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1/03 06:32:34瀏覽5725|回應0|推薦9 | |
沈博士出生於中國,是上海的一位成功的商人,1952年移民到美國,並成立了一家船運公司。 1980年,他捐贈了125英畝土地,給美國佛教會以建立莊嚴寺,佛殿立有一37英尺高的毘盧遮那大佛像。 在儀式上,家人和朋友回憶起沈 博士從年輕時起,就是一位“能以佛教智慧和慈悲精神,開導眾生的的人。 ” 普特南縣執行長羅博特邦迪先生回憶沈 博士的願望~“實現世界和平,減輕人類的痛苦。 他畢生的事業是要將佛教融入西方世界,增進所有宗教間的友誼和相互間的了解“ 前美國佛教會會長莊嚴寺住持明光法師,回憶沈博士是一位仁慈並有超凡智慧與慈悲的長者!他平等待人並歡迎所有來寺參訪者~如達賴啦嘛與一般人,皆能同等心接待。
美國紐約上州的普特南郡肯特鎮,有塊方圓468英畝的林地。林地中央,湖光水色之旁,有座肅穆甯靜的建築,那就是美國東部地區最大的佛寺,建造費用逾1.27億美元,設計者是著名的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 這座寺院,出于美籍華裔人士沈家禎居士對美國佛教的奉獻。它的落成,使佛教在美國有了重要的傳播中心。沈家禎曾說:“我曾是航運事業家,但我始終領悟到,如果能在美國人中間傳播佛教,使他們的心理和生理都達到新境界,影響力要比做航運大得多。” 這位在美國企業界叱吒風雲半個世紀之久的華人船王,一生淡泊名利,隱名埋名,甚至把他所有的家財捐淨。全中國億萬人知道王安、王家廉、楊致遠這些美國華人大企業家的名字,卻不知道比他們更早取得巨大成就的沈家禎。 沈家禎簡介 沈家禎居士,浙江紹興人,一九一三年在杭州出生于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他的父親鈞葉公(一八八四~一九五一年),字馥生,飽讀詩書,十五歲即中了秀才,繼入紹興府中學堂讀書。一九0五年加入光複會,隨革命先烈徐錫麟赴日留學,讀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一九0七年,徐錫麟、秋瑾在安徽、浙江兩地起義,失敗後雙雙殉難,馥生公亦遭通緝,流亡海外。民國肇建,曆任浙江軍政府教育司長、政務廳長等職,一九二一年任浙江省議會議長,以後即歸隱田園,從事地方公益事業。 家禎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所以他自幼即受到佛教法熏陶,在他八識田中種下了菩提種子。雖然他入學讀書時,小學和初中都讀的是教會學校,他並沒有因此而信教。讀高中時因罹患嚴重的支氣管炎,不得不休學回紹興鄉間療養,為此耽誤了學業,所以二十一歲才自高中畢業,同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科,一九三七年畢業。 家禎自交通大學畢業後,即進入國民政府的資源委員會工作。這時“蘆溝橋事變”爆發,中日八年戰爭開始。中國政府為了充實軍事裝備,准備長期抗戰,資源委員會派遣家禎到德國,與另外兩位工程師會合,采購一座電工廠(以制造電話為主)的機器設備。同時,他還擔任中國政府與西門子電機公司的交涉代表。 家禎于赴德國之前,已經在上海和居和如女士訂婚,他在德國加倍努力工作,希望在一九三九年前將訂購的機器運回,完成任務,好早日返國結婚。不意一九三九年八月歐戰爆發,德軍以閃電戰術侵入波蘭,柏林氣氛緊張,許多大樓頂上架起高射炮,市民實施糧食配給。當時正在柏林的沈居士,接到中國政府急電,要他自行決定行止。他考慮到采購的機器已經接近完成,但許多機器尚未交運,如果這時離開,可說前功盡棄。因此他決定留下來,完成未竟的任務。在曆經許多艱險把機器交運後,又冒險把檔案資料送到揶威,交給一位許德紀工程師,然後繞道回國,向資源委員會報告,這時已是一九四0年的年初了。 是年春天,他在上海與居和如女士結婚,六月,夫婦二人同赴昆明,在由他采購機器而成立的中央電工廠任職,初任工程師,翌年升任廠長。一九四四年調到重慶,在資源委員會任副組長。孫運璇先生當時也在資源委員會工作,擔任工程師及天水發電廠廠長,與沈居士友誼甚篤。 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政府復員,家禎調到上海,擔任資源委員會協調處代表,一九四七年辭職,在上海自行創辦中國貿易暨工業發展公司。