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01 14:35:46瀏覽583|回應0|推薦1 | |
般若導五度 六度是施、戒、忍辱、精進、定、般若(智慧),前五度的實踐一定要用智慧引導,否則,沒有智慧的"施"會變成理盲濫情;沒有智慧的"戒"會變成無情盲從、被誤導而不自知;沒有智慧的"忍辱"會變成助長惡勢力;沒有智慧的"精進"會變成死讀書、知識障礙;沒有智慧的"定"便會變成冷水泡石頭、毫無慈悲。因此,「悲智雙運」是學佛和實踐六度萬行的基本能力。「悲智雙運」不是先天就會出現,是經過學習而得來的,是實踐六度萬行的時候學習而得來的,是深入經藏之後而向 諸佛菩薩學習而得來的。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六度萬行的入門, 世尊與 須菩提尊者的對話一下子正面、一下子反面,容易讓初學者搞不懂。看得懂的人就會注意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 世尊的講解很仔細,淺顯易懂。如果讀者看不懂末學寫的內容,請留言或去請教學問僧師父。 《金剛經般若波羅蜜經》經過六次翻譯,分別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內容重點是「不執著表相而實踐佈施」,亦即「不住相佈施」--不住「色塵」而生其心、不住「聲塵」而生其心、不住「香塵」而生其心、不住「味塵」而生其心、不住「觸塵」而生其心、不住「法塵」而生其心,是般若引導佈施的入門,也是六度萬行的基礎。沒有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習慣的人,容易誤解《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有財布施、法佈施、無畏佈施習慣的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 釋迦牟尼世尊的叮嚀。翻譯方面,天竺三藏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版本詞藻優美,卻太過簡略;元魏天竺三藏 菩提流支法師的翻譯最流暢,卻似乎重複翻譯一句;唐三藏法師 玄奘法師的翻譯版本最完整,卻有許多名詞不是現代人能理解。末學採用元魏天竺三藏 菩提流支法師的翻譯版本,全文如下: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婆提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食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如常敷座,結加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動 註:.婆伽婆、薄伽梵:Buddha,佛陀的音譯。舍婆提=舍衛國。 爾時,慧命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恭敬而立,白佛言:「稀有!世尊!如來、應供、正遍知,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雲何菩薩大乘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雲何住?雲何修行?雲何降伏其心?」 註:.「如來、應供、正遍知」、「如來、應、正等覺」:「諸佛」的通稱。 爾時,佛告須菩提:「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如菩薩大乘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修行,如是降伏其心。」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是。願樂欲聞。」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生如是心:『所有一切眾生,眾生所攝,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所有眾生界,眾生所攝,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眾生相,即非菩薩。何以故非?須菩提!若菩薩起『眾生相、人相、壽者相』,則不名菩薩。 註:.當菩薩眾對有情眾生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我要渡眾生」和「高低、尊卑、貴賤、老幼、強者弱者......等」自私我慢、尊卑貴賤、倚老賣老的分別心-想法之時,無法度到任何眾生,也不配稱為菩薩。佈施時沒有這些想法和態度,才是發大乘心的菩薩眾。 「復次,須菩提!菩薩不住於事,行於佈施,無所住行於佈施,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 註:.住=執著,在乎。不住=不執著,不在乎。 「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想。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聚不可思量。 註:.不住於相、不住相=不執著於自己的心理活動和外在接受佈施者的表面現象。例如:看見邋遢、惡臭、貧困的低收入戶受助者,不起厭惡心。 「須菩提!於汝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言:「如是,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菩薩無住相佈施,福德聚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註:.無住相=不執著暫時的心理活動和外在的表面現象。 佛復告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是行於佈施。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相成就見如來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相成就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相,即非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妄語。若見諸相非相,則非妄語。如是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註:.相=暫時的心理活動或表面現象。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末世,得聞如是修多羅章句,生實相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頗有眾生,於未來世末世,得聞如是修多羅章句,生實相不?』」 佛復告須菩提:「有未來世末世,有菩薩摩訶薩,法欲滅時,有持戒、修福德智慧者,於此修多羅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 佛復告須菩提:「當知彼菩薩摩訶薩,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修行供養,非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而種善根。」 註:.佛所=一尊佛的正法時代(佛陀住世時)、像法時代(有佛像佛經時)、末法時代(佛像佛經不復見,只剩口耳相傳)。 佛復告須菩提:「已於無量百千萬諸佛所修行供養,無量百千萬諸佛所種諸善根。聞是修多羅,乃至一念能生淨信。須菩提!如來悉知是諸眾生,如來悉見是諸眾生。 「須菩提!是諸菩薩,生如是無量福德聚,取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無復『我相、眾生相、人相、壽者相』。 「須菩提!是諸菩薩,無法相,亦非無法相。無相,亦非無相。何以故?須菩提!是諸菩薩,若取法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註:.無法相、非無法相=沒有法相、並非沒有法相。 「須菩提!若是菩薩有法相,即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何以故?須菩提!不應取法,非不取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栰喻法門,是法應捨、非捨法故。」 註:.不應取法,非不取法=不應該執著取法,並非不取法。亦即不執著於特 定方法。 復次,佛告慧命須菩提:「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何以故?一切聖人,皆以無為法得名。」 註:.非法、非非法=不是佛法、並非不是佛法。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佈施。須菩提!於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婆伽婆!甚多,修伽陀!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世尊!是福德聚,即非福德聚,是故如來說『福德聚、福德聚』。」 註:.世尊稱心中老是盤算「福德聚、福德聚」的人,並不是福德聚。意即「貪功德不是真功德,貪福報不是真福報。」 佛言:「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復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無量不可數。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一切諸佛如來,皆從此經生。須菩提!所謂『佛法、佛法』者,即非佛法。 註:.世尊稱心中老是盤算著「佛法、佛法」的人,並不是在說佛法。 「須菩提!於意雲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須陀洹。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佛言:「須菩提!於意雲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斯陀含。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那含。是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最為第一,世尊說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世尊則不記我無諍行第一。