對於角色的轉換,例如從為人父母,晉升為祖父母,或原有的婚姻中,成為寡居的生活型態等,都需要有所接納和調整。

更需要在生之列車,達到終站之前,建立一種正確,健康的來生觀。

而老年期(75-來生)常伴隨著身體的衰殘與疾病,及回憶已逝的年華,一個人如何看待這些,如何處置這些,而能在有限的情況中,找到出路,也是老年需要面對的挑戰;當然,至終每個人都必須跨越未知的死亡之河。

摩西感嘆:「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所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詩九十10)但他在永恆的上帝國度看到盼望!(詩九十1-21417

保羅了悟:「我們知道,一切受造之物一同嘆息,勞苦,直到如今!」(羅八22

但他在基督裡的盼望,使他能說:"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八18)

迦勒另有一個心志,一生專一跟從主,以致在八十五歲時仍能靠主爭戰得勝(書十四10-11)。

在這「Already and Not Yet已然和未然」的人生之旅,豈不常充滿著看似矛盾的真理嗎?

信靠上帝的老年人,可以像我這首詩一樣:

一手握著死亡的苦難,一手握著復活的盼望,行走在人生的鋼索,心中羨慕更美的家鄉。

今年夏天我和內人去美國賓州和兒女相聚,擁抱內孫和外孫,是令人滿足的經驗。

但是心理上也忽然感受到,隨著歲月流逝,角色已悄悄的轉換了;雖然離進入成年晚期,仍有一段年日,但已不遠矣。

若是進入老年仍有未圓之夢,何不嘗試去實現呢!

但是可別忘了最重要的任務,是有健康正確的死亡觀,要確知生之列車進入終站後,靈魂的歸宿在哪裡?

至於我,我最偉大的夢,最美好的夢,就是在號角末次吹響的時候!

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六至十七節:

因為主必親自從天降臨,有呼叫的聲音和天使長的聲音,又有神的號吹響;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

以後我們這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

https://www.ces.org.tw/main/action/message/2004-1/0401c.htm 

神說:在末後的日子, 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 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 你們的少年人要見異象; 老年人要做異夢。
在那些日子, 我要將我的靈澆灌我的僕人和使女, 他們就要說預言。
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 在地下, 我要顯出神蹟; 有血,有火,有煙霧。
日頭要變為黑暗, 月亮要變為血; 這都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未到以前。
到那時候, 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以色列 人哪,請聽我的話:神藉着 拿撒勒 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神蹟,將他證明出來,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 他既按着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着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 神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他復活,因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 大衛 指着他說: 我看見主常在我眼前; 他在我右邊,叫我不至於搖動。 所以,我心裏歡喜, 我的靈快樂; 並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 因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 也不叫你的聖者見朽壞。 你已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 必叫我因見你的面 得着滿足的快樂。
【箴言釋義】第二十九章(下) ◎撰文∕邱義雄 ◎期數:399期 ◎2010.12號
12節:君王若聽謊言,他一切臣僕都是奸惡。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君王若愛聽虛偽的話,他的臣僕必定是撒謊者。
《思高譯本》譯為:作首長的,如聽信讒言,他的臣僕,必盡屬小人。
君王若愛聽虛偽的話,輕信讒言,他所有的臣下就都會變成奸詐小人,撒謊、巴結討好君王。君王若愛聽小人的讒言,黑白不分,真偽莫辨,任憑小人擺佈,則枉法偏私、判斷錯誤,必導致民心向背,政權不穩。公義使邦國高舉(箴十四34),國位乃靠公義堅立(箴十六12),除去王面前的惡人,國位就靠公義堅立(箴二十五5)。亞哈王聽信四百先知的讒言,將說真話的米該雅下在監裡,雖然改裝上陣,卻中箭而死(王上二十二5-36)。
教會的領導者亦同,對別人提出的報告或建言,要慎思明辨,不要聽信虛偽的讒言,導致錯誤行事,影響聖工的推行。
13節:貧窮人、強暴人在世相遇;他們的眼目都蒙耶和華光照。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窮人跟強暴人有一處相同的地方──他們同樣蒙神賜予眼睛。
《思高譯本》譯為:窮人和壓迫者彼此相遇,二者皆由主獲得光明。
這一則箴言與二十二章第2節的意思幾乎相同。貧窮人與剝削他的惡霸在世相遇,一個是腰纏萬貫,一個是囊空如洗,二者都為神所造,同在神的恩光之下,他們見面的機會是神所造。富足人沒有理由自高自大、目中無人,藐視欺壓貧窮人;貧窮人也不應自暴自棄、自怨自艾、自嘆命苦。我們應當知道,富足人將來要向神交賬,貧窮人有神的眷顧,富足人應趁機濟助貧窮人,貧窮人應感激富足人的愛憐。「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八28),神的作為何等奇妙。
14節:君王憑誠實判斷窮人;他的國位必永遠堅立。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君王若維護窮人的權益,就會有持久的統治。
這一則箴言與12節都是論君王為政之道。公義使邦國高舉(箴十四34),國位乃靠公義堅立(箴十六12),王因仁慈和誠實得以保全他的國位,也因仁慈立穩(箴二十28)。君王憑誠實審判,不屈枉正直,毋枉毋縱,維護窮人的權益,就是施行公義,江山才能穩固。《詩篇》中有一段經文值得深思:「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耶和華必將好處賜給我們;我們的地也要多出土產。公義要行在他面前,叫他的腳蹤成為可走的路。」(詩八十五10-13)
15節: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
17節: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

