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16 05:32:21瀏覽246|回應0|推薦24 | |
>
一位創作者的態度 需像農夫那般勤勞 不停的用心耕作 才會有好作品出來 即使很平凡的景物 卻也能造就不平凡的感覺 這種獨一無二的境界 是不能偷懶的成果 是用心的果實 以前總覺得當一位創作者 像是苦行僧那般 現在看完黃銘昌先生作品後 又覺得像是農夫 水稻系列畫作 就像綠色奇蹟那般 一點也不誇張 一根根的稻子就這樣出現在面前 風吹的稻浪搖擺 這是有生命力的感覺 黃先生的一系列創作 「新店室內」、「水稻田」「心湖」 <遠眺.> < 海看>等等系列 在平凡景物下 造就出寧靜美感 讓賞畫者 可以感受到他的真誠與用心 更可以感受到那份獨一無二的堅持 貼切表現出展覽訴求(((一方心田))) 稻秧株株描繪 三個半月畫一圖 他像農人插秧,以筆鋒非常細、長的貂毛筆,將一株一株稻秧「種」在畫布上,顏料一層層疊上去,連稻葉上細微的光影層次都不馬虎,過程宛如一場耐心大考驗,平均三個半月完成一張圖。 「我常被問說,『這樣畫,不累嘛?』」黃銘昌坦言,「有時候圖畫完,的確會有吐血的感覺」,「很像蜘蛛吐絲結網、婦人懷胎十月,好不容易才擠出一張圖,不過,像這樣『頑固』的做法,也比較符合我的個性。」事實上,這也反映出他個人對古典寫實繪畫的喜好。 乍見黃銘昌的畫作,會先狐疑:「這是照片?還是一幅畫?」湊上前仔細一瞧,確認畫布上堆疊的的確是油畫顏料後,不禁對他那千錘百鍊的寫實技巧感到佩服,尤其是他善於表現不同層次的光線在各種植物葉面上行走,反射出美妙的光影,讓圖畫宛如照片般逼真,「對於以自然為創作題材的藝術家來說,光線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黃銘昌對光線的追逐,並非是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的印象派風格,而是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至十七世紀荷蘭寫實繪畫的「古典」路線。 一九七七年,黃銘昌進入法國巴黎美術學院就讀,得以在歐洲各大博物館、美術館親炙大師名作,常被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透過誠摯、細膩的自然觀察,創作出餘韻無窮的精采之作所感動。而在名家輩出的羅浮宮收藏當中,黃銘昌對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維梅爾的小畫作《花邊女工》更是情有獨鍾,「女工平凡又微妙的神情被畫家留駐,成了永恆的畫面」。 從大師名作中受到啟發,黃銘昌不追求標新立異的題材和表現手法,他將數十年累積下的寫實好功夫,發揮在水稻田、室內靜物、陽台憑欄遠眺的人物背影,乃至於還在發展中的「心湖」系列等,都是再平凡不過的主題,「畫畫是讓內心沈澱的寄託,像修行人一樣,都是修身養性的過程,我希望我的風景畫可以觀、亦能遊。」 今日的我 雖然 帶著一顆憂傷的心前來賞畫 卻也因這些奇蹟 撫平了我內心些許悲淒 活著就是希望 是責任未完 所以 珍惜現今擁有 也請您 珍惜您所擁有
以上所有作品為黃銘昌先生畫作 別懷疑全是油彩就像相機照的那般真實 現場看可以讓你身歷其境般 體會自然的美
.......................... ●黃銘昌「一方心田」畫展,3月17日起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181號)3B展區展至6月17日。 |
|
( 創作|繪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