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無諍、無諍行。」 註:.心中老是想著證果位,也是執著。 佛告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昔在燃燈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莊嚴佛國土。』彼菩薩不實語。何以故?須菩提!如來所說莊嚴佛土者,則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土。 註:.世尊稱心中執著於著莊嚴佛土的人,並非莊嚴佛土。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而無所住--不住色生心,不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註:.菩薩不會執著於六塵和非六塵,而菩提心、慈悲心生生不息。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須菩提!於意雲何?是身為大不?」 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彼身非身,是名大身。」 佛言:「須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恒河,於意雲何?是諸恒河沙,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恒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佛言:「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數恒沙數世界,以施諸佛如來。須菩提!於意雲何?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彼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佛告須菩提:「以七寶滿爾數恒河沙世界,持用佈施。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法門,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無量阿僧祇。 「復次,須菩提!隨所有處,說是法門,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此經。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似佛。」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雲何奉持?」 佛告須菩提:「是法門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何以故?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則非般若波羅蜜。 註:.世尊稱心中老是空談空想著般若波羅蜜的人,並非有般若波羅蜜。意即般若波羅蜜不是空談就會有。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無所說法。」 「須菩提!於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 須菩提言:「彼微塵甚多。世尊!」 「須菩提!是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言:「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三十二大人相見如來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大人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大人相。」 佛言:「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佈施,若復有人,於此法門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無量阿僧祇。」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捫淚而白佛言:「稀有,婆伽婆!稀有,修伽陀!佛說如是甚深法門,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法門。」 「何以故?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 「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名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實相』。 註:.心中老是執著於『實相、實相』的人,並非是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法門,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其有眾生得聞是法門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何以故?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稀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如來說『第一波羅蜜』者,彼無量諸佛亦說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如來說『忍辱波羅蜜』,即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人相、無壽者相,無相,亦非無相。何以故?須菩提!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眾生相、人相、壽者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眾生相、無人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若心有住,則為非住。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是故佛說:『菩薩心不住色佈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佈施。」 註:.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不執著於六塵,而菩提心、慈悲心生生不息。 須菩提言:「世尊!一切眾生相,即是非相。何以故?如來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所說法,無實、無妄語。 註:.無實、無妄語=沒有特定、沒有誇大。 「須菩提!譬如有人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住於事而行佈施』,亦復如是。須菩提!譬如人有目,夜分已盡,日光明照,見種種色。若菩薩不住於事行於佈施,亦復如是。 註:.闇:黑暗中。 「復次,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法門,受持讀誦修行,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悉覺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聚。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此法門,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修行』此經、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思議不可稱無有邊無量功德聚。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則於此經,不能『受持、讀誦、修行、為人解說』。若有『我見、眾生見、人見、壽者見』,於此法門,能『受持、讀誦、修行、為人解說』者,無有是處。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復次,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輕賤。何以故?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註:.為人輕賤:被世人看不起、鄙視。被世人看不起和鄙視的人,因為受持、讀誦金剛經,過去世所造的罪業便得以逐漸消滅。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阿僧祇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十四億那由他百千萬諸佛,我皆親承供養,無空過者。須菩提!如是無量諸佛,我皆親承供養,無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世末世,能受持、讀誦、修行此經,所得功德,我所供養諸佛功德,於彼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後世末世,有受持、讀誦、修行此經,所得功德,若我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疑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法門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住?雲何修行?雲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令入無餘涅槃界。如是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眾生相、人相、壽者相』則非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註:.菩薩眾發慈悲心渡眾生,應以智慧(般若波羅蜜多)引導佈施,否則無法順利渡眾生。