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果故事看則行(做),不久行善福近身(禍也遠離)
2016/03/01 08:43:23瀏覽218|回應0|推薦2

因果故事看則行(做),不久行善福近身(禍也遠離)


下面數則因果故事,取自唐湘清居士編寫的「因果報應錄」(全書有更多發人深省的內容,網址連此:http://book.bfnn.org/article/0364.htm )。因果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有些人誠懇修行,卻好像仍有些逆境、小病,這很可能已經是重報應轉為輕報應了(若不斷惡向善,其果報會更慘)。故不可懷疑因果、懷疑行善也。且因果連綿三世(過去無盡世、今世、未來無盡世),譬如某甲過去生造的殺業重,今生可能已注定短命,若是救人而死,此是因命劫已到,但因為是救人(若不救人,在別處一樣死,且沒積福報享不到死後的好去處),故死後升天享福是毫不奇怪的,但一般人只看見好人因救人而死,就說沒有因果,這是大誤會!因果其實也複雜的。(末學在幾個部落格中,大都有「如何念經念咒易得效驗」一書(文),是末學學佛的一點心得。看過後,大抵就知因果的原理及斷惡向善、念佛的好處,好好修可轉命運。有緣者不棄嫌可看之,先放二網址:http://blog.udn.com/neuneu/articlehttp://mypaper.pchome.com.tw/medimedi26


現代人常犯者:造口業(隨意批評、散播謠言,有些人甚至要人別做好事別捐錢,這口業足夠害死自己,因為可能有幾萬人、幾百萬人看到你的留言而不願行善斷惡,這罪過擔不住、擔不住呀!不僅今生將苦,死後必墮地獄受長劫苦)、常殺蟲、驕慢不謙虛、批評佛法(這罪過很重,將來得到惡果報,不是佛懲罰,而是因果自然運作(佛救你都來不及,怎會懲罰你))、淫業等。若能斷惡向善(加上多念佛念觀音更好,效力更大無比),對己對世界皆有幫助,慈心及念佛的念波,能幫助緩和世界貪婪、淫風、仇恨等惡念波,而減少災難(自己及一家會先得利益、保平安)。世間的災難因人心不信天理,已漸漸加重,故末學寫一些心得,盼世間平安;也願眾人多念佛,利益眾生。(我自己也修不好,繼續努力,慚愧!(但十多年的念佛及慎口業,雖修得不好,心境也已比往常好很多了,感恩佛的經典教誨、淨空老法師的長年睿智講經,及一切善法師、善居士的文字啟發))下面若有「咪弟註:…」,是末學的心得,先報告之。感恩!末學頂禮一切諸大德。阿彌陀佛!


≡≡≡≡≡≡≡≡≡≡≡≡≡≡≡≡≡≡≡≡≡≡≡≡≡≡≡≡≡≡≡≡≡≡


王翁賑饑子死復生


清代王文簡是浙江省吳興縣菱湖鎮人,他的祖先某翁,富有資財。王翁青年時,二十歲就結婚,婚後十多年中,接連生了九個兒子。可是那九個兒子,都是呆頭呆腦,沒有一個聰明的。俗語說:「癩頭兒子自己的好」,王氏夫婦對這九個蠢裡蠢氣的寶貝兒子,也都愛之猶如心肝呢!


乾隆某年,發生大災荒,民眾餓死的很多,哀鴻遍野。即使沒有餓死的人,也個個都面現菜色。王翁變賣了家產,賑濟鄉民,救活了很多人,大家都感謝王翁真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活菩薩。原來王翁夫婦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尤篤信觀音大士,所以能慷慨的傾財濟人,毫無吝嗇。六度萬行,布施第一,王翁確已依教奉行。


事情有出於意料之外的,從此以後,王翁的長子,竟染了急病而死,不到幾年,九個兒子都相繼夭亡,啊!王翁是一個虔信觀音菩薩的善士,並且曾傾盡家財,救活了很多的災民,怎麼行了好心沒有好報呢?難道菩薩沒有靈感嗎?王翁夫婦受了這樣兒子喪盡的劇痛,悲傷極了。


佛教徒孜孜向善,反而受到意外的災禍,這是對於他信心是否堅定的一個極大考驗。王翁夫婦畢竟是信仰極堅的虔誠佛教徒,雖連年迭遭喪子之痛,幾至有絕嗣之虞,可是他們對於觀音菩薩的信念,絲毫沒有動搖,還是每日晨夕照例在大士像前,虔誠禮拜禱告。有一天,並且作了一紙疏,焚於大士像前,文詞頗為哀傷。


