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01 01:17:43瀏覽4453|回應21|推薦146 | |
物質到底能否產生精神上的力量呢?包青天裡,烏盆會出聲喊冤,現實生活中,食品則散發出製作者的內在世界。小時候的兩大不長進心願中,一是嫁給書店老闆好看那免費故事書,另一,便是嫁給麵包店的老闆,好大吃特吃。差不多便是沒有精神食糧就直接改就真正美食的意思。 彷彿是徐四金《香水》中的葛奴乙,我經過麵包店總要瞧上兩眼,用它的起士麵包作為製作水準的判斷參考;若是在剛出爐的黃昏時分,更要假裝大戶進去亂逛幾分鐘,偷香。只不過,謀殺的對象變成了麵包。我這兇手喜歡脆脆硬硬的麵包,所以,一條法國麵包,常常是小妹先吃完白色柔軟的內裏,我再結束那個空了心的外殼。兩人口味剛好互補相成,一點都不浪費。葛奴乙做出了精油香水,我則做出了小腹上的肥肉。那時那裡懂得,中年以後人會那麼擔憂發福哩? 那時又怎麼知道,吃麵包的熱情也會漸次在這拒胖氛圍中淡漠、遠走?現今在與健康有關的演講場上,總是呼籲吃麵包非常容易胖,自己更謹慎忌口。在台灣,就算是所謂雜糧麵包,也都常添加了許多調整口味的奶油,熱量更是驚人,更不要提精製的糕點與奶酥類的派皮了。如果非吃麵包不可,熱量尚可的是便宜又硬的白法國麵包,因為便宜便不會加很多奶油,因為硬,它的GI值便低一點,吃了不會一下血糖飆高。只是,血糖穩定時,從前僅僅是個麵包便能得到的亢奮歡喜往往也難再覓得。 就這樣,從在歐洲吃到來自法國的Paul(台灣已經有店但評價不一,北市仁愛路四段107號 ) 與日本吃到Vie de France後,好久以來在台灣麵包幾乎都是點到為止的我,這兩日難得又破了例,而且破得很滿足。 ↑Vie de France是美國1971發跡引進法國製作麵包的連鎖店,1991-94逐漸被日本糕餅麵包界的大公司東京Yamazaki Baking Company買下(台灣也有它們的麵包店,年營業額5千8百多億日元),該公司成立於1948,員工約20000人。 ↑融合了日本當地風格,我們都被這剛出爐的紅豆餅的香濃甜美打敗 ↑離開松本那日買了許多好上路撐一天的JR行。 ↑這個巧克力點心非常紮實。 ↑隨著JR的律動,巧克力融入口腔滑下食道,宛若天籟。 點完酒菜後,送來三個小麵包。麵包一向暗示孩子代吃,特別是他也直喊好吃時。但此次,一向沒意見的男人竟然干涉起來:「妳一定得嚐嚐,真的,真的。」還特別拿了放在我盤上。在這一意阻撓與保證下,我終於咬了下去。哇!這麵揉得真好,帶點鹹蔥的香氣衝入鼻腔,彈性十足一口之後還會彈回原狀。果真是值得一吃。"美味"除了來自口感,還需要嗅覺的共鳴與記憶的加溫,這一點普魯斯特最知道,書中的馬賽爾總喜歡在巴爾貝克的旅館蹭漿床單的味道,來日因而時時憶起渡假時的陽光與海風。而我口中帶勁的麵包,屬於記憶的那個角落呢?是否是與男人吃"周胖子"水餃與"穆記"斤餅的高筋麵粉記憶咧? 不過點菜那一刻,小小驚嚇了一下,不知會出什麼菜,因為經理重複時說我們是點squid “noodle”而非”spaghetti”。 喜來登Pizza pub算是老店了,碳烤火爐歷史已有二十餘年。「想當年….」男人開始感慨起來,「我和死黨到這裡聚餐,在臺上唱歌的是王海玲ㄟ。」「那你也像今天這樣嫌東嫌西的嗎?」我笑他,今晚的主唱外形亮眼,但數次走音或走拍被咕嚕咕嚕地偷偷抱怨。「沒有啦!」男人用英文咕嚕回答,怕被小子聽見。「我那個年紀水準不高,不會聽音樂,光是要看主唱的腿。」真是誠實。「那王海玲的腿如何哩?」「忘記了。」哼,真是不誠實。 就是為了吃pizza才選了這一家,自然要好好地挑個12吋自選口味──朝鮮薊、mozzarella起士、橄欖、pepperoni義大利肉腸、anchovy鯷魚。Pizza餅果然不負眾望,餅皮脆薄餡料豐厚,而那鯷魚,更是夠鹹又帶臭地非常正統。我對自己與孩子挑選的料真是滿意極了。 