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守護領路人・末日戰地】烏克蘭~俄國血恨交織的電影MOD199
2022/04/17 14:58:19瀏覽3764|回應0|推薦29

MOD199的非業配,感動呈獻近日兩部上檔,扣人心弦的烏克蘭相關電影,7/7下檔。

這兩片依時序為:

1、 守護領路人The Guide / Povodyr,2014,背景1930史達林佔領的烏克蘭(大饑荒)/真實事件改編:imdb 7.8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參賽

2、 末日戰地 Berenshtein, 2021,背景二戰期間烏克蘭/ 真人真事改編:imdb 7.0

閱讀有關烏克蘭歷史,心中感慨難以言喻,除了向戰地烏克蘭人致上最高敬意與祝福,更難不反觀台灣自己。

俄國之於烏克蘭,有如甩不掉的恐怖親戚,不乖乖聽話時,除了威脅,還會到府潑漆點火。連出去殺人放火也要拖著所有親戚鄰居下海。而芬蘭之於俄國,則像是烏克蘭的翻版、縮影。

從以下時序我們可以從電影了解烏克蘭與俄國、納粹關係的脈絡。為什麼有人親俄有人親納粹? 為什麼自己人壓迫自己人而不感愧疚?   下面是幾個綱要背景:

烏蘭宗教長期處於分裂~~現今多數烏克蘭人口信仰東正教9.4%烏克蘭人信仰拜占庭禮天主教。而信仰天主教者最早多為富農或波蘭移民

19世紀,烏克蘭大部屬俄羅斯帝國,其餘為奧匈帝國。1917年起,現代烏克蘭民族意識蓬勃發展,代表人物便是農奴出身的民族詩人塔拉斯·舍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推展了烏克蘭的民族主義運動。此時烏克蘭爭取獨立。他的詩集出現在守護領路人》一片

宗教與德俄拉扯衍生內戰~~1917俄國2月革命,俄羅斯帝國被推翻,德意志帝國的扶持短暫的親德烏克蘭國。可以想像,那些厭惡俄帝壓迫且民族復興已然開始的烏克蘭人, 對於德國的觀感不會太糟。

整個二戰期間,烏克蘭成為戰爭重災區,軍民死傷慘重,物資損失難以計數。整個戰爭期間烏克蘭民間,在1941-43納粹占領時,有幫助蘇聯的烏克蘭地下解放軍(也就是末日戰地主角,他也是猶太人) ,以及親納粹的烏克蘭人。

片中我們可以得知烏克蘭人或蘇聯人也是歧視猶太人的,主角甚至因此改名。這不難說明這所謂的蘇聯/烏克蘭英雄為何選擇去以色列終老

守護領路人】The Guide / Povodyr,2014:imdb 7.8

1932126日,蘇共政治局頒布一道秘令,烏克蘭自此開始為期兩年的大饑荒,近期史學家估計導致了7百萬至1千萬烏克蘭人死亡。

拍片時間更是敏感,正好就是2014俄烏衝突時期。

導演Oles Sanin是西烏克蘭人,本身會演奏劇中的Bandura琴與製作樂器。他的兩部故事片,處女作 Mamay (2003) 本片The Guide (2014),都是烏克蘭官方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參賽作品。其他以拍紀錄片為主。個人非常欣賞。

2013年底,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開始,俄烏衝突迅速升級,2014年烏克蘭革命,總統亞努科維奇倒台,親西方勢力重新主導烏克蘭政治。但也引起2014克里米亞危機,在普丁的運作下,克里米亞再度併回俄羅斯。

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以後在烏克蘭東部引發連鎖反應。20144月起哈爾科夫(本片主要地點之一)、頓內次克、奧德薩、盧干斯克陸續發生親俄羅斯示威乃至武裝衝突,後來頓內次克、盧干斯克兩地自稱獨立,武裝對抗烏克蘭政府。2014717日的馬航17空難,經過荷蘭人的調查,便指向這群反叛軍將剛從俄國運來的飛彈打下了這架民航機。

# 本片獲得"奧德薩影展"最佳攝影、最佳男主角,並獲最佳影片提名,華沙影展最佳影片提名。

雖然獲獎好像不多,我認絕對是政治因素作祟。因為他直指向俄國一直不肯承認的史達林時代烏克蘭大饑荒事件!