一九四九年,大陸戰局激化,他將公司遷到香港,一九五二年全家移民美國。 回溯到60年前的1938年,日寇攻占了中國一半國土,中華民族處在危亡之中,抗日大軍急需軍用電話機,當時中國還沒有生產軍用電話機的能力,26歲的工程師沈家禎向國民政府提出引進德國生產線的解決方案,獲政府采納並派他只身赴德主持引進德國西門子公司的軍用電話機生產線,他在歐洲遇到了希特勒發動的波蘭閃擊戰,英法對德宣戰,在身陷歐洲戰火的情況下,年輕的沈家禎臨危不懼,堅持把所有的圖紙和設備經過裝備了抗日軍隊六十個軍,為奪取抗戰勝利立下了不朽功勳。 抗戰勝利後,沈家禎與許多上海交大校友在上海創辦了“人人企業公司”,從事規模龐大的進出口業務,從美國和巴基斯坦進口糧食和麻布,低進平出,幫助成千上萬缺糧少衣的同胞渡過了生死難關。他捐出自己的住房和金錢,在上海成立了民生實驗所,幫助謝毓縉教授在中國首次研制成功白喉疫苗,挽救了數百萬同胞的生命。 1952年,因內戰損失了國內全部產業的沈家禎帶著妻子兒女從香港繞道英國遷居美國,開始了他的新移民創業生涯。他以驚人的商業智慧,在紐約曼哈頓用2000美元的微小資本做成了1600萬美元的貨輪交易,創造了一個經營奇蹟,50年過去了,他的這種經營手法仍然被美國企業界奉為經典。 沈家禎全家是1952年6月6日從倫敦坐輪船越過大西洋到達紐約的。這年他已39歲,他和妻兒擠在普通公寓裏,精打細算,量入為出。他一度研制新開發與冰淇淋生產相關的小機器和新配方,希望以此謀生。 不久,一個信息改變了他的謀生道路。兩個美國人轉彎抹角找到他與一個友人,要求合作一項大生意,這就是:土耳其政府准備在美國購買一批貨輪,采購預算2000萬美元。對方開門見山地說生意難度很大:“土耳其人很想買船,但支付能力很低,只願分10年付款。也想貸款,但美國銀行不相信土耳其會兌現還本付息的承諾。” 怎麼做?兩個美國人拿出方案:“4個人每人拿1萬美元組建股份有限公司。”而沈建議每人只出500美元來註冊這個新公司,因為“這筆生意本來就是以小博大,必須全部靠智慧完成”。沈家禎謀略從此起步。 那邊廂,土耳其代表團為買船,在全世界到處碰釘子,一籌莫展。聽說有一家美國財務公司願意承擔供船業務,立即要求洽談。紐約的商場是講排場的,而剛成立的“大西洋信貸公司”只有個小辦公室,寒酸得很,沈便想起了懷特律師和他所在的美國凱德沃德大律師事務所。 沈對懷特說:“土耳其人答應,如果事情辦成,拿出船價的0.5%作為傭金,大約是8~10萬美元。如果簽下合約,傭金歸你方,我們分文不要。如何?”懷特答應了。 沈家禎借用大律師辦公室的氣派和懷特律師的美國背景,與土耳其代表團談判,在氛圍和信任度上已占了上風。沈向土耳其人提兩點建議:一是把10年分期付款改為7年,以便貸款方易于接受;二是把全部購買新船改為新舊船搭配采購。他解釋說:“舊船價格便宜,也容易到手,很快投入地中海營運,等到大型新船在兩三年後交付使用時,你們正好用舊船賺來的錢付新船貸款。還有,如果新舊結合,還可把購船款從2000萬美元降為1400萬美元,為土耳其節省600萬美元。” 談判成功,起草文件,但懷特律師還覺不踏實,問:“你要向他們交付總噸位6.8萬噸的一批貨船,你們是小公司,沒資本,不是有點像天方夜譚了嗎?” 沈家禎平靜地回答:“你的擔心當然有道理。我反複考慮,想讓美國銀行貸款給我們買船,沒門。只有一條路,就是讓舊船的船東和造船廠給我們墊錢。土耳其人已經同意分7年付款,我們要說服船廠分7年收款,實際上是我們墊款7年。據我了解,日本三菱船廠目前缺少訂單,我們的條件他們可能接受。” 精明的懷特又問:“傭金給我,那你們公司賺什麼錢呢?” “第一筆生意,我們賺利息的差額。供船方既然是長期墊款,一定會向我們收取利息。土耳其人同意年利7%,因此,如果能夠說服供船方按5%收息,這2%的差額,30~40萬美元,就是我們這個小公司的第一筆大收入。” 懷特律師佩服不已。而這筆生意為沈家禎涉足美國航運業打開了大門。 峰回路轉 登上高峰 1955年初春,懷特約他的教師凱斯共進晚餐。凱斯在1953年的艾森豪威爾政府裏擔任國防部副部長,離任後轉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副總裁。餐桌上,懷特向凱斯推薦他眼中的經營奇才沈家禎,並建議合開航運公司。不久他們又約請一位友人入夥,這便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安德森。 特利尼提航運公司成立了,懷特任董事長兼總裁,沈家禎任副總裁。 首次董事會上,凱斯、安德森有意讓沈家禎談談他對公司經營策略的看法。