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28 01:33:07瀏覽6056|回應12|推薦156 | |
『你愛不愛我』?──似乎《情欲克林姆》”Klimt”一片,每個女角都默默地以身體如此偷偷在問。 這樣的傻問題許多人年輕的時候都問過,以為語言決定了命運,更以為堅持定會帶來不凡的愛情,甚至選擇相信非常明顯的謊言。 但這些與維也納畫家克林姆(1862-1918)發生過關係的女性,則都心知肚明,要求『克林姆愛我』是不可能達成的請求。那是一筆清清楚楚你情我願不會有太多期待的關係。沒有人知道克林姆真正愛過誰,就算是傳說中弟妹的妹妹Emilie Floge,也有後人考證很可能只屬"精神"上的愛情。因為,他在"肉體"上一向偏好模特兒與妓女。 Klimt 讓我們不戴保險套的藝文人士名單又添一名 ~~ 他繪畫的感官表現與裝飾性,往往掩蓋了他希望表現的主題。或者反之,也有人認為Klimt根本就是假神祕學與象徵隱喻之名來遮掩自己想表達的全然情色本質,誰叫他根本就只對畫年輕裸女、妓女有興趣,而且最常讓她們以「致命女人」femme fatale.的型態出現。 Klimt個人鮮少發表對藝術或對自己的看法,不寫長信不留日記,只寫明信片給Emilie Floge,他自承就是只個簡單的畫家,想了解他請去看他的畫,連畫自畫像都沒興趣,似乎是個非常不自戀的人。幫維也納中產猶太富商繪圖致富後,便只想為自己而畫。不過死時他並非非常富裕,養那16個被承認的孩子還是元氣大傷,剩餘財產一半送給了心愛的Emilie Floge。 ' Klimt死後原本被看好的接班人、他的朋友Egon Schiele (1890-1918, 閱讀男體~ 一個老女人的迷(瞇)戀史 ) 也死於同年1912。Schiele希望Klimt的畫室原封不動保存下來 “NOTHING SHOULD BE REMOVED - because everything connected with Klimt's house is a whole and is itself a work of art which must not be destroyed. The unfinished pictures, brushes, painter's work table and palette should not be touched and the studio should be opened as a ↑畫室
↑電影中讓Klimt追尋復追尋的女神Lea Lea對Klimt說:『畫我罷!你是惟一可以把著衣的我畫得引人狎思,卻又能把裸體的我畫得讓人想深入了解的畫家。』 ' 最奇怪的是,僅管Klimt一生縱欲、身懷來自羅馬尼亞宮廷的梅毒、行為與言語以及模特兒的姿勢諸多鄙俗、引領維也納的新藝術運動「分離派」Secession(創立者與主席),藝術成就在當代有強烈爭議,還有至少40個多半沒名份的孩子,竟然直到2006才有Ruiz拍出"真正以他為主角"的電影 ~~ 不幸的是,電影對於「情欲」描述的興趣不高,而是集中於畫家對美學與藝術態度的討論與追尋,以及他性格與生活態度的點滴。 現定居法國的智利Raoul Ruiz (Raul Ruiz, 1941-)是我心目中最重要的導演之一,原因無他,此人是敝人心目中絕無僅有能把《追憶逝水年華》改編電影精闢入裏的一位Time Regained (1999)。《情欲克林姆》則距離他在追憶之後的威尼斯影展競賽片《純真曲》已經6年,《純真曲》由法國坎城兩度影后Isabelle Huppert (鋼琴教師女主角) 擔綱。
