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際關係溝通與分析─關係花園
2009/07/21 16:29:11瀏覽791|回應0|推薦0

這個課程的軸心,是人際關係。

一開始上課,老師就開了四本書單:關係花園、真心實意過人生、脆弱的關係、過猶不及。台北市教育局補助每位學生800元買書,不過市教大說是實報實銷,所以每人只能買兩本書。我選了脆弱的關係和過猶不及。不過,後來才發現,真心實意過人生和關係花園比較好看。而且,重點不在看書,重點還是上課。

在課堂上,除了我們的讀書報告,就是老師的講義和回家功課:書寫生命經驗,書寫關於原生家庭、手足排行、以及現有的人際關係。這種回家功課,很像是尋找聖杯,旅程中環繞著許多危險和考驗,可能會增強自我的力量、也可能會被毀滅。

因為,眼淚會好多好多!因為,我不想回頭看來途,我只想往前看,我只想忘記。

老師鼓勵我們,過去的經驗常常會影響現在,如果沒有釐清,這個舊經驗會一直影響下去,使人沒辦法發展新的經驗。說出來不一定就會不痛,但是不說,變成潛意識、r就永遠有陰霾,時時刻刻影響著人際關係。

如果希望和人擁有比較健康的關係,可以達到高度共鳴和合諧的狀態,不會以佔有或控制來凍結經驗,就要從中發展出信心,確信只要保持坦誠和憐惜,就能永遠擁有親密關係。

在《關係花園》裡,親密,意味著:

1.親近和了解。

2.把自己最深處的部分向他人、也向自己展現,沒有任何的偽裝或防衛的分享自己。這是有風險的,因為有時人未必能夠接受自己全部的內在本質,真實的自我可能有過受傷、卑鄙、嫉妒、恨意、邪惡慾望、貪念等等,連最愛我們的父母都未必能接納這些,何況是沒有血緣的旁人?

3.透過自我揭露所呈現的脆弱和了解狀態,不是經由人際關係中的角色和義務而達到的狀態。所謂人際關係中的角色和義務,指的是家庭透過期望和要求,教導小孩社會化;人從一出生就被期望成為舉止適當的公民,所以從早年就學會扮演角色、服從義務和物化的形象,忽略內在感受和個人願望,長大成人後,多半已深深壓抑自己的感受和意見,完全不認識自己真實的本質,當這樣的個體進入關係時,通常只會提供自己的角色和成就、以及能為彼此做的事,卻無法更深入認識自己和伴侶。

4.這種袒露和脆弱,是雙向的。坦露自我並不危險,危險的是企圖去"控制"對方的念頭和行動,而控制,就是要對方符合我們期待的樣子。關係不單指愛情也指涉友情、親情、以及一般相處。重要的不是關係的性質(結婚伴侶、親子、手足、合夥人、同性朋友、異性間的柏拉圖式情誼等等),只要兩人願意承諾對彼此誠實、好奇,就可以產生深入的親密關係。

作者認為:美好的親密關係,是把愛視為發展中的過程,將愛轉為動力,讓人敢於在自我及對方面前一層層揭露,藉由分享、接納彼此,在其中完成自身深度的整合與全然發展。

人生在世常需要扮演各種角色,角色雖然有其功用和必要,但久而久之,我們可能全然認同自己的角色,把不符合角色的本性壓抑到內心的黑暗角落,或是投射到別人身上,以至於無法看見他人的原貌,也看不見自己的全貌,無法完全發揮生命的活力與能量。《關係花園》教我們,從自己出發、與對方連結,讓能量交流,會帶出一個完全不同的、更大的整體圖像,當我們擁有關係,我們就創造了一個世界。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總是遊走於理想與現實、相聚與分離的兩端,關係中的兩人唯有全心付出、自我覺察,欣賞與尊重彼此的同異,雙方才能從中成長,關係也才能長久。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kini1962&aid=309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