沈家禎當仁不讓:“公司初創,財力、人力都不足,不宜承接看來有利的零星業務,而是要集中力量找到大客戶,例如大石油公司,全力為它服務,將船租給它們,租金不要過高,能償付本息後略有盈余即可。若干年,租期屆滿,我們也本息還清了。此後提高租金,利潤就大了。” 凱斯提問:“購買油輪款項怎樣解決?” “分三步走。第一步,先與大石油公司達成租船給他們的合同。第二步,憑此合同向銀行貸款。第三步,向造船廠訂貨,分7年付款,利息應低于銀行利息。” 大家十分認同。 第一步是凱斯完成的。他利用他與美國海灣石油公司的良好關系,為特利尼提公司拿到了一個為期15年的合約,租給海灣石油公司3艘42萬噸的油輪,15年後油輪歸還特利尼提公司。第一步成功之後,沈家禎憑租約向銀行貸款,銀行一見大石油公司租約,馬上同意貸款。第三步是安德森先生介紹一家瑞典造船廠,以較低價格和利息承建3艘42萬噸的油輪。一年後,3艘巨型油輪全部下水,航行于波斯灣與美國之間的廣闊水域。海灣石油公司每月向特利尼提公司支付一筆租金,此筆款項減去向瑞典船廠分期支付的貨款和向銀行支付的本息,尚有可觀盈余。 沈家禎的三步設想,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這時有一個小插曲,當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力邀安德森出任財政部長,而美國法律規定政府官員不得擔任私營公司股東,由此,安德森不得不離去。懷特和凱斯看到當時的國防部長威爾遜剛離任,馬上邀這位大員入股。威爾遜入股後,公司改名為奧斯維哥公司。公司兼並了在美國航運界很有地位的美國海運船務公司MTL,兼並後航運集團仍稱為MTL,沈家禎仍任副總裁。MTL麾下的遠洋貨輪,到1964年底,增加到60艘,成為美國航運界耀眼的巨星。 至此,沈家禎也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航運巨子,名聲大噪。 大顯身手五大湖 從宏觀看大局,是沈家禎才幹的可貴之處。 1964年,沈家禎在MTL董事會上提議公司介入北美五大湖航運業務。五大湖總面積24.4萬多平方公裏。如果把英國填進五大湖,還能空出300多平方公裏。 這年年底,MTL集團購進了擁有22艘貨輪的美國輪船公司,從而MTL旗下的貨輪達到83艘,並開始打進五大湖航運業務。 似乎一帆風順,可突然,懷特因腦溢血去世,才58歲。此事對沈家禎心理打擊頗大。他深切感到,世上一切,包括榮華富貴,金銀錢財,無法永久留存,于是從內心深處萌發了“見好就收”的念頭。沈就此與時任美國輪船公司董事長的凱斯交換了看法。凱斯說:“CT(沈家禎英文名的縮寫),我雖然是董事長,實際上管不了多少事,身體也不好,請你多費心吧!” 沈家禎的回答是經過思量的:“我今年57歲了,還得幹5年。假定5年之後一切順利,把美國輪船公司賣了,你我徹底清閑了。”凱斯笑說:“別人是為爭取更多業績去努力,你卻是為了把公司順利賣掉而努力。也算是奇事一樁。” 不久,凱斯也去世了。沈家禎以美國輪船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的身份進入了五大湖。那時,五大湖船隊,加拿大為首,美國居次,競爭激烈。外部環境如此嚴峻,內部狀況也不美妙。一是工會經常罷工;二是稅收負擔太重;三是船員工資高;四是沒有外國公司享有的政府補貼。再加船齡老和貨輪噸位小。 沈家禎一番調查,決策是:如果要生存,必須重建一支現代化的船隊。沈家禎設想:擁有3000萬噸運輸量的20艘(每艘長680英尺)先進的自動卸貨輪,因為五大湖的大宗貨物是煤、石灰石等。那麼,需要多少投資呢?2.8億美元(1970年票值)! 沈家禎想出了向美國政府貸款的主意,因為美國航運業可能被趕出五大湖的議論震動了美國國會,議員們通過立法,把五大湖列為美國第四海岸(太平洋、大西洋、墨西哥灣為第一、第二、第三海岸),又決定把五大湖航運納入國家扶持的軌道。但是,新法律一頒布,要求政府擔保支持的航運公司有幾十家,政府只能拿出4億美元。大餅怎麼分,分給誰呢? 沈家禎兵分兩路,去爭奪這塊人人爭奪的大餅。 一是與公司的董事兼律師共同起草向美國政府遞交的申請貸款的文件,力陳理由,以博取政府青眛。 二是改善公司內部的經營水平,更新船隻,提高年利潤。1971年初,沈家禎在董事會上提出購買2艘新船,並富有人情味地建議分別以威爾遜號和凱斯號命名,來懷念這兩位元老。 沈家禎要求花旗銀行在美國政府擔保下發放貸款,為此,他親自帶著律師到首都華盛頓拜訪商業部部長和高級官員,陳述利害,終于獲得認可。