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29 16:45:33瀏覽474|回應0|推薦1 | |
黄维仁:伴侣是人不是神 发表于:2008-7-1 10:48:07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文章导读:爱情能唤醒人们个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使忧郁的变快乐,害羞的变活泼。它之所以有这样神奇的魔力,是因为人心深处两个最重要的需求都能在爱情中得到满足:一个是在爱人心中居首位,另一个是被爱人无条件接纳。 爱情能唤醒人们个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使忧郁的变快乐,害羞的变活泼。它之所以有这样神奇的魔力,是因为人心深处两个最重要的需求都能在爱情中得到满足:一个是在爱人心中居首位,另一个是被爱人无条件接纳。 黄维仁:追求别人敬爱的两种类型 发表于:2008-7-15 8:51:22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文章导读:在群体中,每个人都有两大心理需要:得到别人的“爱”和“敬”(尊重)。大多数人争取“爱”与“敬”的方式,介乎下列两种极端形态之间。有些人的行为模式较趋近第一型,有些人则接近第二型。 在群体中,每个人都有两大心理需要:得到别人的“爱”和“敬”(尊重)。大多数人争取“爱”与“敬”的方式,介乎下列两种极端形态之间。有些人的行为模式较趋近第一型,有些人则接近第二型。 第一型的人,生怕被人看不起,因而努力和别人竞争,处处表现出自己很强,比别人能干。结果,他们很可能为了得到“敬”而失去了“爱”。他们的意见在任何中常受到重视,然而他们却感受到别人是因受到心理威胁面对自己保持距离,不也亲近他。 第二型的人,为了得到“爱”,致力于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他们对群体中其他的成员顺服、体贴、处处小心,避免得罪别人。当无法避免冲突和竞争时,为了继续赢得别人的爱与认同,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摆出低姿态来讨好别人,所以在群体中人缘很好。但是在以讨好换取“爱”的过程中,他们失去了“敬”,得不到别人的重视。 第一型的人,可能会为自己辛苦半天,仍未能争取到别人的“爱”而深深叹息。他们对第二型的人又羡又妒,以为他们能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到真正的爱。 黄维仁:真情流露才能建立关系 发表于:2008-7-15 9:04:16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文章导读:真正的强者,必须是个仁者。他们不以自我为中心,心中常充满着对同胞的爱,心理上很有安全感,不怕别人看到自己的弱点。 要同时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敬爱,是人生的一大功课。要在这门课上成功的惟一秘诀是:超越“争强”或“讨好”的层次,而成为真正的强者。换句话说,人要成长,不断改善自己,以进入更高的人生境界。 喜怒不形于色的人不是真正的强者。愈怕被别人发现弱点的人,愈会喜怒不形于色,愈会明争暗斗,摆出一副强者的姿态,让人不敢看不起自己。这种假强者,表面上坚强、全强、能控制一切,内心却像上紧了的发条,敏感、小气、不能忍受批评、自尊心脆弱、禁不起任何挫折。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不知不觉掉入一个无底的陷阱—装得愈强,愈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真面目,于是愈需要防卫他人,在原先的面具上,又多了一层伪装。他们无法流露真情,不容许别人看到自己软弱之处,就无法使多一点的人喜欢并亲近自己,触动他的心。 黄维仁:不愿原谅别人的三种原因 发表于:2008-7-24 9:56:28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文章导读:人往往不是“不能”忘怀仇恨,而是“不愿”。人的天性中有许多弱点,其中一个最原始、最强烈的倾向,就是记恨与报复的冲动。 