就在王翁夫婦於觀音菩薩前上疏的當夜,王翁做了一個夢,夢見身穿白衣的觀音大士,慈祥的對他說:「你以前所生的九個兒子,是九個魔鬼,都是敗子,因為你們的祖上有隱惡,所以要有九個敗子來敗家。後來你變賣了家產,賑濟災民,救活了很多人,陰德很大,所以上天把九個魔鬼都收回,不久以後,將有文曲星降生你的家中,不要憂傷,你的前途大可樂觀。」王翁早上醒來,把夜間做的夢告訴妻子,王太太聽了,很驚奇的說:「咦!我也做了同樣的夢。」從此王翁夫婦轉憂為喜,更兢兢為善,扶危救困,拯孤濟寡,樂善不倦。


不到一二年,王妻懷了孕,接連生了五個兒子。這五個兒子都很聰明,讀書過目不忘,學問都很好。他的後代王文簡公,中了狀元,官至尚書。至今子子孫孫都很顯達。(取材自坐花志果)


咪弟註:

這位王翁,也不是平白生下九個逆子,也是過去生(或加上今生)的造業故才生到這有祖先惡業的家中,而引來逆子,幸好與觀音有緣且堅信佛法(因此漸漸累積福報、脫離惡業牽纏),終於才感應於觀音菩薩而有了答案,心苦才漸放下,而後五個好兒子來臨且後代昌盛,故因果,真實不虛,莫懷疑也。


宗賾禪師念佛度母


宋代長蘆宗賾禪師,湖北襄陽人,自幼喪父,他的母親陳氏,把他帶往舅父家中撫養。少年時代,讀誦儒書,博通世典。二十九歲,忽然覺悟人生的無常,立志修學佛法,禮長蘆秀禪師出家,參通玄理,深明宗要。想到母親養育的深恩,當圖報答,就迎接母親在寺內方丈東室,朝夕侍奉,除了供養豐富的物質外,更懇切的勸導母親念佛,修學淨土法門,過了七年,他的母親在念佛聲中,安詳生西。禪師曾著勸孝文行世,共一百二十篇,前一百篇,說明物質的奉養,是世間的孝,後二十篇,說明勸父母修淨土,是出世間的孝,往生西方上品上生的果,當以孝養父母為先。(取材自淨土聖賢錄)


湘清按:

蓮池大師有言:「人子於父母,服勞奉養以安之,孝也;立身行道以顯之,大孝也;勸以念佛法門,俾得生淨土,大孝之大孝也。」據此而論,那麼像宗賾禪師的念佛度母,可說是「大孝之大孝」的典型了。


咪弟註:

成佛的三個條件,第一個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在上面「如何念經念咒易得效驗」一書中有寫)。這一條修好,念佛必能往生西方成佛。現代人常不知孝,若能常心善念佛,對父母是大孝(您念佛,您的父母皆冥冥中沾光,減少苦難)。古代有位官員,一生清白,死後閻王還善待他,讓他自由來去(日後可能也往人間投胎)。但其兒子為了父親喪宴,竟殺了許多雞鴨生命來招待許多客人。他的父親託夢給他,說:「你把我害慘了!我本來自由來去,現在因你殺了許多生命,我現在被二個陰差看著,行動不自由了!」故世人常心善而做了錯事,這是沒有正法因緣。這兒子若能勤念佛、行善,將功德回向給父親(最好也回向祖先、世界眾生,心量愈大福愈大;祖先若在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道)受苦,子孫也常際遇不順的,故聰明人該當多念佛、修善斷惡也),其父親不止下一世可做人,連升天都有可能(甚至有可能往生西方極樂,永遠脫離六道輪迴的痛苦,且真正有能力保佑子孫)。


徐積侍母寸步不離


徐積,是江蘇省淮安縣人,在三歲時,父親就已去世,他每天晨晚,跪在地上哭呼父親,十分悲哀。少年時,讀誦孝經,想到父恩難報,常常流涕不止。二十歲以後,跟從胡安定先生求學,深得孔門正心誠意的道理,因此事奉母親,更加謹嚴,除非遇有極重要的大事,決不輕易離開母親的身旁,每天衣冠端正的侍候,備了豐美的食物孝養。後來他赴京參加考試,因為不忍離別親愛的媽媽,就背負著老母徒步進京,真是形影相隨,朝夕相伴。他的父親名石,因此他生平遇見了路上的石,不忍加以踐踏,有人對他說:「你要避免踐踏路上的石,那是不可能的事。」徐積答道:「我並不是故意躲避路上的石,實在因為我的父親名石,所以我一看到石,就要想到我的父親,不禁惕然傷心,不忍踏在上面了。」母親去世的時候,他痛哭到嘔出血來,數天水漿不入口,居喪在墳墓旁的小屋中,每天在墓前哀呼問視,如同母親生前一樣。徐積去世以後,後人諡為孝節先生,至今祭祀不絕,人們都很崇敬他,認為徐先生的孝行,可與曾閔相比呢!(取材自德育古鑒)


