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了凡四訓」讀後 感想
2014/04/19 15:13:33瀏覽587|回應0|推薦1

   

  語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賞讀雋品,如旱霖,普潤甘甜;如幽蘭,郁秀獨芳;勤讀不輟,藏富於心,在書香氣息薰陶下,不但能拓廣視野,提升生命的質感,甚或終身受用而扭轉一生的命運。

    「了凡四訓」是本膾炙人口之作,書中闡述:凡人不應為命數所缚,應以行善積德的本願,來改變天定宿命;以謙恭寬宏的心,善待週遭的人、事、物,字字珠璣,值人深思!

    沉泳此書,驀然驚覺,年歲日增,行為處事、價值判斷,與古人修德大相逕庭。曩昔,凡事習慣以自己有限的經驗,和定性的價值觀,臆斷事情曲直善惡,「人不學、不知義 」,如今才澈悟,畫地自限,以蠡觀天,只會侷限視野的寬度,唯有突破僵化觀念,改變思考模式,才能強化生命的靭度。「了凡四訓」貼切的詮釋,精闢的見解,醍醐灌頂,激起我生命的另一悸動,智慧頓啟,生活充滿活力,願將心中的觸動,分享於後:

    一、 日日修心:心不祥和,也未調伏,不論外在環境多好,也將被恐懼、希望所干擾!萬般惡業皆由心生,心念一改,則惡業與念慾自可祛除,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每日當反躬自省,以寬容心待人;以惜福心感恩;以柔軟心隨順真理;以歡喜心盈滿每個因緣,心田不長無名草,覺苑常開智慧花,清心寡欲,必能悠遊自得。

    二、時時行善:佛家云:「人向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向惡,禍未至;福以遠離」。警惕世人,行善不能只見眼前之效,當看有無相沿弊端,不能只論一時,而要講究長遠;不能只論個人得失,而要講求天下眾人之影響,必着於善,雖終身勤勵,止於「半善」而已,祈願讀聖賢書,不徒具行善之心,更能行「滿善」之德。

    三、虛懷若谷:不以自己長處,凸顯別人短處。諺云:「成熟的稻穗總是低垂著」,圓熟之人方能力行,「謙受益、滿招損」之理,欣賞別人,肯定自己,幫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能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四、坦蕩為人:當此世事紛擾、價值紊亂之際,可能面臨境遇無可防備,聞謗不怒,雖讒燄薰天,如舉火焚空,終將自息;聞謗而怒,自取纏綿,何苦為他人修為,賠上自己情緒,反要感恩毀謗之人,成就修業之德,境隨心轉,遊刃有餘。

    五、接納瑕疵:俗云:「糞土之中能滋萬物,淨泥磽薄不能利生」,水清固然好,太淨難養魚。凡是不可過分挑剔,缺憾也是完美的一部分,偶而的失誤、挫敗,反而更增強生命力,也讓人生更圓融。

    尼采云:「参透為何,才能迎接任何」,了悟後,就能提升認知的層次,而更能看清生命的本質,「了凡四訓」教育我們:尊重生命不可預知的各種面向,進而對有情眾生付出愛心,對萬物有包容心,能體會整個宇宙一切萬物息息相關,共榮共存,也更能有意識的反思,立命之權,還是在我,只要廣結善緣,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作者~慧心

 

 

 

作者:慧心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5104105122&aid=12633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