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監察定位功能
2008/12/09 09:44:21瀏覽2114|回應5|推薦61

2008.12.8閱報,頭版頭條是監察院王建煊院長勉勵監委的話─「要辦大案,別查小屁屁。」,心有所感。

這梯新監委,基本上比前朝稍好,但仍不脫政治斧鑿痕跡,尚且,只要有人,就難免良不齊,有些人充滿正義感,有些人心眼壞到不行,上非不知,只是以為政治就是合縱連橫讓君子小人各得其所,且不多說。

明朝一代,為了防弊,有東廠、西廠、內廠,還設錦衣衛及監軍,結果如何?明朝吏治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崇禎皇帝臨朝十七年,換了五十四相,就可知道政治不堪到什麼地步。﹝所謂相或揆,歷代稱呼不同,例如「侍中」,原先是幫皇帝拿夜壺的小跟班,後來卻是宰相。就以「宰相」而言,中國歷代似乎沒有這個官,但ㄧ提起「宰相」,中國大陸就會想到總理,台灣就是行政院長,人們大概都知道那是什麼職位,如果說「尚書僕射」、「匡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讓人摸不著是舍?ㄧ般而言,漢稱相國、氶相,唐叫知章,宋元明稱宰相,清叫首輔、軍機大臣,民國時是行政院長,中共則是國務院總理,大凡安定則國祚綿長,如漢周勃34年、灌嬰30年,唐長孫無忌30年、郭子儀26年、李林甫19年,宋文彥博50年、趙普29年,明楊士奇43年、楊榮30年,清張廷玉24年‧‧‧,當然也有一些例外。至於更換頻仍,國政不堪則幾無例外,例如南宋末年甚至數月一換﹞

清朝有鑑於此,監察機制,除都察院外,另設十三衙門,還有個最短命的七司衙門,後來連十三衙門也廢了,一切歸都察院,就是監察院的前身,御史也就是目前的監察委員,從五品起。

為什麼?

因為擔心人性的黑暗面作祟,所有官吏都有可能動輒得咎,只要白血球想要見縫插針的話,最後沒有一個正常的機構,可以順利運作,除了唯唯諾諾的人之外,也少有良吏可以好好的去做事。

台灣當前議論者所舉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在1974年,它的傑出表現,主要在1980年代。

廉政公署之所以能夠有效控制腐敗,樹立典範,其中最重要因素,就是擁有良好的防腐機制。蓋,舉世皆知,廉政公署地位超然,惟能否秉公辦案,不僅是制度、能力、經驗、民意的支持,還有天理人欲,如何讓天理敬以存之,人欲敬以克之,這才是人性上衝突最大、難度最高的課題,因此,為了防止廉政公署濫用權力,侵害人權,廉政公署外有律政司及裁判司的約制,內設投訴機構,有點像我們的監察院,專責處理廉政公署的濫權事宜,這等機構係獨立廉政公署之外,以求廉政公署能正大光明,吏治才能廉之又廉,制度合理有效運作的原因所在。

從戒嚴時代所謂警總、八大情治系統,到解嚴後的國安、政風、檢調、司法,甚至到2007年新設的特偵組,到底會淪為東廠、西廠、內廠、錦衣衛、監軍或廉政公署,一般而言,不在是否設立這些機構,給它取舍名義,或其擁有多大的獨立權力,而在於其是否有合乎人性的防腐監察機制。

如果沒有,以上單位都有可能成為暴走族或自走炮,如果有而且合理的被對待,才有清明的政治可期。台灣不是缺乏這些機關,相反的,是太多這類機關;只是國人已經慣於負面思考,因此總習於以量代替貭。

以監察院而言,它有可能成為以上單位最好的防腐監察機制,而不是打老虎或拍蒼蠅。畢竟,監察院從前朝開始,在設計中的權限,爪本來就不如獅虎,牙尚不及貓犬,如果定位不好,ㄧ眜負面思考,恐怕只是亂源而已。

誠如宋.司馬光.在諫院題名記中所述---古者諫無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無不得諫者。漢興以來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眾,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當志其大,捨其細;先其急,後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其為任重矣,可不懼哉!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kueisu&aid=2457514
 引用者清單(1)  
2008/12/09 15:12 【★★ 李深耕 虛擬世界的虛擬信賴 ★★】 言多必失,但小屁屁是重點嗎? 誰想讓監委無暇辦大案?

