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07 09:20:11瀏覽2048|回應16|推薦33 | |
陳雲林這次風塵僕僕來台,所到之處,幾乎少不了抗議與不滿之聲,陳雲林也承認他聽到了,也看到了。陳江會談雖然簽署了「四項協議」,對兩岸的經濟發展將有助益。但這幾天台北街頭再度出現激烈的警民對峙場面,我們的社會付出了許多難以估量的代價,眼見如此,不禁令人心酸難過。
為了嗆馬過度親中以及陳雲林來台,反對勢力從
這股正在引爆的怨氣,已經形成隱而不露的氣氛,醞釀敗壞的時間逐漸迫近,六日的「圍城」行動,已經撩撥起民眾的火氣,未來台北街頭的抗爭活動,恐將接踵而起。而街頭運動的再度興起,對台灣社會的安定,將令人難以預料。
我們更擔心的是,朝野之間的對抗,經過操作之後,很可能使族群對立更加深化,更不幸的是,會否從台北延燒到各地,目前未必可知。但如果真的走上這步,我們認為,這個危險與難看的場面,政府和反對勢力都難辭其咎。
為政乃在使民安居樂業,而非釀致社會不安,面對今日亂象,追究根源端在:政府的剛愎自用與輕忽民意所致;反對勢力背負貪腐原罪與暴力本質難棄致之。這是朝野必須深切澈悟與警省之處,否則台灣將無寧日,內部安定不了,外部豈能交好。
我們總認為,一個好的政府是要能夠化暴戾為祥和,解衝突於事前,更重要的是,時時要注意民氣的流動與變化,而不是讓民意變成民怨,將這股民氣發洩在政府身上。而反對勢力的某些工具性的演出和情緒性的宣洩,不能予人理由不足,只是為反對而反對,這不但無濟於事,又會釀成災禍,不能不慎!
江陳會談簽署的「四項協議」,固然對兩岸關係有所促進,但以目前台灣現況,恐怕內部安定的急迫性,比起外部交好要來得重要而實際。我們願意建議,先將台灣內部融合安定起來,有了和諧的內部關係,再來進行外部交往,是不是比較穩當呢?順此邏輯,敢問兩岸交好與內部安定孰重? |
|
( 時事評論|兩岸 ) |