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戒律是律己,遵守四依止,實踐三十七助道品法(2016/3/1更新)
2014/11/17 12:21:40瀏覽1015|回應1|推薦10

  已經皈依三寶、受戒而信佛、學法、敬僧的在家居士,請老老實實修行、收攝守護自己的身口意,深入了解四依止、三十七道助道品法,應嚴以律己,不可繼續隨著尚未受戒或忽視持戒的附佛外道評論「佛菩薩僧眾、經、律、論、般若、陀羅尼五種法藏」,因為:

 一、持戒的關鍵在於收攝自己的身心, 佛陀住世時,戒律是由 佛陀親自解說、僧團開會制定出來的,不是單獨一個人說了算數;律藏是五法藏(經、律、論、般若波羅蜜多、陀羅尼)之一,五法藏是三種 佛陀親說的法寶之一。因此,自己不持戒、不教人持戒,而口說依法不依人、佛法優於戒律,是違反 佛陀的教誨。

想學習佛法的人必須先皈依佛法僧三寶,單靠自修經藏自恃不是佛弟子,請參考皈依的意義。如果我們自己沒有經過對的通盤了解而以某甲說的話為信條,則違反依法,不依人的原則,"法"由 佛陀開始,一代一代的僧侶僧寶傳給四眾,所以必須敬重僧寶。請參考:依人的五種過患、《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皈依三寶品〉、密教史

如果有出家法師或在家居士,口說其他已經接受三皈五戒菩薩戒的出家僧侶或在家佛弟子是非,就是犯“說四眾過戒”,我們已經受戒的佛弟子應謹言慎行。

 二、一般人尚未了解佛教的種種的專有名詞和歷史,任何以訛傳訛的觀念容易傳播成誤會,造成其他已經受戒、觀念尚未清楚的初發心者退失信心。如果我們自己沒有經過智慧判斷、不夠冷靜,而順應意識的好惡反應,則違反依智,不依識的原則。

 三、佛陀住世時,到不同國家、村落去講經說法的時候,為了讓聽眾容易了解佛法的內容,一律用當地的方言解說。如果我們深入經藏時發現多詞一義或一詞多義,沒有翻字典去了解 佛陀的原意而瞎猜、道聽塗說,則違反依義,不依語的原則。

 四、在不同經典中, 佛陀在解說各種專有名詞時,一定是清楚明白。只有因為佛子自己的根基深淺不同, 佛陀解說的詞彙中,有的意義無法以自己目前的根基、程度去了解。如果我們初發心菩薩看不懂經文,或是相信空談的玄學,就隨意判斷經藏是偽經,則違反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原則。 

  以下大法鼓、幾本書(以及 智慧隨身書App、講經App、懺法App)是適合正在持戒的大德閱讀,請務必深入學習: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Agnes(Taiwan)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四句偈
2014/11/30 20:51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四句偈是末學最近一直在心中默念的,藉以提醒自己的身口意,效果很不錯,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