15和17兩節經文可以一起思考。「杖打」就是體罰,適當的體罰對年幼的孩子有警惕作用。「責備」就是指出他的錯誤,要他改過自新。孩子小的時候如果不加以管教,事事順從他的意願,嬌縱成性,結果是養成一個任性的青年,為非作歹,使父母擔憂,貽羞家門。如果兒子被教育成材,在社會上嶄露頭角,在教會虔誠事主,受人尊敬與愛戴,為人父母的必滿心喜樂,覺得非常光榮。
「杖打和責備」是管教孩童最好的方法,兩者可以兼施並用。只有杖打而不加以責備,孩子被打的莫名其妙,無法知悉自己的錯誤,會養成頑梗暴戾的性格;只有責備而不加以杖打,則毫無畏懼,犯了再犯,日後便以犯罪為戲耍。「杖」是管教的工具,要應用得當,打痛就好,點到為止,產生嚇阻的功用就好。不要大棍大杖,打得遍體鱗傷,彷彿要置之於死地。
管教是出於愛(箴十三24),「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靈魂免下陰間。」(箴二十三13-14)。經過管教的孩童,不敢任意妄為,就能增加智慧,若放縱兒子不加以管教,將來為非作歹,必貽羞家門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箴十1)
16節:惡人加多,過犯也加多,義人必看見他們跌倒。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邪惡人當權,罪惡增加;但義人要看見他們敗亡。
《思高譯本》譯為:惡人掌權,罪惡隨之增多;正義的人,必親見其崩潰。
這則箴言與二十八章12、28節的意義差不多。「惡人興起,人就躲藏;惡人敗亡,義人增多。」當惡人掌權的時候,他的狐群狗黨霸佔要津,起來狐假虎威,魚肉鄉民,欺壓善良,所以惡人加多,過犯也加多。但義人堅守崗位,持守主道,最後必看見惡人遭報,親見其崩潰。「暴風一過,惡人歸於無有;義人的根基卻是永久。」(箴十25)。詩人的體驗:「你當等候耶和華,遵守祂的道,祂就抬舉你,使你承受地土;惡人被剪除的時候,你必看見。我見過惡人大有勢力,好像一根青翠樹在本土生發。有人從那裡經過,不料,他沒有了;我也尋找他,卻尋不著。」(詩三十七34-36)
18節:沒有異象,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沒有神的引導,人民就放蕩無羈;遵守神法律的人多麼有福!
《呂振中譯本》譯為:沒有先知先覺的教訓,人就放肆;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
「異象」指屬靈的啟示,從神而來的亮光。神的啟示臨到先知,再轉述給百姓,也就是先知的神諭。「耶和華將自己的話默示撒母耳,撒母耳就把這話傳遍以色列地。」(撒上三21)。從以色列民的歷史可以看到,如果沒有先知的勸勉和警戒,百姓便如無牧之羊,流離失所,踏上歧途,放蕩無羈。士師時代信仰敗壞,社會混亂不安,就是沒有先知的神諭,各人任意而行(士二十一25)。
反之,若聽從先知的勸勉,遵行神的旨意,就蒙神賜福。猶大王亞撒的時代,神的靈感動俄德的兒子亞撒利雅先知來勸勉亞撒,亞撒接受先知的勸勉,將可憎之物盡都除掉,又在耶和華殿的廊前重新修築耶和華的壇,帶領百姓尋求耶和華,耶和華就被他們尋見,且賜他們四境平安(代下十五1-15)。
19節:只用言語,僕人不肯受管教;他雖然明白,也不留意。
21節:人將僕人從小嬌養,這僕人終久必成了他的兒子。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管教僕人不能只憑言語,他即使聽懂也不服從(19)。
縱容僕人,讓他自幼隨心所欲,有一天他會奪取你所有的財產(21)。
《思高譯本》譯為:要糾正奴才,不宜只用言語;即使他明白,他仍不服從(19)。
對奴才自幼加以嬌養,他日後終必反僕為主(21)。
19和21兩節經文都是論管教僕人,可以一起思考。智者提醒我們,頑固懶惰的僕人要加以管教,只用言語可能勸說不動,他即使明白也不一定服從,照你所吩咐的去作。對於殷勤工作的僕人,當然要加以愛護,但也不可過分嬌縱寵愛,智者認為過分縱容奴僕,任所欲為,會讓他反僕為主,桀驁不馴,惹出禍來。所羅門王見耶羅波安大有才能,處事殷勤,就派他監管約瑟家的一切工程。因羅波安王不聽耆老的建言,以色列眾人擁護耶羅波安為王,背叛大衛家(王上十一28,十二8、20)。
20節:你見言語急躁的人嗎?愚昧人比他更有指望。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信口開河的人比愚拙的人更沒有希望。
《思高譯本》譯為:你是否見過信口開河的人?寄望於愚人勝於寄望於他。
這則箴言點出性急的人會信口開河。「言語急躁」就是不加思考,隨意發言,甚至信口雌黃,隨意批評。信口開河的人容易說錯話,他們喋喋不休,嘮嘮叨叨,別人說一句,他要說十句,根本不讓別人開口講話,這種人大多數是頑梗不化,故步自封,真是不可救藥。愚昧人雖然愚拙,但經過教訓開導之後,仍能說服他。言語急躁的人,根本不讓別人講話,實在不如愚昧人。
心急發言,冒失開口是人性的弱點,智者告訴我們:「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十19)。「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開口,也不可心急發言;因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語要寡少。」(傳五2)
22節:好氣的人挑啟爭端;暴怒的人多多犯罪。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脾氣急躁的人常常激發爭端、製造亂事。
《思高譯本》譯為:易怒的人,極易引起紛爭;性急的人,必犯很多過錯。
性情急躁的人,遇到一點刺激就不能控制自己,失去理智發出怒氣,使家人鄰居都感到不安,因而發生口角,引起爭端。好生氣的人,常因一點小事就暴跳如雷,結果作出愚蠢傻事,闖下大禍而自毀前途。正如《論語》所說:「一朝之忿,忘及其身,以及其親。」(顏淵第十二)