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於燃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 須菩提白佛言:「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於燃燈佛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則不與我受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受記,作如是言:『摩那婆!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須菩提!言如來者,即實真如。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人不實語。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不實不妄語。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譬如有人,其身妙大。」 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妙大,則非大身,是故如來說名大身。」 佛言:「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非菩薩。」 佛言:「須菩提!於意雲何?頗有實法名為菩薩?」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是故佛說:『一切法無眾生、無人、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莊嚴佛國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佛國土。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菩薩』。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 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佛言:「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 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佛言:「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 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佛言:「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 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佛言:「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 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佛言:「須菩提!於意雲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須菩提言:「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佛言:「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世界,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彼世界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世界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住,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住,皆為非心住,是名為心住。何以故?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持用佈施,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須菩提言:「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彼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緣,得福德聚多。須菩提!若福德聚有實,如來則不說『福德聚、福德聚。』 「須菩提!於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故如來說名具足色身。」 佛言:「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故如來說名諸相具足。」 佛言:「須菩提!於意雲何?汝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法、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佛言:「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世尊,無有少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眾生、無人、無壽』者,得平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善法』者,如來說非善法,是名善法。 「須菩提!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佈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歌羅分不及一,數分不及一,優波尼沙陀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於意雲何?汝謂如來作是念:『我度眾生。』耶?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佛言:「須菩提!若有實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相。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毛道凡夫生者以為有我。須菩提!毛道凡夫生者,如來說名非生,是故言毛道凡夫生。 「須菩提!於意雲何?可以相成就得見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我解如來所說義,不以相成就得見如來。」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不以相成就得見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相成就觀如來者,轉輪聖王應是如來,是故非以相成就得見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不能知。 「須菩提!於意雲何?如來可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相。』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不說諸法斷滅相。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菩薩,知一切法無我,得無生法忍。此功德勝前所得福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取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薩不取福德?」 佛言:「須菩提!菩薩受福德,不取福德,是故菩薩取福德。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去、若來、若住、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至去,無所從來,故名如來。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復以爾許微塵世界,碎為微塵阿僧祇。 「須菩提!於意雲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彼微塵眾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何以故?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故佛說微塵眾。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故佛說三千大千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故佛說一合相。」 佛言:「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何以故?須菩提!若人如是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於意雲何?是人所說,為正語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世尊!如來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如是不住法相。何以故?須菩提!所言『法相、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須菩提!若有菩薩摩訶薩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佈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於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其福勝彼無量阿僧祇。雲何為人演說而不名說?是名為說。」 而說偈言:「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 註:「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都是短暫出現之後,立即消失的大自然現象和心理現象。藉以比喻有所做為的法門或方法也是用過、出現過就結束;甚至下一次般若導佈施的時候,就會更換方法以適合彼時的人、事、時、地、物,不必執著。因此,這句偈不是要人斷然拋棄、丟棄有為法,也不是說有為法是毫無用處,而是人要能不執著於有為法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菩薩摩訶薩,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