 回應文章

夜遊神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大小「兼擦」
2008/12/20 10:13

「見吅」,沒「察」小屁屁,哪來大「監」案?

哈哈!


七月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如何區分案子的大小?
2008/12/12 17:31

蘇sir你好!

王院長的話光就言辭的不雅就令人咋舌!

但還是要回歸到王院長的本意應是要善加運用監察院的職權.

監察院能否公告目前已進行的糾察與送懲戒的案子, 以明確的說明什麼是大案?什麼是小案?


Luc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都說明朝無相了, 怎麼還在 "54" 相, 認錯很難嗎?
2008/12/12 07:56
再請麻煩蘇局長更正您的文章,我之前的回應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明朝無相! 中國在朱元璋之後就不再有 "相" 這種官職了, 承認自己的錯誤有那麼難嗎?

更扯的是, 都已經很明白告訴您, 崇禎一朝只有十八個首輔了, 怎麼還繼續 "五十四相"? 承認引用錯誤真的那麼難嗎? 來, 我們來看看崇禎一朝倒底有過哪些首輔:


* 66、李國 崇禎元年三月進,五月致仕。1628年
* 67、來宗道 崇禎元年五月進,六月致仕。1628年
* 68、周道登 崇禎元年六月進,十二月降。1628年
* 69、韓爌 崇禎元年十二月進,三年正月致仕。1628年-1630年
* 70、李標 崇禎三年正月進,三月致仕。1630年
* 71、成基命 崇禎三年三月進,九月致仕。1630年
* 72、周延儒 崇禎三年九月進,六年六月罷。1630年-1633年
* 73、溫體仁 崇禎六年六月進,十年六月致仕。1633年-1637年
* 74、張至發 崇禎十年六月進,十一年四月罷。1637年-1638年
* 75、孔貞遠 崇禎十一年四月進,六月罷。1638年
* 76、劉宇亮 崇禎十一年六月進,十二年二月罷。1638年-1639年
* 77、薛國觀 崇禎十二年二月進,十三年六月致仕。1639年-1640年
* 78、范復粹 崇禎十三年六月進,十四年五月罷。1640年-1641年
* 張四知 崇禎十四年五月代,九月降。1641年
* 79、周延儒 崇禎十四年九月進,十六年五月罷。1641年-1643年
* 80、陳演 崇禎十六年五月進,十七年二月罷。1643年-1644年
* 蔣德璟 崇禎十七年二月代,三月罷。1644年
* 81、魏藻德 崇禎十七年三月進,本月卒。1644年
* 李建泰 崇禎十七年三月代,五月罷。1644年
* 82、史可法 崇禎十七年五月進,八月出。1644年
* 83、高弘圖 崇禎十七年八月進,十月罷。1644年
* 84、馬士英 崇禎十七年十月進,弘光元年閏六月罷。1644年-1645年

從第 66 任到第 84 任也不過 19 個首輔, 硬要算上代理的, 也只 22 個, 不知道您的 54 倒底怎哪來?

tt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挺你
2008/12/09 23:26
有見地﹗不過王院長幾次得意忘形的表現﹐有些令人擔心。希望他下次開口之前﹐心中先求聖靈的引導。

Luc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蘇局長也得把歷史學好, 這樣才不會鬧笑話喔!
2008/12/09 14:10

"王院長那一席話,對了一半,另一半,不是錯,而是不知史,所以無法以史為鑑──

明朝一代,為了防弊,有東廠、西廠、內廠,還設錦衣衛及監軍,結果如何?明朝吏治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崇禎皇帝臨朝十七年,換了五十四位首相,就可知道政治不堪到什麼地步。"


國中高中歷史大家都學過, 應該很清楚明太祖朱元璋之後中國就永遠廢除了宰相一職, 文中"換了五十四位首相" 是怎樣回事?  我猜蘇局長想說 "首輔" 吧? 首輔名義上是宰相卻無相權, 這跟首相差很多喔! 而且啊, 崇禎只用了二十位左右的首輔,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8%8E%E6%9C%9D%E9%A6%96%E8%BE%85%E5%88%97%E8%A1%A8&variant=zh-tw

像這樣故意誇大數字並不會讓文章更有說服力喔!


蘇盈貴(akueisu) 於 2008-12-10 07:28 回覆:
五十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