人往往不是“不能”忘怀仇恨,而是“不愿”。人的天性中有许多弱点,其中一个最原始、最强烈的倾向,就是记恨与报复的冲动。 1、心理上愈没有安全感的人,愈不喜欢自己。愈不能接纳自己的人,愈无法原谅别人。 2. 代罪羔羊 当我们怨恨别人,把所有的丑恶和过错都推到别人身上时,我们就不用面对自己的丑恶,也不用为变得一团糟的现状负责。仇恨可带给人虚假的安全感,心里塞满了恨就变得较不空虚,也不用面对赤裸的自我而产生焦虑。同时,很不幸地,仇恨也带给人力量,使人误以为自己是个强者,可操纵周围的一切。然后在报仇雪恨之后,我们却又无所适从,迷失在极度的空虚之中。 黄维仁:不健康的结婚动机 发表于:2008-8-11 9:08:14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文章导读:婚后适应不良,与两人当初结婚的动机,也有极大的关系。 婚后适应不良,与两人当初结婚的动机,也有极大的关系。许多人步入,是因为下列一些不健康的理由: 3. 想逃避原有的、痛苦的环境,企图抛弃成长过程中不愉快的记忆与各种心理重担。 黄维仁:身心不成熟酿成的婚姻悲剧 发表于:2008-8-13 9:03:38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文章导读:人在恋爱中常是盲目的,婚前对伴侣的优点敏感,婚后却只对伴侣的缺点有反应。这种戴着有色眼镜,只看到自己想看的“认知扭曲”的毛病,不知危害了多少桩婚姻。 一位极为内 我也曾见过一些心里寂寞、没有自信的人,在不安全感的驱使之下,一遇到似乎可以依赖的对象,便紧紧抓住对方,深怕错过这个机会,就永远找不到伴侣了。这些人婚后往往发现,在婚姻中有时竟更加寂寞,天下没有别人能替他们挑起安全的担子,而婚姻不能改变他们低落的自我观念和价值感。 黄维仁:自己先成为合适的伴侣 发表于:2008-8-13 9:05:04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文章导读:婚姻解体最常见的原因,是自身不成熟,又对伴侣期望太高。双方都期望从对方身上得到爱,得到安全感,处局却没有能力给予对方也渴求的爱与安全感。 以上提的几个例子,都犯了一个相同的错误,那就是“寻找救主”的心态。他们期望着世上某处会有一个人,是自己“完美的另一半”,而只要找到那人,自己就马上脱胎换骨,各种问题与重担全消,立即可以变得快乐。于是,许多人都忙着去寻找那“完美的另一半”,而没有时间改进自己,让自己变得成熟一点,或成为别人心目中理想的伴侣。每次婚姻失败,就责怪对方不是“完美的另一半”,而继续到别处寻找,继续更换新的“商品”(伴侣),梦想着有一天会找到一个“真正完美的另一半”。 自己不能给予,却一厢情愿地把对方视为完美,期望对方以完美的行为来对待自己。这是自私的想法,也是对伴侣残酷的要求。 黄维仁:家庭问题的延伸 发表于:2008-8-13 9:08:29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文章导读:有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在婚姻表面我们是在与自己的配偶相处,其实是不断重新经历自己过去与父母的关系。婚姻关系,可以说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父母互动模式的重现。 选择终身伴侣是件奇妙的事情。我们常在不知不觉中追寻自己父母的化身,企求在配偶刺目找到自己熟悉的父母的影子。潜意识中,我们期盼配偶能取代自己的父母照顾我们,补偿我们年幼时在家中所受的心理创伤(例如,考了99分兴冲冲地回家报告,父母却摆出难看的难色,说隔壁王家孩子考了100分)。我们也期望配偶能分工协作父母,满足我们童年未得到重视的种种心理需求(譬如,从小觉得不被爱、不被重视,而希望配偶满足我们被敬爱的需要)。人常常期望能找到只有父母的优点,而没有他们缺点的配偶,可惜,世上很难找到这样一位完美的伴侣。 残存的心理情结是婚姻的暗流 黄维仁:心理情结会恶性循环 发表于:2008-8-13 9:11:10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文章导读:一个人不论到了何处,与何人,心中的新旧“情结”(程式)永远会 |
|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