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18 09:54:19瀏覽296|回應0|推薦0 | |
好久沒有看電影。 昨天連續看了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 Sunrise)、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 Sunset)兩部系列電影,由伊森霍克與茱莉蝶兒分飾男、女主角,導演是理察林雷特。 《愛在黎明破曉時》有個再簡單不過的劇情:來自美國和法國的這對年輕男女,在一列開往巴黎的歐陸火車上相遇。他們藉著閒談認識彼此,並一同在維也納下車、在幾無停歇的散逛裡漸生好感,度過了兩人僅有的一天一夜。因此就形式上而言,《愛在黎明破曉時》這整部電影,其實就只是男女主角兩人不斷在對話而已。 真的就是兩個人不停的說話。 林婉瑜的詩:終其一生,我不過是在期待一個了解。 而觀眾便在一旁無聲地羨慕著。他們的純然與投入,讓人難以相信那是在演戲。但之所以讓每一個觀眾這麼多年來都無法割捨《愛在黎明破曉時》在心底佔據的位置,更是因為每一次看完後、都得再捫心問問自己:你所期待的,是什麼樣的愛情? 或者應該問,關於愛情,你最想望的是哪個部分? 愛情的面目千層萬變。 再度在巴黎重逢,期間各自的生活變化,對照當年這一段相遇,那是怎麼來看待的因緣呢。九年後重逢,彼此都問對方,九年前那次關鍵性的約會何以未到?因為那一次的失約,產生了九年來的遺憾。 他們遺憾的是:原來他們那心靈相遇的、充滿智性的愛情,最後在人生中是不可能的。因此兩人後來各自發展情感生活,卻心中知道,再也碰不到那合適的人。男主角,為了讓尋尋覓覓的情感死心,跟一個分分合合、婚前愛情已死的女友,奉孩子之命成婚。曾經深刻銘心的愛情火花吹落後,各自在生活、在愛情的路途裡,發生什麼影響糾結什麼故事,兩人是否會再續前緣? 很諷刺的,這樣的劇情常常發生在現實的人生,當時空轉換後遇到你的舊情人時,你該如何抉擇呢? 瀟灑從容的無所謂面對,還是真實的承認自己內心的情感,亦或逃避是你最佳的選項? 很慘的是,處理不好,往往造成更大的傷害,假設男、女主角在當初約定的半年後相聚,是否會更好呢? 這種假設性的問題,也常常會出現在腦海之中,令人惆悵不已,當初如果怎樣怎樣就好了~~ 。 其實每一件事情的發生,都絕非是偶然,必定有其意義使然。包括為什麼你會生在這個世上,為什麼你會遇到某某人,都有一定的意義存在,只是大多數人都忘記了~~ 忘記為什麼會來當人,忘記和某某人之間的恩怨情仇~~只相信自己所謂認知的感覺,侷限在自我認知狹小的時空之中......然而去除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狀態之下,又會是怎樣呢? 導演意圖在電影中探討「改變回憶、或改變未來的記憶」的可能性。 九年後的見面,是企圖改變以後的記憶:他們之間的愛情並不是虛無幻滅的,失約,實在是生命中突發、無法抗拒的變故。這種對愛情重新燃起的信念,當然改變了他們以後的記憶。 但男主角已婚了,婚姻又已經是絕望一場,他只剩下對孩子的愛,該怎麼辦? 導演處理得輕輕淡淡,但現實上卻是一種難以抉擇。 可是我們都無法幫男主角作決定。導演用鏡頭鋪陳出來的街道、咖啡廳....是新增的回憶,跟九年前一樣美好,男主角說的:「我知道。」是淡淡的。 那麼,再下來呢?奇怪的是,我在幫男主角覺得痛。 聖經上有說,要更新愛的感覺的方法,就是回到源初,回想起初的愛。所有的婚姻都是會經歷千山萬水的,若在千山萬水中,沒有那「起初的愛」的回想,怎麼走的下去呢? 但是離婚,不是害到了原先的老婆和孩子,豈不是太自私了一點?男主角見過女主角了,再回到自己的婚姻中,他怎麼可能不想偷偷再跟她見面,或與妻子同床共枕,想著卻是另一個女人?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