這是五大湖航運史上第一筆由聯邦政府擔保的銀行貸款。 首戰告捷。沈家禎馬上回馬轉向公司內部,特別拜訪了工會領導人,懇切請求工會派人參與新船設計。工會作用非同小可。在沈家禎擔任美國輪船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的10年期間,船員們沒有舉行過罷工,反而促使生產率提高,航運成本降低,利潤上升。 利潤突破的消息剛傳開,美國通用運輸公司董事長湯普遜就向沈家禎道賀,並從芝加哥趕來會見沈家禎。 這裏需要回溯一件事。沈家禎要出售MTL航運集團的主意已定,但屢經談判,只有財大氣粗的通用運輸公司提出實質方案,湯普遜表示願以5500萬美元加30萬股該公司股票購買MTL集團旗下的所有公司,但不包括美國輪船公司,理由是這家公司盈利不理想,如果一旦年盈利超過400萬美元,就可以買下。正因為盈利已經突破,沈家禎和湯普遜一拍即合,MTL航運集團與通用運輸公司簽訂股權轉讓合同。盛大的簽字儀式上,有3位與航運毫無瓜葛的貴賓出席,引人注目。一位是身穿袈裟的樂渡法師,代表美國佛教協會;一位是徐承福先生,代表華美協進社;另一位是湯姆莫魯,代表世界宗教研究院。奧妙終于透露,原來沈家禎宣布將他所得的部分股票,價值185萬美元,捐贈給上述3個團體。 MTL的股權已經出售,但沈家禎作為美國輪船公司執行長的職位沒有動,因為通用公司收購美國輪船公司的先決條件就是沈家禎必須留任,並再幹5年。 允諾的事一定全力以赴,這就是沈家禎。他繼續擴充美國輪船公司實力,一艘又一艘巨型先進自動卸貨輪不斷加入船隊。 西煤東運,一大手筆 五大湖的湖光山色固然誘人,作為視野寬闊的企業家,沈家禎經常思考本不屬于他思考的課題:美國資源的使用不合理。 美國是煤炭蘊藏量十分豐富的國家。100多年來,美國的鋼鐵工業、電力工業和化學工業就是靠東部煤養大的。實際上,美國西部也有大煤區,只是由于運輸成本高和轉運環節多,質高價廉的西煤無法到東部市場競爭。 沈家禎“業已”設計出美國西煤東運的一整套方案,為美國資源的合理調配,為東西部的能源、航運和經濟發展,寫下了美國歷史上值得大書一筆的篇章。 “要言不煩”,“西煤東運”分兩個步驟。第一步,把西煤大量運到五大湖周圍的八個州,供電力、鋼鐵、化學工業使用。這一步,需要西煤每年東運200萬噸。這個數字,意味著可減少進口7500萬桶石油,為美國節約至少10億美元。第二步,是在東部的水牛城建立西煤轉運中心,把煤在這裏分運到紐約附近的東部七個州。 “紙上談兵”的反複驗證,使沈家禎確信,如果能使西煤在東部每噸降價5美元,必能打開市場。先前的做法,是從蒙大拿州(西煤重要地)用火車運到中部的杜勒斯港(明尼蘇州達),再用火車轉運到東部工業重鎮底特律,全長1526英裏。由于底特律是港口,沈家禎馬上想到,如果把杜勒斯到底特律這一段(725英裏)改成航運,再把航運費用降下來,就可以完成每噸西煤降價5美元的目標。 沈家禎明白,要降低航運成本,靠當時在五大湖航行的兩三萬噸貨船不行,必須采用6萬噸以上的自動卸貨輪,且卸貨速度要達到每小時一萬噸,船員人數不超過30人才行。問題是,在當時五大湖地區,還沒能建造如此龐然大物的船塢。新的攔路虎又出現了。 沈跑遍了五大湖的造船廠。曼尼托瓦克造船公司表示暫時沒有財力建造大船塢。 沈家禎問:“要多少投資?”蘇爾凱:“至少1500萬美元!”沈家禎:“如果我訂購一大批大船呢?”這個造船廠副總半晌說不出話來——那可是五大湖造船史上破天荒的訂單! 會談後,沈家禎第一個遊說對象是號稱美國東部鋼鐵巨人的伯思勒海姆鋼鐵公司,它1972年鋼鐵量已達到4000萬噸,年收入70億美元。公司執行副總裁聽完沈家禎有關西煤東運的優越和6萬噸千尺巨輪的全盤方案後,表示想購買兩艘巨輪。 他第二個遊說的是美國鋼鐵公司。公司副總裁表示願意購買一艘千尺巨輪。 第三個遊說對象是內陸鋼鐵公司。這家公司願意長期租用一艘6萬噸巨輪。 東部三個鋼鐵巨人的反應都是積極和具體的,驗證了沈家禎的方案具有可行性。此時,一個戲劇性事件發生了。原來潑過一瓢水的愛迪生電力公司副總裁倫德格仁,雖然當時拒絕了沈家禎提出的簽訂25年運煤合同建議,但事後反複研究這一方案,不覺大吃一驚,一顆閃耀天才閃光的寶石被忽視了。倫德格仁馬上打電話給沈家禎,建議合作實施西煤東運方案。 沈家禎冷靜地回複:“把西煤從蒙大拿州運到杜勒斯港不難,那段鐵路向來暢通。難點在于西煤運到杜勒斯港後怎樣裝船,那裏沒有煤炭轉運碼頭,必須建一個。” 萬事俱備,只欠曼尼托瓦克造船廠的千尺船塢了。