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原則:
(一)基督教的生命結構理論:基督教教義所認知的生命結構具有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之「生命本源」說,以及身體為現世之器物,而靈魂必須皈依天主天主以獲得永生的「二元對應」。
(二)西方聖哲的靈魂存有觀:
1.蘇格拉底的「生命內在說」:內在自我,意指具有良好美德的靈魂。
2.柏拉圖的「靈魂不朽」:理性、勇氣意志、
3.亞里斯多德的靈魂唯物論:強調人間幸福如夢似幻,靈魂在肉身死亡後,才能進入生命的高級境界。
(三)中國黃帝內經的「陰陽調和」說:
《黃帝內經》第一章〈陰陽五行〉篇就開宗明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之求于本。」
(四)老子《道德經》的生命清靜論:
老子口誦五千言,將含括生命本體的形而上學和生命所涉及的社會層面以簡約的文字予以統攝完結,是一部智慧性的人生哲學;是從超越境界來提示人無需太過注重肉體與物質的慾望,而應該把生命的重心安放在清淨的精神生活裡。
(五)佛陀的中道生命觀:
按照佛陀的論見,世間一切物質,都是由「地、水、風、火」等四大要素所構成,支配這種四大物質體相的動力是「業力」,而賴以區別、辨認、感知情意與理性的樞紐則是所謂「五蘊」中的「色、受、想、行、識」的「識」,故有「萬般皆寂滅,唯有業隨身」,以及「一切萬有,唯識變現」的觀念。
※生活經驗:
事業、家業、學業、志業是人一生的業障,
每天勞勞碌碌,為的就是這些功課,
而當自己的能力有限時,如何安排,
更是一門時間管理的學問。
一天24小時,每個人都一樣,
要如何能在相同條件下,脫穎而出,
除了要有完整的時間與生涯規劃之外,
就是別對一切要求太高,
工廠的產品只要合格就能出廠了,
那麼換個角度想,既然什麼功課都要做,
是不是就放開一些,只要求及格就好。
生活的真的可以很簡單,不要求,不奢望,不多想,
只要三餐能夠溫飽,就算佔去生命三分之一時間
的睡眠也是只需要一張床。
我的生活很平淡,清閒,而清閒真的是一種幸福,
只要知足,就會幸福,而知足就是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或許不盡人意,卻也是屬於自己的福份,
在多看多比較之後,我發覺自己好幸福,,,,,
是一種"清閒"的幸福......
以上的短文是我在部落格上發表的文章,我將它歸類在智慧/心靈成長,而這也是一種自我內心探討的感言,曾經我也是自我要求甚高的人,極力要表現自己,對一切都覺得不順心卻無力改變,心靈上的困境讓我害怕,我失去了 笑容,由於家庭經濟的變動,一下子我也陷入了適應危機,這時候我因為選修了學校的課「成人問題與諮商」而與老師結緣,在課堂上老師的一段話(改變自己所能改變的,接受所不能改變的,順流而下)這些年來影響我非常非常的深,直到現在我也能順勢的調整自己去接受生活的波折。
當我能平和的面對所有生活瑣碎的衝突,在看看我身邊的同事,他們的生命故事,相較之下,我發現我真得很幸福,我的家庭是我最大的支柱,在學習的路上我的家人也給了我最大的空間,所以我認為在物質上雖然不富有,在心靈成長上卻是富裕地、充實地;我想說:「謝謝你們,我的家人。」。
這些年來我以社會科學系做為我的畢業學科,我選修心理學方面的科系,希望藉此能不斷的自我覺察,和成長心靈的智慧,很幸運的這學期開了「生命教育」這一課程,因為近兩年來我一直在探討「生命的意義」,我不知道為什麼為「人」,既為「人」,我又能有什麼做為,到底我又能做些什麼,我又該如何創造自己的「生命價值」;更幸運的是還能再與老師結師生之緣,最令我想不到的事,在我生命的河流碰到二次的大瓶頸,都能得到老師的開示,在第一次面授的時候,老師要我們說出現在的生命階段:我則將親人的生命故事說了出來,起先我對這事是生氣不能諒解的,但後來我感到的是深深的無力感。
記得老師的回應:「你就接受他,接受他是這個樣子。」經過這段時間的沈澱與自我內心的對話,我接受了這無力感,我不能決定任何人的生命歷程,但我可以重建我們的關係,老天爺是愛護我的,因為所有的不足都能有機會彌補的,老天爺的大愛,他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能修補我們之間的生命缺口。當我去探望他的時候,我己經平靜了,我問:「你希望我為你做什麼,我能為你做什麼,你心理有什麼想法,有什麼想要完成的願?」他漠然地看著我,輕輕搖著頭,不發一語,但我知道,這些話我說給自己聽的成分更多,我感謝老天爺再讓我能夠得到機會檢視我們之間的關係,讓我重建我們的關係,我將思考用我所及的能力去為他做「我能為他做的事」,那會比告訴他「你該怎麼過生活」更有意義。
經過這深層的思考和內化,我將不再執著,生命究竟會是「無常」先到,還是「明天」先到,沒有人會知道,惟有放下執著,把握自己能把握的,生命將不會有煩惱和遺憾了,就把此世的生命(身體與才能)當成修行的工具,讓生命更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