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取自:澳洲國家廣播公司)
澳洲每三年一次的全國大選,即將在今年底舉行,執政的工黨接二連三的出擊,基礎教育改革、健保改革、老人照護系統的改革、勞工工時及環境改革、強化金融運作的改革、碳交易的推動、人口計劃的推動、稅制改革、、、,看得令人目不暇給。其中,近日以來最白熱化的,要算是稅制改革中,執政黨提出的眾多改革方案其中的一項。那就是根據財政部秘書長Ken Henry博士做成的稅制評估(簡稱為Henry Tax Review)所推出的改革方案。稅制改革,不新奇,在澳洲,幾乎每年報稅時,幫我報稅的會計師都會跟我簡略的說一下當年的一些稅務變動。但是這次執政黨推出的是,未來將針對在澳洲採礦的資源產業,課徵40%的超級利潤稅(40% super tax)。即當礦業公司的投資報酬率(ROI, rate of return)大於該會計年度的政府公債(government bond)所支付的利息時(現在約6%),該公司必須繳40%的營利所得稅。理由是:澳洲大陸所富藏的高品質礦產資源,是屬於全體國民所有;開採資源所獲得的利潤,必須由全體國民共享。
依照澳洲憲法,澳洲的地下資源的確是全民所有,透過政府發的開採執照給私人企業去開發,政府收取執照費。近十年來,拜中國崛起之賜,國際資源市場價格攀升,使得在澳洲領有採礦執照的國際採礦公司大發市利。執政的工黨有鑑於此,遂提出此超級利潤稅的構想,所收的稅主要將用來投注於國民養老金上,並且可以降低整體的企業營利所得稅。
此方案一出,立即引起各大礦業公司、礦工及礦業工會及其他資方的反彈,並在電視大作廣告,以「恐懼」篇宣傳此超級利潤稅將會阻礙國際公司投資澳洲、會削減就業機會、會造成澳洲經濟衰退、、、等等。執政黨也不干示弱,也以頗具爭議的政府廣告預算,用人民的納稅錢,作反駁產業宣傳的廣告。根據財務部長的解釋是產業所作的對政府改革方案的不實宣傳廣告,已造成國際投資人對澳洲股市的信心搖動,並反映在這幾週的股價上。為確保「國家利益」,政府有必要做廣告澄清。
在許多國家,大選年談加收國家主要產業40%的超級利潤稅,與資本家對立,根本是「政治自殺」的行為。然而,在澳洲這個個基本上是崇尚社會福利、貧富差距不大、階級意識不強的社會,以「全民擁有的資源,利益應由全民共享」的公平分配所得的概念談加稅,其實是有其歷史及文化背景的。也因此,執政的工黨敢於提出。兩黨的公共政策絕對是有民意調查過的。不過,「民意如流水」,此案最後,到底會不會是工黨此次大選的「政治自殺」,還有得瞧呢!
********************
正當「40% 超級利潤稅」的議題在國會及媒體上,你來我往,一一過招之時,澳洲國家廣播公司的一個專門做歷史回顧的節目Rear Vision(後鑑之明?),適時的製作了兩個專集:第一個專集是回顧挪威這個北歐國家,是如何將其富有的水力、石油及各種礦藏,收歸國有,而為國家現在的人民及未來的子孫賺取了巨額財富;第二個專集是回顧澳洲的採礦歷史,看看澳洲是如何從十九世紀的淘金熱,發展到今日的政府授權由私人企業開發的採礦產業結構。
澳洲人習慣於政策議題辯論時,向外看其他國家的成功、失敗的例子,也不吝於到成功的國家去取經。挪威的礦產收歸國有的例子,播出後,引起許多聽眾的共鳴,因為挪威的例子證明礦業收歸國有,不但沒有減少外國礦業公司到挪威去投資,而且還因為挪威政府有效的管理投資,將國有礦業公司賺來的錢,不僅將初期的巨額投資所舉的外債,全數還清,現在賺的錢,不僅補助各項社會福利政策,還有大量存款投資國外基金。挪威立法明確規定這些由國有礦業賺的錢,政府每年不可花超過總額的4%,且海外投資也有清楚的投資方向。
如此負責任、有遠見的挪威政府,在談到其資源產業政策時,最常聽到的語彙就是「開採挪威的豐富天然資源,要確保下一代的挪威人仍然能有充足的資源能開採」、「為下一代存財富,但是所存的財富必須由下一代決定如何使用」。這種「不竭澤而漁」及「給子孫充份的自主權」的觀念及做法,就難怪挪威能自十五世紀起,被丹麥統治四百年之後,變成鄰國瑞典的附傭,於1905年獨立立國之時,仍是以林業及漁業為主要產業。而今日,挪威的國民所得,早已超過丹麥、瑞典,成為高度發展的社會福利國家。挪威有高稅率,以社會福利導向的公共政策,使挪威人享有免費的醫療、教育、退休照顧及優渥的勞工環境、待遇。這些福利同時也適用於到挪威工作的短期居住的外籍人士。這個面積比台灣大十倍、比澳洲小二十倍,人口與大雪梨區相當(不到五百萬人)、約是台灣人口四分之一強的國家,她的海外資產在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後,估計有五十兆美元($US500-billion),遠超過挪威2009年的GDP總額,相當於每位挪威人平均有一億美元的海外資產!(註:我用手指加腳趾算了好幾遍,希望沒算錯!)
挪威的例子,對照出許多國家的政府的短線操作,只求保住執政權;同時也證明一個永續經營的社會民主國家,並不一定是極左的烏托邦,公義、前瞻的公共政策,並不須要犧牲這一代人或下一代人的生活品質,一樣能打造一個均富的社會。
********************
澳洲自1850年代,近二百年的私人、民間企業的採礦歷史,也曾經於1970年代初期,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剛開始時,曾經由當時執政的工黨提出新的採礦權的投資,國家必須持有51%以上的股份,以掌控澳洲富藏的礦產資源。那時,挪威還尚未將其資源產業收歸國有(即尚未立法規定國家必需持有50~75%的股份),也尚未大舉向國際舉債投資於礦產資源的開採;那時澳洲工黨 Whitlam 政府的構想,其實是早於挪威政府的。可是,當時的澳洲社會缺乏共識,構想提出後,所遭遇到的反對意見,其實與今日反對課徵超級資源利潤稅的說法類似;再加上當時正處於國際石油危機,能源短缺,許多國際資金都往中東產油國家集中,那時澳洲要向國際舉債投資國有礦產資源,所必須付的成本及風險太大,遂使這個「資源產業收歸國有」的構想,胎死腹中!
如果當時的澳洲政府,咬緊牙關,堅持實踐「資源產業收歸國有」的構想,也許今日澳洲的社會福利制度會更完善。
********************
參考資料:
Making money from mining: Norway(全文) (2010.05.26 ABC Radio National, Rear Vision mp3 下載)
The History of Australia's mining industry (全文) (2010.06.02 ABC Radio National, Rear Vision mp3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