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11/16 10:58:50瀏覽326|回應0|推薦2 | |
十一月十日晚上,我搭飛機從洛杉磯飛抵台北。 離開美國之前,美國剛公布十月份的失業率──10.2%,是1983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找工作找了六個月以上而還沒找到工作的人,估計是560萬人;全國實質失業率(把因為一直找不到工作所以放棄去找工作的人也計算在內)估計則已高達17.5%,乃1994年以來的新高。 而回到台北到現在才120小時,我已經講了五場生涯規劃的演講,跑了一趟台南,對一群學家政的高職學生講解如何做好生涯規劃;跑了一趟基隆,對一群在大學裡擔任班導師的教授,講解如何協助學生做好生涯規劃;此外三場都在台北市區內,都是對科技大學的師生演講。 而未來的120小時裡,我還有六場演講,一場在高雄,一場在彰化,一場在宜蘭,一場在板橋,兩場在台北,對象有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主管,普通的上班族,更多的還是大學生。 為什麼要談到這些我個人的微不足道的小事呢? 因為自美歸來,許多人遇到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景氣復甦了嗎?失業率改善了嗎? 我不是經濟專家,實在無從回答。我只能說,如果一粒沙真的可以看整個世界;如果觀微真的可以知著,那麼,依我個人的淺見,失業的挑戰其實才剛開始呢。 其實經濟景氣的確有回春的跡象,從我此趟搭機回來整班飛機幾乎坐滿的客人來看,就可以想見一斑。(坐在我旁邊的一對印度人夫婦,正是要轉機到泰國的曼谷去談生意,先生說他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出門洽公都是單飛,不能帶太太同行,言下之意景氣低迷應已遠離) 但是,卻為何失業率還是居高不下呢? 已有報章雜誌分析到,這很可能是低就業率的景氣回升。也就是說,過去兩年經濟景氣的瞬間從高峰跌到谷底,真的把企業界嚇到了,所以雖然景氣已聞到回升的氣息,沒有人有把握這究竟是真的回春、還是只是一時的現象,所以當然還不是擴編的時候。 甚至即使是景氣真的已完全回升或超越過去的榮景,企業界還是會盡量少用人,多用加班的方式來因應;因為自從休無薪假的那一段期間以來,勞工的心態也已改變(其實勞工也被嚇到了),以前排斥加班、抗拒長時間工作,現在歡迎加班、願意長時間工作;因此企業界當然就暫時不考慮加人,寧可加薪、加班來因應。 更有甚者,即使有部份企業因為訂單真的大量飛來,不增加人手還真的不行;但他們已經知道:不急著找人、找人不必急,現在絕對是買方市場,找人可以慢慢來,寧缺毋濫,慢慢挑、仔細選,今天這一批若都不滿意,寧可一個也不要挑,明天又會來一缸子人任你選。 所以,我以為,高失業率的挑戰,應該其實才剛開始而已。 暫時,也許不會再有大量裁員的狂潮,暫時,也許不會再有休無薪假的無奈;所以對目前還保有工作的人來說,也許暫時不必再草木皆兵,可以安心的工作了。 但是,對還沒有找到工作的人,特別是剛從學校畢業而要投入職場的新鮮人來說,挑戰不但可能才剛開始,恐怕還會一直延續下去呢。 而更麻煩的是,只要景氣真的回春,只要經濟又熱絡起來,大家忙著賺錢,整個社會的焦點又會轉回如何賺大錢、那裡有錢可撈的題目上,大家漸漸會不再關心找不到頭路的人;政府也可能會因為要忙著應付工商界發展經濟的需要,而減少對失業者的關注,所以漸漸的,失業的人將必須更加自求多福,跟過去一年多許多的關愛與協助相比,會有天壤之別的感受。 因此,挑戰不但可能才剛開始,而且將是越來越嚴峻。 我為此十分憂心,但人微言輕,我知道我無法改變這可能的發展趨勢。 我只能說,希望森林網站、以及我們的整個工作團隊,我們會繼續陪伴著失業的人走過那每一個失業的漫漫長夜,直到黎明到來。 天已漸白,我知道是我該停筆休息的時候了。(希望森林/www.seewant.org/2009.11.16清晨,李良達寫於台北)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