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宗教的「真理」只是要我們「覺悟」
2014/04/27 20:10:14瀏覽324|回應0|推薦4
 

      你一定要記得改變自己看事情的「境界」,要懂得用「心」轉「境」,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進入「靈」的世界,當你「活著」進入靈的世界時,那時生命力所帶給你靈的喜悅就是人間的「極樂世界」。

        當你覺得不如意時,只有一個原因,就是你又再用那個假我(身體)在過生活了,「假我」只會看見人生負面的,失去的部份,它是沒有生命力的;而真我(自性)只會看見人生中正面的,得到的部份。因為本「自」具足的靈「性」(自性),能使你的生命變的有「靈」活力。

       有個成功的企業董事長,工作壓力大,容易緊張,後來心理醫生建議他去打高爾夫球,他去打了兩個月,可是緊張並沒有改善反而更嚴重,為什麼呢?因為原先他只需要緊張公司繁忙的事務,現在公事忙完了,還得緊張明天的球局要幾桿入洞。打高爾夫球是為了享受打球時的情境,揮桿時的快感,大片綠地的氣氛,花錢就是要讓生命去感受這些(能感受才是在享受生命),享受生命的什麼呢?就只單純享受當下「生命力」的存在與存在的喜悅,而不是在意與人競爭球賽的勝負。後來這位董事長又改去聽音樂會,照理說音樂會應該讓心情放輕鬆,但習氣一起,他又開始評價音樂會演奏的如何如何,輕鬆沒得到,腦子裡又塞了一堆垃圾。

      
別說一般人了!就像許多的宗教修行者亦是一樣,或許看破,捨下了一些習氣,放下名利去修行,結果呢?到最後還不是只是從原本緊張名利的心情,轉換成緊張我這樣修行,往生以後是否能到的了天堂或極樂世界,是否能成仙成佛?這樣的人生真是苦啊!
        我後來發現很多宗教修行者不能跨越的原因,除了只注重表面上的儀式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就出在當初入門時的「第一意識」沒改。

什麼意思呢?,就是沒經過「心靈的改造」,也就是說「心境」沒轉變;很多人是在逆境中為尋求解脫才來修行的,或因災難重重,或因病痛纏身,或因放下名利,或因看透人生,很少有是自己發願只為弘法度眾生的。

       這跟修行有什麼關係呢?關連可大了!因病纏身的是為求神通治病,災難纏身的想借此行善積德,求消災解厄,甩脫冤親債主;看透人生、放下名利修清淨心的,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仙成佛,永離六道,了脫生死。大家都在求,也都有所求。
      
       各位神、聖、仙、佛都是不用求人的,不但得自立更生,自證菩提,還得奉獻世人,造福眾生。 試問世人!我們做到了哪一樣?如果您都做到了,也奉獻世人,也造福眾生,為何您沒能成仙成佛呢?很簡單啊!因為你少了「真理」,真理是「自然」的,是無所求的。

        你奉獻世人,造福眾生,行功立德,是為了當初想成仙成佛才做的,並非只為奉行真理,因為不是出於「自然」,自然就無法圓滿。如果你是出於自然,就不會認為幫助人是在做善事,做義工的時候就會當做分擔家事,捐錢的時候,就會像花在兒女及自己身上那麼自然;就像仙佛在度我們的時候,祂有想過或主動要求過我們什麼嗎?除非歪魔邪道。那真理是什麼呢?

