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孩子的氣質,適度地因材施教
氣質就是每個人天生的一種反應方式,包括行為、情緒上的個別差異。而這種差異如果從嬰兒時期就有,一般就認為是天生的,是和嬰兒神經系統有關係的。
比如對反應強度高的嬰兒,進行測試的結果發現,他們的神經傳導一般比較快、比較強烈;相對來說,反應比較慢、比較遲鈍的孩子,他們的神經傳導就比較慢。研究人員經過對氣質的無數研究,歸納出數個被認為是先天的個別差異,稱之為『先天氣質』。
每個人的氣質都有個別差異,即使是同胞兄弟,氣質差異也很大。譬如有一對兄弟,哥哥整天笑咪咪,做任何事都非常專心,而弟弟愛發脾氣,不論做什麼事,只要稍有風吹草動,立刻分心。氣質本身無所謂好壞,做父母和老師的,需要費心的依據孩子的氣質,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協助孩子自信地成長。
以下是針對不同氣質的孩子,建議的教養方法:
1. 活動量大的孩子:
對於活動量大,整天跑來跑去,靜不下來的孩子,父母老師先要包容孩子,孩子並不是故意搗蛋,並不是不肯靜下來,而是天生氣質。要避免給他喝太多可樂或吃糖果;同時要注意孩子的安全,給他一個安全的環境(場所),讓他跑跑跳跳,消耗旺盛的精力。父母對孩子的活動要適當的接納和約束,不要過份嘮叨與放任。老師可請孩子當小幫手,讓他發本子,跑跑腿。父母要多引導孩子做靜態活動,如畫圖,拼圖,堆積木等。孩子在睡前不宜安排太興奮的活動。以免影響睡眠。
2. 活動量較低的孩子:
不愛活動的孩子,不是玩電腦就是看卡通,應鼓勵他們多運動,一起做親子體能活動,促進肌肉健全發展。不要因孩子動作慢,而責備他們老是慢吞吞。父母不要凡事代勞,他們只是動作慢而已。給孩子多一點時間,完成他該做的事,把一件事情做完後要多給與誇獎。讓孩子有較具體清楚的時間概念,讓他們能抓住你給他的時限;設定合理的要求,像不可以讓娃娃車等他之類。
3. 規律性高的孩子:
父母可以讓他們定下固定的作息時間表,如有任何變動要事先告知他,以免攪亂他的規律性,免除孩子的焦慮或鬧脾氣。幫助孩子接納:有些狀況難免失控的事實。
4. 規律性低的孩子:
父母更要設定作息時間表,帶著他一起作息,別忘了給他適當的獎勵。如果孩子不覺得餓,父母應要求用餐時間也得跟大家一起坐到餐桌上;.睡覺時間到了,就是不想睡也得躺在床上。隨時給予鼓勵:例如早上準時起床、自行做好上學準備、或按時把該做的事做好等。
5. 趨避性過度接受的孩子:
有時會過度大方、外向,大人要教導孩子分辨危險情境,不要單獨和陌生人接觸,不要靠近危險的地方,不要大意跟隨他人去任何地方。當其出門前仍需耳提面命,事先叮嚀:來者不拒所可能引發的危險要有所警覺。如果他的趨避性反應是正確的,請即時誇獎他。
6. 趨避性過度退縮的孩子:
有時會害羞內向,對第一次接觸的人、事、物等,常是退縮的表現,父母要諒解,不要責怪孩子不懂禮貌。父母可以多製造機會,讓他們接觸不同的人、事、物。對於新的環境、新的老師、新的事物,要給他們一段準備時間,逐步漸進地引導他去熟悉、去適應。父母應大方引導孩子認識朋友,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但是避免同一時間給孩子太多新的刺激。
7. 適應度高的孩子:
往往對於任何人、事、物,不論好壞,照單全收,尤其到了青少年階段,父母要注意孩子的朋友或傳播媒體,避免受到不良的影響。
8. 適應度低的孩子:
在學習上會比較辛苦,父母要真切瞭解,這類孩子的適應期比較長,不要和別的孩子相比。環境如有變動時(搬家、轉學、換褓姆),要提早安排機會,讓他們熟悉未來的生活,且在適應過程中父母應適時鼓勵,並幫助幼兒解決面臨的困擾。在功課方面,大人要輔導他預習,復習,以免功課落後,討厭上學。讓孩子清楚的知道,家中或學校的規範,父母、老師的期望在哪?要避免對孩子做無謂的要求。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幫助孩子快點適應,並且支持及肯定孩子的努力。。
9. 情緒本質正向的孩子:
常常笑面迎人,大家都喜歡,但是這樣的孩子情緒不佳時,不易讓大人察覺,父母要常和他聊天,讓他說說當天的事,說說他的心情。此外也要提防孩子對陌生人太友善發生危險,應隨時提醒孩子:不要隨便跟不認識的人離開父母的視線範圍、或吃他們給的東西,更重要的不能讓他們隨便碰觸身體。父母可以誇讚孩子正向且友善的反應,但當孩子的行為可能讓他遭受傷害時,父母要有所警覺。
10. 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