湘清按:大般涅槃經云:「我母受大苦惱,滿足十月,懷抱我身,既生之後,推幹去濕,除去不淨,大小便利,乳哺長養,將護我身,以是義故,我當報恩,色養侍衛,隨順供養。」又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云:「善男子,於諸世間,何者最富?何者最貧?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悲母在時,名為月明;悲母亡時,名為暗夜。是故汝等勤加修習,孝養父母,若人供佛,福等無異,應當如是報父母恩。」以上經文,說明慈母健在,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所以徐積先生在他母親健在時,要寸步不離的侍養;反之,慈母去世,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故徐先生在母親去世時,痛哭到嘔出血來。但在佛教的看法,慈母去世,固然是人生最悲痛的事,惟在臨終時,萬不可在床前哭泣,以免妨礙生西,而應抑制悲傷,以念佛代替哭泣,助慈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對。


顧態奉父誠心不欺


顧態,是一位天性很孝順的人。他的父親娶妾,生了兩個兒子,十分鍾愛,顧先生以教書為職業,每年所得薪金,全數奉獻給父親。庚子年的春天,他受聘為張氏家塾的老師,到任的那日,張氏知道顧先生的孝行,就把全年的薪金,一次送給他,並且對他說;「今天我送給你的銀子,你的父親不知道,這裏有人出售田地,你可把這銀子買田,到了秋收以後,可以獲得幾石的租米,這樣才是增加收入的好辦法,何必把薪金都給父親呢!」顧態回答說:「父親是我家庭中的家長,我的薪金收入,應該都給父親分配應用,才能盡到做兒子的責任。我怎可為了幾石租米而改變孝心,怎敢把錢私用而欺騙我的父親呢?」他收受了張氏全年的薪金,仍是誠心恭敬的全數奉獻給父親。由於顧先生孝順的榜樣,所以他的兒子都有良好的品行,有一名叫際明的兒子,少年時就考中了進士,做到翰林的官位。(取材自德育古鑒)


湘清按:

佛教的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上說:「慈父之恩,高如山王。」儒家的孝經上說:「孝莫大於嚴父。」像本篇故事中的顧態先生,誠心尊敬其父,可說是莫大的孝,因而能得到高貴的兒子,真是善有善報。


咪弟註:

「嚴」字也有恭敬的意思,孝莫大於嚴父,意思是孝順莫大於極切恭敬父母,延伸意思為恭敬長輩、一切人乃至小蟲,因為小蟲也是過去生的父母、兄弟等(我們凡夫輪迴太多、數不清世了,在身邊的許多小蟲,真的都是過去生有緣的親人朋友,而若愛蟲莫殺,則可延壽、少病、睡眠安穩(壓力輕、少失眠),見「佛說十善業道經」(改命運的寶書)),有緣才來到身邊,莫輕易殺害,否則久之招來自己的無形業障,要受病苦、家苦、一切苦了;「文昌帝君陰騭文」中,有提到有考生在趕考途中救了許多螞蟻而考中了狀元,可見救蟻可增加福報也。文昌帝君也提到「舉步常看蟲蟻」(走路小心,若看到蟲蟻,要避開,可積陰德福報)。這「陰騭文」中,文昌帝君把積陰德(轉變命運)方法詳細告訴我們,甚是慈悲。簡言之:念佛念經(若能一心常念佛且心歡喜,未必一定要念經;若不行,可念佛及念佛經)、心存善念愛惜蟲蟻及一切眾生,可積大福,可轉命運。許多考生最喜歡拜文昌帝君,卻不知依教奉行,有沒有照文昌帝君陰騭文中所說的去做呢?沒有的話是積不了福報、轉不了命運的。(若不方便放生,至少愛惜蟲蟻(見蟲蟻掉水中,要盡量救起也);至於念佛,從早到晚有空盡量念(可心中念),可淨心消業開智增福(若工作上可能容易傷到蟲,要盡量多念佛回向給牠們;家庭主婦擦桌子可用口將蟲蟻吹遠,避免傷到蟲蟻)


另外,只要常念佛、心善口善惜蟲蟻,自然蚊蟲漸遠離不干擾(且家中喜氣漸集,護法神來,家中平安也,工作、考試、求子,都不用愁(有工作時,莫忘記量力而捐錢助人或護持正信道場之講經)。但現代人口業甚重,常肆意批評(把自己福報都給漸漸批掉了:財運減了,工作不穩了…久久諸事漸不順了)。切記慎口業也,則工作、人際關係乃至一切可漸順利),此乃心、境一體又境隨心轉之理也(細理可見「如何念經念咒易得效驗」一文,上面有寫網址)。