        如果大家用宗教上教的「覺悟」的能力來覺知,用(心)來感受,而不以世間法來思考,不去用大(腦)去辨別,那真理便呈現。

        所以如果你「心」的磁場不改變,不認真的學習用「靈」的角度去面對人生,那任何事情的轉變對你而言都只是換湯不換藥。

       宗教的「真理」只是要我們「覺悟」,要我們發現,找回自己生命的喜悅,來完成一曲美好的樂章。就像花開了,它就是只是開了,花本身並不為「誰」而開,花只是為了展現它自己的「生命力」,在最巔峰的時候綻放出它最美麗的花朵,來開花結「果」。我們常聽到「借花獻佛」,但我的解釋卻是「藉花現佛」,(藉)著(花)開花謝的真理,來展(現)出(佛)自然平等眾生的生命力。  佛為眾生奉獻的自然就像花開時,花並不知道也同時造福了我們視覺感官的享受那樣的自然, 佛的境界便是如此。如果我們今天能將自己修行到花的境界,能將生命綻放的同時,也能自然的、無心的使眾生喜悅,此時便是「真、善、美」的境界,一個人如果對眾生的心像花一樣的真,那他一定善良,一個真善良的人,一定事事不計較,一個事事不計較的人看什麼便都是美的,一個看什麼都是美的人跟在極樂世界和天堂有什麼差別!何不在人間當下就先享受一下人世間的極樂世界,等往生後再去另一個空間的極樂世界呢?相反的,如果你在世無法達到此境界,那也遑論往生後的神佛極樂天堂;您覺得神佛有可能讓我們這些心機重、慾望強、又事事都愛計較的凡夫,去破壞了祂们平等、祥和、共生的寧靜世界嗎?
     
       可是世人愚癡,卻把宗教當成自己「一步登天」的工具。我們有沒有在修行的過程中仔細用(心)來感受一切,而選擇放棄用大(腦)來思考;因為用腦思考之人皆為凡夫,想要超凡入聖,就得用「心」思惟、用心感受。

       就像有一次我想去吃冰,但因為心一直保持在修行的境上,就問了自己一個無聊的問題,我在想我想吃冰這件事,是心想?還是腦想呢?後來一下就想通了,是腦想。為什麼呢?因為冰這個東西是現代的產物,古人天熱哪有冰吃?所以古人天熱時(心)便不會想到吃冰這件事,現在我會想,是因為大腦從世間法習得的「識物」中,讓我知道了有冰這個東西,所以才讓我起了吃冰的這個念頭,我原本的心性還是跟原來一樣清淨,只是「心」入了凡夫的境界,被吃冰的慾望由「境」轉了我原本如如不動的清淨「心」,但慾望從何而來?便是從世間法的「識物」中而來,所以古人天氣熱時,便少了吃冰的消費和煩惱。
  
      所以以此類推,舉凡電視、冰箱、汽車、手機、電腦,許許多多的物質,因為古代沒有,因此也沒有存在古人的識物中,所以相對的慾望會比現代人少很多,所以生活負擔當然也就變少很多,負擔少很多煩惱就少很多,所以有較多的時間修行善知識,因此我們才說古人好修,因為古人腦袋中裝的垃圾較現代人少,相對的縱使貧窮,日子也過的較現代貧窮人悠閒快樂。
     
      所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說我們的靈性、自性、本來就不具任何形相的,是看不見的。肉身只是一種假相。試問!塵埃如何能沾上你沒有物相的自性呢?就像我們本來就不會抽煙的啊!何必自尋煩惱呢?
  
      譬如,如果今天戰爭,糧食短缺,如果你一家人,包含了父母、兄弟姊妹與妻小,你從外面求得兩個饅頭回來,我相信你會分給每一個人食用;但為何回到今日現實中,什麼都比戰爭時期具足,卻不見你孝順父母,善待手足,體恤妻子(老公)。
  
        因為你的心早已從小被世間法的「識務」所蒙蔽了,只知跟著別人每天過著一直爭取這,爭取那的日子,忘了知足,忘了停下腳步,去感受你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所以當你心被蒙蔽的時候,就算把佛經、聖經講爛了,你也領悟不到一絲境界,只有當你什麼都失去的時候,你原始的本能,生命的感受力,才會不由自主的呈現。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孩提時代幾顆彈珠,一枝冰棒,或去個公園、動物園就覺得好滿足,因為孩子天真,大腦還未被「識性」蒙蔽太多,所以慾望少,要求少,知足就常樂,所以以前的孩子,在國中以前是最快樂的。
  