這家船廠沒有動作,因為沒有資金。沈家禎行動了。他在湯普遜召開的通用運輸公司的高層會議上,詳述了西煤東運方案以及一電三鋼對6萬噸千尺輪的需求,建議通用運輸公司撥出1.25億美元的投資,一方面在海灣造船公司建造巨型船塢,另一方面幫助美國輪船公司訂購千尺輪。他的結論是:這將是通用運輸公司獲利豐厚的一筆投資。 1974年2月21日,通用運輸公司及其子公司美國輪船公司為一方,曼尼托瓦克造船公司及其子公司海灣造船公司為另一方,終于簽訂了建造6萬噸千尺輪的合同。 1976年6月16日,反複試運轉之後,中西部煤碼頭正式投入使用。一片歡呼聲中,黑金像瀑布傾瀉而下,第一艘裝滿西煤的自動卸貨輪向東部西航。西煤東運終成現實,美國的能源戰略部署揭開了新篇章。 而沈家禎沒有自我陶醉,他第三次婉謝了通用運輸公司力邀他出任MTL集團董事長的請求,並提筆寫了一首詩: 逐浪隨波幾度秋, 此身幸未付東流。 如今將近源頭處, 豈可操舟複出遊。 1980年12月,沈家禎退休。通用運輸公司在芝加哥舉行盛大的歡送晚宴。董事長格拉索代表通用運輸公司致詞:“1973年,當通用公司購入美國輪船公司之時,家禎成為大家庭的一員。他的遠見卓識和商業才智是通過其微妙的幽默、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同事的真情來完成的,具有這種特殊品格的人,當今很難見到。”
弘揚正教,追求良知 沈家禎在美國航運界叱吒風雲,身居高位,腰纏萬貫。但他時時思索人生的價值與意義。退出商海的他,又要投入另一個精神的海洋,大幹一番了。 家禎信佛因緣,從幼年開始。在他生平所遭遇的許多次危難中,都因念佛而得免。不過認真的由信佛而學佛,卻是中年以後的事。一九六零年前後,佛學家張澄基教授到紐約演講,他和張教授于抗戰時期曾在印度相識,至此他受到張教授的啟發而認真學佛,從而推動佛教事業。近三十年的工作裏程是:六0年至七0年間,為組織美國佛教會及建設大覺寺時期;七0年之後為推世界宗教研究院時期,八0年之後,為建設“莊嚴世界”-大莊嚴寺時期,近數年,又致力于佛經電腦化,制作CD-Rom的工作。 美國佛教會與大覺寺 一九六四年春天,在舊金山弘法的樂渡法師到紐約,有一位倓虛老和尚的皈依弟子姜黃玉靖老太太接待他。由姜老太太的介紹,和沈家禎居士見面。沈居士到樂師住的公寓中相訪,二人共談佛教前途。他們談到中國佛教的危機。樂師慨然的說:“中國的佛教,早在共產黨來到之前,就已經腐敗衰落,不堪為大用的領導了。” 繼之、樂師又說:“今天在美國,如果還是抄襲中國的那一套,祗是做些求簽拜纛,宗派間互相批評,出家人把寺廟看作是自己傳子傳孫的家廟,佛教決不可能在美國站得住。”這一番話,使沈居士十分感動。他們相約組織一個佛教社團,共同為佛教做點事。 是年十月,樂師在張志銳、俞俊民、張朱逸民、姜黃玉靖、居和如等居士信士的協助下,成立了“美國佛教會”。沈居士當時擔任幾家大公司的董事長、總裁等職務,工作繁重,沒有參加首屆董事會,他在幕後協助。美佛會成立,公推樂渡法師為首屆會長,繼之創立大覺寺,樂師出任首屆住持。 在美佛會未成立之前,先有一批念佛的同修,在紐約市的布朗區,租下一所公寓樓中的一層房子,大家定期同修。同修們有意成立一所正式佛堂,但以因緣未具,尚不能付之行動。直到樂渡法師到了紐約,組成了美佛會,大家再度興起成立佛堂或寺院的心願。美佛會成立之初,會址就設在大家租用念佛的公寓樓中。但由于場地狹小,諸多不便。一九六五年,沈家禎居士的夫人居和如女士,購得紐約布朗區的辦公大樓一幢,捐給美佛會做為會址。美佛會大樓加以改修,除供美佛會辦公外,並成立大覺寺。說到大覺寺,就不能不介紹沈居士的夫人居和如女士。居和如女士,浙江海甯人,一九一七年出生于北平,後來隨父母返回南方,在上海受教育。她的父親是一位銀行家,是金融界名流宋漢章的助手,曾任上海中國銀行副經理。居和如女士具有傳統女性的美德,溫婉賢淑,二十一歲與沈家?居士訂婚,二十四歲沈家禎由歐洲返國,在上海結婚後同赴大後方昆明。那時是抗戰中期,物資缺乏,生活艱苦。他們的孩子相繼出生,和如相夫教子,度過戰時艱苦歲月。 一九五二年,全家移民美國,數年之後,沈家禎居士的事業日益發達,但和如有生之年,親自操作家務,從不雇用傭人。她自幼養成整潔的習慣,家中窗明幾淨,一塵不染。一九六四年,她以個人私有淨財,購下紐約市布朗區亞爾巴爾灣(3070 ALBANY CRESCENT BRONXN.Y)的一幢建築物(原來是一家電話公司的辦公大樓),贈予美國佛教會,作為大覺寺的寺址。 居和如居士那一筆錢財的來源,據沈家禎居士說是這樣:一九四九年他們逃難離開上海時,在中國大陸的財產全丟掉了,初到美國時,生活很苦。