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23 19:20:15瀏覽141|回應0|推薦3 | |
2018年10月4日晚,中國大陸的人們還在歡度「10.1」長假,但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哈德森研究所發表演講,強調美國政府將繼續採取果斷行動,以保護美國的利益,美國的就業機會和美國的安全;重建軍隊的過程中,美國將繼續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維護美國的利益;在回應中國的貿易措施時,美國將繼續要求與中國建立自由,公平和互惠的經濟關係;美國將要求北京打破貿易壁壘,履行其義務,全面開放經濟;將繼續對北京採取行動,直到美國智慧財產權被盜一勞永逸地結束,等等。 此發言旋即引發熱論。中國有知名學者表示,這是一篇影響21世紀世界史的講話。更多的人則擔心,鐵幕拉開,中美貿易戰(開始於2018年3月)將繼續升級,一場新的冷戰將持續,中國經濟可能面臨深遠的危機。 但是,我繼續堅持此前的看法。2018年6月20日,在臺灣中央廣播電臺的報導文章中,我就表示,中國真正的問題是在內部而非外部,即使沒有貿易戰,中國經濟已經出現斷崖式下滑,除非大刀闊斧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徹底的降低成本,才可能扭轉目前趨勢。 2018年9月底,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一系列的新資料,從中可以發現,經濟持續惡化,而且,這種惡化並非中美貿易戰開打帶來的,而是延續了此前幾年的經濟惡化趨勢。我們可以從投資、消費、進出口等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予以分析。 中國經濟斷崖式下滑 「三駕馬車」無關貿易戰 一是進出口情況,尚未出現本質性的惡化。2018年8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2.71萬億元,增長12.7%,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高於整體。相應地,中美之間的貿易額,似乎沒有受到太直接的影響。中國海關的資料顯示,2018年1-8月中國美國貿易總值為2.67萬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1.96萬億元,同比增長6.5%;自美國進口7141.3億元,同比增長4.4%;對美貿易順差1.24萬億元,擴大7.7%。 二是投資,持續惡化。2014年1-8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16.5%;但是,2015年1-8月份,這個資料的同比增長率下降到10.9%;2016年1-8月份,這個資料的同比增長率下降到8.1%;2017年1-8月份,這個資料的同比增長率下降到7.8%;2018年1-8月份,這個資料的同比增長率下降到5.3%。 三是消費,也是持續惡化。2014年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2.1%;但是,2015年1-8月份,這個資料同比增長率下降到10.5%;2016年1-8月份,這個資料同比增長率下降到10.3%;2017年1-8月份,這個資料同比增長率回升到10.4%;2018年1-8月份,這個資料同比增長率下降到9.3%。其中,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按照統計局的資料,2018年1-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僅4.3%,而不是官方公佈的9.3%。這是非常令人震驚的降幅。 綜上可見,「三駕馬車」中,除了對外貿易(進出口)的增長情況還比較可觀之外,投資和消費的資料實際上處於下降的週期指正,至少從2014年就開始了下降的趨勢。 實際上,我們可以參考另外一個資料:官方資料顯示,2018年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4248.7億元,同比增長16.2%。儘管官方表示,增速比1-7月份放緩0.9個百分點,但是,這個資料是沒有辦法與2017年參照的。統計部門公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9213.5億元。據此計算,2018年1-8月份的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的實際增長率,是下降了10.09%,並非增長16.2%! 將負增長置換為正增長,面對這麼大的疑似「醜聞」,國家統計局做出解釋說,主要原因是:(1)根據統計制度,每年定期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調查範圍進行調整。每年有部分企業達到規模標準納入調查範圍,也有部分企業因規模變小而退出調查範圍,還有新建投產企業、破產、注(吊)銷企業等變化。(2)加強統計執法,對統計執法檢查中發現的不符合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要求的企業進行了清理,對相關基數依規進行了修正。(3)加強資料品質管理,剔除跨地區、跨行業重複統計資料。(4)「營改增」 政策實施後,服務業企業改交增值稅且稅率較低,工業企業逐步將內部非工業生產經營活動剝離,轉向服務業,使工業企業財務資料有所減小。 