常常板著一張臉,時間一久,大人小孩都不喜歡他,影響人際關係、學習情緒。父母,老師要瞭解孩子天生如此,不要對孩子生氣,而且要鼓勵孩子常笑,送個造型可愛的鏡子給他,鼓勵他照照鏡子,稱讚他笑起來很好看。除非孩子有很深的敵意,或具攻擊性,否則應視為正常孩子的天性,以免對孩子的需要反應過度。避免直接批評他的這種特質,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必須能偵測得到,並幫助孩子去面對。
11.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
常常喜怒哀樂明顯,尤其生起氣來,拳打腳踢,大聲哭鬧,父母千萬不可輕易讓步,要堅持原則,教養態度一致,但注意別跟著發怒,破壞親子關係,對他來個相應不理,在一旁冷靜的觀察他,尤其要注意別讓他傷害自己;適時地引開他的注意力,並及早訓練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試著去瞭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不要以很強烈的方式反應回去,或為求孩子安靜而完全沒有原則;用鎮靜、平和、堅定,但是諒解的語氣與孩子溝通,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跟孩子解釋,不要對孩子的強烈反應太過緊張。
12. 情緒反應弱的孩子:
常常喜怒哀樂不形於色,需求不為人知,父母要特別注意這樣孩子,一旦他有些微不適的反應,要立刻回應,摟著他引導他說出原因,否則久而久之孩子會以為大家都不關心他,沒有人愛他。這類的孩子也可引導他以語言或圖畫表達內在的情緒。試著瞭解孩子真正的需要,不要因為孩子只是囁囁的表示就以為孩子的需求可有可無,應該認真看待這種孩子的抱怨。
13. 敏感度高的孩子:
常常一點細微的改變就會引起他的反應,父母要能瞭解他真正的需要,睡前不要讓他玩得太激烈或看容易興奮,恐布的影片,以免影響他的睡眠。父母要能偵測及調整環境中不必要的刺激,讓孩子的日常生活過得更為舒適。由於常被認為吹毛求疵,或雞蛋裡挑骨頭,不要因為孩子的強烈反應而錯估了刺激的強度。
14. 敏感度低的孩子:
常常對內外刺激都不敏感,可在幼兒時,給他一些刺激改變的訓練,譬如錄下周圍環境的聲音,車聲,開門聲等。由小聲到大聲,讓他猜是什麼聲音,以訓練他的敏感度。當孩子對不舒服或心裡的雖過輕描淡寫時,家長要有所警覺。孩子較不敏感,父母可以提醒他要他注意。
15. 注意力不容易分散的孩子:
通常有利於學習,但太投注於某種活動上,對外的環境變化無動於衷,有時會讓大人誤會,以為他故意不回應,以為他懶惰,不願意主動幫忙,父母老師要能瞭解這樣的孩子,提醒他注意。
16. 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
通常對學習有不良的影響,所以做功課,盡可能移開能使他分心的東西。如玩具、故事書等,更不要有電視機或說話聲。爸媽要有耐心地和孩子做一對一的遊戲或陪他看書,訓練他專注的能力。老師也要注意學習時間不宜太長,依他能專注的量,將學習分成幾個小段落,當他在段落時間內,專心地完成一件事,記得要給他鼓勵。
17. 堅持度高的孩子:
通常沒做完功課,不肯罷休,在學習上是很好的特質。他一旦要某件東西,就非要到不可,這可就令人頭痛了。父母若要他暫停某事或放棄某物,要事先給予通知,並說明理由,使他心甘情願,以免傷了親子關係。如果孩子堅持某件事,父母可先考慮此要求是否合理,如不合理,可先轉移他的注意力或解釋原因,若無效,則應堅持到底,但態度要溫和,事後再說明原因。對於這種讓你覺得頑固得不得了的孩子,切莫用這樣的字眼說他。若孩子能順著父母,放棄他一點小堅持,父母需立即給予鼓勵。常常告訴孩子:有些事不是一時可以做完,可以分段做會更完美。
18. 堅持度低的孩子:
通常幼兒時期較受父母歡迎,因為他容易妥協,這樣的孩子,對學習有時是不利的,遇到困難或挫折,馬上放棄。爸媽可能要把學校功課分段,讓他分段完成功課;當他遇到難題時,鼓勵他,提供他解決困難的經驗,協助他克服,有了幾次成功的經驗,他體驗了成功的滋味,往後遇挫折,他就能依以前的經驗排除困難。不要要求太過完美,先訓練孩子在設定的一段時間內把工作完成,就誇獎他;而不要挑剔孩子做的速度,把這份工作加以完成的責任賦予在孩子身上。
資料來源http://www.emibrain.com.tw/p03.ht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