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佛教蓬勃發展中
2009/07/12 02:41:19瀏覽658|回應0|推薦1

佛教蓬勃發展
Robert J. Saiget, AFP, July 7, 2009 

__法新社中國五台山報導  2009年7月7日

經過幾十年無神論政策後,中國放寬宗教政策,佛教寺廟香火旺盛, 信徒絡繹不絕,僧侶四方雲遊宏,虔誠信仰填補人們空虛心靈,佛教在中國已巨大的復甦。

距北京西南 300公里,中國四大聖山之一的五台山和所屬寺院,可代表佛教在中國快速復興中的情況。

雲遊僧「釋施」告訴法新社記者說:「我來此學習,因為在五台山有禪宗、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不同處所不同教派的佛學院聚集在這裏, 這裏是佛教聖地。僧尼從全國各地來此學習佛法精髓」

身穿灰袈裟,光頭的「釋海」比丘,誓言一生四處朝聖參拜寺廟修學。除曾在西藏拉薩研究藏傳佛教,他已參訪過廣東宏法寺,河南白馬寺。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宗教活動曾廣泛被禁止,佛教出家僧尼被殘害,大多數寺廟遭無情破壞。

改革開放30年後今天,已准許宗教自由發展,儘管尚有嚴格的限制。但現在對佛教有興趣的人已明顯地增多,


6月下旬,五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此舉將吸引更多的遊客到這聖地參訪,寺裏現保存有一些中國最古老的佛教文稿。

目前五台山中53家寺廟有僧尼住守,而另150多個廢墟寺院尚散佈在山坡上或偏遠孤立的山頂上。

最早的寺廟可追溯到西元一世紀初時,佛教剛從印度來到中國時。

五台山佛教協會發言人易波先生感慨說。「二十年前,我們開始整修被文革時期所破壞的寺院,當時僧侶總數只有百來位,從那時起有越來越多的人來此出家。人數從1000人,然後2000 人,然後3000人。三年前,我們就達到5000人。」

他說:「當時政府開始介入,並限制僧侶人數」

長期關注五台山申遺的五台山佛教協會副秘書長韓降根說,五台山由五座台頂組成,珠聯璧合地將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為一體,典範地將對佛的崇信,凝結在對自然山體的崇拜之中,完美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成為持續1600餘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一種獨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組合型文化景觀。 

  五爺廟被公認為是五台山“香火”最為興旺的寺廟。這座只有二十餘名僧眾的喇嘛廟,每天接待的遊客人數超過3000人次。7歲出家,如今年愈八旬的常青住持說,五台山寺廟建築群從創建開始,就作為宗教活動的場所,包括作為宗教人士的佛事活動空間與生活空間。目前,除少部分寺廟為了更加嚴格地保護建築,禁止宗教活動而僅作為博物館外,大部分寺廟仍延續原有功能,作為宗教活動的場所。

五台山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每年也吸引了大量遊客。資料顯示,2004-2007年,五台山年遊客規模分別為194.77萬人次、247.28萬人次、335.81萬人次和330.16萬人次,日遊客量最高值達11.3萬人次,在旺季高峰日的日遊客量已遠遠超過了遊客環境容量。 

光2008年就帶來一十四億人民幣旅遊收入

中國最大的比丘尼道場,五台山上的普壽寺佛學院比丘尼苗儀(Miao Yi)說“政府支持我們的主要政策,但我們的發展資金主要是靠佛教信徒的捐贈。

她說「現有600多名女尼正在佛學院就讀,資金全由香港和台灣佛教信徒慷慨資助。」

普壽寺坐落於佛教聖地五台山台懷鎮北端,是一座學修養重的尼眾寺廟,設有預科班、普通班、中級班、高級班、研究班和國際班,課程有佛教經、律、論,以戒為主,並設有政策法規、古代漢語、書法、英語和電腦等輔助課。一九九二年以來,共培養了來自全國各地、香港、台灣地區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比丘尼二千人.

儘管如此,中共政府仍然對宗教和僧侶深有戒心,在這裡不能討論藏傳佛教與達賴喇嘛的事。

( 不分類不分類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cewang3005&aid=3125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