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13 20:46:55瀏覽855|回應0|推薦24 | |
蘇迪勒被外媒稱為今年地表上最強的颱風,颱風距離台灣還相當的遠,但已經在東部掀起濤天巨浪。颱風位在台灣東方遠處的海上,催著巨浪拍打東部的海岸,所以東部海岸的浪很壯觀,但西部海岸的浪必然不如東部海岸般的令人驚心動魄,求個對折不知是否能實現?趁著颱風前到北海岸賭一賭運氣……
沿著淡金公路由淡水往金山方向行駛,過了淡水市鎮、再過了聖約幹科技大學之後,左彎往六塊厝漁港而來。由淡金公路往六塊厝漁港的道路很窄,路上若遇有會車必需禮讓,否則很容易陷入進退不得的下場,所幸這段路不長,很快的抵達六塊厝漁港。
六塊厝漁港是一座小漁港,港區附近沒有商家,唯一在漁港碼頭邊有一家屯山小枋,但屯山小枋非假日不營業,有二個家庭今天想光顧屯山小枋都吃了閉門羹。
六塊厝漁港是座小漁港,本來港區水域與海不相通,民國63年新北市政府(當時的台北縣政府)炸挖通海航道後才得以成港。
漁港裡停著幾艘小漁船,一幅悠閒的模樣,颱風的消息對他們來說好像天高皇帝遠般的事不關己,這種景像和平常來時沒二樣。
漁港邊一片金黃色的沙灘非常漂亮,沙灘外是一片淺灘,來到這裡不論是要玩玩水或玩玩沙都可。
沙灘很長,往前延伸到遠處,但不論漁港或沙灘遊客都不多,不會人擠人,可以玩得很自在。
淺灘處有二個人彎著腰在翻動石頭,不知道在撿拾些什麼,距離有點遠,即使大聲喊可能也聽不到,無從問起。
站在沙灘邊看漁港,港裡小船安穩的泊在水面上,看似一點颱風的影子也沒有。
漁港的碼頭兼防波堤外有幾道長長的石頭堆疊露出水面,這曾經是全台鯊魚魚獲量最大的石滬,但現在鯊魚不再來,石滬也沒人要,已經毀壞了大部份。
在六塊厝漁港實在是一點也沒有颱風的味道,風浪和平常沒什麼差異,不久留,離開六塊厝漁港回到淡金公路,繼續往金山方向走。
沿著淡金公路來到淺水灣,由停車場邊往海面上看去,雖然稱不上風平浪靜,不過海浪似乎也和平常差不了多少。
或許沙灘比較難以激起浪花,那麼換個角度看防波堤的末端處,也嗅不到颱風帶來巨浪的味道。
視線對著防波堤末端等了又等,但卻看不到浪花演出的激情戲。
走到停車場的另一頭,往下看去是一片平坦的金黃色沙灘,誘惑力令人難以敵擋。
但為了安全,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去冒險,沒有必要用生命安全去下賭注所以堅守原則,只觀浪而不下沙灘。
防波堤偶而會看到較大的白色浪花,而沙灘和平常的夏日浪花實在是看不出什麼不同。
淺水灣見不到浪,不如繼續往前去。
接著來到三芝唯一的漁港,後厝漁港。後厝漁港是三芝唯一的漁港,那麼六塊厝漁港又怎麼說呢?它雖然是位在三芝的邊緣但地域上屬於淡水。
後厝漁港距離淡金公路很近,可以說就位在淡金公路旁而已,但沒有特別明顯的標示,所以雖然近卻也很容易錯過。
後厝漁港的這塊標幟全部都是以貝殼做裝飾,最上方是個弧線角度,弧線的最高點再加上一道尖端,看起來有如廟宇的屋頂。每條魚都張大嘴巴像是在唱歌,可愛又有趣。
後厝漁港的碼頭很寬,碼頭堤防邊擺放了一長排的貨櫃屋,貨櫃屋前都有一幅可愛的圖畫,很有創意。
碼頭的吊車附近停了好幾艘小漁船,應是為了防患強颱,避免漁船在水面上遭到難以預料的災難,所以將漁船吊上了岸。
即然漁船已經吊上岸,颱風警報解除之前不可能出海,部份漁民趁著這個空檔維謢船隻,將船殼上的附生物細細的刮除,使得船殼恢復原來的容貌。
後厝漁港雖然名氣不大,但港區水域卻很大,比起六塊厝漁港可大多了。
漁港很大漁船卻很少,整個漁港水面上只看到三艘小漁船並排停泊在角落上。
看到碼頭上的景象才知道原來不是漁船少,而是漁家面對這個號稱今年地表上最強的颱風,早就做了萬全準備,漁船都不在水面上而是在陸地上。
整座漁港裡不見船隻也不見人影,形成有如一座空城般的奇特景象。
走到外側碼頭,往堤防外的海面看去,滾滾浪花一波接一波。
現在的時間和在六塊厝漁港或淺水灣距離都不久,但海面上的浪卻不太一樣,在後厝漁港外的浪似乎較密集也較大。
偶而一波浪來,拍打在漁港進出航道防坡堤末端的消波塊上,激起半天高的浪花,甚是壯觀。