沈居士忙于經營事業,居和如擔起料理家務和照應四個孩子的責任。沈家禎居士後來和朋友合辦了一家公司,到第五年的一九六四年,股東分配紅利,沈居士分到一筆為數可觀的錢。沈居士那時已信仰佛法,且與張澄基教授常在一起討論佛學,而和如居士初起信不久,笑他們:“你們只會講不會做。”沈居士對她解釋說:“那是修慧”。和如居士笑稱:“我們分工合作,你修慧,我來修福。”當沈居士分得那筆紅利時,把錢一分為二,由各人分別去修福修慧,而和如居士竟然把她分得的錢,幾乎全部拿出來買房子改裝成大覺寺。“難舍能舍”,在一個初發心信佛的人來說,這是何等難得。 和如居士是一個“為善不欲人知”的女善人,中國大陸開放後,得知大陸衛生落後,她關心祖國青年的健康教育,向上海的“大眾醫學社”長期訂閱數千份《大眾醫學》雜志,分贈全國中學,供學生閱讀。難得的是她不具名,而以“大洋彼岸華人集資訂贈”,這實是“三輪體空”的布施。 大覺寺有了寺址,樂渡法師把由香港請得的佛像運達紐約,供奉在大殿中,更增加大殿的莊嚴。有了寬敞的場地,大覺寺擴大弘法活動,成立講經班、靜坐班、大覺修習班、英文班、太極拳班、兒童華文班等等,並經常禮請法師到寺中講經。大覺寺是紐約早期少數兩三處道場之一,樂渡法師任滿退位之後,仁俊法師、聖嚴法師、法通法師、圓一法師、根造法師,以及明光法師、繼如法師等都擔任過大覺寺住持。 世界宗教研究院與和如紀念圖書館 繼組織美佛會之後,沈家禎居士于一九七0年創立“世界宗教研究院”。他創立這所極具規模的研究機構,其宗旨何在呢?誠如《世界名人錄》中所刊載他的話: 我的目標是利益一切眾生,並免除一切眾生的恐懼;以世界所有宗教的集體智慧,提供我們達到這個目標的方向和方法。因此,我將我的精力供獻于介紹這智慧給所有美國人以及一切人類。就我在這方面的努力及程度而言,我認為我的生命是成功的。 在世界宗教研究院成立“緣起”一文中說: 美國紐約世界宗教研究院,為一非營利之私人基金團體,由在美僑領沈家禎居士獨捐巨資,于一九七0年十月成立,該院業務由董事會司之。目的在培育發展世界各宗教的學術研究及弘揚其教義。以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及印度教等五大宗教作為優先研究對象。然鑒于基督教及猶太教在美國已有相當之發展,研究院乃以佛教、伊斯蘭教及印度教為現階段之主要研究對象。為配合對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哲學和宗教思想型態有研究興趣的學人、學生及學苑等的需要,研究院將致力于收集、組織和提供充分之研究素材(包括珍罕文件手稿之縮影本)及由電腦處理的目錄資料。研究院現擁有專家多人,分別在印度、尼泊爾、台灣、香港、日本及美國數大學內,從事各種資料搜集分析及複制珍本縮影等工作。該院擬不斷地引進該等資料,俾使其成為一所主要的世界宗教研究中心。 世界宗教研究院創立之初,院址設于紐約州的威徹斯特郡。兩年之後,沈家禎居士與紐約州立大學合作,把研究院設立于州立大學長島石溪校區的梅維爾紀念館五樓,由此開始,世宗院在此作業了近二十年之久。 一九九一年七月,世界宗教研究院第二度遷址,遷至紐約州博南郡肯特鎮的“和如紀念圖書館”內,成為世宗院的永久院址。于此,或有人問,這“和如紀念圖書館”是以何因緣而有的呢?原來“和如”就是沈居士的夫人居和如女士,這一所圖書館是紀念她而建立的。
和如夫人自一九六零開始學佛,信仰虔誠,精進不懈。晚年以持誦《金剛經》為日課,十八年從未間斷,屢有感應。一九八七年,這位善女人身體違和,是年十月,醫院診斷確定為骨癌。在生病過程中,痛苦自所難免。而最使沈家?居士擔心的是:“臨終時會不會有不堪忍受的痛苦,而影響她念佛的正念呢?”那也就是說,會不會因生理的痛苦,不能得到“一心不亂”,而影響到念佛往生。但事實的經過,與沈居士所擔心的恰恰相反,和如居士在為時八個多月的病期中,一直都沒有太大的痛苦。後來沈居士回憶說:“在最後一個月中,她能自動的減輕止痛藥的分量,而最後的兩天,她不但沒有要止痛藥,連一粒安眠藥也不服用,她的頭腦完全清醒。 ” 一九八八年七月三日,莊嚴寺正舉辦夏令營講座,沈居士下午有兩個小時的講演,他見和如夫人身體十分衰弱,不想踐約到莊嚴寺去。和如夫人卻心不顛倒,毫不貪戀的說:“不,你去。”她的聲音十分微弱,語氣卻十分肯定。沈居士趕到莊嚴寺上課,又匆匆趕回家中。他在《為什?勸您念金剛經》一文中,細述居和如夫人往生的經過: 我匆匆回家,和如情況如常,並無什麼不妥。