可是,為什麼2017年以前的資料不存在類似的情況?為何只是2018年的資料出現了巨大變化,並且不得不使用上述4點「理由」予以解釋?因此,統計部門的解釋,並不能平息資料造假醜聞的質疑。 也有人分析認為,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和支出名義增速同時下降,而支出下降幅度更大,顯示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率攀升。這也並非什麼好事,因為,這表明,企業的發展進入收縮期,不大願意擴張支出了。 「消費降級」經濟走入低速增長、「L」形走勢 儘管2014年以來,政府曾經出臺了一系列的刺激措施,尤其是吹大了房價泡沫,讓房價在2015年-2016年左右,整體上漲了一倍,比如,北京不少區域的房價,從3萬元每平方米上漲到6萬元每平方米。可是,從經濟增長的速度看,依然持續下降,特別是消費和投資的增長速度持續下滑。2018年中旬以來,媒體上出現了「消費降級」的聲音。所謂「消費降級」,實際上是說,由於經濟轉向蕭條,居民的相對收入下降,只好轉向購買更為廉價的生活用品,從而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水準。 應該說,無論是官方的學者,還是民間的學者,均認為中國大陸的經濟高增長階段結束了,步入下滑的境地。所謂「新常態」,其實就是經濟走入低速增長的態勢。一些官方學者,如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甚至悲觀地認為中國經濟步入「L」形走勢。 為何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會從「世界奇跡」的高速增長降低下來呢?市面上有很多解釋,最有代表性的是兩種:(1)計劃生育導致了「人口紅利」的下降,(2)中國經濟到了從高速度到高品質的階段。 先看人口因素。從2012年開始,中國大陸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比上年減少345萬人,這似乎意味著「人口紅利」趨於消失。可是,勞動年齡人口的占比,下降幅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2012年,這個資料為73.56%,到了2017年則為71.68%,下降了2.56%。但是,勞動人口的絕對數據還處於上升期,2012年為9.936億人,2017年為9.938億人。 再看所謂的增長品質因素。從經濟規律看,著名的「鮑莫爾詛咒」發現,一旦工業化快要結束,製造業比例降低,服務業擴張到GDP的60%以後,經濟增長就從高速度轉向中速,甚至是低速。 顯然,對照來看,中國的工業化遠沒有結束。實際上,與美國相比,2017年中國人均GDP少了約50000美元左右,即便是與全球人均GDP相比,中國也差了1500美元左右,在世界範圍內排名第70位。與此同時,算上在城鎮打工時間超過6個月的農民工,城市化率只有58.52%,農業就業勞動力實際上高達27%,由此可見,中國大陸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農業國家。那麼,中國根本就沒有步入所謂的高品質的發展階段,依然是發展中國家,未來仍有很艱巨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任務。 那麼,中國經濟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我的看法是,成本太高! 「中國製造」便宜?土地、稅負成本快速增長 過去,舉世聞名的「中國製造」,最大的特點就是「便宜」。為何便宜?因為勞動力、土地等成本低廉。有研究表明,我國農民工相對收入每下降1%,加工貿易出口則增加11.23億美元,這足以說明勞動力成本優勢對中國加工貿易發展的推動作用;至於土地,進入21世紀政府才開始大面積推行土地招標拍賣和掛牌出讓,土地成本才大幅度增加。因此,1978年「改革開發」戰略的推行,以及2001年中國加入WTO,國際製造業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土地等成本的低廉而轉移到中國,直接推動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然而,中國目前的土地、勞動力,房屋租金、貨物運輸成本等,已經非常高了,相當一部分與美國的水準相當了。全國政協委員、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不僅自己「跑路」,投資10億美元在美國建造汽車玻璃廠,還順帶給出了中美製造業成本的資料,他說:「中國製造業成本太高,美國天然氣每立方相當於7毛錢人民幣,中國賣2塊2,這還是政府對我很優惠的前提下;電價,美國3毛錢左右,中國6毛多;高速公路,美國不收費,中國過路費一噸5毛錢。」 對此,我們可以使用宏觀資料進行校驗。2017年GDP為82.71萬億元,相比2012年的54.04萬億元,增長了53.05%。但是,2017年,全國土地出讓合同價款44.99萬億元,相對於2012年的2.69萬億元,增長了1572.49%。由此資料可見中國大陸土地成本增長之快!到了2018年,經濟增速下滑,美國等開始大幅度減稅,可是,中國大陸的稅務部門上半年共組織稅收收入(已扣減出口退稅)81607億元,同比增長15.3%!不僅沒有減稅,反而增加了稅負。 那麼,中國的成本為何增長如此之快、如此之高,鑒於本文的篇幅比較長了,留待下回分解。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