↑導演很很資深與具有深度 這些年得獎不如早期多,當然與他近來強烈的意識流風格太過艱澀有關,畢竟現在的評審團並非都由專業人士參與,而他的片子往往需要全神貫注去了解、閱讀、研究,而非只是接收。但這可是導演導的第93部片囉,其中58部,包含此片,他也是自己寫劇本!因此我們大可不必擔心導演是否對電影藝術的語言不夠嫻熟。 需要動腦筋的片子,一向不是市場主流。不賣弄民族國族情懷的片,則一向不為影展所愛。他的好口碑,可說是冷門到了極點,既要帶有嘲諷,又要意識流、超寫實,全然的「導演藝術」,有如一度席捲劇場的亞陶式殘酷劇場 ──那種你必須全然臣服與深思才能接受的藝術。 這次選上Klimt為主題,與導演原本便是學畫出身有關。電影粗看是因梅毒與流感垂死的Klimt自鏡象中回到對過往1900-1918間錯的回憶,穿插出現的人物與情節真真假假,許多與藝術風格有關的辯論便在其間展開。導演為Klimt創造了一個虛幻的自我”文化部秘書”與畫家悲觀膽怯的一面應答,又創造一段電影導演Georges Melies (1861- 1938) 在巴黎世博會的片子與女角Lea de Castro,讓她變成畫家終極追尋的執念、謬斯,或是欲念。 由於有神經兮兮的Schiele在電影中擔任導言人,帶我們走入一個世紀末的荒謬病院,中間還一度在Klimt的回憶中共同執筆在餐桌上合作出一幅難分彼此的素描,而後在炮火與黑暗中驚惶消失,讓整個故事又如Klimt的畫風,在真實的感官之上抹上更多的隱喻與神秘色彩。到底這些真真假假的辯論是發生在Klimt垂死荒亂的腦筋,還是Schiele急切與愛慕的錯亂神智中?迷團讓電影更添色彩。 整部片原始點子來自奧地利已逝老導演Herbert Vesely,Ruiz則刻意把電影結構效法Klimt繪畫──也就是虛幻錯覺化(phantasmagory),有如他畫中具象與想像的物體並置交錯,因為色彩與質感的安排、空間與角度的扭曲,使得主角的特質更加明顯、不凡。故而片中大量的鏡影往往只是要達到影像視覺上的效果,並不在此有太多隱喻。隱喻常躲在特殊的場景、對白、動作當中。 《追憶逝水年華》被迫剪去27分鐘已經夠慘,這回導演的國際放映又被片商要求把片子從135剪成96分鐘,以致許多地方不連戲;此外,劇本是導演以法文寫好後,再改成德文,再改成英文來拍,中間難免損失許多語彙。 飾演Klimt的John Malkovich說了以下深具特色的觀點,也是一種對那難以重現光華時代的致敬罷!"In fin de siecle (世紀末) Vienna, you were dealing with a group of psychiatrists, composers, novelists, playwrights, architects and, of course, painters -- who thought there was a cure." Here Malkovich pauses enigmatically. "It's obviously a generational thing, but I'm a Beckett man. And as Beckett said: 'You're on earth, there's no cure for that.' Klimt and his circle didn't believe that, which I find very haunting and wonderful. They were probably less pessimistic than we are." ' 出長春戲院時,兩個學生模樣的大男生與負責看門的阿姨說.....看不懂耶。外表傳統一身紅制服的戲院阿姨竟然可愛地回答,這導演風格一向如此滴.....看來,藝術片一點都不難,難在是否願意常常深入觀看罷! ↑與Schiele之交會, 同畫一幅素描; 這個Schilel扮相很傳神 ↑作畫之執著, 此時裸女都不放眼中 ↑對氣憤來訪的Floge心中也只有繪畫, 意念讓Floge的唇色都染上金箔 ↑Floge負氣一走, 滿室金箔飄揚發出吵鬧的嘶嘶作響
↑筆下的Emilie Floge (1874-1952), 1902, 華麗與自信兼備 ↑清純時期的Emilie Floge, 1891 ↑真實的Emilie Floge, 在維也納經營時裝 p.s. 長相"突出"大眼怪異的Schilele由Nikolai Kinski飾演, 他是德國資深演員, 導演荷索 Herzog的第一愛將 Klaus Kinski (1926-91)之子 -- 1989Kinski還為這獨子導了一片Kinski Paganini ; 電影天譴與吸血鬼有後 !!!! |
|
( 興趣嗜好|收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