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婬欲即是道 雙修亦如是啦
2009/07/24 15:22:29瀏覽415|回應0|推薦1

道貌岸然(台壇小葉) @ Wed. 03/18, 2009 09:34 am云:
結果第四台某大師得意女弟子解經說菩薩若幹壞事通通都是示現的雖然殺害父母但那是演給眾生看的菩薩雖有殺父殺母之行為但心中無殺父母的念頭所以是菩薩慈悲的示現若照維摩詰居士所說天下壞人盡是菩薩此其一還有著袈裟者上酒家跳茶舞記者問此僧人只見那僧人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此其二信佛人自己要好好想一想身居聖位菩薩豈有示現殺盜淫妄非道之理若是則處處邪行歪理自圓其說當明聖位菩薩依止菩薩戒而為眾生之表率若維摩詰居士在世當賞他三十棒


可見小葉道貌岸然還不懂維摩詰居士之本意哩


大智度論 (卷6)
http://www.buddhist-canon.com/SUTRA/DCX/CBoRuo/T250107a.htm
【經】如實巧度

【論】有外道法。雖度眾生不如實度。何以故。種種邪見結使殘故二乘雖有所度。不如所應度。何以故。無一切智方便心薄故。唯有菩薩能如實巧度。譬如渡師一人以浮囊草筏渡之。一人以方舟而渡。二渡之中相降懸殊。菩薩巧渡眾生亦如是。復次譬如治病苦藥針炙痛而得差。如有妙藥名蘇陀扇陀。病人眼見眾病皆愈。除病雖同優劣法異。聲聞菩薩教化度人亦復如是。苦行頭陀初中後夜勤心坐禪。觀苦而得道聲聞教也。觀諸法相無縛無解心得清淨菩薩教也。如文殊師利本緣。文殊師利白佛。大德。昔我先世過無量阿僧祇劫。爾時有佛名師子音王。佛及眾生壽十萬億那由他歲。佛以三乘而度眾生。國名千光明。其國中諸樹皆七寶成。樹出無量清淨法音空無相無作不生不滅無所有之音。眾生聞之心解得道。時師子音王佛。初會說法九十九億人得阿羅漢道。菩薩眾亦復如是。是諸菩薩一切皆得無生法忍。入種種法門。見無量諸佛。恭敬供養能度無量無數眾生。得無量陀羅尼門。能得無量種種三昧。初發心新入道門菩薩不可稱數。是佛土無量莊嚴說不可盡。時佛教化已訖。入無餘涅槃。法住六萬歲。諸樹法音亦不復出。爾時有二菩薩比丘。一名喜根二名勝意。是喜根法師。容儀質直不捨世法。亦不分別善惡。喜根弟子聰明樂法好聞深義。其師不讚少欲知足。不讚戒行頭陀。但說諸法實相清淨。語諸弟子一切諸法婬欲相瞋恚相愚癡相。此諸法相即是諸法實相無所罣礙。以是方便教諸弟子入一相智。時諸弟子於諸人中無瞋無悔心不悔故得生忍。得生忍故則得法忍。於實法中不動如山。勝意法師持戒清淨。行十二頭陀。得四禪四無色定。勝意諸弟子鈍根。多求分別是淨是不淨。心即動轉。勝意異時入聚落中。至喜根弟子家於坐處坐。讚說持戒少欲知足行頭陀行閑處禪寂。訾毀喜根言。是人說法教人入邪見中。是說婬欲瞋恚愚癡無所罣礙相。是雜行人非純清淨。是弟子利根得法忍。問勝意言。大德。是婬欲法名何等相。答言。婬欲是煩惱相。問言。是婬欲煩惱在內耶在外耶。答言。是婬欲煩惱不在內不在外。若在內不應待外因緣生。若在外於我無事不應惱我。居士言。若婬欲非內非外非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來。遍求實相不可得。是法即不生不滅。若無生滅相。空無所有。云何能作惱。勝意聞是語已。其心不悅不能加答。從座而起說如是言。喜根多誑眾人著邪道中。是勝意菩薩未學音聲陀羅尼。聞佛所說便歡喜。聞外道語便瞋恚。聞三不善則不歡悅。聞三善則大歡喜。聞說生死則憂聞涅槃則喜。從居士家至林樹間入精舍中。語諸比丘。當知。喜根菩薩是人虛誑多令人入惡邪中。何以故。其言婬恚癡相。及一切諸法皆無礙相。是時喜根作是念。此人大瞋為惡業所覆當墮大罪。我今當為說甚深法。雖今無所得。為作後世佛道因緣。是時喜根集僧。一心說偈


  婬欲即是道   恚癡亦如是
  如此三事中   無量諸佛道
  若有人分別   婬怒癡及道
  是人去佛遠   譬如天與地
  道及婬怒癡   是一法平等
  若人聞怖畏   去佛道甚遠
  婬法不生滅   不能令心惱
  若人計吾我   婬將入惡道
  見有無法異   是不離有無
  若知有無等   超勝成佛道

說如是等七十餘偈。時三萬諸天子得無生法忍。萬八千聲聞人。不著一切法故。皆得解脫。是時勝意菩薩。身即陷入地獄受無量千萬億歲苦。出生人中七十四萬世常被誹謗。無量劫中不聞佛名。是罪漸薄得聞佛法。出家為道而復捨戒。如是六萬三千世常捨戒。無量世中作沙門。雖不捨戒諸根闇鈍。是喜根菩薩於今東方。過十萬億佛土作佛。其土號寶嚴。佛號光踰日明王。文殊師利言。爾時勝意比丘我身是也。我觀爾時受是無量苦。文殊師利復白佛。若有人求三乘道。不欲受諸苦者。不應破諸法相而懷瞋恚。佛問文殊師利。汝聞諸偈得何等利。答曰。我聞此偈得畢眾苦。世世得利根智慧。能解深法巧說深義。於諸菩薩中最為第一。如是等名巧說諸法相。是名如實巧度

大智度論卷第六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gainstue&aid=316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