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輕鬆學會拉琴
2010/07/11 20:57:28瀏覽758|回應0|推薦8

學琴已近一年光陰,如今還是無法深切體會到如何放鬆拉琴

 

每回上課時,老師總是會提醒著大家,放鬆心情,放鬆身體,然而拉著拉著...數十分鐘下來結果總還是上肩手臂痠痛、手指僵硬外,也能汗流浹背滿身,有時我都想著,懶得運動時就練琴吧!既可以增益琴技,還能減肥,可說是一舉數得呢!

~~~~~~~~~~~~~~~~~~~~~~~~~~~~~~~~~~

怎樣拉好大提琴 

轉載文章

作者/宗柏
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教授、北京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學會大提琴學會理事、匈牙利李斯特獎章獲得者。


   在我40餘年的教學過程中深感到要拉好琴,首先是演奏方法要好,也就是說要放鬆自如地拉琴,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但是卻必須做到。

   你可以注意觀察和傾聽,凡是琴拉得好的人,不論他是大師還是學生,他的演奏方法必須是放鬆自如,掌握了好的方法之後,高超的技術就是接著來的課題。

   大提琴的技術包括左、右手兩個方面,我喜歡問學生左手難還是右手難。不能回答說兩只手都難,要強調的是右手比左手更難。右手指的是握弓和運弓,弓子觸弦才能發出聲音,想發出一種什麼樣的聲音,這是憑自己的感覺,可以說每個人的發音都是不一樣的。老師只能告訴你應該怎樣握弓,每個手指的作用,放在什麼位置,弓子,靠近琴馬,手臂和手腕要怎樣協調配合,拉長弓時要發出寬廣、歌唱、自如的感覺,拉短分弓時,要控制手腕,是一種連綿不斷、似斷非斷的感覺。
你若再進一步追問是一種什麼感覺,這就不好回答了,因為它不是酸、甜、苦、辣是能形容的,所以我一直認為右手是比較難教的,而右手是拉好琴的關鍵。


 


   談到左手,它包括音準、揉弦、雙音、換把和大跳的音程,也是很難的技術,但只要刻苦,勤奮,是可以練出來的。在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高超的技術後,最後就是音樂表現和風格的問題。

   演奏巴赫組曲和貝多芬的奏鳴曲,表現手法是不同的;柴可夫斯基的羅可可變奏曲和德布西奏鳴曲又是兩種不同的風格。當然,這些問題會通過年齡的增長,接觸面越來越廣,理解力的增加而逐步提高的。我最喜歡的樂曲是德佛札克的協奏曲和貝多芬的第二、第三奏鳴曲。


科學練琴事半功倍
   要使自已成為一個高水平的優秀樂手,在學習拉琴的同時也要學會如何去練琴,做到事半功倍。因為每個星期老師給你上課只一、二次甚至還有二週一、二次和一月一次的,而練琴則是每天一、二次,所以如果練琴的方法、習慣好,能掌握住要領,效率就高,進步就快。

讓我們先來看看前輩們的千古名言:
  誰能像我一樣勤奮,也就會有我一樣的成就。(巴赫)
  浮生有限,藝海無涯,學習也無涯。(劉海粟)
  天才就是勤奮。(托斯卡尼尼)
  中國古人雲: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熟能生巧,巧能生華,能行雲流水,出神入化。
  要立志!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要追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後知不足。
  要勤儉!勤能實拙,儉以養廉。
以上都是側重於學習精神方面的警句。學習大提琴這一門樂器的道路是漫長的,它不只是有鮮花掌聲,還有攀不盡的一個又一個高峰,流不盡的汗水,有時甚至是淚水。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能苛求什麼好條件。越是艱苦越能鼓人心志。那麼在具體的練琴方法有些什麼需要介紹的,我們在各種演奏家的傳記中讀到。
    一天不能少於八個小時,缺一分鐘都是不能成才的。
    我想每天練兩小時就足矣。
    要不斷地練音階,由慢到快,每天從一弓一音開始,從不懈怠。
    我只是拉一些困難片斷,活動一下雙手就上台了。
