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留惑潤生
2013/10/03 15:43:44瀏覽4299|回應0|推薦3

 

第一次聽到“留惑潤生”這四個字,雖不全然理解,但當時就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那是多年前,在師父寬謙法師講解: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時。佛經裡說菩薩與阿羅漢最大不同處是:阿羅漢屬於自證自覺的個人解脫,也是所謂的小乘思想;而菩薩則是個人雖可得解脫,但是留一些迷惑在人間以潤澤眾生,這是大乘思想。但兩者並沒有衝突,只是個人因緣與根器不同,而佛陀在【法華經】中不斷重申,必須以大乘思想為究竟,但還是有次第的。而這又得從唯識學來說起,也是西方哲學家所說的心理學,在此筆者非專家,故不贅言。

如果說“惑”是迷惑或疑惑,可能就曲解菩薩的原意,由於菩薩是“覺有情”,所以這惑不是一般眾生的惑,應該說成留一絲有情在人間潤澤眾生。多麼的令人感動,如印順導師竭其畢生所學,寫出了一套【妙雲集】,就是為了讓眾生了解整個修學佛法的精神,而將學佛佛學化。他老人家雖然圓寂,但卻不是往生極樂世界,而是還要乘願再來,再來人間受苦難,只為了能為眾生再做些什麼?

菩薩的惑與眾生的惑大有不同,本質上雖然都是有情的生起,但清與濁之間,則是因著願力與隨業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看過法鼓山《果煜法師》的〈萬里雲天〉這本書,他以天空和雲彩做譬喻,他說:「如果山頭烏雲密佈,則一定沒有好彩頭,反之,天上萬里晴空,也未必有看頭,最好的是山頂上,恰有幾朵稀稀疏疏的白雲,既不太濃,也不會太大,濃的發黑,大的壓頂,都是不行的。又說:煩惱不是很多,只是稀稀疏疏,又離心頭不是太遠,就像雲在山頭,不近不遠處,則在智慧的覺照中,反而有一份清明的覺受。

沒有變化的晴空,雖然無染,但有多少眾生懂的欣賞。於是菩薩重入輪迴的說:就讓我化為彩虹,化為一片晚霞吧!免得大家覺得乏味。有時也說:讓我化成一片烏雲或一道閃電,讓大家知道清朗的日子是多麼的珍貴,甚至還會說:祂可化成一些雨水,流淚與憂傷是為了潤澤大地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5104105122&aid=8835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