夜間十一時許,雷久南博士、我及家人們圍坐床前,和如忽然要我近前,示意伸雙手互握,她張目注視我,我輕輕問她,是不是什麼地方痛?她表示沒有,我微笑的看著她而緊握雙手。忽然之間,我覺得她的眼珠不動了,微微張口,聽到輕微的“浦”的一聲,一下子什麼都靜止了。一家人抑制悲痛,同聲念阿彌陀佛,和如已緩緩的合上眼。 居和如居士生于一九一七年,一九八八年往生,享年七十二歲。她育有三女一子,各獲高級學位,事業各有成就。 沈家禎居士在《為什麼勸您念金剛經》一文中續說: 第二天早上,替和如換好衣服後,我到家中小佛堂拜佛,一眼望見佛台上擺放的一本《金剛經》,這是我家居住Tekeming 十八年來,和如每天必誦的晨課。當時我發了一個願,我要繼續替和如做她的晨課,每天念〈金剛經〉。...... 和如夫人往生後,沈家禎博士為了紀念他相守近五十年的伴侶,及發揚和如夫人慈悲喜舍的精神,他以和如夫人名下近百萬美元的遺產,加上家屬親友的捐助,在紐約博南郡肯特鎮他所推動建設占地五百英畝的“莊嚴世界”內,蓋了這所規模宏偉,設備現代化的“和如紀念圖書館”,作為“世界宗教研究院”的永久院址。圖書館于一九九二年五月對外開放,供社會大眾使用。 世宗院最初擁有的資產,是以購自一位戈特理查先生的一萬八千冊佛學典籍為基礎,另加上亞洲宗教著作三千余冊,和一萬兩千張來自台灣、印尼及尼泊爾所拍攝的各種經典的顯微影片。以後年有增加,迄今院中擁有藏書近十萬冊,此中包括三十二種亞洲語文及十一種非亞洲語文的藏書;有九百三十二種期刊,五萬三千項稿本及論文(此一部分資料已制成微粒影片)。有五百余種地圖,四百余種影片、錄影帶和錄音帶。以上各種館藏中,以佛教資料最為豐富,其中有中文版、日文版、韓文版等各種版本的大藏經,多種版本的甘珠爾、丹珠爾經文,以及緬甸文、高棉文、錫蘭文、印度達凡那格裏文、寮文、泰文、越南文等的南傳大藏經,及以上各國語文及西方語文的翻譯及研究著作。 在資訊服務方面,該館的資訊服務部,發行《佛典資訊》期刊,收集各種有關亞洲宗教思想及習俗的研究作品出版消息,尤其著重于佛學方面的報導。並收集有關亞洲宗教團體、學術組織及其相關資料,以供從事亞洲宗教或比較宗教研究的學者參考。目前《佛典資訊》已成為國際間佛學研究者的重要刊物。 該館的微粒資源部,自一九七三年至今,攝制藏文、梵文的微粒影片研究資料,以低廉的價格,複印出來提供研究者使用。多年來,索取這項微粒影片複制品的學者,遍及世界各地,尤以日本、德國學者為多。該部近年提供各地學者的微粒複制片,年達十五萬片左右。 成立台灣譯經院英譯佛經 一九七0年,與創立世界宗教研究院的同時,美佛會在台灣成立了“譯經院”,希望把大乘經典譯成英文,俾佛法能夠進入歐美人士社會中,而不僅是在華人社會流傳。這是一個創新的構想,這一理念仍出于沈家禎居士。 認真的探討,自一九六八年沈家?居士當選美佛會副會長後,他就成為推動美佛會工作的中心人物。譯經院于一九七0年開始籌畫,當時美國沒有適當人才,最後決定在台灣成立,由印順導師撥出福嚴精舍的房屋作為院址。 譯經院成立之初,沈家禎居士親自擔任院長,聘請顧法嚴、戈本捷兩位居士任副院長,及李恒戎、許巍文兩位居士為顧問。兩位副院長都是學有專長的科學家。戈本捷居士河北人,一九一三年生,國立北洋大學畢業,一九五三年皈依三寶,後來又依印順導師受菩薩戒。當時他是中國石油公司嘉義溶劑廠廠長,後來曾任台灣堿業公司總經理,晚年與夫人周騰女士同住佛光山精舍,虔修淨業,數年前均已往生。 顧法嚴居士名世淦,字法嚴,浙江紹興人,一九一七年生,國立中央大學畢業,曾服務于台灣的農村複興委員會多年。他精通梵文及巴利文,是近數十年年來的譯經名家,他所譯的《原始佛典選譯》、《佛陀的啟示》、《禪門三柱》等,都深受讀者喜愛。參與譯經院工作的,還有關世謙、楊梓茗、許洋主、繆樹廉、劉奕賜、何光漠等多人。 譯經院成立之後,院長一度由張澄基教授出任,譯出《大寶積經》精品二十二卷,在美國出版。一九七八年,聖嚴法師繼任院長,譯經院遷到台北的中華佛學研究所內,一九七九年三月,譯經院改組,由中華佛學研究所接辦。
推動建設“莊嚴世界” 美國佛教會推動的最艱辛、最壯觀的大建設,是莊嚴寺的創立。