本片發想自真實事件背景,攝影,美得讓人發怔癡戀。許多鏡頭是史詩般的震撼。哥薩克人相關的文化背景,也讓人繞梁三日難以忘懷。

最早勇敢揭發這件事的威爾斯記者瓊斯Gareth Jones),從莫斯科逃離,2020有一部電影便是以瓊斯的角度敘述烏克蘭大饑荒“Mr.Jones”…瓊斯後來1935還是被俄國暗殺了。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之後,哥薩克人少數參加布爾什維克政府的蘇聯紅軍,多數參加反共產黨的白軍。導致後來1920起蘇聯對於哥薩克人的無情鎮壓肅清。哥薩克人大多是虔誠的東正教徒,但是他們的流浪歌者卻不准唱聖歌,只能唱哀歌軍歌

電影中修琴老人提及,早至凱撒琳大帝,則是刺瞎哥撒克人雙眼。凱撒琳大帝對宗教沒有興趣,徵收教會農地....片中可見許多廢棄的教堂(牆上畫有天使)。1930年代蘇聯政權控制烏克蘭,哥薩克人若不願意成為紅軍,就被殺死。而後1935史達林高壓統治烏克蘭農奴(許多是哥薩克人)~去哥薩克化運動。其中不少烏克蘭人也是蘇俄的走狗,參與了對哥薩克人的壓迫。

時代背景更是烏克蘭人眼中視為「種族滅絕」的烏克蘭大饑荒剛發生之際(1932-33)富農~大量擅長耕作、富有農業生產經驗的烏克蘭農夫~全家流放到西伯利亞和中亞,導致烏克蘭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率的下降。蘇聯剝削農奴導致烏克蘭大饑荒。

影片穿插入小男主角的父親,來自紐約的單親美國工程師,對社會主義心存美好幻想,投靠在烏克蘭教導農民如何製造拖拉機,以增加耕作速度。父子倆變成了蘇聯共產黨的宣傳代表。

而當父親獲邀去莫斯科,行前無意間被交付一本藏有蘇聯對"烏克蘭農民高壓政策"(一開始提及)的秘密文件的書。烏克蘭出身的秘密警察為了偷取這本書,意外殺死了美國工程師。目睹一切的兒子小男孩彼得開始流亡。

交付的這本書就是~Kobzar, 烏克蘭語Кобзар 吟遊詩人,是前述烏克蘭文化復興代表詩人和畫家塔拉斯·舍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的詩集,於1840 年在聖彼得堡首次出版。本書出版後,塔拉斯·舍甫琴科被暱稱為“科布扎爾”( 克布扎),並獲得了烏克蘭民族和文學復興的象徵。開啟近代的烏克蘭文學,甚至是現代烏克蘭語的奠基者。電影中兩度吟誦他的詩

  

吟遊盲人(克布扎)與領路小孩 : 上 "克布扎琴" ; 下左 "Bandura琴"右"克布扎琴"

這個傳統出現於16世紀在烏克蘭中及東北部,而今克布扎專指烏克蘭哥薩克的流浪歌者,演奏傳統撥弦樂器,當中不少克布扎都是盲人,Shevchenko的詩集則是他們常常吟唱的。克布扎藝術一直是有才華和有智慧的老人和殘疾人的光榮。

克布扎邊唱歌,邊彈奏: 克布扎琴(кобза = Kobza 11弦左右, 樣子較接近枇杷琴,魯特琴家族) = 班杜拉琴 (18世紀起此名來自拉丁, 也就是西歐。現今型狀相似但更大高音範圍被擴展,增加了幾個不間斷的高音弦在側面..., бандура =Bandura 25絃~ 65條絃…有半音)或里拉琴(ліра)、七弦琴伴奏,吟唱歷史歌曲、傳說dumas(杜馬變化形式的旋律朗誦)、宗教歌曲、說教歌曲以及童話,也會出現於慶典中,傳達祝福。

傳統上人們相信只有盲人才能“看到靈魂”。在19世紀初,克布扎也順理成章成為了盲人流浪歌手的代名詞~也就是電影中的那些歌手20 世紀初,kobza 一度接近被廢棄....近期才又再復興﹗

最早在13 (一說為8)世紀時,哥薩克(Cossack,烏克蘭語讀為kosaky)主要是源自烏克蘭,這些人稱為哥薩克人原型Proto-Cossack。維基百科定義哥薩克人為「由逃跑的俄羅斯、烏克蘭和波蘭的農奴們、一些冒險家或叛逃者,包括逃亡的宗教人士、貴族和罪犯等不受政府管束的人,集結在東歐南部草原地區組成的一個自由民羣體」。而今日的哥薩克人主要居住在俄羅斯與烏克蘭。

