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08 09:42:43瀏覽418|回應0|推薦5 | |
但他與大多數博士生不同,金巴並未有大學學位,而他卻被接納為博士生,這是因他曾在八週內完成且通過一項特殊論文的考核,而這工作一般學生要花上十個月。 金巴先生, 40歲,他來自典型的澳大利亞白人家庭,過去生活總是圍繞著足球,他在Ivanhoe文法學校畢業 他進入佛教是在25歲時,因閱讀了朋友的佛教書藉,書中把佛教描述為一種哲學,而不是宗教 當了幾年和尚後,他希望回饋社會,然後十分天真地” 以電子郵件郵寄大學哲學部門,探問他是否可以進入做哲學研究。 經過幾次被回絕,最後塔斯馬尼亞Tasmania大學哲學系對他深感興趣 大學告訴這位熱心的和尚,要他寫一篇特殊的論文來証明他的勇氣~經過二個月,12000字的論文呈上後,他獲准就讀博士班,而開展了遠程學習教育 金巴先生說,佛教有長期傳統的哲學,以及嚴謹的學術: “佛陀教導,你不應只信仰你被教導的,要證明這是不是真理,是你自已義不容辭的責任,。 他的博士論文將被檢驗是否獲得啟迪- ,如果是這樣,那論文將會是如何?。“我認為論文會是'融合的理念,汲取了生物學,哲學,和神經科學,建立起心智的工作並探究心智為何會不正常。 ” 他的論文也將論及如 何對付西方哲學上所謂的“堅難問題”:如果意識是大腦特性,那我們怎麼會對它有一個主觀的經驗呢? 金巴先生曾擔任IT(訊息業)的顧問,並表示佛教對澳大利亞的僧尼而言,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而非一種職業,僧人必須作工以養活自已 他說『我的鄰居是一個養豬的農民,如果我去向他乞食,我不認為我需要走的太遠 ”』 金巴希望完成他的博士學位後,能在墨爾本大學開設佛教研究課程,並和達賴喇嘛在印度的藏學研究中心作課程交流。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