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08 19:18:40瀏覽1051|回應0|推薦7 | |
我們的心都一直被外界的東西所吸引,充滿了各種自己所最在意的事情,甚至沉迷於其中。所以,就沒有辦法發現【智慧】這一種存在了。
心有所愛,必有所礙。去除了自己之所愛,心中就會減少掛礙。
要駕馭我們的心性、個性,來走我們的一生,不要讓你的牛去踩壞人家的田地,也不要踩壞自己的田地。
有些事當我們過於強求時,往往背後的動機是不正確的,因此反而會使我們失去正道,失去正確的方向。
修心養性就是修正我們現在的心來滋潤感化轉化我們過去的性
寧動千江水不擾道人心一個道人的心本來就要有這樣的氣概面對因果而心不亂氣不動
要時時親近善知識,自己的習性,才能得到薰陶,得到轉化。
從“相”中得到智慧,不要被“相”束縛,而得災難,因“所有相,皆屬虛幻”。
身忙但心不忙,“山高不礙白雲飛,竹密不妨水流過”。
當我們常常把自己的心,擺在光明面裡,就是在滋養我們的性了,漸漸地,我們黑暗的壞習性,就轉為光明了。
‘心’就是我們現在的思想,可以控制、可以左右,當下就是‘現在心’;‘性’就是過去生生世世,累積的生活經驗、生命的記憶、行為的記錄,是‘過去性’。
當我們面對心時,都是有自制力的。但面對習性時,就無能為力了。所以常常修正我們的心,修心以養性,就是避免的方法。
明心見性,最重要的關鍵,就是能夠“轉識成智”轉化心性,成就智慧。
原來,我今天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我所應得的;不能得到的,也是該有的結果。
“人生之最”並不是人生最顛峯的“最”,而是最“適合你的最”。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之一,就是永遠都“恆順眾生”。
要用我們的心,引導我們的行為,從我們的行為,來檢討我們的心,以心導行,以行明心。
轉識成智之要:
見性之要,首在轉性,若欲轉性,先明心性。
譬如馴獸,須知其性,隨性教化,自能受法。
亦如盜賊,伺機蠢動,若明其意,銷聲匿跡。
唯忌壓抑,積久成疾,洞悉心性,即是轉機。
子翔摘錄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