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15 21:59:00瀏覽643|回應0|推薦1 | |
繼「意亂情迷」(Spellbound,1945)後20年,Gregory Peck再演失憶症患者,合演有Diane Baker、Walter Matthau、George Kennedy,導演Edward Dmytryk,編劇Peter Stone,配樂Quincy Jones。 紐約摩天大樓停電,慈善家Charles Calvin(Walter Abel)自27樓墜落身亡,David Stillwell(Gregory Peck)摸黑走出辦公室,幾不認識任何人,但每個人皆多少見過他幾面。 回到住處,陌生男子拿槍逼David去見一位「少校」(the Major),一場格鬥脫險後,David打開隨手提的公事包,沒有任何文件,冰箱也是空的,表示他很久沒住在這,於是他發現記憶停留在兩年前紐約生活,這兩年去過哪裡,遇到甚麼人,一片空白。 為找回失去記憶,David求助心理醫生Dr. Broden,但怎可能兩年內不覺失憶,現才來問診,氣得醫生趕他出去。再找私家偵探Ted Caselle(Walter Matthau),看有否線索可循,卻害Ted遭致殺身之禍,此時自稱Shela(Diane Baker)神秘女子,似敵非友,感覺與David有過曖昧,又不講清楚。 隨著不斷躲過陌生人追殺,David逐漸回復記憶,之前在紐約工作生活,兩年前受雇Charles Calvin,到加州從事化學研究,發現核輻射中和配方,在Charles墜樓當天,得知老闆跟「少校」合作,企圖用此配方發核武財,David勸阻不成,當場點燃書面配方,老闆為搶下David手中紙面,意外墜樓,David目睹慘劇,頓時失憶。 全片多在紐約曼哈頓(Manhattan)取景,1960年代紐約實景,即使黑白攝影,還是興起尋幽訪勝之感,Quincy Jones(1933-)配樂,仍保有古典交響樂風格,尚未利用過多電子合成。 導演Edward Dmytryk(1908-1999),拍出不同於Alfred Hitchcock(1899-1980)懸疑風格,節奏還算緊湊,焦點自始至終集中在男主角Gregory Peck如何解開自身謎團,不似他前作「凱恩艦叛變記」(The Caine Mutiny,1954))給予不重要角色過多篇幅。 男主角失憶原因,有點像「意亂情迷」(Spellbound,1945),無意中打開落地玻璃窗,無意中導致老闆墜樓身亡,驚嚇及自責,瞬間抹去記憶,處處驚險疑惑中,沒有溫柔多情女醫生幫他,全靠自己逐步解開真相,劇本出自名家Peter Stone(1930-2003)手筆,之前「謎中謎」(Charade,1963)頗受好評,「呆鵝爸爸」(Father Goose,1964)得奧斯卡獎最佳原著劇本,後來「諜海密碼戰」(Arabesque,1966),再請Gregory Peck擔綱男主角。 Gregory Peck身處紐約街頭,不時手插口袋,(他較無此習慣,本片應是最隨興一部),看來謙和穩重,不失瀟灑,還滿喜歡他劇中陷入謎團,又兼具探員身分,領觀眾抽絲剝繭,劇情某種程度堆疊相當複雜,但以Peck為中心,不致讓人不耐,加上Walter Matthau演私家偵探個體戶,從他口中唸白,就是很有趣,雖不比「謎中謎」(Charade,1963)演到壓軸。 不過,女主角Diane Baker(1938-)讓人搞不清到底站在哪一邊,也因此降低魅力,不懂男主角為何被她吸引,結局兩人相擁,看來莫名所以,比「意亂情迷」(Spellbound,1945)Ingrid Bergman 差遠了。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