暴怒使氣是不良的品德,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十九11)。雅各勉勵我們:「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一19-20)
23節: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心裡謙遜的,必得尊榮。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狂傲使人敗落;謙虛受人敬重。
《思高譯本》譯為:驕傲自大,使人屈辱;虛心謙下,使人受榮。
這一則箴言的意義與「十一2」、「十六18」、「十八12」相近。
驕傲是一種自我膨脹、自滿自足、自我陶醉、自吹自擂、高估自己,並藐視別人的心態,在《箴言》裡一再強調這種人是神所憎惡的(六16-17,八13,十六5),並且警告人「驕傲來,羞恥也來。驕傲在敗壞之先;狂心在跌倒之前。」(十一2,十六18)
「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驕傲的人本來是想得尊崇,但是結果恰巧相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四6)。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狂傲使人敗落受屈辱。尼布甲尼撒王自誇的話尚未說完,神就警告他:「你的國位離開你了。你必被趕出離開世人,與野地的獸同居,吃草如牛」(但四29-33)。
24節:人與盜賊分贓,是恨惡自己的性命;他聽見叫人發誓的聲音,卻不言語。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跟盜賊同夥就是跟自己為敵;他在法庭上宣誓也不敢說實話。
《思高譯本》譯為:誰與盜賊合夥,實是痛恨自己;他雖聽見咀咒,卻不敢發一言。
《當代聖經》譯為:與盜賊結伙的,實在是跟自己的生命作對,因為他知道後果卻明知故犯。
這則箴言是勸人不要與盜賊同夥作伴,雖然沒有參與他的偷竊勾當,但是從旁協助策劃竊案,或在竊案發生後替他掩護。當法官審判的時候,你既知情卻假裝不知,也不敢說實話。這樣的行為,實是痛恨自己,跟自己為敵,是與盜賊同流合污,在惡事上有分。
25節:懼怕人的,陷入網羅;惟有倚靠耶和華的,必得安穩。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過份顧慮人的評價有危險;信靠上主得安寧。
《當代聖經》譯為:懼怕別人的權勢,是危險的陷阱;惟有信靠主的,才得安穩。
人有「懼怕」的心理,過分顧慮人的評價,聽到別人的批評就惦記在心,耿耿於懷,這種人是作繭自縛、自設網羅。為了顧及人情人面,應盡的責任和應作的事,棄之不顧;不應作的壞事卻肆無忌憚去作。這種人的結局必定身陷網羅、不能自拔。懼怕別人的權勢、怕危險、怕逼迫、怕災禍,為了防衛自己就作出不該作的事。亞伯拉罕因怕人(怕被殺害),兩次欺騙人,說妻子是自己的妹子(創十二10-20,二十);彼得怕死,就三次不認主(太二十六69-72)。
「懼怕」是人的軟弱,對神沒有信靠的心;惟有倚靠主才能剛強壯膽,平靜安穩。耶和華勉勵約書亞:「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書一10)
26節:求王恩的人多;定人事乃在耶和華。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人人想求君王的恩寵,其實只有上主能伸正義。
《思高譯本》譯為:許多人尋求上主的慈惠,但每人的判決出自上主。
這則箴言告訴我們,不管統治者如何承諾,但我們的神仍然大權在握,最後的決定還是在祂手中。因為「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人心多有計謀;惟有耶和華的籌算才能立定。」(十六9,十九21)
世人的通病就是仰賴權威人士來解決困難,想盡辦法向權貴人士拉攏關係,企圖從他們獲得幫助;但有時花了一大筆錢財,所得的卻令人失望,世人真是不可靠!我們要仰望神、倚靠神,我們的神是真正的幫助,因為祂是造物主,統管一切,祂又慈愛又公義,是永遠的倚靠(詩一四六3-10)。
27節:為非作歹的,被義人憎嫌;行事正直的,被惡人憎惡。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義人厭惡不義的人;邪惡人憎恨正直的人。
道不同不相為謀,行為正直的義人為惡人所憎惡,因為惡人在義人的德行光輝反映之下,覺得汗顏、無臉見人;在自嘆弗如之餘,便只有對義人發出瘋狂的痛恨。該隱嫉恨亞伯,把他殺了,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兄弟的行為是善的(創四1-8;約壹三12)。
主耶穌說:「凡作惡的便恨光,並不來就光,恐怕他的行為受責備。但行真理的必來就光,要顯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約三20-21)。保羅說「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甚麼相和呢?」(林後六14-15)。義人對惡人的卑鄙行為當然不能茍同,基督徒是憎惡惡人的罪行,而不是痛恨惡人的本身。我們要效法基督的愛,為罪人禱告(路二十三34;太五44)。 
勿陷入網羅
「網羅」是捕鳥用的,無知的鳥就陷入網羅,落入捕鳥人的手裡,自喪己命(箴一17,七23)。同樣地,網羅也會纏人使人絆倒,我們不要設網羅絆倒人,但是知道有網羅,就要留心避開,才不會掉入其中。本章出現三種「網羅」,我們要特別留心:
1.諂媚的話(5)
「諂媚」就是用逢迎趨奉的態度去求取別人的歡喜,俗稱奉承、阿諛、拍馬屁。人性的弱點就是喜愛奉承、阿諛的話,將那些話信以為真,而沾沾自喜。諂媚的話如網羅,陷入其中,必有危險。
(1)淫婦諂媚的話,害人不淺(七21-23)。
(2)亞哈隨魯王聽信哈曼阿諛的建言,下詔殺戮滅絕猶大人(斯三8-15)。