為了推動這件巨大工程,佛教界各方都予美佛會以大力的支持,如台灣的慧炬雜志社、周宣德居士、李炳南居士,香港妙法寺的洗塵法師,在開始時都予以金錢上的捐助。一九七六年秋季,建寺工程開始,那真是“畢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工作。施工之前,先要開辟一條進入工地的道路,沒有人會想到,那竟是敏智、仁俊、聖嚴三位大法師,帶領著男女居士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去開辟的。他們鋸樹、搬石、除草、掘土,由公路邊開築到“七寶湖”(一個約三英畝大的天然湖),長度有五百公尺,是他們利用許多個星期天才修築完成的。 莊嚴寺的興建,是多方面的因緣和力量,沈家楨和他夫人居和如捐地捐錢,香港的董浩雲居士承擔運輸,名建築師貝聿銘負責設計,翁興慶先生提供顧問,十方善信捐輸財物,美國佛教會三百多會員出錢出力,眾志成城,由一九七六年開始,迄今工程仍在進行中。玆將其已完成的建築物介紹如下: (一)觀音殿:這是一九八五年最早完成的建築物,承襲盛唐時代的建築風格,遠觀宏偉壯麗,近看樸實典雅。殿正中所供奉的觀音像,是明代名窯的古物。另一尊六尺高的唐代木雕觀音,也供在上方的玻璃櫃中,這尊曆時千余年的觀音像,以特殊因緣重現于世,本已陳朽,經名師整修後,栩栩如新,坐姿逍遙,神態自在。 觀音殿面積廣大,可容千人,每年美佛會舉辦的學佛夏令營、觀音法會、藥師法會、佛七等活動,都在此殿舉行。 (二)五觀堂:與觀音殿相鄰,有優雅的回廊相接,堂內除作餐廳外,亦可作為講堂、會議廳及舉辦各種活動之用。 (三)千蓮台:千蓮台是一所容納靈骨的所在,建于莊嚴寺西北邊的山坡上,依山而建,面向東南。那是在花崗岩壁上,鑲以一千零五十個不鏽鋼的蓮位盒,而以半圓弧形開展,有如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設計新穎別致,為國內外所僅見。 (四)印光寮:這是出家眾的寮房,莊嚴寺的常住、行腳參訪來此挂單的僧侶,都住在這裏。這裏住過印度、斯裏蘭卡、越南、泰國、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美國等不同國籍的出家人。 (五)太虛齋:太虛齋建築在七寶湖湖畔西側,是一幢兩層樓的建築物。樓上分為男眾宿舍及女眾宿舍,樓下為活動中心及齋堂,這是專供遠道來此學佛的居士食宿之所。目前每周日在活動中心開有以英語為主的禪修班、靜坐班及佛學講座等課程。 (六)退而不休寮:在太虛齋後面小山坡上、有幾幢獨立家屋,住著莊嚴寺退居住持顯明老和尚,前《菩提樹》發行人朱斐老居士等退而不休的老人。 (七)和如紀念圖書館:同時也是世界宗教研究院的院址,建在七寶湖前方,隔湖遙遙和大佛殿及觀音殿相對,林木掩映,風景絕佳。 (八)大佛殿:全名是“萬佛繞毗盧遮那大佛寶殿”。大佛像是歐美西方國家最高的佛像,大殿當然也是最大的大殿。佛像高三十七英呎(十一公尺),六、七個人高,殿四周有一萬尊佛像環繞。大殿高七十二英尺,面積兩萬四千平方英呎(約七百坪),可容納兩千多人在殿內活動。于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四日,舉行落成典禮。 大佛像的塑造,出自中國大陸藝術名家陳長庚教授之手,陳教授有三十年以上雕塑經驗,他粹取敦煌、雲崗、龍門等地佛像的精華,發揮他研究佛像雕塑的畢生功力,塑造這尊莊嚴宏偉、氣勢雄渾而又流露無限慈悲的佛像。 成立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 把佛經輸入電腦,制成光碟,使聖典得以永久保存,廣為流通,是沈居士心中籌思已久的一件事,只以因緣未具,未付諸實行。一九九四年七月,朱斐、沈乃宣、于淩波、鄭振煌諸居士、不期而聚的都到了莊嚴寺,因緣和合,就此事加以討論,一致認為應積極推動。于是在沈家禎居士的策畫下,成立“佛教電腦資訊庫功德會”,由研究佛學的顧偉康教授及電腦專家張景全碩士主持其事,首先輸入電腦的是丁福保的《佛學大辭典》,繼而又輸入多種金剛經注解及圖片。 洛杉磯大覺蓮社的創辦人沈乃宣居士,在洛杉磯成立第一分庫,號召二十多位佛教同修做義工,把二百六十萬字的《蕅益大師全集》輸入電腦。一九九四年十月,沈乃宣、張景文,陳君珩三位居士、代表世宗院到台灣訪問,得到中央研究院謝清俊教授、佛光山慈惠法師、謝玲玲居士,大願基金會楊國屏教授等的贊助合作,籌備組織“中華電子佛典協會”。一九九六年春,電腦資訊庫制成第一片光碟-《金剛經》的測試片。之後各地分庫相繼成立,資訊庫功德會會員已接近五百人。行見中華佛典電腦化將日益普遍,這是沈居士倡導的結果。 沈居士往生 華裔航業巨子,佛教界長者,美國佛教會副會長沈居士于11月27日早上8︰05,往生于紐約州莊嚴世界寓所,享年95高齡。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