以上種種都是出自演奏家之口,每人都強調了自己的一個側面,都有道理,都可借鑑。下面我想推出近幾年來我親自見到聽到的一些演奏家對如何練琴的精闢見解。

   1966年第三屆柴科夫斯基比賽金牌得主,前蘇聯的女大提琴家格羅吉拍戈齊昂,1999年9月22日來中央音樂學院授課時強調:練琴時視覺、聽覺要先有要求,在想像中眼前出現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什麼色彩,耳朵想聽到一種什麼聲音,怎樣的音響,你做到了嗎?練音階應該揉弦,這樣在練音階的同時也練了揉弦,要非常連貫。在低音時手搖擺的動作幅度大些,高音時手動作的頻率快些。

   1998年第十一屆柴科夫斯基比賽銀牌得主,我國青年大提琴家秦立巍於1999年9月2日來我院進行學術交流時談:
練琴不在於時間的多少,時間少同樣也可以練好琴,關鍵是目的性要明確,練什麼怎麼練。

   我喜歡練習音階、琶音,這是基本功。我也喜歡拉練習曲,Piatti、Popper等,這是技術功底。中學生階段,自已還幼稚,主要是把基礎打好,對音樂理解不多、不深,在同我母親合伴奏時,她經常要求我要這樣那樣去表現。現在不同了,經常是我要求媽媽的伴奏這裡或那裡多給我一點支撐。

   我國青年演奏家王健。是DG唱片公司一百年來簽約的第一位中國演奏家,被小澤征爾稱為世界級的演奏家,在1999年10月來京演出的一次交談中說:
音樂是線條,特別搞弦樂的人要對此很敏感,一串音下來總是有線條在裡面,有起有伏,你首先要具備被打動的能力,才能夠去打動別人。衡量演奏的唯一標準,就是能不能先打動自己,慢慢找到最佳的感覺。

   德國羅斯託克音樂院著名教授彪羅1999年5月10日~22日來我院講學期間,反復強調了演奏巴赫第五組曲時的要點:巴赫的音樂對音色的要求是非常講究和十分重要的,弓子要放在指板和碼子中間的哪個部位,弓子本身是放平還是用某一個側面來拉,使之發出不同的音色和音量,這是需要嚴格區別和仔細琢磨的。演奏巴赫音樂不許有滑音,不可用跳弓,每一句每一段都要認真思考,耳朵裡要先有音樂,再用雙手表現出來。

   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麥斯基1999年11月1日在我院的大師課上反復強調了在練琴中,一些極為重要的、宏觀上的,也可以說是他集40多年來演奏經驗的精華:一定要自讀樂譜,仔細再仔細,這是最好的學習,這也是練琴,要在字裡行間去尋找音樂的真諦。貝多芬的樂譜標有的記號和術語最多,一個也不要遺漏;巴赫在譜面上什麼也不寫,但音樂卻都在他的樂譜中;奏鳴曲應該看譜演奏,這樣可以做得更好。反復不等於重復,因為每一次演奏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他自己經常幻想音樂,用心去體會音樂。想一想,再往深層次去想:要想得寬一點、遠一點,要通過自己的演奏去打開人們的想像力,讓聽眾喜歡,向他們傳達最新的信息。

   筆者認為:到底應該怎樣練琴才是效率最高的,這是每個人自己會從每天的練習實踐中不難悟出的,例如練習音階時可以揉弦和絕對不能揉弦,不然會影響練音準,我想是因人而宜,百花齊放。不然眾說紛紜,無所適從,拿不定主意,這也是要防止的。關鍵是要從實踐中去不斷改進,探索出新的方法、新的思路,我把練音階比喻為摸一根線,一根光滑和沒有一點小結的線,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手指在指板上觸弦是滑溜和十分通順的;練琶音我則比作為畫圓圈,一個沒有稜角的非常圓的圓圈,這不是畫三角,也不是八角,要圓圓滿滿,從裡畫到外,從外畫到裡。

   有一次在上課結束前,一位家長對我說:「“老師,你多給孩子布置一點作業,上次留的功課他只用十五鐘就練完了“」。我立即意識到這是對練琴的誤解,我說:「“練琴不是做數學作業,十道題做完了就是完成了作業,練琴是個無限循環,反復磨鍊,循序漸進,不斷推敲的漫長過程!”」

我拉琴50年整了,至今每天開始練琴時還是空弦、長弓和我喜歡拉的音階。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eiou163&aid=421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