陰騭文中,也提到「奉真朝斗」,這是歸向真心的意思,名「真心供養」,也就是認真斷惡向善(人心本善,天上的星斗乃至宇宙萬物也是與人一體,故將眾生(人、小蟲、鬼神、佛)當天上的星一樣來真心敬拜(恭敬),是名奉真朝斗,是名斷惡向善;一心念佛者,更是斷惡向大善(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故不可輕看念佛、不可取笑念佛人也,否則自消福、無可救)。另「報答四恩、廣行三教」,四恩指:國家恩、父母恩、佛恩、眾生恩。也是要恭敬一切的意思。三教是「儒、釋(佛)、道」,都是本善之意,都是要斷惡向善修本心之原善(回歸自性的天真、善良),所以自己不但要修,也量力勸人,如勸斷惡向善及念佛生西方的好處等(看自己懂多少,懂一分勸一分,懂二分勸二分,不懂的就不多說)。


楊孝子行乞供親死後升天


楊孝子,是江蘇省武進縣圩橋里人。他的父母親生活十分貧苦,並且體弱多病,終年與床褥為伍,苦水為伴,除了衣食以外,還要支出很多的醫藥費。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楊孝子實在無法負擔父母親的生活,萬不得已,只好冒著恥辱做乞丐了。把行乞所得食物,供養父母,倘若父母還沒有吃飽,雖然自己餓得饑腸轆轆,也不敢先吃,一定要待父母完全吃飽以後,方才進食。如有美好的珍貴食品,就跪在父母的面前,很恭敬的獻給雙親吃。不僅在物質上,使父母親的衣食滿足,另在精神上,使雙親有所娛樂,可是地處鄉間,沒有戲院劇場等娛樂場所,楊孝子就自己編造了很多山歌,在雙親面前,一面唱歌,一面跳舞,博得雙親的歡笑。這樣經過了十多年,當地的人,都為楊孝子的孝行所感動。有一家富戶,要雇楊孝子為傭仆,但他並沒有接受,回答富戶說:「我的雙親終年害病,纏綿床褥,我每天除了行乞之外,就要在家為雙親侍奉湯藥,不能一天離開家庭,所以我無法到你家中來做傭仆,只能謝謝你的好意了。」從此以後,他仍是像以前一樣的行乞,稍有餘錢,就替雙親延醫診病。後來楊孝子的父母相繼去世,他把行乞所得的錢,買了兩具棺材,脫下自己的衣服做殮衣,雖天氣嚴寒,赤身忍凍,也不顧惜。父母的遺體葬在田野間,他露宿墓旁,日日夜夜的哀哭,過了一個多月,竟因悲慟過度致死。


在楊孝子死後的一天,鄉間有一姓徐名道之的人,因病去世,被鬼差帶到冥府,看到一個穿著紫袍的冥官,向冥王報告說:「楊孝子到了。」冥王趨前歡迎。徐道之仔細一看。原來冥王所歡迎的人,就是剛去世的楊孝子。當時聽到冥王對楊孝子說:「久仰你的孝行,像你這樣的大善人,我們地府是不敢驚瀆你的。現在天帝有命令,召你升到天堂去。」徐道之因經冥官查明陽壽未盡,回陽蘇醒了。在徐道之復活以後,逢人便講述在冥府親聞冥王宣佈楊孝子升天的事,因此當地的人,都知道楊孝子死後,受到升天的善報。(取材自德育古鑒)


湘清按:

依佛教的人天乘而論,孝行可得升天的善報。再進一步而言,修學佛教的出世法,求生西方淨土,尤應以孝順為本。佛說觀無量壽經列舉求生西方極樂國土的條件,當修三福,而以孝養父母列為三福的第一,可見孝順在出世法上,亦極為重要。楊孝子因未聞佛法,所以雖極孝順,其福止於升天,倘能更進一步,念佛求生淨土,那麼往生極樂,尤勝於升天萬倍了。


咪弟註:

往生天界,是有壽命的,雖長壽,但壽命到了就墮落(有的會因過去世的業障而直接墮到三惡道裏受苦);念佛往生西方,則真正一了百了,因為西方是無量壽、不退轉(不用怕下地獄了),且迅速成佛且每日快樂無比(分身無量到他方世界度化有緣眾生,不累不苦,只是演戲而已,這叫神通自在)。上述的楊孝子等善人,都是世間少見之人,而其死後升天享福,一般人也看不出來,故不信因果,認為好人卻不長命,其實這只是我們凡夫心不清淨、境界不高,故沒看到真相。楊孝子其實是升天受福報去了,故仍是善有善報,故對因果莫生疑也。(若能相信因果,這人就有救了,名有福人,願更多人信因信果,則天下大幸)







引用:妙音蓮光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吉祥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14582086&aid=4846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