神的安排帶領,王后以斯帖違例見王,揭穿哈曼的陰謀,哈曼被釘死在自己預備的木架,猶大人免於被殺害(斯七1-10)。
2.犯罪作惡(6)
罪惡如繩索,惡人必被自己的罪孽纏繞捉住,將他帶進死亡的地步(五22-23)。犯罪作惡的人是自陷網羅,不但心中沒有平安,也讓生活陷於困境。
(1)惡人嘴中的過錯是自己的網羅(十二13)。
愚昧人的口自取敗壞;他的嘴是他生命的網羅(十八7)。
亞多尼雅因自己的言語,斷送了己命(王上二23)。
(2)乖僻人的路上有荊棘和網羅(二十二5)。
乖僻的人,神以彎曲待他(詩十八26下)。
3.懼怕人的(25)懼怕使人軟弱,以致犯罪。
(1)《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過份顧慮人的評價有危險。
聽到別人對你批評,就惦記在心,耿耿於懷,顧慮太多。這種人是作繭自縛,自討苦吃。
保羅對人的批評論斷,一點都不在意。他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所以,時候未到,甚麼都不要論斷,只等主來,他要照出暗中的隱情,顯明人心的意念。那時,各人要從神那裡得著稱讚。」(林前四2-5)
(2)《思高譯本》譯為:對人畏懼,必陷入羈絆。徇私情顧面子,為了顧及人情人面,將應盡的職務、應作的善事,棄之不顧。這種人的結局是身陷網羅,而不能自拔。
亞伯拉罕因怕被人殺害,兩次欺騙人說妻子是自己的妹子,結果受人責備(創十二18,二十9)。
Philip & Barbara Newman,發展心理學,台北:揚智出版社,1994pp.47-48pp54-55

399  期  元月號

  院長的話

■  學院動態
  老年人要做異夢
  人類基因資訊專利的經歷倫理
■  教牧神學—實踐神學:定義及範圍之初探
  新書介紹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pineatks&aid=18094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