不只是消波塊上的浪花高,漸漸的打在碼頭外側防波堤上的浪,也會越過防波堤而灑落在碼頭上,雖然很壯觀,但為了相機的安全只能很保守的拍。
拍打在後厝漁港防波提的浪雖然沒有東部海岸的浪那麼大,但也不會令人失望,在碼頭上觀浪一陣子後離開漁港,繼續追浪去。
接下來離開了三芝,來到石門的老梅石槽。
老梅石槽有金黃色的沙灘和綠色石槽,但時間和季節不對,金黃色的沙灘部份泡了水,石槽則暫時消失在水中。
在觀景台上往左手邊方向看去,較接近觀景台的地方還看得到部份的石槽露出水面。
不過這些石槽現在失去了綠色,呈現出石槽的原色,在滄茫的滾滾浪潮中好像變得很平凡,失去了綠色時期的吸睛能力。
較遠處的石槽則已經完全沒入海水中,看不到石槽,海浪直接打上沙灘,激不起澎湃的浪花。
在觀景台的正前方海灘上還看得到一排石槽露出水面,原色的石槽在海水沖刷下,看起來更顯露出堅硬的質感。
以前曾在石槽綠時看過海浪沖擊在石槽上,激起萬丈浪花的壯麗畫面,今天的海浪沖擊在石槽上形成的浪花也高,但是在觀景台上俯視加上距離遠,所看到的視覺效果打了很大的折扣。
海浪越過石槽之後繼續往前奔,奮力的奔上沙灘上,最後在沙灘上留下陣陣雪白的激情印記。
老梅石槽的海面上白又白,表示浪花很熱情,但不夠激情。
回到淡金公路,繼續往金山方向前行。
接著來到石門漁港,石門漁港就位在石門洞旁。
石門漁港裡水面上空盪盪一片,漁民們可能已經意識到蘇迪勒颱風的可怕,走過的三座漁港都幾乎成了靜空的狀態。
石門漁港裡的這幾艘漁船,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誘捕夜行性漁類的燈具太高不好施行吊上岸,所以留在港裡水面上,但說也奇怪,以前見過石門漁港的船很多,碼頭上並沒有見到吊上岸的船,那漁港的船不知都到哪裡去了。
漁港旁有步道可通往石門洞,沿著步道往石門洞去。
通往石門洞的步道就沿著海岸邊而建,和海水很接近。退潮時,步道下會出現淺灘,也可以玩玩水。
但現在淺灘漲滿了海水,再加上颱風前夕的浪裡看起來暗潮洶湧,危機四伏,不宜戲水。
漁港到石門洞間的距離很近,一下子就到了石門洞。
石門洞前是一塊金黃色的沙灘,但特別的是這不是一般沙子,石門洞的沙灘是貝殼沙。
站在沙灘上,轉身向著道路的方向,就是石門洞。
石門洞是石門區的顯著地標,也是最著名的代表景點。石門洞高約十公尺,是因地形隆起再加上長年海水浪濤沖鑿而形成的一座拱門狀天然海蝕岩洞。日治時期,日本人對它奇特的海蝕地形大為驚嘆,而寫下碑文歌頌,並將此地命名為石門庄,台灣光復後仍以「石門」為鄉里定名迄今。
在洞穴的上方,鑲著一塊白色的大理石,大理石上寫著「海天勝境」四個紅色字,至於這塊大理石是什麼時候鑲上去的呢?落款日期的字體有點小,遠看看不清楚,半猜測中看到的似乎是民國五十五年。
石門洞的岩石上,除了貫穿岩石的那個大洞之外,岩石上還有許多較小的洞,小洞裡光線幽暗,帶著幾分神秘感。
由石門洞往海方向看,一片沙灘後才是海水,夏日裡來到石門洞可以玩玩沙也可以玩玩水,是一處戲水的好地方。
在沙灘上看到海面上一道浪緩緩而來,這道浪很客氣,只是輕輕的拂過沙灘,在沙灘上留下一片白色水花而結束。
接著馬上又有一道浪快速的前來,速度快夾帶的能量就大,不客氣的衝向岸邊,在涼亭旁的堤岸上激起和涼亭一樣高的浪花,甚是壯觀。
不知道是石門洞的浪比較大,還是因為隨著時間過去而四處的浪都漸漸的在轉大,接著而來的浪好像在比賽,浪花一陣比一陣高,甚是精彩。
雖然今天在北海岸看到的浪,壯觀程度無法和東部海岸的浪相比擬,但總是沒有令人失望。在石門洞觀賞浪花的精彩表演之後,準備要離開石門洞。
至於涼亭後跨在海面岩石上的小拱橋呢?不冒險,今天不走上橋去,待他日有空再來吧。
由石門洞下穿過,離開沙灘而到淡金公路邊來,石門洞的這一側岩石上寫著「精忠照海」四個紅色字,題字人是黃杰,黃杰於民國51年至58年擔任台灣省主席。
石門洞岩石的兩側築了階梯,經由階梯登上岩石頂端去看看。
岩石的頂端是一處小平台,平台四周有護欄,也有座椅可以歇腳。
岩石的高度並不算高,但足以傲視海平面,看看海平面上因為颱風而浪一波接著一波。
走下岩石另一側的階梯,打算繼續往金山方向走,無奈老天下起雨來,只好就此打住而回家去。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