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14 23:49:23瀏覽6625|回應1|推薦29 | |
孟子說,君子的美德沒有比幫助他人行善更偉大的了。 以往總是照著字面將「與人為善」解為與人相處時以「和善」為出發點,即不輕易和他人起衝突。其實他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即「幫助別人做善事」。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自耕稼陶漁,以至為帝,無非取於人者。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第八章》 譯文:孟子說:「孔子有一位學生,名叫子路,他的個性非常率直,當別人真誠的指出他的缺點時他不但不生氣,反而會因此感到開心。夏禹比子路更虛心受教,他不僅接受別人對他缺點的指正,更進一步接受別人的意見,只要他認為這項意見很好,他一定會向提意見的人行禮致敬,然後確實地去執行這項建議。而舜的心胸更是寬大,對於行善,沒有人己的區別,能拋棄自己的成見,接受他人的意見,並樂於吸取他人的優點來為善,推己及人。從他還是個農夫開始,到他從事陶土製造、當漁夫,甚至成為君王,依舊延續這樣的好習性。吸取他人的長處為自己的長處,吸取他人做善事的經驗,持續行善並推行於他人,也就是幫助他人行善。所以君子的至高美德,沒有比幫助他人行善更偉大的了。 我們經常會以「日行一善」和「勿以善小而不為」等語來勸大家多做善事,然而獨善不如眾善。孔子也說「君子有成人之美」。做善事的最高境界是「幫助他人行善」此功德甚於自己行善。 若將此理論應用於政治舞台可解為,做官為民服務的這個「任務」不一定要自己來,若能幫助有能力、有智慧的人,讓他們有機會去展現才華才是全民之福。 也就是說幫助他人行善就等於是自己行善一般,若普羅大眾皆能存有不執著已見,進而成就他人意見的偉大胸襟,發揚「與人為善」的美德。則現今社會上層出不窮的矛盾與衝突必然能消弭於無形。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