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06 23:36:01瀏覽2162|回應0|推薦3 | |
無論如何,這是所有Cary Grant電影我最喜歡的一部,因為女主角是Audrey Hepburn。 Cary Grant(1904-1986)曾擔心與Audrey Hepburn(1929-1993)年齡相差25歲,銀幕配對有老牛吃嫩草之虞,因此拒絕「龍鳳配」(Sabrina,1954)、「黃昏之戀」(Love in the Afternoon,1957),錯失早早與Audrey Hepburn搭檔機緣,事實證明他根本多慮,從本片看來兩人不但各擅勝場,而且相得益彰,分獲金球獎音樂喜劇類最佳男女主角提名,身為他倆影迷,遺憾兩位最優雅經典明星沒有更多合作,也就更珍愛這部作品,何況本片真是百看不厭。 Regina Lampert(Audrey Hepburn)本打算回巴黎結束無感婚姻,豈料一進家門發現人去樓空,同時從警方得知丈夫Charles Lampert被殺身亡。葬禮過程陸續出現三位陌生人(Ned Glass、James Coburn、George Kennedy),不約而同只想確認躺在棺材中Charles是否裝死。 自稱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探員Hamilton Bartholomew(Walter Matthau)要Regina找出Charles生前拍賣所得25萬美元,並謂1944年她丈夫Charles和4位軍情人員暗藏價值25萬美元黃金公款,等大戰結束後分贓,但Charles私吞所有款項走避瑞士,葬禮出現三人就是同夥,另外一人Carson Dyle早於戰時被德軍射死。 Regina對丈夫生平一無所知,莫名其妙被眾人追討贓款,好在認識和顏悅色Peter Joshua(Cary Grant)願幫她分憂解悶,但隨著周圍人一一被殺,這身分不明的Peter Joshua兩天內換了三個名字,令Regina不知該相信誰。 本片情節不斷翻轉,謎團一個接一個,從頭至尾引人入勝,故事背景設在花都巴黎,漂亮風情浪漫人文,小小嘲弄,無傷雅致,配上Henry Mancini奧斯卡獎級配樂,幽默有趣兼具質感,多處細節源自「北西北」(North by Northwest,1959),但又變出新花樣,會心卻不抄襲,導演Stanley Donen非常用心拍攝一部懸疑愛情動作喜劇,成績令人讚許。 Cary Grant之所以接演本片,最重要就是劇本寫Audrey Hepburn主動示好,片中他髮色灰白,並不刻意掩飾實際年齡,但無損絲毫魅力為之傾倒,特別是他身手向來俐落,跳窗臺、躍上電車、踢腿打鬥,還有地鐵關門之際衝進車廂,都是親力親為,動作漂亮,單排釦風衣更穿出瀟灑。 Audrey Hepburn從「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1953)一舉成名,到暫別影壇壓卷作「盲女驚魂記」(Wait Until Dark,1967),角色類型無一重疊,但部部表演透著生動靈氣,以及莫名其妙幽默感,而本片女主角深陷謎團,凡事相信的好像都是錯的,更讓她骨子裡神經質適時發揮,聲音表情照例加分,尤其本片應是她說法文最多的一部。 至於Givenchy為Audrey Hepburn設計的服裝更不用說了,從開場滑雪裝配墨鏡,隨劇情發展,白、黑、紅、黃、深藍同色套裝、毛呢連身裙、及膝大衣,搭配不同款色帽子、腰帶、手套、提包,從裡到外皆是經典,而且大衣不見得配馬靴,僅在開場滑雪連身褲裝,足蹬咖啡色麂皮中筒靴。 1998年本片導演Stanley Donen獲頒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邊唱「Cheek to Cheek」邊跳踢踏舞:「Heaven, Im in heaven,..」,致詞說到成為好導演秘訣就是,劇本找寫手,配樂找名家,演員(cast)就找Cary Grant、Audrey Hepburn、Fred Astaire、Gene Kelly、Sophia Loren、Richard Burton、Rex Harrison、Gregory Peck、Elizabeth Taylor、Burt Reynolds、Gene Hackman、Frank Sinatra之類。 而本片劇本出色,配樂動聽,巴黎風情迷人,Cary Grant、Audrey Hepburn魅力契合,加上戲感十足Walter Matthau,幕前幕後一流水準,讓導演Stanley Donen事半功倍,證明上述秘訣不假。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