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鏡頭中的創作思維
2011/07/31 22:41:42瀏覽111|回應0|推薦0

  創作是種很主觀的事物,正負評價,見仁見智;如同影像創作也是一樣,許多影片(電影、電視劇等等)都會有兩極化的評價,其實各方並無對錯,許多時候,我們會以自己的邏輯框架他人作品,類似「作品誕生,作家已死」的概念,但我卻對這種觀念抱持著質疑的態度,即便閱聽人有詮釋權,可是總不能完全抹卻創作者在該作品中所影涉及投入的心態及手法,有些人試圖用過往的生命記憶,將那些可能已面目全非的記憶世界轉化成一種創作能量,如同名導演 賴聲川先生所提出轉化創意及創意金字塔的概念;而有些人抱持著對世界及社會的各種心態,包含理性的、感性的、變形的(虛擬)等等創作該文本,進而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因此,我所要表達的是,閱聽人掌握了詮釋權去賦予,甚至扭曲了原始的真意,那創作者該如何解析,而是而被大環境給同化呢?



  從上一屆金曲獎就可以看出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的競爭及不公平,那感受到了影像作時卻被深深得喚起,題材的創造是自我根深蒂固的基石,可是一旦被眾多數人挑戰時,要以何種心態去面對,這是一門值得學習的課程。那時我姑且想問,大家懂我想表達什麼嗎?但我也捫心自問,就技術層面,辦得到嗎?



  的確,技術是影像創作的架構,沒有它再多理想也只是枉然,影像創作這門課程對於我在技術方面酌墨了不少,尤其是分鏡的運用,「如何讓人看懂用影像說故事」這是基本課題,更別說而後的挑戰,與組員之間的溝通,進一步推廣自己的想法及吸收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導,更正自己的刻板觀念及對他人的主觀意識,才能達到創作者與閱聽人水平的視野,這將是一種良性溝通的橋樑架構。


  最近看了一部還挺令我喜愛的電視劇-《公視人生劇場:艾草》不管是他的題材及取景鏡頭等拍攝手法以及情結安排,都令我挺喜愛的,句中的核心人物莫非女主角,而在探討嚴肅的話題中,偶爾穿插一些滑稽的片段(角色),劇情轉折點也展現得淋漓盡致,據中以女主角(一位單親媽媽)打太極的畫面,貫穿整齣戲,太極是種陰陽調和的表現,也象徵著這位單親媽媽是如何調適大環境及所保守觀念的突破及挑戰;其實多觀賞影像作品不僅能觸發更多思維,也能研究其劇情安排、拍攝手法及鏡頭的運用,對想學著如何拍一部好片的人,對我來說,這學習方式獲益良多。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22773tim&aid=548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