“最後的克布扎” (克里米亞)

班杜拉琴=Kobza Ukrainian song «Чарівна Скрипка» accompanied by a bandura, 2021

里拉琴ліра=Hurdy-Gurdy=Ukrainian Lira

藏在書中這個秘密文件,要交給一個英國記者。根據維基百科,秘密文件猜測是該文件【將全烏克蘭所有生產工具~農具、牲畜、種子收歸公有,禁止任何糧食和製品運入烏克蘭。全烏克蘭禁止商品和農產品的異地買賣。搜糧隊沒收農民種子、餘糧和口糧。】這個檔案到2000年代才被公布,引發了俄烏兩國之間的緊張。

整個故事由一個被追殺的美裔小男孩,以及保護他的烏克蘭哥薩克盲人樂手,逐漸發展揭示,許多凝觀視角更像是「鸛鳥踟躕」的希臘導演Angelopoulos的「希臘三部曲」。蒸汽火車的迷霧、烏克蘭寒天裡的迷霧,如同希臘的迷霧,遮掩了真相,卻又讓家鄉益發美麗。

一路上,這位前哥薩克軍人的盲人音樂家就有如小孩的師父,好像蘇格蘭高地「絕地英豪」裡面的師傅史恩康納萊一樣,教導他學會他如何閉眼聽見、聞見世界,保護自己。甚至到了最後一刻,孩子叫他「爸爸、爸爸,我把你的琴魂帶來了!」聽得讓人心碎。

整個故事也讓你了解哥薩克人為什麼是烏克蘭國歌歌詞的一部分,他們在烏克蘭發展史裡又扮演了什麼角色。他們最重要的樂器與詩歌,如何傳承著一個民族的歷史故事。而故事走到這裡,還有很長很長....

以下為國歌Shche ne vmerla Ukrayina” (Ще не вмерла Україна , lit. 烏克蘭尚未滅亡,2003)第一段

 

末日戰地】Berenshtein,2021 , IMDb 7.0 ; 官網

普丁在2014拿回克里米亞後,為何會在2022說出要將烏克蘭「去納粹化」?

實則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占領了烏克蘭三年(1941-43),大多數人協助俄軍參戰,但少數烏克蘭人選擇為納粹工作。戰爭中生命受到最大威脅時,人性所做出的抉擇~是崇高還是卑賤? 本片提出如此深刻又艱難的生命習題。(是否得獎現在尚未能得知)

這一片真實故事改編,應該是由以色列人出錢,導演為年輕以色列人Roman Shumunov。這是他的第二部劇情長片。他得過墨西哥影展最佳劇情短片,布達佩斯、莫斯科影展最佳紀錄片等等。本片拍攝地點包括以色列(主角晚年)以及烏克蘭。

悲傷的烏克蘭,注定是俄國與其他國家的歐陸戰場。

片尾獻給二戰中那些「讓人性在巨大威脅中得以留存」(Who saved humanity from its greatest threat)的士兵與游擊隊員........ 可惜中文竟然寫「救民與水火」實在叫人扼腕。片中主角Leonid Berenshtein為了軍紀,以死刑懲處了偷竊與強暴平民的四個士兵,而自己傷痛不已。然而在最後,他領悟到拯救無辜的同胞,遠重要於為不斷壓迫他門的蘇聯收集情報﹗

從這一片你也可以理解為什麼現在以色列和俄國的關係為何還那麼深厚。他們的祖先許多來自東歐,甚至幫蘇聯打過仗!

題目名稱即為主角Leonid Berenshtein的姓氏,他視自己為猶太人、烏克蘭人、蘇聯人。他在戰爭中成為烏克蘭反抗軍,與納粹對抗,他最終找出納粹研發中的V2超級飛彈,使美國與俄國因此得到研發資料受惠,也因救出許多猶太人,在以色列與俄國都備受尊崇。

主角晚年住在以色列。2013烏克蘭曾經發生反猶運動....猜想....戰功再彪炳,最終這個猶太人在許多反俄烏克蘭人眼中,往往只會被視為蘇聯同路人而已。

這個女孩用來象徵當時加入反抗軍的年輕女孩們!

( 興趣嗜好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bertineproust&aid=17340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