      但現在的孩子呢?從小學英文、學電腦、學心算、學記憶,問他為什麼學?不知道!不知道的還算好! 如果您的小孩回答您:這樣才跟的上時代,那完了!那他從小生命的喜悅就此結束了,他這一生都得為了跟的上時代,為了保有現在的一切,而終日為其所累,為其所苦。況且業障現前時,你所擁有的一切,豈是你凡夫俗子所能控制的。
  
       其實說透了,不管您今世扮演的是什麼角色,有福報也好,沒福報也好,總有得逆來順受的時候;連國家元首、世界首富,都有順逆境的時候,誰沒有?如果有人說這一生他從未遇過逆境,我一定馬上跪下給他叩三個響頭,此人一定是神佛真身轉世,神佛沒有逆境嗎?錯!神佛度眾生就度的這麼辛苦,怎麼會沒有,只是神佛會運用智慧,用(心)轉境,恆順眾生,逆來順受,所以神佛自然感覺不到逆境。
  
      我們人生無法體會到無極的境界,至少也要融入太極,要懂的逆境來時能 四兩撥千斤帶過,別一直執著,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事實又無法改變,就讓他自然的來,自然的去,因為順、逆境都不會在我們的生活中一直停留。

        就像人說:縱使乞丐一年也有三日飽。是人都得認清世事表面的假相,用心體驗生命的感受,活在當下,就像花一樣,花開花謝都不為誰,何來順、逆境呢?況且所謂的「順境」便是過去行善積德的福報現前,當然所謂的「逆境」也就是你過去的惡業業障現前,福報本就該你得,業債本就該你還,何有順境、逆境之別呢?
  
      所以我們能時時保有此「覺知」生命力的概念,將來有機會在閱讀宗教經文時,我們才能悟得其精義,才不會又被經文文字所設下的陷阱,再度被「世間法」套牢。否則經文翻的再白話,師父講的再詳細,你以此凡夫的心境,最多也只是成就福報而已,而非修行人所應立之功德。
  
      就像世間法「識物」教我們拜神明要供花、供果、點燈、燒香、燒金,大腦的「識性」告訴了我們這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儀式,但我們可有用心去感受先人的智慧。 如果您認為花是為了給仙佛欣賞,燈是為了照亮仙佛,果是為了供仙佛食用,香是為了供仙佛聞香,金是供仙佛的錢財,那您簡直污辱了神明。 仙佛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上也多的是奇花異草,奇珍異果,極樂世界更是遍地黃金,哪需要您供奉。先人是要我們了因(花)果(果);點「燈」是代表光明與智慧,也同時象徵了我們要時時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燒「香」是為了提醒眾生要薰習正法;燒「金」是暗示我們要真金不怕火鍊,像神聖仙佛一樣勇猛精進,永不退道。

    可是現代人卻把這過程只當成一種儀式,完全沒有用心,用生命去感受;縱使您兩天一小拜,三天一大拜,拜個十年也不會有任何感應,充其量換來一些福報罷了,感應是要有敏感度的,敏感度就得靠生命的感受去覺知。
  
      很多人認為吃素就是在修行,嚴格說起來吃素只是在培養您的慈悲心,替您自己少在造業,也同時向神佛表示真心懺悔,但不能完全算是修行,只能算是您培養生命覺知的其中一個課程,覺知什麼?覺知「生命的平等」。試想!您或許覺得殺條魚、烤隻鴨來吃沒什麼,打死隻蚊子,踩死隻螞蟻沒什麼,但當您哪天因果輪迴,換你成為那隻螞蟻時,您便會覺得那是一條命了,當螞蟻成為(我)時,我便會覺得,我這條命跟我在世為人時的那條人命是「一樣大了」。如果您吃素的覺知,單純只是為了成仙成佛,那我勸您還是別苦了自己,吃素就算修行,那牛、馬、羊不都成神仙了。吃素只是為了讓我們覺知生命的可貴,吃素也是我們入道前必要的準備。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5104105122&aid=1285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