但是其他的菜色品質若是與價格相比,是有點貴了些,300元上下的湯,400多元的磨菇燉飯,不錯而已。450左右的沙拉,醬汁相當新鮮,唯火腿肉只有薄如紗的兩片半,三片柳橙,其他全是菜,份量也少,還是陷入了大飯店料理的習慣。墨魚麵的蒜香與墨汁感覺不錯,不過蒜香的份量稍低,拌攪之後香氣便消散在麵中。 看來在比薩屋,吃比薩與嚼麵包才是王道。 ↑挑了比較便宜的阿根廷Cabernet Sauvignon” Terrazas” 2006,以黑醋栗、黑櫻桃、覆盆子、椰子等香氣調味,有著非常想討好女性的甜蜜細膩。 ↑一口之後還會彈回原狀,麵團揉得很有筋...想不到免費的麵包反而出色(此張開始失敗的照片來自喝酒後微笨的反應與調得太高的iso) ↑牛尾湯,稀了些 ↑鮭魚白花菜湯,我不知奶油這麼重,不是清湯,很失望。不過製作上是把食材打稠的濃湯,算是費心。 ↑料太少的沙拉,調味其實不錯 ↑最滿意的pizza ↑五種料都沒偷工減料 ↑磨菇燉飯,也是感覺起士太重,但料是扎實的 ↑唱到快啞了的現場,以電子琴伴奏;都是非常非常通俗的老歌,偶有一兩首爵士改編曲。 【Le Pain patisserie】“The Bread” Bakery 自從意外發現它以後,近兩年只要去誠品信義店,便一定到B2採買向家人進貢。什麼樣的麵包店會在瞬間吸引人的注意?麵包的種類多變之外,外表的細緻感也非常重要,因為它象徵了師父花費在麵包上的時間與心思。如果一個麵包的長相方圓飽滿、比例均勻,相對信心便會加強許多。 與宋銘和稻柏臨吃飯那回,宋銘也喜歡Le Pain,我見他毫不猶豫直接挑了白吐司,非常吃驚,感覺這像是吃麵包的最高境界,自簡單中端詳其質地。 我比較土,還是猛挑各種雜糧麵包,喜歡直接看到聞到原料的淡香與顆粒。受到上面比薩屋麵包的激勵,為了這篇文章的完整性,也有感男人一看到其他類軟麵包的興奮之情,此回特意採買多種、一一試吃,以饗看倌。它的價格其實和北醫附近以及內部的麵包店都差不多,真是神奇。我拿了名片來看,竟然屬於頂好企業,據網路資料這品質可能是靠來自去年倒了的"惟克爾"的師傅。 ↑我很喜歡這款芝麻臘腸的土相,黑胡椒臘腸的風乾微腥味與乾硬麵包中芝麻咀嚼後的油香連成一氣,感受很是深刻,不過可能會嚇到許多文明人的味蕾。 ↑這款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換了形狀,臘腸改為乳酪,我還是喜歡。 ↑趕緊介紹正常一點的味道,這大蒜油塗得一點也不小氣,小烤之後香氣襲人。 ↑與吐司麵包製作比較類似的芝麻麵包,外型正是我很欣賞的渾圓飽滿花紋整齊,顯示製作時的細心。 ↑發酵得很好,彈性自然也好,除了混合著芝麻,看來也和入了芝麻粉,故而顏色略黑。內餡是薄薄一層的麻薯。 ↑迷迭香香草乳酪麵包,略烤後吃更棒
↑紅豆丹麥麵包,層層疊疊、酥脆爽,表示使用油脂豐厚..... ↑ 蘋果丹麥派,特別標示明天吃掉 ↑不如紅豆丹麥那麼油,比較柔軟,但口感依然層次豐富;蘋果餡處理得很好,酸甜入味。我一向在意派皮的製作是否用心,這個蘋果丹麥派真得不賴。 其他人的意見 http://www.wretch.cc/blog/kitchenbu/14253875 http://tw.myblog.yahoo.com/jw!m3QLVgibFgLgiT1gM2bTSOsQ7A--/article?mid=5310&prev=5341&next=5296 http://blog.roodo.com/shilo/archives/5574229.html 麵包店老闆是嫁不成了,但是對美好麵包的夢想或許可以重拾。再過了十年,希望我的身材還會有試吃的勇氣。但我總相信,有的時候,僅僅是站在好麵包店裏深呼吸,或是買好麵包給所愛的人吃,還是如在天堂。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